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ay li

日期

#Tag

治小兒感冒別貪特效藥 當心賠上抵抗力

2011年04月15日
公開
29

中時健康 黃柔柔�台北報導 家裡頭的心肝小寶貝感冒、發燒了,該怎麼辦?如果你的第一反應也是趕快找醫師打一針特效退燒藥,當心賠上的可能會是孩子未來的抵抗力!中醫師李深浦提醒,治療小兒感冒、小兒發燒千萬別貪圖馬上見效,藥效過強,反倒容易讓小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不足,一再反覆感冒不斷。 九歲的小明堪稱是父母最放心不下的心肝寶貝,只要同校班級上一有同學感冒、發燒,小明絕對是下一個被傳染掛病號的人,更別提天氣只要一變化,每天上下學就得口罩不離身,一天到晚得洗手預防。 這種反覆易感冒的小病號最近越來越常見,照道理來講,感冒一次經過治療後就應該要恢復健康的體質,但事實卻相反,很多小孩子偏偏每次治療後卻越來越不健康,十天半個月就又感冒一次。問題出在哪?李深浦認為出在父母求治心切的錯誤心態。他說,很多父母都捨不得看自己的孩子感冒、發燒,一出現症狀,巴不得醫師用的藥越強、越有效越好,最好症狀馬上消失不見,一個勁兒的要求醫師下重手,反倒揠苗助長,讓小孩子不易自體產生免疫力。 不管是西醫很多的消炎藥、抗生素或中醫退火用的石膏、黃連,這些藥在中醫看來都屬於涼性的藥,在殺病毒的同時也破壞了胃腸裡的酵素,導致體內產生的熱量下降,體氣不夠,免疫力、抵抗力都隨之下降。 其實小孩子感冒、發燒,本身就是一種跟病毒、溫差、環境彼此協調適應的過程,治療要做的不用多,只要幫助孩子有足夠營養、增加體內的元氣,經由一次又一次感冒痊癒的過程,小孩子才能自然產生抵抗力,不再這麼容易感冒。 相反的,如果一看到小孩子發燒、喉嚨發炎,父母親就搶著灌消炎藥、殺菌藥,雖然第一時間,小孩子流了一身汗之後可以馬上退燒,但身體卻因此虛弱,持續這種治療模式長久下來,反倒會喪失自然的抵抗力,變成常常在感冒、常常在發燒,甚至變成過敏或氣喘,必須仰賴類固醇。 中醫治療這類容易感染感冒、容易過敏的小孩子,不講求馬上好,反而著重在增加孩子本身的抵抗力,畢竟孩子的身體不是戰場,沒必要跟細菌、病毒廝殺個你死我活,反而打亂身體原本的元氣,得不償失。有抵抗力的人海闊天空、沒抵抗力的人寸步難行,培養好底子,孩子未來才有本錢應付更多危險的疾病。 如果小孩子一吃藥後就臉色蒼白、皮膚變澀沒有光澤,李深浦指出,這藥肯定對身體有害,雖然眼前的感冒症狀痊癒了,卻會讓胃腸產生熱量的來源降低,免疫力、抵抗力變差,不如利用可以增強肝陽和胃腸的中醫藥來慢慢調養,從根源下手,才是解決之道。

打他只會教壞他 (文�洪蘭)

2011年03月30日
公開
20

有一個媽媽帶了兩個小孩坐高鐵,因為這位媽媽沒有給孩子準備書和玩具,車過桃園以後,孩子開始無聊,在椅子上扭來扭去,打擾了母親補眠,這位媽媽就揚起手來,打了弟弟一巴掌,罵說:「煩死了,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要生你?」哥哥大聲說:「我知道,因為沒有戴保險套。」全車的人都笑了。那母親面紅耳赤,狠狠的打了哥哥一個耳光說:「考試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又知道那麼多。」哥哥哭叫著:「我沒有說錯,老師說,如果沒有戴保險套就會生下你不要的孩子。」每個人都努力的忍住笑,只有哥哥哭得很淒慘,因為他覺得被冤枉了。   冤氣是最難忍下的氣。實驗中看到兩歲半的孩子被冤枉時會哭得很久,難怪古代傳奇小說常說冤氣是一股黑氣,直衝雲霄。幾米曾經畫了一本很有趣的書,指出了很多大人冤枉孩子的地方,例如:「大人都希望孩子能夠承受壓力,但是孩子不懂他們為什麼要承擔壓力。」   我上週到馬來西亞時,大馬政府想將入學年齡提早到五歲,許多家長都贊同,尤其是華人家長。華人最希望孩子早早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其實不必這麼早就叫孩子去承擔壓力,他吃 苦的日子長得很,何必這麼早就開始呢?尤其五歲的孩子握筆的手臂小肌肉尚未發展成熟,不適合寫字;字寫不好會挨打,讓孩子剛起步就覺得上學是件痛苦的事,以後就不喜歡上學了。   臺灣也有人提議「五四三」:小學五年、國中四年、高中三年。其實這也不必要,國中四年等於提早了一年讓孩子準備基本學力測驗,剝奪了一年他可以遊戲的時間。   實驗已經證實:遊戲得越多,神經連接得越密,越有創造力。遊戲是動物的本性,剛出生不久的動物就會遊戲。動物學家發現,動物在遊戲時,其實是在練習未來獵食的技巧。孩子在 遊戲時,也是在學習人際關係和領導能力。幾米說,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們的希望,長成令人羨慕的模範兒童,但是孩子不想成為模範兒童,只想成為快樂兒童,親子彼此的期待差距很大時會造成悲劇。 所以,幾米說:「小孩火大時,大人要保持冷靜;大人火大時,小孩要趕快逃命。」也就是孔子說的:「小杖則受,大杖則逃。」看起來,自古以來,大人都愛打小孩。不知為何,人長大 了就忘記自己也曾是小孩,會用五十歲的世故去看五歲的天真,動不動就以「為他好」而賞他巴掌。   一顆蘋果被蟲咬了一口,人會說:「真可惜!好蘋果變成爛蘋果了。」但是一顆蘋果被人咬了一口,蟲卻說:「它還是一個好蘋果。」孩子的世界比較樂觀,可是大人都要把這個樂觀 變成悲觀,難怪很多孩子說:「當風可以那麼溫柔的對樹說話時,為什麼父母總是學不會溫柔的對我說話呢?」   親子關係要好,其實很簡單,就是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動手打人就是不對,被打的孩子以後會喜歡打人。今天該教育的是這個母親,看到這一幕,我們還會懷疑為什麼孩子迫不及待的想長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