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別怕陌生人

2008年06月05日
《收放之間Q&A》別怕陌生人
2008/6/5 | 作者:◎功文奶奶
Q:
帆帆在家裡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但是大約兩歲多開始,每次媽媽帶他出門和朋友聚會,帆帆總 是需要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的適應期,才能漸漸融入團體,願意與其它家長、孩子互動。

帆帆現在已經四歲了,雖然可以在學校老師、奶奶等熟人面前表現熱情,但一到陌生環境或面對許久不見的人,卻又上緊發條、過度拘束,讓媽媽非常困擾。請問,怎樣才能幫帆帆改善這個惱人的怕生習慣呢?

A:
現代社會小家庭愈來愈多,居住環境、空間又日益狹小,孩子的接觸面便顯得非常有限。反觀從前農業社會以大家庭居多,活動空間大、治安又好,孩子可以到處遊玩,與人接觸,而且家長一點也不以為慮。時至今日,高樓大廈林立,甚至許多同住一棟大樓的住家,彼此間都形同陌路。

孩子受到這些客觀條件影響,必定比較不善於和陌生人接觸。加上社會的治安愈來愈差,兒童受傷害的事件層出不窮,父母因而時常擔心、提醒孩子注意自身的安全,更增加孩子內心的恐懼感和警戒心,久而久之,對陌生的人事物自然難以接受。

這些背景和心理因素,造就孩子到了新的環境,或面對不認識的人,即使有父母在旁,應該安全無虞,卻因社會化的不足,不容易有正確的判斷,而出現過度拘束、封閉的表現這種情形如果很嚴重,孩子對新事物的接觸、吸收及成長,都可能產生不利的作用。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要工作就是設法增加孩子接觸外界的機會,以及擴大他們的生活經驗,關於這個部份,便非常需要父母用心的輔導。例如,爸媽可以利用假日時,帶著孩子外出,參觀各項展覽、活動,諸如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館、圖書館等等活動,一來可讓孩子增廣見聞,二來也可幫 助孩子適應各種環境。或者,也可不定期帶孩子到親友家拜訪,藉由家族聚會,讓孩子結交更多大小朋友。

另外,父母也有必要事先教導孩子與人接觸的基本原則,對同儕、長輩的應對進退,以及訓練他們對敵、友的判斷與分辨,這些都是讓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孩子有了清楚的觀念後,就不會動輒因 怕生而放棄與人相處的學習機會。

一般來說,當孩子上了幼稚園或小學之後,逐漸熟識一起讀書、遊玩的同學,因經驗與能力的發展,對於怕生的問題,都會自然且有顯著的改善。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