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青春期 是一種病嗎?

2008年05月12日
〈家物語〉青春期 是一種病嗎?
文�呂政達《自由時報家庭親子97.5.12》

這天到學校接兒子,王老師一副緊張表情,說因為兒子沒有自己拿聯絡簿出來,中午罰他晚點吃飯,結果兒子竟然「攻擊」老師搶咖哩飯。

王老師形容當下她既傷心又訝異,因為平常兒子可是乖到讓她嘖嘖讚美的。她還建議我們帶兒子看兒童精神科、吃藥,「青春期孩子是很麻煩的。」

過後幾天,兒子、父母和老師陷進不言而喻的緊張關係內。老師用聯絡簿留言、打電話繼續增強兒子的躁急形象,還乾脆寫下醫師的看診時間,要兒子看醫生吃藥。老師說,她看過許多這類型的孩子,吃藥後「效果其佳」(原文照錄,不過我懷疑她寫錯一個字)。

進入青春期後,兒子當然也擁有自己的脾氣和某種獨特氣質,推想那天老師罰他晚點吃飯,他心裡著急,但自閉兒又不知如何表達,於是動手去拿他覺得「為什麼不是他的東西」,而被一向對他採取「誇張式溝通」的王老師解釋成「攻擊」。但是,正常的青春期孩子不是也會有反抗、躁進的舉動嗎?難道,要給每個進入青春期的人都吃藥嗎?青春期是一種病嗎?

晚上,跟一位從小看兒子長大的特教中心老師談起,老師說,學校特教班老師總會希望出現特殊行為、情緒問題的孩子都去吃藥,方便他們的管理、管教,學校教育要求的是一致性和紀律性,孩子的獨特性反而會造成困擾。但是,吃過藥的孩子就是一副呆呆的,那是最後的手段。

「青春期孩子是很麻煩的。」我非常贊同這個論點,更相信,進入青春期的自閉兒更加麻煩。隨著兒子像開路先鋒,擎著大旗帶領我們邁進他的青春期,有個情況卻是我始料未及的:兒子進入青春期後的爸爸也很麻煩,也要開始進入自己的「第二度青春期」。我回想起當年我那些攻擊、躁急和性荷爾蒙飽滿的舉動,懷疑我是怎樣從青春期熬過來的,也許,真的,當年我也該吃點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