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祖傳的湯湯水水

2009年04月08日
2009/4/4 人間福報蔬食園地| 作者:李碧華�整理•吳清和�製作•楊豔萍�圖

吳家三代人做飲食生意,鹹的、甜的、冰的與熱的各式各樣湯水,深藏祖傳好手藝,老客人天天上門。

收買人心的甜品─紅豆湯

吃過我煮的紅豆湯或綠豆湯的朋友,沒有一個說不好吃的,甚至懷疑我根本是買來招待的。一直到現在,我阿伯都已經八十幾歲了,凡是在北興國中附近打溜的人都還知道我阿伯做的紅豆湯、綠豆湯、花生湯好吃的不得了。 

●煮豆小撇步

煮紅豆湯和綠豆湯有點費時,基本上都得隨侍在側,等到豆子都煮到爆開之後,火關小再滾一下子,才可以把糖放進去。自己煮紅豆湯和綠豆湯失敗,通常都是放糖時機不對,而且都是敗在太早放糖,因為紅豆和綠豆如果不是全爆開就放糖,糖會裹住豆子,會影響豆子的口感。

我家煮紅豆湯和綠豆湯所加的糖,一律是蔗糖做紅糖,台語俗稱「赤砂」,絕不是一般的白糖或黑糖。

放糖的量有一定,但絕不能一次放盡,至少要分三次放完,每放一次「赤砂」便要輕輕攪拌豆子,約略聞道糖香後,再放第二次,一樣是輕輕攪拌豆子,第三次全部下鍋後,還是輕輕攪拌豆子。當整個紅糖的香味撲鼻時,便是關火之時,最好是把煮好的紅豆湯或綠豆湯拿離開爐子,然後把蓋子蓋上去,讓他們在鍋子裡再燜一下,大約燜十五至二十分鐘後,打開蓋子,讓之自然涼,我家習慣天涼賣熱紅豆湯、天熱賣冰綠豆湯。

●煮好湯像是呼吸一樣理所當然

把紅豆湯或綠豆湯煮好,對我像是呼吸空氣一般,呼吸空氣是那麼的當然、是那麼的自然。我父母可以允許我在學校裡的功課鴉鴉烏,但是煮紅豆湯或綠豆湯如果出一點差錯,說什麼都不能賣給客人。

在我父親的標準,一鍋成功的紅豆湯,在視覺上必須有一點點的黏稠感,紅豆看起來絕對不可以爆裂成兩半,每顆紅豆必須是整顆爆裂到一半而已。這樣的紅豆入口,在咀嚼上有扎實的整顆感,但因為紅豆爆開一半,紅豆入口後,紅豆沙伴著甜湯在口腔裡,說多快樂,就多快樂。

●我最愛的兩家路邊攤

如果紅豆吃冰的,剉冰上面淋上紅豆,再加一些煉乳,更是一絕。至於綠豆湯,我老覺得綠豆湯吃熱的不如吃冰的,在熱天裡來一碗冰綠豆湯,真所謂心涼脾肚開。我家附近有一家遠近馳名的冰店,店就叫做「冰館」,這家店一直是永康商圈的指標,老闆姓羅,大家習慣叫他Frank,他的紅豆湯加了幾種形狀不一的湯圓,甚至一大片的麻糬都有。

到泰順街吃冰,是台大、師大學生慰勞自己的一大享受,街角的冰攤,阿姨守在那兒已三十年,我總不時想起她。

台語叫土豆仁湯配油炸粿

在家閒時一定得幫忙家裡做生意,很多熱食或冷飲、鹹食或甜食都難不倒我,其中讓我懷念的之一,便是花生湯配油條。國字是寫「花生油條」,但是臺語稱之為「土豆仁湯配油炸粿」,甜(花生湯)裡脆(油條)的滋味,想一次便流一次口水。

煮花生湯的第一道手續,是把帶皮的花生先在滾燙的水裡汆燙一下子便得撈起來,絕對不能在滾水裡太久。接著放在大米篩裡漏水,並用電風扇快速吹涼,等花生都確定涼了以後,再用煮飯的木製蓋子放在花生上面略用力壓、來回移動,讓花生皮脫離花生仁,再抖動米篩數次,讓花生皮浮到花生仁上面,如此可以輕易的把花生皮撿開。壓花生、抖米篩、撿花生皮來回幾次,一直到每一顆花生都沒皮為止,最高境界是兩瓣結合的花生不會破半,越多整顆花生,越成功。雖然客人在吃花生湯的時候,並不計較花生的完整性,但其實品嚐過花生湯的人都知道,一整顆花生在嘴裡,和破半的花生在嘴裡,口感是絕對不同的。

●放糖時機是關鍵

剝完皮的花生,還得再煮,水滾了放下花生仁,人得隨侍在一旁(煮紅豆湯和綠豆湯也一樣),相當耗時,一點點都不能馬虎,稍有不慎,不太熟還能搶救,煮過頭了,一鍋食物都泡湯了。 

花生湯配油條,煮花生湯費勁,但我家人做來雖麻煩但不礙事,可是炸油條是另一種境界的麻煩,我們只能用買的。一般老油條入湯後的口感太脆,新油條入湯後的口感則像吃紙,因此油條的選才必須特別注意入湯後的脆度適中。

嗶的一聲與老阿伯─麵茶

記憶裡,推著麵茶攤子的人一定是上了年紀的老阿伯,而且一定是頭戴斗笠,老阿伯的推車還一定有茶壺裡熱水沸騰後的「嗶」聲,那不絕於耳的聲響,應該是四年級生或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而在寧夏路的那攤麵茶攤的確是這樣的情境:老阿伯姓林,宜蘭人,生於民國24年,教育程度屬於不識字,幸好長久賣麵茶,至少麵茶攤上的幾個字,像麵茶、太白粉、杏仁茶、粉餅等,他還認得,更幸運的是「我算數還都會啦,不會找錯錢。」

●水滾的「嗶」聲響徹夜市

一碗麵茶不過35元,水滾的「嗶」聲響徹夜市,來向林老先生「交觀」的,大部分都還想看看他怎麼把滾燙的熱開水倒到杯子裡表演。至少裝了25公斤重的滾燙熱水茶壺,很顯然的,林老先生已經提不起來,但林老先生歪一下大茶壺的提把,一條長弧的熱線,竄進了杯口不過八公分的杯子裡,那像特技般的準與快,真是俗語「工夫哪是三天、兩天學會的」,每一個客人拿到熱呼呼的麵茶,無不笑咪咪的,因為客人已經先欣賞到一幕日後的回憶。

炒麵茶,再簡單不過了,材料就只是低筋麵粉(低筋麵粉最佳)而已,炒鍋熱了以後,倒入大約500百公克的麵粉,以文火一直炒、一直翻麵粉,頂多30分鐘,白色的麵粉便已經略呈焦色。熄火後,馬上加適量的糖進去,利用餘溫把糖和炒好的麵茶相拌,再炒一下,等糖都融進麵茶後,用奶粉罐裝的「新克寧奶粉」便完成了。學校雖然會叫學生打開奶粉罐子檢查,但麵茶和奶粉的樣子,除非用鼻子聞,否則真假實在難分。

但也有被檢查出來不是真奶粉,理由幾乎只有一個,炒麵茶時,為了增加香度,放了一些芝麻跟著炒,加了芝麻的麵茶,打開罐子的蓋子,麵茶的撲鼻香是瞞不過任何人的。

●喝麵茶的絕佳時機

而什麼時候是我們成長年代一天當中泡麵茶來喝的最好時間呢?一般公認是警察廣播電台午夜12點整,凌晨小姐所主持的「平安夜」(晚上11點到隔天凌晨1點,主持人凌晨是她的本名),凌晨小姐慣例在晚上12點整點報時後,固定播放美國歌手Cat Stevens唱那首著名的經典歌曲「Morning has Broken」當最後一句「God's recreation of the new day」唱完之前,那杯暖呼呼的麵茶,正是相伴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