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柚子媽咪

喜歡簡單的人事物~更喜歡小朋友歡樂的笑聲~^^

喜歡簡單的人事物~更喜歡小朋友歡樂的笑聲~^^

父母常犯教養錯誤

2008年11月10日
父母常犯教養錯誤】
記者:採訪�林明佳 演出�mommy:廖瑞卿 baby:郭亦堼/em>

人們常用「猴死囝仔」形容調皮搗蛋、不守規矩的孩子,曾看過某本親子教養書皮封面印著「你在養小孩,還是養猴子?」(註1),短短一句,令人莞爾;但對於家裡有個山大王的父母來說,卻感到一陣膽戰心驚!西遊記裡的唐僧用金箍咒來制服孫悟空的桀驁不馴,家長面對家中小霸王無理取鬧,勸告後仍然無效的窘況下,巴不得也有緊箍咒語,讓孩子能乖乖聽話,但您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大人管教不當,而不是小孩自身的問題呢?本篇文章即為您解析教養0∼4歲孩子時,父母常犯教養錯誤,您不可錯過!


家有山大王!?


信誼基金會親職教育部部主任譚合令指出,處於0∼4歲階段的嬰幼兒難以抓摸、情緒變化快,翻臉就像翻書一樣,好像任性是他們的專利,常令家長們難以理解孩子的行為。這歸咎於幾個原因:
1.小嬰兒是自然人,尚未社會化,當尿布溼了、肚子餓了等,自然就會出現哭鬧現象;
2.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沒有被滿足;
3.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因此以哭鬧做為宣洩情緒最有力的表現;
4.孩子之前有成功的耍賴經驗,因此強化孩子的負面行為,使孩子遇到同樣情況時故技重施。

譚合令表示,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或行為,不一定要抱持負面的角度看待,多站在孩子的高度想,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可能不是您原本想像得那樣不可理喻;譚合令舉例說,有些1∼2歲的幼兒喜歡打人、推人,細究原因,原來是孩子的社交能力尚不成熟,他可能只是看到別的孩子感到很興奮,卻用力過猛把他推倒,或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候家長可以示範給他看─當遇到別的幼兒時該怎麼做;另外一個原因可能跟照顧者缺乏耐心,使得孩子也有樣學樣,用粗魯的行為對待他人。

  幼兒需要父母的陪伴,尤其是0∼3歲這一階段,正是培養對人產生信賴感及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一旦管教不當或太過冷漠,皆可能致使孩童未來人格、認知與能力產生偏差。因此,本文針對這階段的幼兒,提出家長們最容易犯的七大教養錯誤,趕快來看一下您是否在無形中也犯了這樣的錯誤吧!

0∼4歲常見教養錯誤大公開


Error 1陪伴時間太少
現代父母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往往是在週末甚至假期,才有時間與孩子相處,即所謂的週末父母、假期父母。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每天都打電話關心孩子,難道陪伴還不夠多嗎?譚合令表示此階段的幼兒,特別需要父母陪伴在身邊,電話那頭的聲音並不能取代實質的陪伴,因此家長們要多花些時間跟孩子相處、建立關係;否則孩子覺得父母對他都漠不關心,導致孩子在長大後對人容易產生不信任感,或是對環境沒有安全感。
適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