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讀書人的心事

2008年02月03日
《天南地北》 讀書人的心事

2008/1/2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楊光治

愛書是讀書人的本性。魯迅先生在創造孔乙己的形象時,加進了他偷書而被人吊著打的情節,不是為了表明孔乙己的道德敗壞,並給小說增添一點可笑的調節,而是為了更深刻地展現這個落魄讀書人,愛書愛得忘乎所以的糊塗景況。

著名作家郁達夫先生也極愛書。他曾撰稿云:「絕交流俗因耽懶,出賣文章為買書。」還在《濃春日記》中寫道:「經濟不充裕,想買的書不能買,所感受的痛苦,比肉體上的飢寒還要難受。」

因此他也做過一件「忘乎所以」的事:上世紀三十年代他的夫人王映霞客居杭州。一天,王映霞拿四十元錢囑他去買米,半途他卻習慣地走進了書店,發現一套心愛的書就買了下來。他喜滋滋地走出店門不久,才忽然記起那是買米的錢。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孔乙己和郁達夫那樣的故事極少發生,可是為了買書而節衣縮食的讀書人卻多得很,因無力買書而長嗟短嘆的讀書人也多的是。清代的秀才徐雲路曾賦詩來抒發這種情懷:

生成書癖更成貧,

賈客徒勞過我頻;

聊借讀書佯問價,

知非售處已回身。

乞兒眼裡來鶚炙,

病叟床前對美人;

始嘆百城難坐擁,

從今先要拜財神。

詩的一至四句敘述與書商的交道。五至八句抒發了無錢買書的嘆息。

「鶚炙」即烤鶚(貓頭鷹)。「乞兒眼裡來鶚炙」,自然高興至極;「病叟床前對美人」,可惜有心而無力。用這兩個句子來比喻面對心愛書籍的興奮和無錢購買的苦惱,很鮮明。

「百城」的典故出自《北史.李謐傳》。李謐很愛書,常對人說:「大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意是擁有萬卷圖書,就像當了管轄廣闊地區的大官那樣得意),後來「擁百城」就成為藏書眾多之喻。

所以最後兩句詩,是慨嘆由於自己沒有錢,難以實現藏書豐富的理想。

這首詩真切地展現出眾多真正讀書人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