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楔子小說

2008年04月24日
《書裡書趣》 楔子小說
2008/4/2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古傲狂生

什麼是楔子?楔子實際上是上粗下銳的小木橛,在建築上通常用它作為加強、支撐或保持固定位置的固體物。那麼楔子跟小說又有什麼關係呢?

呵呵,這關係還真大。在中國舊小說中的「引子」,也叫「楔子」,通常放在小說故事開始之前,起引出或補充正文的作用。

細究下來,中國古典文學的楔子傳統倒是由來已久。古詩講究賦、比、興,這個「興」就有點楔子的味道。古人做詩有時喜歡「故弄玄虛」,明明要說一件事,卻偏偏要先說另一件事,也不管這兩者之間是否有聯繫,這種手法就叫做「興」。像《詩經》中的許多詩篇,就是這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興得還真有味道呢!

中國古典小說脫胎於宋元話本,說書人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最好的法子就是先來講個小笑話什麼的,吸引一下人氣。人氣足夠了,說書人才開始進入正題。這種模式在話本裡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就成為了「楔子」。

我們隨便翻一下《三言》、《二拍》,幾乎篇篇都是這樣。像《灌園叟晚逢仙女》,開頭並非直接講我們熟悉的〈秋翁遇仙〉,而是講了〈崔玄微遇仙〉,兩個故事間有了過渡,一下子勾起了讀者的興趣。

這種寫作套路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也有體現。《三國演義》的楔子最為簡短,一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故事就拉開了序幕,黃巾起義爆發,劉、關、張緊接著開始桃園三結義。

《水滸傳》的楔子十分精彩,整個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就是一大楔子,一百零八個魔君被一個自以為是的高官洪太尉給放跑了,轉世投胎,後來成了水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大楔子完了,還有小楔子。接下來應該是梁山好漢出場了吧?作者卻偏偏讓大奸臣高俅先出場,由高俅引出王進,由王進才引出好漢史進。

《西遊記》的楔子不大明顯,小說開頭吳承恩先煞有介事地給我們上了一堂「古人的宇宙觀」課,引出石猴出世。相對整個故事,前邊「大鬧天宮」我們也可看成是一個大楔子。有大楔子,就又有小楔子。「唐僧身世」和「涇河龍王被斬事件」,才最終引出了西天取經。

《紅樓夢》的楔子最別具一格。女媧補天,遺下一石,石頭被仙人帶下塵世,石頭一一記錄下來,就成了《石頭記》。第一回和第一百二十回相互照應,使《紅樓夢》的故事更加完整。在小說中也對楔子有很多照應,使故事更令人值得回味。在某些章節中,這種楔子手法也被不斷應用,譬如,由甄世隱和賈雨村逐漸引出了賈府,劉姥姥的一次「打秋風」,把賈府的風雲人物一下給串聯了起來。這樣的筆法讀來是多麼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