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宸瑜落雁的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姊妹打五合一

2008年08月15日
公開
36

今天和婆婆一起帶她們2姊妹去打五合一 小恩恩打五合一第四劑 身高:81cm 體重:10.5kg 休息到滿2歲3個月再打日本腦炎 小宸宸打五合一第二劑 身高:68cm 體重:6.7kg 頭圍:40cm 醫生說她的成長曲線是歸屬於前段班的 (媽咪希望以後長大唸書表現也是ㄛ) 今天我們09:30就到醫院了 可是竟然等到快12點才看到我們 我們掛的號碼也不過26號&28號 沒辦法要不是外面缺貨 我也不想帶她們去大醫院注射 正因如此所以把拔一直打電話來關切 因為她們2姊妹的預防針注射他可是很少缺席的 好脾氣的宸宸在打預防針時竟然沒哭 而且眉頭連皺都沒皺一下 看了真是令我難以置信ㄚ~~ 很棒~真是媽咪的小心肝寶貝 反觀我的另一位大心肝寶貝 她就一副處於在當班長的姿態 到處關心其他的小朋友 還會指正別人錯誤的行為 ex有一個小男孩他企圖想把上衣拉起來 小恩恩立刻走到他面前說:秘密;不行ㄛ(還有手勢) ex有一位媽媽正在餵她不到一個月大的寶寶喝奶 她這小妞又跑到她面前說喝光光 ex有一個小男孩獨自在玩車車,她裝熟過去和人家玩也就算了 還糾正那個小男孩應該怎樣玩才對~~尷尬ㄚ 我看到那個小男孩臉色顯得非常不愉悅 她媽媽的臉色也一改之前的和藹;變得鐵青 小恩恩還有很多狀況發生;不勝枚舉^__^ 真的只能說"初生之犢;不畏虎" 我就只能跟隨在她左右,口中頻頻跟別人道"不好意思" 她超high的晃頭晃腦地到處遊走 開玩笑~難得出門一定要好好打扮一下囉! 我想每個做母親的一定也能理解這種心情 護士們也被她天真可愛的模樣吸引住 目光一直在她身上來回游移 但搞不好她們私底下討論說我這媽媽有病 也不過是到醫院打預防針罷了 有必要這麼盛妝嗎(是指小恩恩啦) 可惜相機剛好不在身邊 不然就可以拍個幾張照片當紀念 之後我們就到大遠百吃飯 晚上把拔下班後她還一直跟把拔說 叔叔;貼紙(醫生看診時給了她2張貼紙) 我和把拔說你看看你的一哥地位已經被 一位醫生叔叔取代了~~把拔說那有 小恩恩的最愛還是把拔我 國泰~~張兆良~~~~很讚 預防針$2000*2+計程車費$1000

恩-不要

2008年08月02日
公開
41

晚上哄小恩恩睡覺時 突然想到前幾天和 璇璇mama聊天時有聊到故事書 她建議我要多陪小孩並邊念書給她們聽 她是一位優秀的mama,我很清楚知道自己 沒辦法跟她一樣傑出... 但今晚我突然有種想要跟她看齊的念頭 我也想做慈母;便想講故事哄她睡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東施效顰啊!! 礙於手邊沒有故事書供我唸給小恩恩聽 所以我自作聰明地亂編故事 心想就算我說錯她也不會糾正我 因為脫離孩童時期太久了 我早已把故事忘得一乾二淨 想了一下就決定來說個"小紅帽"好了 因為我覺得還蠻好發揮 就如同以前念書時所考的深論題一樣 就一直掰;一直掰,反正寫多了 老師也會給個同情分或什麼的... 況且我眼前只是一個1y6m的小孩 我很自負的覺得我一定可能搞定她 我就平躺在床上;小恩恩就躺在我的身上 我雙手繯抱著她想說這樣比較有FU 開始我就很老套的說~~ 從前;從前有一個名叫小紅帽的小女孩 她和疼愛她的外婆相依為命 有一天外婆生病了,她就和小紅帽說: 小紅帽;外婆我好想~好想吃蘋果喔! 妳可不可以到城裡去買給我吃ㄚ!! (因為她躺在我身上,我就邊搖晃她的身體說 妳可不可以去買給我吃...心想這樣讓她有參與感 避免造成她有置身事外的感覺) 萬沒想到她竟然大聲並清楚的跟我說"不要" 我當下愣住;之後狂笑;久久不能自己 真是的~我說養妳真的太不值得了... 她也笑了 2008/08/02

孩子任性的背後

2008年07月29日
公開
48

孩子任性的背後 診斷——任性寶寶四典型 典型表現"1 他要什麼,就得給他什麼,如果不給,就大聲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直到你讓步為止; 典型表現"2 專門和大人對著幹。你叫他穿鞋,他偏不穿;你叫他脫鞋,他又偏不脫。總之是你讓往東他偏往西,甚至大人發脾氣了他也不讓步。 典型表現"3 為小小一點事大吵大鬧,髮發脾氣,怎麼勸也不管用。比如家裏來了客人,媽媽抱起客人的孩子,和客人聊天來,他突然大吵大鬧,說要汽水,給他汽水他又扔掉,說是要可樂,給他可樂他還是不要,總之就是吵鬧不休。 典型表現"4 想要幹什麼就非要幹什麼,不理會時間地點,也不理會禁令。比如在有很多客人的飯桌上,非要自己用手往菜盤子裏抓菜;說了電線開關不可以玩,非要去玩。 分析——寶寶任性有原因 原因"1 請注意我 寶寶非常在乎自己把爸爸媽媽心中的地位,他會想出種種辦法讓爸爸媽媽注意自己。如果他發現發脾氣是最有效的方法,他就會反復使用。 原因"2 我很重要 兩三歲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需要通過種種嘗試來認識“我是誰?我有多能幹?”開始,他發現亂扔東西能讓媽媽生氣,“這就是我嗎?我能令媽媽這麼生氣嗎?”寶寶覺得很開心。然後,他發現只要大吵大鬧爸爸媽媽就會緊張,“啊,原來自己對爸爸媽媽這麼重要。”最後,養成了習慣,任性就成了寶寶用來顯示自己重要的武器。 原因"3 我會看樣學樣 寶寶可能看見別的孩子因哭鬧而得到一個糖果,或爭搶玩具時,誰哭得兇,大人通常就把玩具給誰。於是寶寶開始模倣,如果真能奏效,寶寶就繼續使用這個手段,慢慢地成為了習慣。 原因"4 我還不會控制 不滿意,著急,要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大人是可以控制自己或者通過與人溝通,說服別人滿足自己的願望的。可幼兒大腦神經細胞容易興奮不容易抑制,所以遇到不滿意的事、著急的事會控制不住,只會用哭鬧解決。 點評——任性寶寶也需體諒 寶寶任性與其年齡特點有關。若父母能夠對他們的心理髮展過程有所了解,有所準備,也就能夠體諒他們。 給予重視 父母需要離開或需要照顧客人,請讓寶寶知道並有所準備。比如有客人要來,您可以預先告訴他:“一會兒會有阿姨和小妹妹來,你要和媽媽一起招待客人,逗逗小妹妹,陪阿姨說說話。” 足夠關注 估計寶寶可能餓了,可主動問他是否想吃點東西?不要等到他大哭才急急忙忙地去弄。 預先講條件 比如去商場之前就告訴寶寶,等會兒和他一起選擇一件合適的玩具。不要等到他耍賴胡鬧了,才心急忙亂地說明為什麼這件玩具不合適。 減少模倣源 父母不要在寶寶面前髮發脾氣。看到別的小朋友發脾氣,要告訴他那樣不好,那樣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的。 測試——寶寶任性誰之過 哪些教養方式容易導致寶寶任性,父母可對比以下,做個檢討,或許寶寶的任性就形成于您的一念之間。 1.您是否對寶寶的要求總是百般滿足,有求必應? 2.您是否經不住寶寶的胡鬧而向他的任性表現讓步? 3.您家庭成員的教育態度是否不一致,比如有人嚴厲有人遷就或有時嚴厲有時遷就? 4.您或愛人是否經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寶寶面前發脾氣? 5.寶寶哭鬧時,您是否過於急燥,想儘快寧人息事,使他有可乘之機? 6.您是否常在人前抱怨寶寶任性(給寶寶某種心理暗示,傷害自尊,導致越來越失控)? 7.您是否很少和寶寶遊戲和溝通,使寶寶通過任性行為來求得關注? 支招——對付“任性”有策略 不遷就 從一開始就不遷就寶寶的任性行為;當寶寶以任性行為相要挾時,父母不能心軟,且家庭成員之間保持默契,寶寶在誰那兒使用任性都不能奏效,他才會真正放棄用任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嘗苦果 比如寶寶任性不肯吃飯,那就讓他餓著,不到下次開飯的時間決不給他任何東西吃,饑餓的滋味會幫助寶寶記住任性的教訓。 冷處理 寶寶無理取鬧時,父母需忍住不理睬他,等他安靜下來再跟他溝通,且不要表現出你對剛才的冷落有任何內疚。 尊重他 即使家有任性寶寶,父母仍然要維持他的自尊,不在外人面前揭他的短,讓他明白他有機會改變任性行為,因為幫助寶寶建立自尊和自製是改變任性習慣的關鍵。 多關注 不要總是等到寶寶任性發作,才想到要怎樣對付他,因為這樣會形成發脾氣——父母懲罰——更發脾氣——父母更厲害懲罰的惡性迴圈。父母應在寶寶表現好的時候多關注他、稱讚他。 常溝通 父母多陪伴寶寶,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是培養寶寶良好性格的有效途徑。因為良好的親子互動會使寶寶情緒健康,也使寶寶有很多機會通過正常的途徑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 不溺愛 避免一切以寶寶為中心。比如奶奶過生日,全家人為奶奶的生日忙碌,奶奶就是中心;爸爸過生日,全家為爸爸準備禮物;媽媽升了職,大家為媽媽慶賀。不溺愛寶寶,就能避免他自我中心傾向,因為任性寶寶大多自我中心意識很強。

不動怒.才能教出好孩子

2008年07月27日
公開
42

不動怒.才能教出好孩子 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也是兼具言教與身教的第一位老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外顯個性及未來的處事態度。雖然,教育孩子的確不是容易事,要達到不動怒的境界,需要父母更多的堅持與耐心。 【撰文�鍾碧芳;諮詢�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沈玉培】 對1歲前的嬰幼兒而言,因行為能力有限,處處需要照顧者的照顧與關懷,而建立出與照顧者的依附關係,照顧者如果每天都處於不穩定的情緒狀態,自然會讓孩子感受到惶恐不安的情緒,而對其失去安全感。 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沈玉培表示,成人擁有自己的情緒,可以運用智慧加以控制,但對年幼的bobo來說,天性與情緒自然連結,對外在旁人的情緒敏感度高過成人,如果經常感受來自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波動,自然也就跟著躁動不安,容易緊張。 她提醒,當主要的訊息來源屬於不安定的狀況,這樣的情緒連結就會跟著孩子一起長大,進而影響他的發展與未來的處事態度。 情緒.影響日後發展及表現 即便是在胎兒階段,母體對外界的情緒反應就直接影響腹中胎兒的胎動情形,出生後的情緒發展則是透過模仿學習而來,可以感受到週遭人物的不同情緒表達,也因此,嬰幼兒期的環境、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及親子互動的模式與他自身的特質等,都會影響日後的情緒表現及未來的發展狀況。 沈玉培指出,孩子年幼時經歷事件的感受,雖無法透過意識回憶,但仍儲存在大腦中的1個區塊中,而孩子的成長認知主要就是依靠情緒的連結,一旦連結出當時情境屬於不安且躁動的環境,自然會讓他日後產生保護自己的意圖,如此一來,易養成凡事不願意冒險與挑戰的性格,一切以穩定自己為優先考量。 她說,雖然這樣的孩子美其名是「固本」,卻大大侷限了日後的發展。由於孩子的大腦神經需要不斷地接收刺激,以複製並連結腦神經網路讓其功能日漸發揮,這就如同每個人都具備基本的跑步能力,但卻有人能夠發揮到極限,讓這項能力充分發揮。而大腦也是如此,如果缺乏刺激,自然會影響日後的學業表現。這也是許多學理強調大腦情緒發展的關鍵期是在3歲以前的原因所在,而這個階段,父母親就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引導與被模仿學習的角色。 Tips要適時宣洩情緒 沈玉培提出情緒的「火山理論」,提醒父母要注意讓自己及孩子有宣洩負面情緒的機會,以免因累積過多,又不及時疏通,屆時若爆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她說,誰都無法預料自己的情緒臨界點,但如果能在平日就慢慢釋放,就能降低1次爆發的可能性。至於如何抒發情緒,她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撕紙、寫日記(或網誌)、拿枕頭亂打等方法,以宣洩情緒,舒緩心情。 5要訣.減少亂發脾氣 沈玉培強調,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父母要掌握他的情緒的確不易,因此建議必須從改變自己的脾氣做起,讓bobo能學習正確的情緒管理。至於要如何才能避免亂發脾氣?可以試著學習5大要訣,降低不自主的發怒機率。 要訣1:觀察bobo的天生特質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與氣質,事先了解有助於先做準備與防範,沈玉培說,只要多一分對孩子個性的了解,就可以知道並應對他的行為模式,並避免因孩子的情緒爆發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訣2:了解bobo的發展狀況 1. 各階段擁有不同的發展能力: 很多人以為2歲小孩就是調皮,難以教育,沈玉培說,這個階段的bobo的肌肉持續發展,自主能力增多,喜歡運用自己的能力做新的嘗試,更利用探索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能力與外界的新事物,這不是調皮,父母反而該慶幸孩子能藉由不斷地探索,發揮既有的能力,因此,不要給予過多的限制,才能了解他的能力與優勢。 2. 語言與認知理解尚不成熟: 直到bobo進入學齡階段,語言與認知能力發展雖已有長足進步,但往往仍無法理解成人世界中的事物,卻因此被歸類為「不聽話」,沈玉培表示,有時這種反應不是故意,而是他根本不了解父母想表達的重點何在。 3. 專注力不夠: bobo的專注力不比成人,但父母總是因為孩子不能規矩地「做完1件事」而生氣,其實這是因為不了解孩子的專注能力,也就是說,長篇大論對專注力不夠的孩子實在沒有多大用處。 要訣3: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 熟悉孩子的日常作息,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怒氣,例如:平日下午1點該是孩子倦了該午睡的時刻,父母卻硬要他吃飯或洗澡,當他處於需求沒被滿足時,自然就容易跟父母鬧脾氣,因此,沈玉培提醒,了解孩子的作息,並在固定的時間滿足生理需求,就能降低「起番」的機率,自然就不會影響自己的情緒了。 要訣4:讓自己有喘息的機會 教育的確需要花費很大心力,不論是全職媽咪或職業婦女,一定會累積壓力與情緒,但如果沒有事先照顧好白天所累績的情緒,讓自己也有喘息與宣洩的管道,就容易在bobo面前爆發,沈玉培建議,父母一定要擁有獨立的自我空間及適當的休閒活動,定期好好地抒發自我情緒。 要訣5:體認自己的情緒罩門 父母若能自覺情緒罩門何在,預先為情緒地雷做準備,就能知道生氣時該如何面對與處理。沈玉培說,父母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到底哪些行為是可以容忍的?在出現這些行為時,又有無讓步空間?尤其,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在得失之間,必得再次衡量所堅守的原則對孩子的幫助有多大?唯有自覺後,才不會讓孩子一直誤觸自己的地雷,不斷上演爭執戲碼。 文章來源:2008年3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