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說好話 做好事 存好心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0年05月22日
公開
40

上台北

上台北

2010年05月21日
公開
38

和美~半天

和美~半天

2010年05月15日
公開
43

上班

上班

2010年05月09日
公開
38

母親節~千葉火煱

母親節~千葉火煱

2010年05月08日
公開
41

診所全天班

診所全天班

2010年05月03日
公開
41

陳小胖戒奶嘴囉~

陳小胖戒奶嘴囉~

2010年05月01日
公開
48

木柵動物園

木柵動物園

2010年04月02日
公開
47

回彰化看老人家~

回彰化看老人家~

2010年03月20日
公開
43

鶯歌之旅

全家總動員~

2010年03月10日
公開
71

談談妳的畫

孩子到了3、4歲的年紀,漸漸開始懂得用各種象徵形式與符號來表徵這個世界,其中一個方式是繪畫。當孩子畫畫時,不知您有沒有留意到自己對他說話的內容呢? 成人的介入 當我在學校附屬的幼稚園實習時,有一件這方面的「小事」讓我記憶深刻。 有一天,我看到3歲多快4歲的Nathan正在用色筆畫畫,很自然地就順口問他一個幾乎每個旁觀者都會問創作者的問題:「嘿!你在畫什麼?」結果得到的是小畫家無言的回應。為了打破這沈默的尷尬,我接著問他「要不要看看我畫的?」然後我就去拿了一些紙和畫筆,秀給他看一些我畫的東西。 沒想到,我的一舉一動都被班上的Fati老師看在眼裡。她趕快跑過來阻止我,叫我不要幫他們畫畫,因為他們會模仿我的畫法。讓孩子可以自由自在表達自己是最重要的,成人好意的示範往往是造成孩子失去創造力及否定自我的原因之一。聽完她的理由,我有點愣住。有這麼嚴重嗎?成人的「介入」真的都是壞事嗎?將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劃分得這樣清楚,一定對嗎?還有,孩子難道沒有判斷力?在這種情況下,他一定會模仿大人,然後告訴自己:「我是笨蛋?」這裡其實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成人與兒童這兩種本質的假設,也牽涉到成人與兒童間關係本質的假設,本來就各有立場、公婆都有理,不容易爭辯出結論,我也就不多說什麼。 成人的問題 經驗老到的她,接著指出我在與Nathan互動時所犯的第二個錯。她說,當我們在看孩子畫畫時,要避免問「What are you drawing?」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對他們來講有時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3、4歲的孩子不見得時時刻刻都知道自己在做的每件事「是什麼」。更何況畫畫這種偏向抽象與藝術創造方面的活動,她們更不容易確定她們在畫什麼,或一定要畫什麼。換言之,「是什麼」、「畫什麼」、「做什麼」……等這種種指涉行為目標內容的問題,是屬於成人式的問題。孩子的世界往往是重視過程更甚於目的的。先設想好一個目標、然後按部就班去達成,是成人(科學)世界的理性邏輯。孩子隨性之所致的天馬行空,當然對不上成人的思維方式,也就不會給我想要的答案。因此,問小朋友這樣的問題,很容易造成溝通的無效與中止。 而且,問這種問題還有另一個缺點,就是很容易將答案侷限在固定的一對一(也就是一個符號指稱一個被指)答案模式。這種問題不容易引發有彈性的對話。比如他一定要回答:「這是……」。假設他回答:「這是蝴蝶」,或「我在畫蝴蝶」,觀者很自然地就會在心中將他畫的蝴蝶與真實世界的做對比,而這一比就很容易做出一種以真實世界的蝴蝶為「標準答案」的評論,特別是相像與否的評論。而以孩子有限的技巧,當然獲得「好像不太像喔」這樣的評論。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就結束對話,因為一方面孩子被否定了,一方面以她有限的思考與辭彙,她也不知該如何辯駁。即便畫得很好、很像,妳相反地給她讚美,通常小孩也不會對妳的讚美做出太多回應。溝通還是很有限。 「談談妳的畫」 那麼,該怎麼樣引導繪畫中的孩子多說一點話呢?Fati老師告訴我,「談談妳的畫」(「Tell me about your picture」)是一句很有用的開場白。聽到大人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多半會比較願意與妳談。此外,我們還可以試著對孩子畫中的形狀、線條、顏色等做出鑑賞。例如,「你的畫裡有好多又紅又大的圓圈圈喔」,或者「你用了好多藍色呀……」再者,多使用「妳認為……」、「妳想……」或「妳覺得……」這樣的句子。用這樣的提問法,通常預設並暗示「你一定有東西要說」或「這作品一定有什麼故事性(story)」的立場。即便孩子原本作畫時根本沒想這麼多,卻會因為受到問題裡的暗示,而自然引發思考與回答。而這回答當然就包涵各種千奇百怪的可能性了。 如果,當妳不能避免一定要問她她在畫什麼時,也不要直接問「這是什麼?」,而可以試著拐個彎,加一個「認為」在問題裡,變成「你認為這是什麼?」這樣的問句,在心理上會拉開孩子與作品的距離,幫助她退後一步,站在高一階的視野去審視自己的畫,讓她從創作者主觀的角度換成觀賞者客觀的角度,這樣轉換心理視角的小暗示,對孩子的思考和語言來說是較具難度的訓練,能幫助她抽象概念的發展。 申論題的對談方式 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在3、4歲時已經略具成人式的常民思考的雛形,這段時間是抽象思考與豐富心靈世界將大幅進步的開始。然而,她們知道的遠比她們所能表達的多。因此,與她們對談時,多使用「認為」(think)、「想像」(imagine)、「相信」(believe)等指涉內在心理狀態的字眼,也能促使她認知到自己複雜的內在世界,更有受大人尊重的感覺。將這些容易引起對談的小技巧用畢後,最後才是記得要去讚美孩子的創作:「太棒了」、「妳畫得很好」、「我很喜歡」等等,然後結束交談,讓她繼續自由發揮。這一切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多用申論題的方式去與孩子說話,而不是用簡答題,甚至是非題的方式,扼殺孩子練習表達的機會。 我這才進一步了解,Fati老師並不是不願意與孩子互動,而是希望我們大人在與孩子說話時,能時時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提醒自己對孩子具有的無形影響力和權力。在沒有標準答案與正確答案的藝術活動上,成人更要謹記,用對等的立場,理解孩子獨特的思惟方式,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去引出(elicit)孩子活潑豐富的言語和思考,這才是幫助孩子發展的真諦。至於,將孩子的畫與真實世界做「比較」,或者將孩子的畫與老師的畫做「比較」,然後讓她向真實世界趨同,向大人老師看齊,除了只能讓她增進「繪畫技巧」之外,並無助於人格與心靈的全面發展。 在天馬行空的想像國度裡,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或「妳在畫什麼?」其實是很煞風景的一件事,讓人完全沈浸不到創作的樂趣裡頭去。管她畫的是什麼東西呢?孩子有沒有因此得到樂趣、有沒有學到抒發情志,好像是更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

2010年03月07日
公開
48

爭鮮

小哥請客囉~

2010年03月02日
公開
56

育嬰假

兩年前我開心的決定要請育嬰假,打算育嬰假期滿後再讓寶寶直接去上幼幼班,這樣就不需要把寶寶託人照顧,而且自己也可以享受一段不受打擾的親子時光~ (其實是有私心的啦~ 畢業後上班也十多年了…. 好想趁機好好休息一下 呵呵….) 不過現在要復職了,才發現問題重重~ 這期間不斷的上網找資料研究法規,和一堆親朋好友討論各種情況,同時也到勞工局http://www.bola.taipei.gov.tw/ 的勞資信箱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因為過程實在太曲折離奇,所以把這個育嬰留職停薪復職的經驗和大家分享,讓有需要的媽媽們可以參考~ (如果其中有錯誤,麻煩請在回應裡告訴我,謝謝~) 性別工作平等法 (97.11.26) 性別工作平等法施行細則 (民國 97 年 07 月 11 日修正) 性別工作平等申訴審議處理辦法 (97.07.10) 性別工作平等訴訟法律扶助辦法 (97.07.08) 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 (97.07.07) 1.要記得保留當初請育嬰假的准假單(證明你是何時請育嬰假,留職停薪的起迄日等)、薪資單(證明你在請育嬰假前的薪資水準)以及所有可以證明你在育嬰假前的職等或可享有的公司福利的文件 2.在到職日至少兩個月前正式向公司提出書面的復職申請,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到郵局發存證信函 (雖然存證信函沒有法律效力,但是可以証明你有給公司充裕的時間安排復職事宜,同時也讓公司知道你是玩真的~) ●存證信函撰寫參考網址:http://www.justlaw.com.tw/ExampleList.php?gp=149 3.保留所有向公司要求復職後的所有信件往來紀錄 (証明你有積極在尋求復職的機會,以及公司對這件事的處理態度) 4.公司幾乎都會以現在沒有原本的職缺來回覆你的要求 (這是一定的啦~ 這兩年公司當然要請另外的人來做你的工作,不然那些堆積如山的事誰要處理?),接下來大家就要開始注意啦~ 育嬰留職停薪期滿後,公司一定要讓妳「原職原薪」復職。如果你不願意接受其他的勞務安排,那麼依法公司就是必須以提供「非自願離職證明書」的方式資遣妳。當然啦~ 除非你與公司有達成其他的協議同意辦理自願離職,就要另當別論了。 這點非常重要,本人在下我就是為了這段話研究一堆法條,問了一堆相關人等,還上勞工局諮詢,繞了一大圈以後才得到最後這寶貴的結論…… 5.基於以上的結論,如果公司人事部要你提供履歷,參加面試等,一律遵從~ (不要因為自己原本是內勤工作就直接拒絕接受業務人員的面試,反正就當是回公司見老同事聊天交朋友…呵呵~ 在家帶小孩很累,出門透透氣也好啦) 原因在於參加面試並不表示你就是同意接受轉職的安排,但是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了解其他工作的內容及任職於否的可行性。面試完成以後,如果你認為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而不同意接受轉職的話,公司是不能以你不接受公司安排的其他職務為由,要求你辦理離職。更不要說萬一公司安排給你的是一個減薪降職的工作了~ ●針對這個問題,勞工局的回覆如下「若公司安排一個減薪降級的工作,因已調整勞工工作內容或勞動條件,仍應秉持誠信原則事先與勞工協商之,取得勞工同意後始得變更,不應單方或片面逕行變更,否則有違反勞動契約之嫌。」=>言下之意,除非公司提供你原職原薪沒有調整原本工作內容勞動條件的工作,或是其他你願意接受的工作的話,你是可以要求公司提供非自願離職證明來資遣妳。 6.若公司不”方便”提供開立因育嬰假無法復職的「非自願離職證明書」資遣方案,也無法提供一個你可以接受的工作讓妳復職,那這時候就必須要先自行跟公司的人事部門協商並記下每次協商的日期和與會的對象。(不要懷疑,真的有很多大公司寧願和你協商也不願意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除了會在勞工局留下不良紀錄以外,最主要的是因為政府對外資或某些企業都有提供獎勵投資或優惠政策,並且定時評等,而公司如果有資遣員工的紀錄則可能導致公司被取消資格或降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公司的損失就不是少少的資遣費或是補償金可以彌補的啦~) 7.那萬一公司不願意開立因育嬰假無法復職「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也無法提供工作讓妳復職,同時人事部門也不願意跟你協商或是協商破裂,那要怎麼辦呢? 當然先發雙掛號存證信函給公司,說明你已於何時正式提出復職,截至目前沒有適當的工作可以復職,希望公司在多久之內回覆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如果到時間公司還是沒有答覆的話,那就只好到勞工局申訴,由勞工局派員幫你和公司召開協調會。 針對這個情況,我也去信問過勞工局,勞工局的回覆如下「如仍有爭議,為保障您的權益,可以雙掛號寄發存證信函表明您的立場與訴求,請求雇主於合理期日內回覆,督促雇主與您交涉。同時,若已發存證信函而雇主仍不予以回應或雙方協商後仍無法達成共識,本局亦可提供協處管道,建立勞資雙方面對面溝通的平台,若您願意與雇主間就勞資爭議事件平和調處,可向勞務提供地之勞工行政主管機關申請協調或調解(工作地點在臺北市可親洽本局辦理或至本局網站上下載申請表格www.bola.taipei.gov.tw/下載專區/勞資爭議),請填妥後寄(送)至本局,我們將為您召開協調(解)會。」 8.如果要真的到最後要搞到勞工局介入,之前所提到要保留的准假單、薪資單、存證信函、信件往來紀錄,協商紀錄等~ 都是可以附上給勞工局召開協調會時參考的一些重要資料,也是萬一將來要計算補償金或資遣費的重要依據。 9.在育嬰假期間,要記得跟同事們保持聯繫。如果有聽說喜歡的工作有缺額,可以及早和公司人事部要求面試的機會。因為人事部門並不知道你的偏好,而且有可能”不小心”忘記了你有復職的需求,所以還是要靠自己來的實際一些。 10.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1)育嬰留職停薪期間,每次以不少於六個月為原則。 (2)受僱者於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得與雇主協商提前或延後復職。 (3)育嬰留職停薪期間,除勞雇雙方另有約定外,不計入工作年資計算。 (4)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受僱者欲終止勞動契約者,應依各相關法令之規定辦理。 (5)育嬰留職停薪期間,雇主得僱用替代人力,執行受僱者之原有工作。 (6)受僱者於育嬰留職停薪期間,不得與他人另訂勞動契約。 (7)育嬰留職停薪期間,若懷孕生產,公司不需給予產假。 (8)育嬰留職若”同時”育有兩個孩童,以年紀小的未滿三歲為準,最多兩年。但沒有限制申請次數。這點有些複雜,簡單的說,就是如果你現在已經有兩個小孩,一個兩歲半另一個一歲半,那這樣你只能最多只能請一年半的育嬰留職停薪,直到年紀小的那個小孩滿三歲為止。但是如果你是育嬰假復職後又懷孕生產(復職滿一年以上),那麼你還是可以再次申請育嬰留職停薪,而且雇主不得拒絕。

2010年02月27日
公開
53

西湖渡假村

西湖渡假村

2010年02月18日
公開
44

開工~

開工~

2010年02月14日
公開
42

初一回娘家囉~

初一回娘家囉~

2010年02月13日
公開
41

除夕

除夕

2010年02月10日
公開
44

典範牙醫

2/10 下午2:30 涵&媗

2010年01月29日
公開
46

累~

累~

2010年01月29日
公開
45

「打人」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打人」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兩、三歲的孩子感到挫折或受到忽略時,緊張或憤怒的情緒就會油然而生。「這種緊張又不知如何適當宣洩的怒火,就是所謂的『發脾氣』。」美國親子教養專家珍妮波蘭(Janet Poland)在《孩子難纏,怎麼辦?》(The Demanding Child,頁155,新迪文化出版)書中指出:「孩子本來就不及成人成熟,比較不知道運用智慧及經驗來應付緊張情緒,所以經常不當的表達憤怒。」打人,是孩子回應外在問題的最原始方法之一,也是保護自己的本能反應。 了解「打人」的原因 一、表達不當: 精力充沛、體格強壯的孩子,和其他同伴玩球、溜滑梯時,常把別人壓倒、撞倒或推倒,其他孩子認為這叫「打人」。其實,這是他「示好」的行為,他並不喜歡攻擊別人,他還是喜歡和大家一起「玩」。 二、不能自我控制: 衝動易怒的孩子,疲倦、飢餓、想睡時,比較難以自我控制,需要爸爸、媽媽或其他成人從旁協助,及早安撫情緒,並再三提醒:「打人是很不好的行為」。 三、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處置: 堅持度較高的孩子遇到無法自我完成的事情時,常以打人表示其挫折感。例如:積木每次疊到第五塊就垮下來,飲料罐怎麼樣也打不開,七巧板拼不回最後一片……,你必須在他失去耐心前幫助他。否則,孩子很容易因此發脾氣。 四、要對方服從: 兩、三歲的孩子與玩伴之間的遊戲規則,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規則。想跟我玩,就要聽我的。」雙方一旦意見相左,就大打出手了。而打贏者,可以讓對方「服從」,和他繼續玩下去。手足之間幾乎天天看到這類爭執的畫面。 五、有樣學樣: 「不快一點吃飯就打你喔!」「再哭,就打你。」孩子和玩偶的對話,也間接顯示出生活中,成人與他的互動模式。要這孩子不打人,有點難喔! 仔細觀察孩子「打人」的原因,有時候是「表達不當」,有時候是「受到忽略,想吸引注意」、「遇到挫折,不知如何與人相處」,也有可能是「希望對方服從於他」,或者是「從生活中的成人身上學習而來」,所以為人父母,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啊! 學習「克制脾氣,不再打人」的技巧 教導兩、三歲的孩子克制脾氣、不再打人是有技巧的,爸媽可以試試看: 一、自言自語法: 對兩歲半以後的孩子而言,「自言自語」對理解訊息內容相當有幫助。你可以對孩子示範──用嘴巴說出來:「我很氣維維,可是我不會對他大吼大叫,我不咬人,不踢人,也不打人。打人很痛,我最好不要這麼做。」引導孩子學習健康的表達憤怒。 二、危險動作絕不可以做: 明白告訴孩子哪些是危險動作,例如:掐脖子、用力推撞、拿尖硬的東西戳人、砸人等,這些危險動作絕對不可以做,否則將受到嚴格處罰,如:禁止看卡通、幾天不能玩玩具……。 三、鼓勵孩子認錯: 知道不可以打人,可是還是打了,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因為搶玩具而打人,可是問是誰打誰,孩子卻不承認動手打人,直說:「不是我!」這時候建議讓孩子「先道歉」,再把孩子帶離現場;並嚴正的告誡孩子:出手打人將使他不能再到公共場所和其他小朋友玩,除非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與行為。 另外,鼓勵孩子認錯。唯有認錯,才有改錯的可能。告訴孩子,即使他犯錯,只要改正,永遠是爸媽的好孩子,爸媽還是永遠愛他。 四、把「對不起」、「沒關係」掛在嘴邊: 不管和誰玩遊戲,只要發現自己碰撞到別人的身體,一定要馬上說:「對不起」;別人不小心碰撞到自己,就說:「沒關係」。記得:不可以「舉起拳頭來打人」。同時告訴孩子,如果爸爸、媽媽發脾氣,做出打人的動作,你也要提醒爸爸、媽媽:「不可以舉起拳頭打人」,而且「生氣容易變老喔!」 五、當個微笑爸媽: 和孩子在一起,是天底下最快樂的事。進家門前,先整理一下情緒,把工作雜事拋在門外,把心交給孩子,全心全意當孩子的「微笑爸媽」! 六、以擁抱傳遞關懷: 多給孩子擁抱,不論他是一歲或已經十歲。擁抱傳遞的關懷,永遠受用! 七、親子共讀聊心事: 上床前,共讀一段溫馨的故事;合上書,聊聊一天的歡樂與不快。這是一天中心情最平靜的時刻。想想,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少發了幾次脾氣?打人次數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先讓孩子檢視爸媽這一整天的「脾氣」,再請孩子說說自己這一天為什麼發脾氣?下一次如何不生氣、不打人?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鼓勵孩子:不任意出手打人。叮嚀再叮嚀,或許三個禮拜,打人次數少一次,三個月少五次,改變雖慢,但是,孩子確實進步了,甚至三年後,根本忘了「打人」這行為。這是教養路上,親子之間一把看不到,卻永遠約束言行的「尺」!

2010年01月28日
公開
45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文/李想 專家/蕭勵健 幼兒教育專家 家有發飆寶貝,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搞得做父母的也快抓狂。其實,孩子愛發脾氣並非沒有理由,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 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 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抓狂,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了解孩子為何發飆 三歲前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法或欲望時,發脾氣就成了最佳的表達工具。常見的孩子發飆方式有:尖叫、哭鬧、丟摔東西或是賴坐在地上、停在原地不動要你拖才走…等。 平常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家裡,父母比較方便處理,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在公共場所,如餐廳、百貨公司、捷運或公車上,那可就不得了,除了要尷尬面對旁人的側目之外,如何快速平復孩子的情緒,才是考驗所有父母的最大難題。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在發脾氣,他們憤怒或哭鬧的表現,有時只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父母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發飆生氣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情形,進而也能減少孩子發飆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惡形惡狀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做父母可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惡習1 高聲說話、尖叫惡習2 說髒話惡習3 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惡習4 取笑捉弄惡習5 隨意打鬧、舉止粗魯惡習6 東奔西跑、探人隱私惡習7 行為暴力惡習8 忸怩自閉 • 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故意。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又哭又叫的孩子呢?以下提供八大法寶,讓您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保持耐心 深 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否則事情會更糟。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譬如你可 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一定 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他也許會有樣學樣,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 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你可以 跟他玩個小遊戲,你可以告訴他:「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看誰第一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 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幫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洩憤 當他準備發怒時, 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或者拿出他最心愛的玩具,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看到你在生氣囉,你這樣生氣不理人,小維尼會不陪你玩 喔!」或者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讓他分擔好朋友的心情如何?」另外,塗鴉也是個發洩情緒的好方法,國外近來 使用「藝術」來改變孩子的情緒,如聽音樂、畫畫、演奏樂器等。 ●讓他自己平靜 長輩的干預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孩子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爸媽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份,所以,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鼓勵他敘述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講道理 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適度的處罰,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點心時間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他的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使用隔離法 孩 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但必須注意隔離 處的安全性,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不可能學到教訓。最重 要的一點是,您可得隨時注意他,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 事情結束之後,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別太在意,試著微笑面對吧! 有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當孩子發小脾氣時,不需要刻意去安撫他,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太過克制或壓抑反而有害身心發展,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否則你可以讓孩子短暫地紓解情緒。 • 孩子有禮貌 脾氣不亂發 你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行為規範,與他是否經常發脾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對許多事都有一定的認知及規範,則會增加他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明白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或不可以時,就能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 ●以身作則 要 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身教重於言教。有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娘對客人總是笑咪咪,噓寒問暖,態度和善有禮,所以她那四歲大的小女孩,在媽媽的耳濡目染,待人 接物也就自然地和善有禮,客人進門時她會說:「你好!很高興你來買麵包喔。」這不是一貫的生意技倆,而是因為孩子平日看多了母親的示範而自然培養的態度。 如果你時常讓孩子看見你等車時排隊、在下車時對司機說謝謝、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會在拿其他人東西時先詢問告知…,你可以發現孩子也會跟你這樣做。 ●制定明確的規則 孩 子對反覆無常的規則,最沒有辦法應付,而那些不確定、不清楚的規定和教條,對他來說最沒有說服力。最好的方法是明確地告訴他該怎麼做,如「你看那裏有條界 線,不要超過喔。」與其對他說「你要對客人有禮貌」、「在公共場所要守規矩」這樣的含糊籠統的規矩,倒不如明明白白具體地告訴他。當然,孩子表現的行為有 正面負面,在教導的過程中,獎懲賞罰也就難免。爸媽還必須堅持這些原則,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情緒不佳或心軟,造成孩子混淆,也就不易建立明確的價值判斷 標準。 ●培養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有某些反應時,爸媽 可以更明確地告訴他:「你看,你對爺爺說晚安,爺爺很高興喔」。引導孩子體會自己正面負面的行為態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識與信 心的階段時,如果讓他知道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令大家高興舒服的好事,孩子會感到十分的有成就感。注意,這並不是助長孩子傲慢,也不可拿這些「規矩」作為一種 威脅強迫的手段,應是帶領孩子體會人被尊重、和氣、溫暖對待時的好心情。相信孩子會將這樣美好的經驗延伸貫通,學習發揮自己的善良溫和的一面。 ●認真回應孩子的疑問 為 什麼要有禮貌?怎樣才有禮貌?小小孩常會用「問句」表達自己的疑惑,此時爸媽的回應態度必須認真親切,才能讓他進一步對事情有所瞭解。如果只是敷衍、答非 所問,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好奇心,恐怕只有讓他更加懷疑行為的合理與必要性。用孩子懂得、可理解的說法,即使必須重複,也要耐心懇切地說給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