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祭灶舊俗

2008年02月05日
《春節民俗》 祭灶舊俗

2008/1/30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沈利華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爺」、「灶王菩薩」。對灶神的祭祀起源很早,周天子的「七祀」中就有「灶」,當時平民百姓,也允許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遠在周代,上自天子,下到庶民,對灶神都非常崇祀。

雖然灶神的信仰早就產生,但灶神是誰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禮記•月令》把炎帝、祝融說成是祭灶的主神;《淮南子•微旨》則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說法雖然各異,但祭灶源於對火的原始自然崇拜是無疑的。

魏晉以後灶神逐漸成為與百姓朝夕相處的家神,監察著下界的一舉一動。民間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們擔心灶神向天帝打小報告,於是就跟灶神套親近,俗稱「媚灶」。請灶君吃吃喝喝,賄賂灶神,讓他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錢來分分,因此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民間祭灶的時間各地不一,北方為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南方為臘月二十四日。民間還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老百姓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祀。

民間祭灶又稱「送灶」,如前述,為使灶神上天界「白一歲事」時多說好話,人們多供奉果糖和各類食物。明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載曰:「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糖劑餅、黍糕、棗、栗、胡桃、沙豆奉灶君。以槽草秣君馬,祝曰:好多說,不好少說。」不僅要向灶君供奉各類食物,還要以草秣其馬,以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蘇南地區,人們多用膠牙糖和用米粉裹豆沙餡謝團祭祀,讓灶神塞著喉嚨,甜住嘴巴,粘住牙齒,上天以後不便亂揭人間短處。

到臘月三十日,買了新灶神貼於灶上便算接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