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腦中的記憶

2008年01月08日
《腦與人生》腦中的記憶

2008/1/7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洪蘭

  母親逐漸不肯去參加喜宴,因為她有白內障,看人不是很清楚,想近看,又怕不禮貌,偏偏現在的人喜歡考驗別人的記憶力,不先報上自己的名字,卻大聲說:「伯母,你還記得我嗎?」母親不敢說謊,又不能承認記不得,只好說:「謝謝,謝謝」。回家後悶悶不樂,感嘆她逝去的記憶。我們勸她,家中有六個姐妹,同學本來就一大堆,就算是常來家中的,也不可能一一的記得。

其實,老人家不必擔心記憶力不好,我們的遺忘是同質性的干擾,年輕人也會遺忘,例如很多人出國前珠寶連續換了三個地方藏,旅遊回來就找不到,記不得最後是放在那裡了。遺忘通常發生在每天都做的例行公式上,很多人下了班找不到汽車,找了很久,才想起來今天根本沒有開車來;或是前天早上吃了什麼早飯等生活上的小事,真正有強烈情緒的事是不會忘記的,一個一九六二年就得了失憶症的美國海軍上尉,他記得一九六三年甘迺迪的被刺,因為對很多美國人來說,那是重大驚嚇。

  一般大人的記憶並沒有比小孩子差,實驗發現人到二十四歲後,記憶才開始走下坡。但是為什麼小孩的記憶看起來比大人好呢?那是因記憶像塊白板,孩子的白板乾淨,而我們的白板經過幾十年的寫了擦、擦了寫,早就變得花花的,就算沒擦掉,也看不清楚了。情緒就像用彩色筆去寫,使它從雜亂的背景中突出。

其實,自一九九八年以來,我們已經知道大腦掌管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有再生的現象,又看到主動學習可以增加神經的連接,人的確可以活到老,學到老,不必一忘記關火就擔心自己是否得了阿茲海默症,自己嚇自己是會嚇出病來的。

阿茲海默症與一般的遺忘不同,它是認知功能的缺失,是給你湯匙,你不知道它是用來吃飯的;給你鑰匙,你不知道它是用來開門的,那才要擔心。

  其實,記憶是同步發射的神經迴路,是一個熟悉度。要增加記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常常看,天天看,就記得了。以前做學生時,常把背不得的英文生字貼在浴室鏡子上,早上刷牙看一遍,晚上刷牙看一遍,平常洗手看一遍,久而久之,不管多長的生字都背會了。

現在實驗發現任何學習都要主動,不注意,東西放在眼前也看不見的,「視而不見」是個最好的例子。老人家只要知道記憶是怎麼回事,就可以用輔具──寫在記事本上──來幫助自己平順的過日子,人只要不煩惱就可以活的長了。

(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所研究所教授,本專欄隔周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