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聽孩子說話

2008年06月14日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聽孩子說話
2008/6/10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同事跟我分享一個故事,那是她下班回家,在前往保母住處接女兒的路上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故事:一位母親下班回家了。孩子在家門內看到一天都沒見著的媽媽顯得歡喜若狂,什麼都忘記似的狂奔到母親身邊,熱切的指著門口的地上跟媽媽說:「媽媽,你看蝸牛耶!」媽媽無情的大聲說:「你為什麼又沒有把紗門關起來?」

經常上演的劇碼

孩子忽略母親的冷漠,又再次跟媽媽分享蝸牛近在咫尺的好消息:「媽媽,你看蝸牛耶!」而媽媽卻還是一樣冷漠的說:「我再問你什麼,你給我回答什麼?」孩子本來燦爛似陽的臉蛋在那一剎那間烏雲罩頂,垂頭喪氣、默默的跟在母親身後走進家門,最後還特意轉身把紗門關上。

同事的分享讓我想到許多家庭經常上演的劇碼:當孩子滿懷欣喜迎向父母,迫不急待的想要和父母分享他驕傲的創作,或是學校發生的趣事,或是他剛學會的一首新歌、剛發現的一個現象、剛明白的一個「大道理」時,一身疲憊的父母親完全看不到、聽不到也感受不到孩子的期待,只急著要把這一天該做的事情做完。所以父母毫不客氣的、無禮的跳過孩子的邀請,不耐的詢問孩子:「你功課寫完了沒有?今天考試考幾分?」如果孩子的表現還算令父母滿意,那麼,很幸運的,孩子想要分享的欲望可能就有機會被滿足;但是如果孩子的表現不盡理想,那麼,完蛋了,孩子輕則遭受父母一頓訓斥,重責父母連職場上的不如意都一併發洩了。等到狂風暴雨掃過,孩子也提不起任何分享的興致了。

用快樂的心情回家

其實,身為職業婦女,我完全可以體會這些父母。只是,每次當我聽到類似的故事時,我的心裡總會有一陣辛酸:孩子何辜?他們為什麼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因此,每天下班走進電梯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告訴我自己:「我已經下班了。我要把工作和工作帶我的所有情緒都放下來。我要用快樂的心情回家面對我最可愛的三個寶貝。」然後,利用在車上的時間,我會盡量讓腦海中充滿孩子們可愛的笑臉,努力回想和孩子們相處時的各種溫馨、有趣的情節。於是我的心也漸漸變得非常急切想要和孩子們見面。而且經過這樣的心情轉化後,通常,在開啟家門的那一刻,我和孩子們都只能用深深的擁抱來表達我們對彼此的想念和愛意。

媽媽的陪伴與支持

對我來說,因為一整天都沒有看到孩子們,所以我非常想要知道孩子們在這段時間裡發生的各種事情。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發現、他們又新學會的一樣東西或一個技巧……在在都是他們成長的軌跡。而我,我想要參與孩子們的成長,想要分享孩子們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

我要我的孩子們打從心裡感受到,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有媽媽的陪伴與支持。我一點都不想要做一個在孩子成長路上缺席的媽媽。您和我有一樣的期盼嗎?那就從平心靜氣的聽孩子說話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