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東坡詞故事擷趣

2008年07月01日
《名人軼事》 東坡詞故事擷趣
2008/7/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薛吉辰

蘇軾,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最有成就的豪放派詞人,他創作的許多詞篇都膾炙人口,同時也伴隨著不少生動有趣的故事。

朝雲投荒伴東坡

熙寧四年(西元一○七一),蘇軾被貶杭州通判,在一次宴飲時遇到輕盈曼舞的王朝雲,後娶她為妾。蘇軾曾指著自己的肚腹問侍妾:「你們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

有答「文章」,有說「見識」。只有王朝雲說蘇軾「滿肚子不合時宜」,蘇軾歎為知音。

之後蘇軾多次被貶荒蕪之地,但無論生活怎樣艱難,王朝雲始終緊緊相隨,三十四歲時死在惠州。

為悼念朝雲,蘇軾作〈西江月〉詞:「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挂綠毛么鳳。 素面長嫌粉浣,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詞借詠梅讚美了朝雲的貌美心美,抒發了深重的哀傷之情。

因詞得福幾悲歡

熙寧九年,蘇軾任密州知州。時值中秋,蘇軾與客人在新築成的超然台上賞月飲酒。歡樂之餘,不免思念起同樣被貶在外的弟弟蘇澈,即興寫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以明月為線索,抒發了自己卓瑩孤高,而又曠達超然的情懷。

一天,宋神宗問宮外最近流行什麼曲子詞,太監便把這闕詞抄給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等幾句,認為蘇軾還是愛戴君王的。於是,下詔把遠在黃州的蘇軾,調到離京師比較近的汝州,蘇軾因這闕詞得以遷往內地。

半夜三更歌一曲

元豐五年(一○八二)九月,蘇軾與友人聚飲,半夜時,友人把已帶醉意的蘇軾送回家。到家門口敲了敲,卻無人應答,只聽得看門小童鼾聲大作。於是蘇軾和友人信步走到江邊,看著平靜無波的江面,蘇軾心有感興,就吟了一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從詞面上看似曠達,卻掩飾不住詞人內心的惆悵和失意。

乘著酒興,蘇軾與友人高歌數遍,然後各自分手。不想第二天眾口喧騰,說蘇軾寫了這闕詞後,把官帽、官服掛在江邊的樹上,駕著一葉扁舟,長嘯而去了。消息傳到州府,知州大吃一驚,立刻趕到蘇軾家中探看虛實,推門一看,蘇軾正躺在床上酣睡。有說此後相關的傳說輾轉流傳到京城,神宗皇帝也驚疑不已。

有情風捲萬里潮

元祐六年(一○九一),蘇軾離開杭州去汴京,好友參寥子相送,蘇軾作〈八聲甘州〉贈別:「有情風,萬里捲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參寥子與蘇軾友情甚篤,蘇軾在徐州做官時,就專程從杭州前去拜訪。蘇軾貶謫黃州時,也不遠兩千里趕去,追隨數年。後來蘇軾南遷嶺海,參寥子還打算往訪,蘇軾去信力阻才罷。詞中抒寫了詞人出世的玄想,也表現了二人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