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媽咪像壞掉的 錄音機

2008年04月21日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媽咪像壞掉的 錄音機
2008/4/15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忘了是為了什麼事,只記得我在客廳裡努力的呼喊房間裡的大女兒,回應我一聲又一聲呼喚的卻是沉默。於是我生氣了,我嚴肅的張大喉嚨:「Sabrina,請你現在馬上到客廳來。」女兒出現了,我問他:「我剛才叫你,你有沒有聽到?為什麼都不回應我?每一次你叫我的時候,媽咪是不是都在第一時間就回答你?」她點了頭,我又繼續:「所以我希望你尊重我,至少我叫你的時候,你要回答我。」

當媽媽的體悟

看到我臉上嚴肅的線條稍微放鬆了一些,大女兒微帶責備的對我說:「媽咪,你為什麼不溫柔一點?」我頓了一下,放軟了口氣:「溫柔?當然可以啊。可是,我叫你,你要回應我啊。你讓我一直喊喊喊,喊了半天都不理我,我的脾氣當然就上來了、就不溫柔了。」女兒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喔,我知道了。」

當媽媽這三年多來,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悟:如果我們平常不停的叨念孩子,孩子的耳朵就會關閉起來,而且到最後,母親還會在孩子心中烙下一個「老母雞」的形象,一點都划不來。所以我告訴女兒:「每一件事情,我都只講一次。你不要讓媽咪像是壞掉的錄音機,不斷的重複播放,不停的嘎嘎嘎。」

有的父母會給孩子預告,來避免孩子做某件事,或要求孩子做某件事。例如:「我們十二點半要出門,所以你要吃快一點。如果時間到了,你還沒吃完的話,你就留在家裡繼續慢慢吃,不用跟我們去了。」

少用威脅的手段

其實,「預告」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父母只要事先提醒孩子就好,不需要孩子吃飯時,我們在旁邊不停的「吃快點,吃快點……」。可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反映這招沒有用呢?

我要提醒家長二個想法,第一個是少用威脅的手段。以上面的情境來說,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因為我們十二點半就要出門,不然會趕不上高鐵,那就去不成了。等一下我們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所以,為了我們這趟旅行,我們要互相配合一下,媽咪盡早把中飯準備好,而你要專心吃、吃快點喔。」明確的告訴孩子怎麼做、為什麼需要這麼做,孩子的小腦袋瓜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和嘮叨說拜拜

第二點是講得出口,就要做得到。因為父母的尊嚴絕對重於一時的快感,或許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會相信父母的話,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經驗增多,他將會知道那些話只是爸爸媽媽說來嚇嚇他的。當孩子確定爸爸媽媽只是說說而已時,他就會把爸爸媽媽的話當作耳邊風。

當然,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父母需要試出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最近我就發現,卡通人物對女兒的影響力很大。當她口裡含著飯時,我只要提醒她:「上次我們看的巧巧虎不是說要嚼、嚼、嚼嗎?」她就自動更正含著飯的習慣了。找出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和嘮叨說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