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青蛙~☆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出外玩,兼顧安全與學習

2008年07月17日
公開

帶著年幼又好動的孩子出門,爸媽懂得把握機會引導,將安全觀念融入活動中,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安全知識,同時也讓外出成為愉快的生活學習旅程。 帶孩子出外玩,沿途總有許多孩子感到興趣的學習,爸媽在灌輸孩子安全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擴展孩子的認知概念。 ․認紅綠燈,瞭解警示意義 過馬路時,除了讓孩子知道走斑馬線比較安全,也同時教導孩子認識顏色:紅燈停,綠燈走,黃燈閃爍則是提醒注意。自然地,孩子不僅知道燈號顏色名稱,還能將紅色與危險連結在一起。搭捷運時,捷運站也會有警示燈,教孩子觀察:地上的燈閃爍時,就表示車子快要進站了,要站在安全線後面等車才行喔。 ․搭手扶梯,練習使用規則 無論在車站或百貨公司,孩子對手扶梯都充滿興趣,而這裡也是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帶著小小孩,如果1歲多走路跨步都還不是很穩,最好利用箱型電梯,搭電梯時,除了告訴孩子「先出後進」的安全法則,讓孩子負責按下欲往的樓層,他們也會很開心;2歲以上可以乘坐手扶梯,但仍要留意速度,教孩子踏穩,並且不要將手腳伸入縫隙中。上樓時,孩子靠內側或在前面,爸媽在外側或後方扶著;下樓時,孩子在內側較安全。無論走路或乘坐手扶梯,都要讓孩子養成習慣,自動靠邊。 ․看標示聽聲音,學習辨識 當孩子想自己走在前頭,爸媽可以分派給他一些工作,以確定他前進的方向,比方先請孩子按電梯,一方面他可以學習「上」「下」的三角形或箭頭符號,另一方面,進電梯後,孩子還能將符號和語文「電梯往上�下」「up�down」做連結。在平交道旁等待火車經過時,就可以把握機會解釋整個「劇情」:「叮噹聲音響起,紅燈閃了,表示有火車要來囉!接著柵欄放下來,等火車通過以後,大家才能穿越。你看,紅燈下方有個箭頭,你猜火車會從哪一邊來?」乘坐捷運時,也可引導孩子聽關門的提醒鈴聲。 ․記名字,練習互動不怕走失 等孩子滿2歲後,詞彙增加、會說整個句子甚至發問時,通常你還應該教導孩子說自己的名字,爸爸或媽媽的名字;3歲的孩子可以練習記電話、或地址,帶他辨認百貨公司或遊樂區穿制服的警衛叔叔或櫃臺阿姨。萬一孩子在外不小心迷路時,才知道如何求助,或說出自己的資料,讓別人及時幫助他。教導孩子在原地等待、不亂走,也是一個安全的方法。 ․準備小背包,學習照顧自己 外出時,爸媽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輕盈的小包包,讓他自己放入他想帶出門的玩具、畫圖的紙筆、小水壺,並教導他放入衛生紙、小外套等孩子可以背得動、且外出需要使用的物品,不但滿足孩子模仿的需求,同時也讓他學習打包、照顧自己。別忘了,在小包包裡放上簡單的電話、地址、姓名資料,並告訴孩子收在哪裡、做什麼用,以便必要時可派上用場。 帶孩子出門,有很多準備工夫,爸媽可以先試著從近程與定點開始,帶著孩子熟悉出門的規矩、步驟、路上該注意的事情,為孩子的安全概念打下基礎,等孩子的行動及理解都比較熟練之後,就可以慢慢挑戰更遠的旅途、做更多有趣的活動了。

轉貼~~別當「超人媽媽」

2008年07月16日
公開
1

不要攬下兒女所有的事,以免孩子失去責任心。 父母不宜包辦子女生活上、學習上的所有事,免得孩子依賴成性, 等以後什麼事都做不來時,還反過來怪你! ♁ 媽媽超人,兒子低能 俞小勝的媽媽,是一位能幹型的全職媽媽,我的兒子小乖從小三到小六都跟小勝同班。記得有一次,小乖期中考國語考九十六分、數學考九十二分,我說:「九十分以上就很不錯了!」小乖却說:「第一名的小勝國語考一百分、數學考九十八分,還被他媽媽打了兩下。」我的天啊!俞太太居然要求每科滿分。據說小勝的數學都提前趕在開學前找家教上完,英文更是從三歲就開始補習。為了就近照顧,俞太太還特別在學校附近買房子,每天陪兒子一起上學去當「愛心媽媽」,放學後更帶著小勝到處趕才藝班,每天課程排得滿滿滿。 俞太太號稱「超人媽媽」,小勝的功課若有疑問,她會自己打電話請教老師,剛開始老師很感動,總私下讚許說:「這位媽媽好用心哦!」但次數一多,便開始覺得:「這媽媽會不會管太多了?」有一次,小勝在學校和同學吵架,俞媽媽立刻打電話給老師,要求雙方家長召開協調會議。她也曾拜託老師讓小勝當班長,沒想到人際關係欠佳的小勝,當了一個禮拜的班長後,就被同學們轟下台。他家就在學校旁,但一遇刮風、下雨,媽媽一定會帶著外套、雨傘去接兒子。簡單地說,俞太太是小勝的「問題解決專家」。 ♁ 說什麼都是媽的錯? 五、六年級時,小勝出了幾次狀况。有一次小勝吵著不上學,因為他怪媽媽太晚叫他,害他遲到;後來媽媽說好說歹不只跟他賠不是,還親自到校跟老師說明,那不是他的錯。又有一次,俞太太聽從好友的勸告,讓小勝到烏來山上參加為期三天的野營。誰知兒子一回到家,就用力將背包一丟,哭喊著:「我什麼都不會!人家都知道怎麼抓蟲、看星星、排桌椅、燒營火、表演節目、講笑話……」俞太太這才想到除了鋼琴、小提琴兩項才藝,小勝的生活經驗幾乎是一片空白。 經這些挫折,小勝越來越叛逆,一向第一名的他,成績掉到了二十名之外,親子衝突越來越嚴重,而不管衝突的原因是什麼,小勝總是責怪媽媽管太多。接著,又發現先生外遇,俞太太幾乎崩潰,打電話到我家哭訴,我只能勸她:「對孩子能放手就放手,分數不要要求太高,多多關心先生。」 後來,與俞太太斷了音訊,據說她已離婚,目前單獨帶著兒子赴美。不知近况如何,我只能在此深深祝福他們母子兩人了…… 上述事例中,俞太太就像「超人」一樣,對小勝的任何事情,處處安排、時時照顧,她以為這全是為了孩子好,不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他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任,才是最重要的價值所在。等到孩子生活經驗一片空白,受到重大挫折,反過來怪罪媽媽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有一種說法叫「優巴斯樹父母」,優巴斯樹(upas tree)長得很強壯,枝葉也很茂盛,可以保護、庇祐很多依賴著它生長的植物,但它也會分泌毒液,同時把它們毒死。「優巴斯樹父母」庇護著孩子成長,但最後卻使得孩子窒息,或阻礙了孩子的正常發展,養成孩子過度依賴、缺乏責任感、適應力不良等毛病。 天下雜誌曾提出一個新名詞叫:「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他們時時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無時無刻守望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除一切人生的障礙,想盡辦法幫助孩子成功,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未來,卻往往產生深刻負面的影響。 親子教養百寶盒 ♁ 讓孩子順著本性發展   堅信子女是上天交付的託管品,不是自己的財產,不能隨意處分。父母只能輔導他順著本能及本性而發展,不要揠苗助長,也不可硬把他塞進父母所設定的框框裡。 ♁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盡量不要幫子女做他自己會做、或可以學會做的事,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自己鋪床整被、整理書桌、收納衣物、準備書包、野營背包等。讓他自己動手,有利於開發他的智慧、提高責任心與獨立性。 ♁ 父母要學著放手   如果察覺自己有「超人父母」或「直升機父母」傾向時,應設法慢慢鬆手,讓孩子有獨立的空間,並輔導他有自己選擇、自己負責的機會。也讓自己有到凱悅飯店喝下午茶、或到淡水漁人碼頭看看夕陽的閒情雅致。 ♁ 停止扮演「多功能活動鬧鐘」   如果父母現在還是扮演所謂的「多功能活動鬧鐘」角色,建議盡快帶孩子去選購一個他喜歡的鬧鐘(有狗吠聲、衝鋒號音等,或有一種每五分鐘後會再叫的貪睡鬧鐘)。你可能前三天還要「看著」他起床(盡量不要發聲叫他,也絕對不要幫他按鬧鐘),但最多一個禮拜後,孩子就能養成自己起床的本事了!

寶寶黏人 一點都不奇怪

2008年07月13日
公開
19

寶寶黏人 一點都不奇怪! 親子之間的依附關係,是雙向的。爸爸媽媽仔細觀察孩子的反應,及時回應孩子的需要,就能形成一個親密的、穩定的、正向的循環關係,親子之間可以黏得恰到好處。 文�王乃善 本刊特約撰文 提供�信誼•學前教育雜誌 1歲以內的寶寶,黏人的原因,不外乎生理以及安全感的需求。一般說來,6、7個月大開始,寶寶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黏人」現象:他會在你準備要離開他時,開始依偎著你、爬到你身上、緊緊抱住你,他想說:媽咪,我想跟你在一起。這和寶寶的心智發展、情感發展,都有密切的關係。 ■生病、驚嚇、不安全感 當寶寶身心感到不舒服時,自然最需要我們的疼惜和關愛;很多時候,寶寶顯得異常黏人,其實就是身心狀態的反應。他不會說話、不能言語表達,只能透過哭泣、想要抱抱、不願自己一個人的方式,透露訊息。 ■生活作息的改變 6個月大的寶寶,會對周遭人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在這個階段,已經養成固定的作息,例如:遊戲、洗澡、送爸媽上班,都有例行的模式,他也樂此不疲。但同時,卻也會因為改變,像是作息被突發事件干擾、換了保母或照顧者、處於陌生環境等,而感到手足無措,便開始有黏人的情形。 ■不想與親密的人分離 隨著心智的發展,寶寶漸漸學到「物體恆存」:他知道,爸爸上班去了,不在房間裡,但爸爸依然存在。換句話說,我們在寶寶的心裡,已經形成一個永恆存在的圖像,也因為他知道這是不會消失的個體,就更想知道「你在哪裡」;這時,若爸媽在寶寶身旁,他會很放心的自由玩耍,一旦要長時間離開他時,他會想要跟著、不想與爸媽分開,而產生分離焦慮的現象。 ■害怕見到陌生人 到了寶寶7、8個月大,便認得爸爸、媽媽、重要的親人、熟悉的照顧者,會開始辨別這是不是陌生的臉孔。很多寶寶在這個階段顯得特別害羞,當有陌生人出現時,寶寶可能變得比較安靜、緊緊抱住我們,甚至表現出恐懼的樣子。 面對黏人,爸媽慢慢來 舒緩寶寶的黏人與焦慮,有一些生活小技巧可以幫上忙。 ■跟寶寶好好說話 你或許會想:這麼小的寶寶,聽得懂這麼多嗎?我們可別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喔。好好的跟孩子說,說媽咪離開的原因、說媽咪很快就會回來、說媽咪一樣愛你。其實,寶寶聽的不只是你說的內容,從傳達訊息的口氣語調、肢體語言,都可以讓寶寶從中獲得他所需要的安全感。 ■轉移注意力 年幼的寶寶很容易就被其他事情吸引。用他喜愛的玩具逗弄、帶離開現場、指指其他特別的人事物等,讓寶寶轉移注意力。每個孩子性情不同,有的需要多一點點的時間,嘗試一次行不通,那麼就多試幾次吧。 ■漸進式改變 為避免因為環境或作息改變,讓孩子對周遭事物失去信心、沒有安全感、產生焦慮,可以一開始就採漸進式改變,讓寶寶有機會調整自己的期待、調整自己的生活。一次一點點刺激和改變,讓寶寶有心理準備。 ■製造獨處機會 在平日,媽咪可以開始多給寶寶一些「獨處」的機會,只要是在安全的環境中,照顧者仍在視線範圍內,讓寶寶有自己的空間,玩玩自己想要玩的遊戲、玩具,讓寶寶知道也習慣,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媽咪陪著做。 ■給寶寶愛的抱抱 最重要的,當寶寶黏著你不放時,提醒自己,不要用責備、處罰的方式來要求他接受必須和你分開,免得不舒服的寶寶會更不舒服,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更加沒有安全感。給他一個愛的抱抱吧,讓寶寶的情緒、不適獲得舒緩與滿足,他也才會有更多的信心和力量,走出自己的一步啊。 ※本文節錄自《學前教育》97年5月號。

"Vivian"的故事

2008年07月12日
公開
6

Dear 小美人妤~ 說這個故事之前... 讓我先提一下爸比的同事 『 小 林 先 生 』 小林之所以叫小林,沒有什麼特別的~就好像姓陳的會叫"小陳" 姓李的會叫"老李"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理由, 就這樣從進公司就叫他小林到現在,大概形容一下他的樣子 跟所有叫小林的一樣...有一付走在路上不會再看一眼的路人一樣... 不是很特別的人...個性算是溫和不刺激皮膚的好相處,說話總是慢慢地... 我們同一時期進到現在的公司...也差不多時期結婚,在我結婚的時候 他跟小乖擔任我們的開場伴郎伴娘,我們似乎有很多共同處... 可是爸比我跟他的個性卻是南轅北轍... 故事在今天爸比跟小林一起去桃園南坎台茂旁邊新蓋的天際飯店開始的... 今天的工作內容就是檢測更換線路...算是輕鬆的工作, 因為平常的很少跟小林一起工作,所以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聊著聊著...我就突然發現小林戴著一個質感不錯的念珠, 我說好奇的問他:咦~你這念珠的質料不錯哩~是什麼材質的?黑曜還是紫檀? 他說了一個不知道是什麼老木的材料...(這句像罵人吧...) 然後欲言又止的看看我...然後又低頭默默的作事... 最後他又慢慢的說...是:人家送他的... 啊 送就送有什麼好扭捏的? 接著他又說:是Vivian送他的...不是妳老婆..是那個 V i v i a n喲∼ .............. ..... ... ...................... ........... #%$#@* ( 亂叫了一會然後放空了一會 ) 不會吧~是那個V i v i a n哦!! 甘咧~讓我舔一下那個念珠啦∼求你∼∼∼∼∼ 嘖嘖嘖 "Vivian"的故事是小林告訴我的... 我知道小林跟她弟徐若雲有交情,有認識 沒想到小林還說一堆讓人羨慕到爆漿的事~ 最讓我崩潰的是... 小林:有一天我們還一群人晚上去她家玩... 你是說去...她家?她家厲害嗎?漂亮嗎?厚~~~形容一下啦~ 小林:就那樣嘛~很漂亮很厲害咩~ .... 小林:我們還一起唱歌哦~你知道我不太會唱...我拿麥克風會緊張的... 然後我還跟她合唱耶...緊張的要命哩~ ...... 我才要你的命啦!!!緊張個屁啊~ 喵的咧~竟然默默的完成了"宅男在死之前要完成的100件事"中的... 跟名偶像or名秀割肉一起出遊....還跟徐若萱一起合唱!! 真好~可以和vivian唱歌,等於是聽現場免費的演唱會,還是近距離的... 還跟我說她唱歌好好聽喲~~~(真想給他飛踢100下= =) 天啊~~~~真是羨慕死了啦!!!! 嘖嘖嘖 那天上班的情緒真是複雜啊~~~ 唔... 不禁回想之前常常跟媽咪去吃徐老爹的薑母鴨(就徐拔拔開的啦) 那個玉米超好吃的,真的~到現在我們還找不到贏它的玉米! 小林也有介紹若雲讓我們認識,蠻好相處的~很會搞笑~ 但我們的LV(等級)僅僅如此而已... 看來..."宅男在死之前要完成的100件事"的跟偶像出遊... 我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只跟名偶像的弟弟吃飯... 聽起來就遜掉了... 故事就說到這了... my dear小妤妳是不是疑惑? Q1:這跟妳的成長有什麼關係? A1:沒有 純粹是佔版面 就聊聊咩~借寫一下啦~ Q2:那長大了可以帶妳去吃那家好吃玉米的徐老爹的薑母鴨嗎? A2:不行 因為他開一個冬天就關了(健康因素...)Q"Q 至今我們仍懷念著... Q3:那媽咪也叫vivian 是因為媽咪跟那個VIVIAN很像嗎?? A3:...別拿XX來比雞腿...妳媽叫VIVIAN是因為...是因為... 去問妳媽... 好啦~ 爸比來唱一下VIVIAN的歌曲好嚕~ 算是跟妳成長有關係啦~ 跟妳在房間玩的時候爸比 有時候會哼一兩句~ 想把妳關在房間裡 就這樣不放妳出去 只是想靜靜看著妳 不做什麼也沒關係 有句話 我一定要 想連續四次講給你聽  那就是   我愛妳 我愛妳 我愛妳   我愛妳~

轉貼~提供孩子音樂的優勢

2008年07月03日
公開
29

讓孩子接觸音樂尤其是莫札特的音樂對腦部發展有正面的影響,但家長應該知道音樂對腦部的影響遠不只這麼簡單,才能確保孩子充分擁有音樂優勢。 莫札特效應所依據的研究顯示,聆聽特定的莫札特奏鳴曲能改善時空推理能力,成為理解進階數學和科學概念的基礎。最具有時空推理概念的人在數學和科學研究上表現傑出,並且可以成為優秀的工程師、建築師、外科醫師和平面設計師。 但是,被動地聆聽音樂和主動製造音樂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差異。莫札特效應是短暫的效益似乎會在一小時內耗盡,實際彈奏樂器的效益則顯得持久。 腦部掃描的證據:腦部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顯示,兒童早期的音樂訓練會在腦部留下無法抹滅的正面的印記。學習樂器確實能促進有關分析思考、數學、解決問題的技巧、記憶和精細動作技巧的腦區成長。更重要的是,在生命早期學習樂器可以永久改變腦部結構。 為什麼音樂對腦部的影響這麼大?寶寶天生就有相當敏銳的聽覺可以聽出人聲的細微差異,如聲調、速度和聲量,使他們有能力學習語言中特殊的細微差異。和語言類似的音樂,是由各種形式的音調、轉調和節奏所組成。就像寶寶準備好盡可能地吸收人聲的各種特質,包括節奏和聲調,他們也天生就對音樂中的這些特質有所反應。 有趣的是,父母似乎本能上就知道如何用寶寶最可能會有反應的語調和他們說話。在生命最初的幾個月,寶寶比較能夠聽見高頻音。我們對寶寶說話時所使用的高亢、充滿變化的聲音(研究人員取名為「父母語」),確實就是他們最可能聽到的聲音。 音樂和語言發展的關係非常密切,代表語言和音樂的腦區彼此緊鄰,基本上是依循相同的時間表來發展。增進寶寶的音樂經驗會強化這些腦區,大幅改善早期的語言技巧。 音樂能提高智商 著名的神經科學家蕭(Gordon L. Shaw)和洛士(Francis Rauscher)在加州大學爾灣(Irvine)分校的學生身上發現了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他們在一九九三年的《自然》(Nature)雜誌中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考試前十分鐘聽過莫札特奏鳴曲的學生會在評量空間智商的測驗中獲得較高的點數。後續的研究則顯示出莫札特效應的短暫,效益可能在一個小時內很快就耗盡。就像前面提過的,真正的「莫札特效應」與實際彈奏樂器的關聯性可能多過「聆聽」音樂。 根據蕭和洛士後來所進行的研究,在七十八名幼稚園學童當中,讓三十四人上專屬的鋼琴課、二十人上專屬的電腦課、二十四人上發聲課或沒有接受特殊的訓練。所有學童在六個月後接受時空推理測驗的結果令人驚訝,上鋼琴課的學生在各項時空推理測驗中的評比高出了將近三四%,研究人員還發現,和沒有接觸音樂訓練的三歲孩童相比,上了八個月的鍵盤樂器和歌唱課程後的孩子,時空推理能力提高了八○%。 不論是閱讀、學習數字或探索音樂的活動,當孩子以前瞻的角度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時,就會在腦部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下還有更多的證據顯示音樂訓練可以增進智商。另一項多倫多大學雪倫伯格(E. Glen Schellenberg)博士所發表的研究顯示,和年齡相近但沒有上音樂課的孩子相比,接受了三十六週音樂訓練後的孩子最終會全面高出五.四點的智商。 雪倫伯格博士提醒我們注意到,音樂教育影響腦部學習方式的程度多過對於學習內容的影響,他表示:「正規教育不但增進讀寫技巧、數字技巧及各領域特殊知識,也有助於發展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像是音樂課這樣的課外體驗顯然在這樣的過程中佔有一席之地。」 左右腦之間的橋樑 科學家們傾向區分腦部的各種功能,定義出音樂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等等。這種劃分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但真正的智力特徵是各腦區分享某一特定型態經驗的能力。 比方說,當我們看見一個物體,可能會啟動腦部的視覺中樞,但同時也考驗記憶中樞去比較、對照現在和過去的視覺經驗,而其他的腦區(尤其是邊緣系統)也接著啟動,決定這個事件的情感意義是愉快的或帶有威脅性?雖然音樂只會被額葉的一小塊區域所接收,對於啟動各腦區的效果卻非常大。音樂可能是連結具創造力的右腦和比較務實的左腦的活動之一。 我們傾向於把音樂想成右腦活動,但新的研究證明兩個腦半球在音樂體驗的過程中都很活躍。胼胝體(corpus callosum)是連結左右腦半球的寬大白質神經束(tract)。年幼時就接受音樂訓練的成人所擁有的胼胝體明顯大於沒有接受音樂訓練者。 胼胝體的成長使得腦半球之間的溝通更順暢,塑造出更聰明、更有效率的頭腦,大幅增進腦力,讓人們得以同時運用像是創造力、直覺和主觀意識等「右腦特質」以及像是組織力、邏輯、推理和客觀意識等「左腦特質」,增加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或方法,尤其是在面對陌生狀況的時候。

寶寶補充鐵 副食品選擇多

2008年06月17日
公開
43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08.06.17 04:19 am 小兒科醫師及營養師提醒,寶寶在補充副食品時,應多吃蛋黃、紅肉跟豬肝等富含鐵質食物,光吃大骨湯稀飯或吻仔魚粥,很容易導致鐵攝取量不夠。 記者陳惠惠�攝影 寶寶應該吃那些副食品才不會缺鐵?小兒科醫師建議,多吃蛋黃、瘦肉泥、文蛤泥跟豬肝泥等富含鐵質的食物。 打開寶寶菜單,很多嬰兒都是吃大骨湯稀飯、加上胡蘿蔔、吻仔魚等,但醫師指出,這些食物的鐵質含量並不高。而要幫助鐵質吸收,營養師建議,可以讓寶寶吃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像鮮榨柳丁汁、軟芭樂泥、香蕉泥等,柳丁汁則須以水稀釋後再餵食。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姃慧說,低體重早產兒、慢性腹瀉或腸道慢性發炎的寶寶,以及母親在生產前後失血,才須要擔心寶寶鐵質不夠,足月出生的健康寶寶因體內已貯存足量的鐵,出生後6個月內以純母乳哺育,不會貧血。 她還指出,產前檢查,也會檢測孕婦血色素及是否有地中海貧血等,孕婦只要在懷孕後半期補充鐵質,寶寶體內就會有足夠的鐵。 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陳怡君澄清,除了維他命B群跟維生素C外,乳汁裡大多數營養素不會受媽媽飲食影響,哺乳媽媽只要多補充深綠色蔬菜、柑橘類水果跟芭樂即可,但應避免喝酒、抽菸,咖啡因攝取量也要留意。 至於6個月大的寶寶由於體內貯存的鐵已逐漸耗盡,不管是吃嬰兒奶粉或是母乳,都要開始補充富含鐵質食物。台灣母乳協會建議,剛開始吃副食品,可以先餵寶寶吃富含鐵質的蔬菜、水果泥,像是紅莧菜泥、皇帝豆泥、葡萄汁或蘋果泥等,7個月起,則可加入動物性食物,像是文蛤泥、蛋黃、瘦肉泥、豬肝泥跟雞肝泥等,鐵質含量都很高。 陳怡君還提醒,蛋白可能讓寶寶過敏,可以蛋黃做成茶碗蒸,或是用文蛤泥跟馬鈴薯煮海鮮濃湯。添加新食物時,記得一次只給一種食物,觀察3到5天後是否出現腹瀉、皮膚疹等過敏症狀,再給寶寶吃另一種食物。

害和平阿公很"見笑"

2008年06月14日
公開
32

每個星期六小紅點點都會跟媽咪一起回和平阿公家 住個二天一夜,今天早上打完預防針,就回家收拾 東西,等和平阿公、阿媽開車過來載我們!! 上車後,和平阿公想說都來內湖了要不要去賣場買些 日用品及麵包,結果就提議去逛一下家樂福!! 停好車~推小陽光到一樓晃,發現人蠻多的,最近 腸病毒很嚴重~和平阿公就說~媽咪和和平阿媽進去 買一買就好~~他在一樓和室外推小紅點點逛逛~~ 結果我們才進去約二十分~~就聽到打來催促的電話~ 叫我們買快一點~ 因為小陽光一直哭鬧,怎麼抱都沒用~路人一直看和平 阿公還一直過來關切,想幫忙抱看看會不會比較好! 和平阿公決定把推車收到車內~結果又不會收推車, 一手抱者愛哭的小紅點,一手又要收車~~路人都看不下去 了~~有抱小BABY的媽媽還過來問要幫忙收推車嗎?? 我們火速的買好結帳~~出來停車場~看到和平阿公抱者 小紅點一直說乖哦~~乖哦~~沒用~他哭的超大聲的~ 媽咪一接過手~~他有比較好~小小聲的啜泣,結果我 想他應該是便便了~因為很臭!!!!上車就先幫他換尿布 抱者他沒三分鐘,他就睡著了~~應該是想換尿布又想睡吧!! 害和平阿公一路上一直說他剛才"很見笑",一堆人在看他 好像他去偷抱別人的小孩一樣!!!! 厚~~小紅點點~你也給和平阿公一點面子好嗎?? 他可是每個星期都開專車來載你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