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另類的真

2010年04月23日
【寫作小撇步】另類的真
2010/4/23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姚儀敏

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答案。

作品既以作家的認知去下注解,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通常不會超越作家的思考深度,也不會離自身的概念太遠,就像古希臘哲人羅塔哥拉斯說的:「人為萬物的尺度」,即使我們的感官不見得靈敏或準確,但一切判斷仍出自於此。

我們不否認寫作要有「求真」的精神,愈是經過人生淬煉的,愈能夠觸動人心,但寫作畢竟不像素描般要求與原物一模一樣,寫作比較像攝影,除了要眼見為憑,從真實的角度取得一般人看得到的畫面外,還得找出一般人看不到的「事出有因」那一部分。

因此,斬釘截鐵的「真實」或許沒有,我們只能在不確定中,繼續保持熱情來探討這個問題。

常看到一堆網友大力聲討不符史實的小說,甚至把其中一個個矛盾挑出來,真讓人佩服,對於作品「真」的定義,是否應該側重於作者試圖傳達與重現的意念,而不是刻意去挑剔敘事的真實性?透過人們的閱讀和詮釋,讓虛構的題材鮮活起來,成為「另類的真」是不是比較重要?

其實很多作家在將想法轉成文字時,就已經失真了,讀者對於內容的真偽,能做的不過是接受或不接受,刻意烙下真偽的註記,根本無益於文學。

就像質疑三毛在撒哈拉沙漠行走的經驗是真是假,追究琦君寫大家庭的酸甜苦辣到底有沒有發生過,意義不大。

不過,故事的情節可以虛構,但感情卻無法遮掩,灌注在作品裡的心意不能有半分虛假,一旦想掩飾什麼、美化什麼,讀者是很容易察覺其中蹊蹺的。

因此,寫作何必拘泥於人們口中的真偽,就讓創作的意念自由飛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