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報本反始 關懷弱勢 中元普度真義

2008年08月10日
2008/8/6 人間福報投書| 作者:謝貴文(高雄市�助理教授)

時序進入民間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家家戶戶都準備豐盛祭品普度「好兄弟」,各廟宇也有開鬼門、搶孤、放水燈等祭典活動,但民眾須認清普度的意義。

中元節源於道教的三元信仰,以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為上、中、下元,分別配天、地、水三官為三元節日,中元節乃在祈求地官對生者赦罪,也對孤魂滯魄解罪。

據《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弟子目蓮為解救淪落鬼道的母親,在七月十五日備百味五果,供養十方僧眾,形成「盂蘭盆法會」;由於佛、道兩教在七月十五日都有祭祀亡者的活動,後來逐漸結合成為中元普度的習俗。

因此,中元普度的核心精神為孝親,如《盂蘭盆經》所云:「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之恩。」目的在感恩父母辛勞養育,藉此儀式為雙親祈福,並擴至歷代祖先,具有慎終追遠、報本反始的意義。

除了感恩父母、祭祀祖先外,現今的中元普度則強調祭拜無主孤魂。《左傳》:「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先民相信沒有子孫祭拜的孤魂野鬼,會危害人間,因此需要藉普度來安撫。

其實無主孤魂也是鬼道的「弱勢族群」,民眾如能以關懷取代恐懼,則普度不應是以供品換取平安的賄賂行為,而是「汎愛萬物,天地一體」的仁愛表現;更重要的是,應該將這份關懷擴至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唯有每一個人都得到妥適的安置與照顧,社會才能平安和諧。

總之,中元普度絕非滿足口腹之欲的「普肚」,也非讓孤魂野鬼飽餐一頓的討好行為,而是透過祭祀儀式讓父母、祖先及人鬼眾生都得到關懷與照顧,這才是普度真正的意義。

謝貴文(高雄市�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