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記者有兩種

2008年01月22日
《新聞趣談》記者有兩種

2008/1/1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平濤

談新聞,第一個想到「記者」。產生「記者」方法有兩種,一是「手拉胚」,一是「機器製造」。這樣說法,可能把大家搞糊塗了。

各位看倌請聽我說;早期,台灣新聞教育並不發達,政大、世新兩校新聞系成立之前,「記者」幾乎是「新聞傳習所」教出來的,要不就是報社分銷處人員「兼任記者」;而總社的專業人員則是大陸復旦大學畢業,喝「洋水」的要以密蘇里新聞學院出身的最吃香。

政大、世新新聞系成立,擔任教授的幾乎是報社「專業人員」,講課沒課本,聽課作筆記,要學實務到報社。記者就這樣訓練出來的,稱之為「手拉胚」的產品,不為過吧!

「手拉胚」的記者,在嚴師指導下,凡事講究「求證」,沒有足夠證據,新聞絕不出手,也因「凡事勢必躬親」,見報新聞絕對權威,不權威很難立足,也因此記者的社會地位極高,受到各界的「敬畏」,因而有「無冕王」封號,。

政大、世新之後,輔仁大學、文化學院也訓練出一批好新聞人才,在媒體發光發熱。

說記者是「機器生產」的,沒有侮辱意思。自從各大學紛紛成立「傳播學院」、「廣播學院」等等後,大量「製造」出來的記者,雖也「製造」出不錯人才,在後天的訓練下,也在新聞圈闖出一片天。

但是,許多學生空有「知識」沒有「常識」,又缺乏訓練下,在新聞圈鬧出許多笑話。

還有把「記者」當生財工具,招搖撞騙、經驗不正當行業,甚至「出賣新聞」,記者的行為不撿,而被冠上「文化流氓」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