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退休師愛找錯 字音字形他最行

2008年03月16日
2008/03/13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高雄市福康國小退休教師蔡有秩,專擅字音、字形,相關著作熱銷,其中「字音字形辨正辭典」更再版多達17刷。長年指導各縣市語文競賽教師與學生選手,得獎無數,退休後仍義務指導,職業病是到處「找錯」。
蔡有秩35年前就獲得台灣區國語文競賽小學教師組注音第一名,將研究字音、字形當成終身志業,陸續寫了20幾本有關於字音、字形的著作,被尊為國內字音字形競賽的前幾把交椅,並榮獲師鐸獎肯定。服務屆滿就申請退休,優渥的版稅和退休金讓他無後顧之憂,做想做的事,每天下午到學校教學童字音、字形,並受邀到各縣市指導師生。

30年的教學生涯,蔡有秩參與了國小語文教學的制度變化。「不管國文授課時數怎麼調整,字音、字形永遠不會在基測、學測和指考中缺席。」

蔡有秩說,教育部為了簡化學習,將一些破音字的讀音作了刪除,像教材裡的歌仔戲的「仔」,就唸「ㄗˇ」,但一般約定俗成的音大部分還是讀「ㄗㄞˇ」,新聞報導也唸「ㄗㄞˇ」,有時讓人無所適從。

還有電腦的注音輸入法,也有很多錯誤,像「牛蒡ㄅㄤˋ」的蒡,輸入「ㄅㄤˋ」時找不到字,要打「ㄆㄤˊ」才跳出來;另外像「黥ㄑㄧㄥˊ面」,注音輸入「ㄑㄧㄥˊ」是找不到的,要打「ㄐㄧㄥ」才有。

「不管在哪裡,我好像習慣性的會『找錯』。」蔡有秩說,走在路上,看到店家招牌錯字,就會認真的走進去提醒。

高雄市福康國小學生蘇子涵,對字音、字形也很有興趣。他說,受了老師的影響,看到或聽到別人寫錯、讀錯音,以前也會立時糾正,但現在比較不會了,因為反而被別人罵愛現,或「你以為自己很厲害喔!」蔡有秩嘆了口氣,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會造成惡性循環,對國語文的學習有負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