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子毅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1歲半幼兒訓練方案

2008年02月27日
公開
33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感覺知覺活動,是發展智力的主要途徑。 兒童觀察事物是通過各個感覺器官來進行的, 因此,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 應從發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能力入手, 從他們感興趣的、注意到的事物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 (1)觀察事物的特性 ①識別大小。 教小兒比較物體的大小, 開始可選擇形狀類似,大小差別顯著的物體來練習, 如大娃娃與小娃娃,大杯子與小杯子等。   ②識別形狀。   教小兒識別物體的各種形狀,對發展觀察能力十分有好處。 先教小兒識別簡單的幾何形狀,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可用同種顏色的紙板如紅色、黃色, 剪成兩套形狀不同的圖形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讓小兒和家長分別拿一套,教小兒把他手中的圓圈重疊到家長的圓圈上, 指給他看,這兩個圓圈的形狀是一樣的"都是圓的。 "再讓他把圓圈與其它形狀的紙板比較,告訴他是不一樣的。   ③識別顏色。   先從基本的顏色紅、黃、藍、綠進行識別。 小兒這時可能說不出顏色的名稱, 家長也不必在這個階段要求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 但應讓幼兒明白"顏色"這個詞的意思, 懂得"這種顏色"、"那種顏色"的意思, 使他意識到顏色也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發展觀察力。   可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狀一樣、顏色不同的積木方塊進行練習, 如成人手中拿一塊紅方塊, 要小兒從幾個方塊中挑選一個和成人手中一樣顏色的方塊。 小兒學畫時,讓孩於注意到小草是綠色的,西紅柿是紅顏色的, 讓小兒拿綠色畫筆畫小草,紅色的畫筆畫西紅柿。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注意周圍物品的顏色, 如媽媽的圍巾是藍色的,小兒的帽子也是藍色的, 這時便可告訴這兩件東西的顏色是一樣的。 (2)發展幼兒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穩定性。 幼兒注意力短暫,不穩定, 成人應幫助小兒更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於一個物體上或一種遊戲中。 如小兒玩皮球一會兒就扔掉, 正要開始做其他的事情,母親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 如教小兒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轉, 或對著牆壁滾動皮球,使皮球碰向牆壁自動滾回來,或用球投籃等。 ②擴大注意的範圍。 教注意物體之間的聯繫,發展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 在培養小兒觀察力時,應多帶小兒接觸大自然, 注意引導孩子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活動, 可教小兒看日出日落,風吹草動,聽鳥語、聞花香等等。 2、記憶力的培養。 小兒的記憶是由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積累而成的。 有了記憶,小兒才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進步。 (1)實物記憶練習。 讓小兒根據記憶尋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讓小兒看一個小球, 然後把它收起來再讓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這種小球。 (2)強化記憶練習。 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形象直觀, 與嬰兒本人關係較為密切的東西和他感興趣的事物來訓練他的記憶。 可教小兒認識爸爸、媽媽,自己的名字、五官和身體的主要部位, 間隔一段時間,情景再重複。 3、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兒的思維活動是以周圍的實物和具體的活動為基礎的。 因此,在促進嬰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諸因素中, 最重要的就是給小兒創造一個有利於動手動腦的環境。 (1)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用語言指點並鞏固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所取得成果, 幫助他用動詞?quot;伸出"、"倒轉"、"挪動"等來表達他找到的解決辦法。 詞可以幫助孩子自己選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同時擴大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使用這種方法的可能性。 (2)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小兒用同種玩具進行不同的玩法, 並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注意觀察一種物體的多種用途, 以發展小兒解決問題的技巧。如 教小兒用鑰匙可以開鎖,也可以撬開奶粉罐上的鐵蓋, 捅開飲料瓶口的紙封,還可以當筆在泥地上畫畫等等。 筷子是用來吃飯的,但偶爾也可用它攪拌漿糊、藥液,甚至當燈籠的提手等。 4、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辨別音響。 給孩子聽不同的聲響,讓孩子判斷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手影表演。 成人可利用燈光或陽光下的投影用手做成小鳥飛等動作, 引導小孩子觀看、想像。 (3)看圖片。 通過看圖片,認識圖片中的人物、物品,說出"是誰?", "在做什麼?","是什麼東西?","做什麼用?"。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繼續訓練小兒獨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穩定性, 以促進運動的協調性和軀體的平衡能力。 可和小兒一起拖拉玩具車,教小兒拉著小車向前走、側著走、倒退走等。 準備一個較大的皮球,成人將球滾到小孩子腳邊,教他抬腳踢球。 2、發展小兒走、蹲、彎腰動作。 將玩具散放在各處,要求小兒收撿玩具交給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3、訓練小兒下床。 當小兒爬到或走到距床沿約30厘米處,就訓練他調轉身體, 頭朝裡腳向床邊方向,然後讓他們倒退著向床邊爬行,直至腳踩地。 開始成人應在小兒背後保護一下,防止小兒動作不穩仰倒在地。 可用同樣方法教小兒從坐在沙床上或椅上轉身下地。 4、訓練小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如教小兒學習畫畫、搭積木、用塑料繩將有孔玩具串起來。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 除夜間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5∼2小時。 不要用威脅、恐嚇等手段,逼小兒睡眠,也不要給小兒講述恐怖的故事, 以免小兒害怕而拒絕一個人入睡。 臨睡前清洗臉、手、腳、臀部,排好尿,換上寬鬆保暖的睡衣, 會使小兒感到舒適,易於入睡,這不但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也便於孩子建立睡眠條件放射。 2、飲食。 斷奶後,每日餵養的次數約4∼5次, 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時間和白天睡眠醒來的時間。 養成定時進食,定位進餐的習慣,鼓勵小兒自己動手吃東西。 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習慣。 3、訓練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養小兒獨立的能力。 教導小兒試著脫鞋、脫襪子,排完大小便試著提褲子, 外出時自己戴帽、脫帽, 爸爸媽媽下班進門可讓孩子幫助拿拖鞋給爸媽換鞋, 給孩子洗手時,教小兒主動將手伸到水裡,玩完玩具後幫忙收拾起來等等。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教育孩子禮貌待人。 家裡來客人要教小兒打招呼,問好, 接受別人的東西說謝謝,客人走時揮手說再見。 鼓勵小兒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給到家裡來的小朋友玩等等。 表演操也是教育幼兒的好方法。 (2)利用各種機會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彙,並簡單說明物體的用途與關係, 擴大小兒的認識範圍,促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 給小兒看圖片、幼兒書籍、帶小兒到外面玩,教小兒認識物體的名稱, 對著圖片或實物,詢問小兒圖片或實物的名稱及用途"這是什麼?" "幹什麼用的?"引導小兒回答,小兒回答正確時親親他,以示鼓勵。 此時,小兒已開始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了, 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開始要講得慢而簡短,發音清晰,富於表情, 可根據故事的情節伴以動作,來增加小兒的注意力和興趣。 孩子愛聽講過的故事,成人可多重複幾次, 還可將小兒目睹或經歷的事情,編成故事。 也可根據孩子的特點編故事,用它來加強行為規範和思想品德教育。

孩子的敏感期:

2008年02月23日
公開
28

今天談的是孩子的敏感期: 定義: 生物成長時的特別感覺力,這樣的能力是短暫的, 一旦取得所需能力,此感覺力就會消失. 就像毛虫一出生就找尋光源=食物, 但一段時間後,為躲天敵,其趨光的直覺力就消失了. 錯過了敏感期就像錯過通往目的地的末班車,這樣的損失是決定性的, 一旦長大成人雖有成人形體, 但絶對會缺乏因錯過某個敏感期而未能培養出的能力. 雖然可以其他方式來補救,卻是事倍功半. 也若織毛衣時的漏針,讓衣服結構變的不紮實, 可能看起來沒有影響其美觀,但卻經不起一次的拉扯. @敏感期因人而異,有早有晚,有長有短.以下是前人觀察記錄的參考值: 1歲:對小東西敏感: 舉凡地上小屑屑,一根頭髪,一顆飯粒都可以研究把玩很久, 這是原始的對世界的好奇心,她們需要快速地學習所及事物. 如果讓孩子使用螃蟹車, 雖然照顧者比較輕鬆不用分秒將視線放在孩子身上, 但這將隔絕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也可能影響其脊椎的正常發展, 因為那不會讓孩子學習到走路時身體正確的重心位置. 只要地面保持適當程度的乾淨(非過度), 孩子就可以依本能需求地探索四周. 也正因為要探索小事物,爬行的機會會更多,進而紮實孩子學步的基礎. 1歲:對走路的敏感: 只要能站,她們會不停地站;會走了,就不停地走, 以訓練她們對大肌肉的控制能力. 太常抱孩子可能會剝奪孩子訓練肌力的機會. 1~3歲:對秩序的敏感: 不管是餐具如何擺放,吃飯時座位的分配,散步路線, 何時做何事,認床認枕頭,自己的東西不借別人.. 都是這時期孩子對秩序敏感的表現. 父母應對於在合理範圍內的要求加以滿足,此舉不會造成孩子過度膨脹. 0~6歲:對語言的敏感(發展期1歲半~3歲): 可多給孩子不同語言的輸入, 倒不是一定要孩子對某語言有某種程度的認識, 而是讓孩子接觸不同的語感,日後孩子有機會學習到該語言時, 會較容易掌握該語言的語感,學習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歲半~6歲: 對感官學習的敏感: 即對眼,耳,鼻,舌,手的刺激,刺激多,自然感官能力便得精煉. 像五音不全的孩子,就是沒有得到足夠的聽覺刺激而形成. 2歲半起:對社交生活的敏感: 這時期的孩子希望有朋友,應多與朋友交流以培養人際應對能力. 2歲半~6歲:對學習良好行為的敏感: 大人在此時應示範良好生活習慣讓孩子有好榜樣可模仿. 如果衣服鞋子有固定放置位置,孩子就會照做; 反之,如果父母生活習慣不好,就沒有理抱怨孩子生活習慣差. 3歲半~4歲半:對寫字的敏感: 倒不是全然指握筆寫字這檔事,而是孩子開始對字的形體有興趣, 可拿沙子用樹枝畫字,在手心或在背上描字給孩子猜. 4歲半~5歲半:對閱讀的敏感: 會開始問這是什麼字,什麼意思? 這期可與孩子玩指令遊戲,拼字遊戲. 7歲~9歲:對文法的敏感: 孩子喜歡玩代換文字,如好多煙,煙好多,多煙好,多好煙.. 可開始介紹名詞,形容詞..等用法. @@父母是孩子的觀察者,應按孩子的步調,助孩子完成生命的成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