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紅樓夢與北京

2008年01月23日
《天南地北》紅樓夢與北京

2008/1/2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作者: ◎沈治鈞

北京是孕育《紅樓夢》的地方 
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沒,十四歲的曹雪芹隨家人回到北京。曹家在京城有一門至親,就是平郡王府。老平郡王納爾蘇的嫡福晉(俗稱王妃)曹佳氏,是曹寅的長女,也就是曹雪芹的親姑母。落魄的曹家回到北京,只能投靠平郡王府。小平郡王福彭是曹雪芹的大表兄,曾被康熙帝眷育宮中,又深獲雍正帝賞識,指定為弘曆的宮中伴讀。弘曆登基為乾隆帝,提拔福彭為朝廷重臣。

《紅樓夢》中的公侯府第,既有江寧曹家、蘇州李家等江南大族的影子,也有平郡王府這樣的京師豪門的痕跡。大觀園既有江南園林的風韻,也有皇家宮苑的氣派。這些藝術特點的形成,與曹雪芹的生活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小說裡的人物形象,大多來源於作者所在的北京城。

北京是曹雪芹創作完成《紅樓夢》的地方 
乾隆八年癸亥前後,曹雪芹任職於右翼宗學。這時他已經二十九歲,他不甘心「一技無成,半生潦倒」,開始長達十年的小說創作。最後終於在乾隆十七年,基本完成了一百一十回的定稿《紅樓夢》。

北京也是《紅樓夢》最初流傳與出版的地方 
乾隆十九年,脂硯齋已經開始「抄閱再評」《紅樓夢》。他將自己的整理本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畸笏叟(即曹頫)以及敦敏、敦誠、松齋(即白筠)等「諸公」的評語,標誌著紅學的誕生。至乾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脂硯齋已經「凡四閱評過」,整理出了前八十回,《紅樓夢》已開始在小範圍內傳閱傳抄。

可惜小說的後三十回在謄清時被「借閱者迷失」了。後來,《紅樓夢》抄本被「好事者」居為奇貨,拿出去高價出售。讀者迅速增加,催生了後四十回續書,也促使程偉元、高鶚將全書刊刻行世,從而開創了這部小說廣泛流傳的新階段。

北京還是曹雪芹隱居和埋骨的地方 
曹雪芹基本完成了《紅樓夢》的創作之後,便遠離塵世,避居到了西山,過著清苦生活。乾隆二十七年,曹雪芹病逝,時年四十八歲。他去世之後,親友們把他埋葬在通州張家灣的曹家祖塋。從此,曹雪芹就永遠跟北京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