facebook pixel code

XuanYi

小學乘法問題

2008年01月10日
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小學生版三不五時就會出現"乘法算式次序不同被算錯"這碼子事的討論。

我真不知該說是"誰"或是"哪兒"走火入魔了?

就算小學數學要分乘數及被乘數是無可厚非的。
而在基本上 a x b 與 b x a 是有不一樣的意思,可是這種不一樣只有在"純算數"中才成立。也就是a個b和b個a是不同的意思。而且更有趣的事當學到變數後,那個倍數通常是習慣"放前面"的。例如:2a表示兩個a。(先不提乘法交換律。)

可是在任何應用問題中乘法是完全沒有"誰先誰後"的道理的。
有人振振有辭的說什麼等於後面的單位要和被乘數的單位相同?
事實上除非乘數是純量,不然另二者的單位怎麼可能相同呢?

一盒蛋十顆,每顆五元,一盒幾元?
5(元/顆)x10(顆/盒)=50(元/盒)
或是
10(顆/盒)x5(元/顆)=50(元/盒)
其實二者是完全一樣的。

而堅持5必需放前面的,"元"乘上"顆"會變成只有"元"才是大笑話。
要不然來個簡單的例子:一加侖的油六十元,十公升多少錢?
以上"元乘上公升可以等於元"的邏輯豈不是變成60x10=600元?難道"加侖"就可以被丟到九霄雲外了?

另外我真不希望到時孩子必需在課堂上聽老師說這些不正確又沒有用的"理論",真的不如到外面去溜滑梯。

ps:本想再說些物理化學的例子,其實中學的理化只要單位真的能條列清楚,定義明白,公式也不必背了,只要照著單位列式下來,問題就先對一半了。

ps2:其實我很明白,所謂乘數被乘數"很重要的觀念",只不過是數學不好又沒本事判斷學生程度的老師用來防止部分學生看不懂題目就拿數字來兜而已。這就像聽說有些小一的老師會規定要五個圈圈畫一排,畫錯會扣分。我也知道這種教學的本意是在教孩子如何方便計數。我不在意這種分數如何,要扣就扣吧!但如果老師以此類的錯誤來指責或強迫要求孩子,我會好好的去關切的。如果人家已經可以八個一數也數得很好,或是正如"雨人"般可以在瞬間看出掉在地上數十根火柴的正確數量時,為什麼還要強迫孩子跟著你五個五個一數呢?還有明明已經會百位的四則運算了,又為什麼非得陪著你畫圈圈呢?

ps3:有趣的是英文說法是倍率(乘數)在前面。

ps4:意外發現大陸於2000年的課綱刪除乘數、被乘數的定義,直接視axb=bxa。
它的理由似乎是既然之後乘法交換律成立,就沒必要在開始的定義使它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