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生活鬱卒 精神科病號爆增

2008年10月24日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王慧瑛�專題報導】 2008.10.22 01:43 am

「怎麼辦?我快活不下去了」、「一生積蓄全泡湯,人生有什麼意義?」「醫師,我老是睡不著?」各大醫院精神科門診問診人數最近暴增,好像流行疾病一般。

生活周遭這樣的故事、怨言不斷上演:在竹科上班的一名中年員工抱怨,股票變水餃、公司又裁員,下半輩子怎麼辦?40歲王太太是家庭主婦,平日股票理財,最近身價縮水,又擔心丈夫被裁 ,壓力變大,連續一周沒睡好、脾氣變暴躁。

全球經濟危機,新政府團隊未帶來新氣象,多數國人對未來更充滿不確定性,焦慮氛圍,壓得喘不過氣,署立新竹醫院精神科主任陳世哲統計,9月到10月就診人數超過百人。

竹市能清安欣診所也發現,與去年相較,97年度就診人次第二季增加百分之五點六,第三季更暴增百分之十二點八,增加的就診人次,初診個案超過七成,計1181人次。

署立竹東醫院精神科醫師蘇柏文說,門診量增加約2成,精神疾病患者情緒欠穩,不少人出現睡眠障礙,白天精神不濟,夜間又不得安眠,相當痛苦。

陳世哲醫師分析,油價上漲起,精神科門診就診人數漸增,但雷曼兄弟案發後人數更暴增,普遍抱怨財富縮水,症狀像焦慮、注意力變差、肌肉緊繃、失眠、白天無法工作。

他先了解求診者的經濟狀況,一旦投資項目是閒錢,會告訴他們「就當是定存」,總會有回升的時候;症狀嚴重的,必須給抗焦慮劑或助眠劑,讓患者可以回去上班。

能清安診所院長陳能清說,這波就診人潮以焦慮合併憂鬱比例最高,約佔百分之五十五,其次是自律神經失調,約百分之廿七點四,其他有恐慌症、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

他說,台灣與世界關係緊密,景氣差勢必衝擊台灣,短期難復甦,影響最大是家庭照顧者:婦女及對未來較多不確定性的兒童與青少年,如何學習不被21世紀文明病「憂鬱與焦慮」打敗,是很重要的「生存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