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嘟哥&安弟的幸福媽咪

嘟哥與安弟的專屬天地

嘟哥與安弟的專屬天地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喉嚨?扁桃腺?發炎

2011年04月12日
公開
38

寶貝從小常常醫生都說是扁桃腺發炎~ 後來檢查也說寶貝的扁桃腺很大~ 真的很難搞的扁桃腺!!! 東元綜合醫院 小兒科主治醫師 鄧堯敦醫師   小朋友發燒生病去看醫生時,許多家長的疑問就是『喉嚨有沒有紅?扁桃腺有沒有發炎?是感冒嗎?還是流感?』所謂的「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感冒」、或「流感」這四種病症,不僅是一般民眾,甚至醫護人員也時常混淆不清。『喉嚨』指的是『咽喉腔』,張開嘴巴看到的大部份是咽部,往下一點接近聲帶的部位則是喉部。扁桃腺位在咽部的兩側面,是咽喉腔的一種淋巴組織,有製造抗體,抵抗病原菌侵襲的功能,扁桃腺生下來後,逐漸增大,一直到四歲時最大,同時發揮最大的功能,以後就隨年齡增加而功能逐漸衰退。當咽喉有發炎現象時,醫師就會說是咽炎或咽喉炎,有些醫師在發現病人扁桃腺有紅腫及化膿時,才會比較強調是扁桃腺炎。   「感冒」是自鼻腔、咽喉、支氣管甚至肺部的呼吸道急性發炎疾病的總稱,病毒感染佔90%以上,如腺病毒、呼吸融合病毒、鼻病毒等200種以上,症狀通常較輕微。而「流感」是專指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症狀通常較嚴重,流行規模大,甚至會發生併發症而致命。一般而言,感冒會先喉嚨沙癢或痛,接著打噴嚏、流鼻水、然後有咳嗽,只有嬰兒或小孩比較可能發高燒。一般若能多休息、多喝水、症狀通常持犢至5~7天即消失。而流感發病時會頭痛、喉嚨痛、高燒、畏寒、四肢痠痛及全身倦怠,持續甚至有1~2週之久。   會導致「扁桃腺炎」的病菌相當多,百分之七十是病毒感染,像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腸病毒、EB病毒等。其餘少數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最常見也最要注意的細菌感染是A族鏈球菌。   「扁桃腺炎」的症狀可輕可重,有些會出現輕微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腸病毒則會有口腔潰瘍的情形。有時候扁桃腺腫得太大,阻礙了鼻子的呼吸暢通,小朋友只好張大嘴來呼吸,嚴重的可能腫大到阻塞上呼吸道,使病人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扁桃腺炎」的併發症可分局部化膿性感染,如扁桃腺周圍膿瘍、側咽部或後咽部膿瘍等。會引起病童吞嚥困難而流口水、發音困難、牙關緊閉、呼吸困難,甚至膿瘍向下擴展到縱膈腔而有致命的危險。而鏈球菌引起的扁桃腺炎,若有全身的影響則可能造成『腥紅熱』、『風濕熱』或腎絲球腎炎。   在專業醫師目視扁桃腺及口咽的變化則可以知道是否有扁桃腺炎。但醫師除了要診斷是否為扁桃腺炎之外,還要區分到底是細菌性或是病毒性感染、有沒有局部化膿性或全身性感染之併發症。通常鏈球菌引起的細菌性扁桃腺炎多發生在五歲的兒童身上,少有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如有懷疑時可以採取咽喉扁桃腺的分泌物做鏈球菌的檢測,來確定致病原。如果確定是、或強烈懷疑是鏈球菌引起時,則需要投予抗生素治療10天。若是病毒性的咽炎扁桃腺炎只需症狀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有些人扁桃腺先天就較大,經常感染後更大,造成呼吸道不暢通,睡覺時打鼾聲很大,甚至影響睡眠品質,白天上學無精打采,猛打瞌睡;有些小朋友經常反覆感染(壹年超過七次或兩年內每年超過五次),高燒住院而中斷學業,在專科醫師的評估後,可考慮做扁桃腺切除手術。   扁桃腺發炎的傳染途徑是經由孩童間的密切接觸,病原菌由呼吸道的分泌物被傳播開來,因此最佳的預防策略就是多洗手,少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讓小朋友吃手指及亂咬東西。若小朋友有扁桃腺炎,應盡量不要出門,以免把病菌傳播出去,在家多休息並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喉嚨不適時可給予較清涼的飲食,減少太刺激或太熱的食物。配合醫師的指示追蹤治療,不要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抗生素,因為絕大多數喉嚨或扁桃腺發炎都是病毒性感染,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分享-好勝小孩提升挫折力

2011年03月21日
公開
37

寶貝在家裡~玩遊戲時總是要贏~ 家人都不能贏他~若他輸了~就會很生氣~ 會哭著要求重來~媽咪一直不知道該怎麼糾正他這種觀念~ 只能跟他說沒關係阿!只要你有認真就是很棒的!! 但是效果不彰~ 可是在學校~寶貝卻又都不願發表任何意見~ 儘管別人熱烈討論~或是爭相舉手要回答~ 寶貝大部分都是在旁邊比較不參予的態度~ 這方面媽咪真的要多多看看相關文章~ 才能引導寶貝阿!!! 【文�柯寶絢 信誼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小川很聰明,卻從不願意認輸,連和媽媽猜拳輸了也賴皮。在幼兒園裡,舉凡畫圖或回答問題,小川總是爭第一,如果被搶先了,小川就脹紅著臉,嘴裡嚷嚷「是我先的!」;玩紅綠燈被抓到變成鬼,小川先是抵死不從,爭不過,兩行淚就流下來。 好勝心是進步的動力。好勝心太疲弱,行動便缺乏積極度,難以獲得自尊和成就的滿足;但凡事想爭第一,又容易惹人嫌,自己也增添許多挫折感。過與不足需要更細膩的拿捏,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輸贏,是寶貝也是爸媽該學習的課題。 求表現是想證明自我 寶貝3歲以後逐漸能生活自理,也開始懂得和同伴一起玩。他們在實物操作的過程裡,看到自己可以做什麼,在與同儕的比較裡,更確切知道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因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但是爸媽也會發現,4∼6歲的寶貝處處追求表現,喜歡幫忙家務、照顧弟妹,有時卻過度擴張自己的能力,總是說「我來幫忙,我會!」真正把事情交給他時,卻做得二二六六。 其實寶貝不是故意「欺騙」爸媽,他們只是不太清楚自己的能力究竟到哪裡,爸媽應該要肯定寶貝願意服務的心,並且從旁協助他們獨力做好一件事,強化他們的成就感。 求好的心與生俱來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動機和潛能。即使是襁褓中的小寶貝,在爸媽的微笑和鼓勵下,也懂得一再重複大人稱許的動作。以前在家隨便一個舉動輕易就能奪得大家重視的寶貝,進入幼兒園後,卻得在十多個小孩之中爭奪老師的注意和讚美,只好更加賣力「演出」,一旦發現速度最快、做得最好可以得到獎勵或老師的讚美、同學崇拜,當然奮力朝這方向前進。 但第一畢竟只有一個,贏了開心得意,輸了難免傷心沮喪,爸媽要做的是教導寶貝欣賞冠軍以外的美德,譬如過程中努力不懈的精神,或者是心甘情願服輸的大器,寶貝才不會一味執著在爭奪第一的光環裡。 輸可以增強挫折容忍力 「贏」雖然令人開心,但「輸」也有它的正面意義。服輸的過程,不但是運動家精神的培養,爸媽更可以在和孩子一起檢討輸的過程中,找到寶貝未來進步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因為輸過、挫折過,孩子真實經歷過如何從一個個小低潮裡爬出來,生命的韌度也因而慢慢厚實強健。日後遇到不順遂,他會相信:「我可以自己走出來!」而當寶貝能和爸媽一起體會──「輸」,其實蘊含那麼多寶貴的正面價值,自然就能勝不驕、敗不餒了。 爸媽雙重標準,孩子計較輸贏 學齡前寶寶的價值觀,需要仰仗爸媽灌輸,他們無法自行判斷,所以爸媽不能光說不練:雖然嘴裡說輸了沒關係,但每次孩子賽跑回來就問:「跑第幾名?」,或老是拿親友鄰居的孩子做比較:「隔壁的小熊會寫字了耶,你卻連ㄅㄆㄇ都還不會。」這樣沒有辦法說服孩子不去計較輸贏。 試著用不同角度去欣賞每個孩子的美好,就算自己的孩子比親友的會認字、會下棋,也要帶孩子一起欣賞對方的優點,才能真正放下對「第一」和「贏」的迷思…. (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