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從錯誤中成長

2008年03月11日
《收放之間》從錯誤中成長
2008/3/6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功文奶奶

情境:

小慈一直是爸爸媽媽心中的乖女兒,老師同學眼裡的好學生。由於小慈從小就喜歡讀書,成績優異,所以小慈的爸媽認為小慈是資優生,對小慈的期望很高,希望小慈不但在班上能維持前三名的好成績,也能一路順遂的考上明星學校。面對身邊親友和同學的期待,小慈感到戒慎恐懼,總是反覆告誡自己:「要加油!不能輸,只能贏!」因為這樣,導致了小慈的好勝心很強,不容許自己有絲毫的失誤發生。

這天,小慈在解數學難題時遭遇了瓶頸,不是解不出來,就是答案錯誤百出。小慈又恨又急,氣得把數學課本摔在地上。想到父母可能會對她感到失望或是責備她,小慈忍不住趴在桌上大哭起來,怪自己不爭氣,連小小的數學難題也無法解決。究竟,面對這種孩子好勝心強,不容許自己學習上發生錯誤的情況時,要怎麼辦呢?

答:

有些好勝心較強的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困難時,甚至會氣得哭出來。這些孩子的學習壓力往往很大,老師如果沒有察覺,進而予以輔導,孩子很快就會出現學習倦怠感而退怯。

要解決此一問題,先要探討這種學習壓力的來源。一般而言,這些壓力大部分來自於家長,譬如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時,每每招來責備或嘲笑,久之孩子 自然會變得患得患失,連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而倍受壓力。

另一種情形則剛好相反,往往孩子有一點好成績,就被父母捧為天才似的,這樣也會導致孩子求好心切,一意表現,因而十分害怕錯誤及失敗。

所以在孩子開始學習時,就要先建立他們正確的觀念,例如讓孩子了解,有錯誤沒有關係,只要能找出原因並加以改正,收穫會更大。此外,老師或家長則應從旁給予鼓勵,並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可能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是如何做到不貳過。若有適當時機,不妨分享個人從錯誤中成長、學習、改進的親身經驗,更具說服力。

總之,善用讚美和鼓勵,孩子就會朝我們所鼓勵的方向邁進。父母切忌性子太急、求好心切,導致孩子一心求對、求勝,而忽略學習的過程,剝奪他嘗試錯誤的機會。

若希望孩子能以平常心來面對錯誤,家庭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起點及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