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Carys 琦琦

網路文章

2017年02月10日
法國小孩沒有過動兒?【黃瑽寧醫師專欄 】摘錄部分

美國醫生會認為過動是生理性疾病。但法國的兒科醫生就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過動兒之所以過動,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素質,與周遭社會互動不良所導致的結果。因此如果能夠找出引起孩子社交障礙的背後原因,經過適當的調整之後,應該可以使孩子的大腦重新回到正常軌道。所以法國醫生不愛開過動症的藥物,反而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觀察孩子與其他人的互動模式,挖掘出他內心深處的傷害與焦慮。
不過,法國小孩沒有過動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法國醫生不使用大家網路上常常看到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檢查表」。

好啦,現在正反方都有了,究竟我自己是怎麼看待ADHD這個議題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想知道。首先,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議題上,大家不需要非黑即白的「選邊站」,或常常把自己身邊的少數個案,套用在所有人的身上。在我「閱兒童無數」的經驗中,的確有些孩子的過動症非常嚴重,如果再不吃藥,媽媽很可能陷入憂鬱症,氣到想把孩子勒死,小孩本身當然也非常不快樂。但也有人其實不需要吃藥,卻在老師、家長、與醫師的共犯結構之下,不明不白的被貼上標籤,然後從此靠藥物而生活,永無停止之日。但這兩種極端,都不是常態所發生的。

在心目中理想的烏托邦世界中,我當然希望所有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適性的發展,不受到社會框架的約束。我更希望孩子的心靈,是被家人,老師,同儕朋友,無條件的被愛與接納,不會因為表現「不符合大家所預期」,而老是被嫌棄或指責。在這樣的世界裡,肯定不會有過動症這種疾病,更遑論有「藥物治療不良個性」這種荒謬的產物。

但顯然這個邪惡的世界,並不是這樣運作的。頑皮、搗蛋、不專心、成績不好、沒禮貌、沒家教…,當這些負面評語如槍林彈雨般,打在家長的心中,我們捫心自問,爸爸媽媽要有多大的勇氣與能力,才能抵擋的住這樣的壓力?誰不希望能帶著孩子遠離都市,到一個沒有閒言閒語的世外桃源,每天砍柴、捕魚、打獵,誰管你注意力足不足,哪裡還有什麼過動的問題。就算不那麼極端,至少讓孩子轉學到體制外的學校,教室不再是冰冷的課桌椅,而是寬廣的大自然,把什麼升學壓力,考試制度都拋諸腦後,快快樂樂的學習。然而,光是踏出這一步,就已經讓家長裹足不前,猶豫再三,甚至鬧出家庭革命。

因此,以下是我務實的建議:當您的孩子開始出現注意力不足與過動傾向時,先反省自己的教養態度,並且帶著全家人一起調整。比如說:我是不是常常否定孩子,常常在他面前說負面的言語?是不是常常給孩子不健康的食物,或讓他看電視?是不是對孩子要求太高,標準太嚴苛,反而養出「習得的無助感」,自信心全失?最後是否你雖然很愛孩子,但因為表達方式錯誤,孩子無法接收到愛的訊息,無法得到安全感?市面上有非常多有關如何陪伴過動孩子的教養書籍,一定要多看幾回,確實執行,這部份我就不贅述了。

至於學校的部份,如果觀察發現孩子根本不適合所謂「主流」的教育體系,爸爸媽媽要認真的考慮,是否有能力、有勇氣,退出這個學習框架,走比較另類的教育方式,比如說在家教育,社群學習網路,或是體制外學校等等。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如果家長沒有這樣的金錢,時間,資源,或是根本不敢跨出那與眾不同的一步,那麼與其讓孩子在學校浪費時間,被老師同學討厭,自我信心崩解,還不如快去找醫生,經過嚴謹的評估,確定診斷之後,乖乖的遵從醫囑服藥,就別再三心二意了。當然,即便是被診斷了過動症,實際上大約只有一半的需要服藥,另外一半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家長如果對用藥仍有疑慮,可以上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網站,內含台灣各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服務地點,可供第二意見的諮詢。

有預言家預測,學校這種輸送帶式的工廠教育體制,將隨著網路世界的出現而逐漸崩解;「文憑、學歷」這種舊世代的刻板印象,將從我們的社會氛圍中去除。如果未來真的已經沒有「教室」這個機構,透過網路,與小單位的學習團體,讓孩子擁有彈性的學習時程,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多元化的能力評估,而不只是得到「學歷」的那一欄位,到時候,是否過動症這個詞,又會從疾病名稱中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