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被子趣話

2008年06月16日
《天南地北》被子趣話
2008/6/1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競文

在古代,「被」是個總稱,大被叫「衾」(音親),單被叫「禂」(音綢)。被的大小,以幅的多少為計,幅是布帛、呢絨的寬度。兩幅的被最小,三四幅被最為普通,也有更大的被。三國時江夏人孟宗遊學,親娘為他做了一床十二幅的被,並向別人解釋說,小兒沒有什麼本事,怕朋友不理他,做個大被,可請清貧的書友同用,多受些教益。

先秦時代的婦女流行一種背負小兒用的東西,名叫「襁褓」,大約寬一尺,長丈二。襁,指布幅;褓,即被子。用「襁褓」帶孩子的風俗,在中國一些地區至今還可以看到。例如,壯族傳統襁褓用多塊異色緞子拼接鑲納而成,上用彩色絲絨繡以花卉鳥獸圖案,並以幾何紋做邊飾。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紙被」。南宋哲學家朱熹曾送給詩人陸游一床紙被。陸游收後,寫了一首謝詩:「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棉。」看來質地很好。

明代龔詡的詠〈紙被〉詩道:「紙衾方幅六七尺,厚軟輕溫膩如白,霜天雪夜最相宜,不使寒侵獨眠客。」從文中可以看到其保暖的性能還相當高。

外國也有「紙被」,瑞典一學者發明的衛生紙棉被,有十五層,其保暖性和柔軟性,實不亞於普通棉被;尤其適用於醫院和旅館,因為用後可作廢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