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嘉義石頭博物館

2008年09月28日
很少來嘉義,不知嘉義人文薈萃。嘉義石頭博物館_img_1

今日一遊石頭博物館,站在遠古化石前覺得自己真的很渺小,四周盡是古風、古石的喁喁絮語,似乎也聽見從菊石深處傳來遙遠的呼喚,恐龍化石、木乃伊、長毛象、遠古人類的頭骨、礦物、海百合…這些呈現在今人眼前的化石古物,曾經有過什麼樣的風光歲月?嘉義石頭博物館_img_2

石頭博物館提供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我們能觀賞奇石異物應該感謝館長陳仁德,沒有他對古玩的痴狂,今人哪能欣賞到這些難得一見的寶物?嘉義石頭博物館_img_3




張譽騰【1999-10-23/聯合報/43版/休閒文化周報 閒情】

《博物館走透透》進入嘉義市,找到民生南路,一路走下去,到了湖內里,再走數百公尺後,就可以看到馬路右側的「石頭博物館」了。在這座博物館裡,展示了陳仁德四十幾年來,在國內各地及周遊世界所蒐集的藏品,主要是化石、礦物、岩石和雕塑等,數量高達五千件,是國內極具特色的一座私人博物館。

從二十幾歲起就在嘉義市經營「紅豆書局」的陳仁德,工作閒暇之餘,逐漸發展出蒐集文物的興趣,幾年前退休,在自家宅院興建兩座鐵皮屋,展陳個人收藏,免費開放供學生及社會大眾參觀,每月平均都吸引數十萬人前往,成為嘉義市重要旅遊和文化景點之一。今年五月,陳仁德以年事已高,決定將這批收藏全數捐贈給嘉義市政府,市府遂在今年八月斥資改善鐵皮屋空調設備和展場環境,並在九月十五日重新對外開放。此外,為長久之計,市政府並已委託建築師及博物館學者進行硬軟體規畫設計,希望能儘速興建新館,來安置這批嘉義市重要的文化資產,使能永續經營,為社會大眾所觀賞利用。

在嘉義市石頭博物館的簡介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每一顆沉睡於大地的石頭,在由沉澱、鑄形,到成為觀賞石的過程中,都經過大自然千百萬年的冶煉。」的確,該館的藏品,無論是礦物、岩石或化石,如果細心索尋,後面都有一篇動人的故事。以化石來說,本館的收藏種類之豐富和品相之精美,比諸國內外許多自然史博物館,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高達三公尺餘、重數千公斤的樹幹化石、栩栩如生的大型棕櫚葉、海百合和烏賊化石,以數十種甚至數百種成群方式出現的直角石、菊石的化石等、在在令人歎為觀止。這些都是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年前的生物遺體或遺跡,是科學家用以見證生物演化,重建地球生命史的自然物質證據,我們以往只能在教科書上看到圖片,如今它們卻在館中以真實面貌與你相對,讓我們在驚豔的同時,也有相互印證的無比喜悅。

恐龍是兒童最著迷的古生物,牠們是生活在中生代的爬蟲類,早在七千五百萬年前就已經絕滅了,但是在石頭博物館裡,藉著梁龍和雷龍(或稱迷惑龍)巨大的腿骨、圓形或長形,大小不等的各種恐龍蛋,迷你型的貴州龍骨骸,以及恐龍大便化石等,我們得以充滿想像力的方式,回到千萬年前人類尚未出現的時代,揣摩這些巨型爬蟲的生活方式。其他種類的展品還有許多;化石類除上述外,還有三葉蟲、鸚鵡螺、螃蟹、海膽、鯊魚齒、北極熊、長毛象、水牛、四不像等數百種。

岩石礦物類則有北投石、水晶、孔雀石、祖母綠、銅礦、鐵礦、紅寶石、琥珀、瑪瑙近百種,以及台灣本土的一些奇石或雅石,如玫瑰石、龜紋石、龜甲石、文石、魚卵石、白髮石等三十餘種。石雕、銅雕類則大半為台灣本土藝術家如朱銘、楊英風、謝棟樑、詹龍、陳樹勳、劉福清等近百家的作品。陳仁德曾自謂:「生平嗜好唯書、石頭和雕塑而已。」

他的一生積蓄大都花在蒐集石頭和藝術品上頭,如今全數捐贈出來,在一般人眼中可謂「癡人」。以前鐵皮屋內未裝冷氣,我每次參訪石頭博物館時,都看到他一身樸素,忙前忙後地為遊客解說,幾趟下來汗流浹背,他卻興致勃勃絲毫不以為苦,如今嘉義市政府體恤觀眾加上空調,大大改善了參觀的品質,讀者如果到南部旅遊,途經嘉義時,不要忘了去看看這位癡人和他極畢生之力所珍藏的石頭世界。走透資訊類型:綜合型博物館〔展品以自然史標本和雕塑為主〕館址:嘉義市湖子內路三六六號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九至十二時,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五時休館日:每周一休館門票:免費團體參觀請事先預約電話:(O五)二三五五三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