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落實「生命教育」尋回失落的愛心

2008年04月17日
《腦與人生》落實「生命教育」尋回失落的愛心
2008/4/7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洪蘭

 最近在林口看到一隻受虐狗,雖然獲救,但嘴被人用橡皮筋緊套的勒痕仍然存在,深深的印子,看了令人不捨。這隻小狗沒有因為被人虐待而懼怕人,看到人仍然搖尾相迎,更加令人不捨。不能相信有人會如此殘忍,狠的下心虐待這麼可愛的小狗。無獨有偶,昨天打開報紙,發現一則更駭人聽聞的消息,有學生將水泥磁磚碎片、棍棒追戳一隻小狗,還將這個過程拍成影片掛上網路,寡不知恥的訂名為「我愛打狗」,完全無視瑟縮發抖,夾著尾巴四處逃竄又無處可逃的小黃狗。看了這些圖片心中非常氣憤,心想是什麼樣的父母教養出這麼殘忍的孩子?幸好,這個人神共憤的行為引起台美網友的憤慨,聯手緝兇,找到了住在台灣南部的簡姓兄妹。這個殘忍的「兇手」竟然辯說是「一時好玩,想搏君一笑」。我簡直不能相信我們教育出來的高中生竟然如此無知、幼稚又冷血。虐待動物來搏君一笑?這是什麼樣的心態?我們的生命教育是教到那裡去了?

我不認為這是一樁偶發事件,道個歉就沒事。這是一個從教育部長到校長、老師、父母都該檢討的事件。教育的目的本該是讓人超越動物的本性,今天這對兄妹的行為連動物都不如,因為動物還不會虐待動物,動物獵食是為了生存,一隻吃飽的獅子並不會去追殺羚羊,只因為牠比羚羊強悍。多年來我們整個教育的重心只在智育,完全忽略德育和美育,加上台灣體罰嚴重,連忘記帶聯絡簿都要挨打。我不懂,難道我們大人自己沒有忘記帶文件的經驗嗎?為什麼一點小事就要打孩子?一個常挨打的孩子也會動不動就去打人,更何況太多體罰會令學生心中生恨,這個恨使學生出氣在比他更無助的動物身上。在實驗上,我們看到受虐兒長大成為施虐者,一個從小被打的受虐兒,他的胼胝體較小(這是聯結兩個腦半球的橋樑),小腦皮質的血流量少,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萎縮。這些大腦組織的損壞會影響他的行為,而現在腦造影實驗又看到這些殘忍行為會回過頭來改變他的大腦。這種惡性循環會使我們將來要付出很大的社會成本,許多連續性殺人犯小時後都有虐待動物的紀錄。

這件不幸的事是冰山一角,生命教育必須從實際體驗中著手,此外,必須讓學生廣泛閱讀以產生同理心。一個美國中學老師告訴我,很多學生在沒有看過「梅崗城的故事」之前,對黑人很歧視;看完後,知道他們也是人,只因膚色跟別人不同,受到這種非人待遇,都能改變過去歧視的觀念。台灣生命教育的落實刻不容緩了,我們不願再看到虐狗、虐童的新聞了,請大家合力來找回這社會失落已久的愛心。

(本專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