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認識老年失智症

2011年12月28日
第 33 講 - 認識老年失智症

一、 認知功能是人類大腦皮質神經細胞的一項高度演化功能,包括記憶、語言、辨物、操作及計畫執行等功能。「輕度認知障礙」指的是認知功能中,記憶、語言、辨物、操作及計畫執行等等功能,其中有任一項功能因某些原因發生問題,但還沒有嚴重到失智症的程度。

二、 根據統計,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實在很多,約占65歲以上老年人的15%左右,每年約有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會發展成老年失智症,而一般同年齡族群只有1~2%會如此。因此「輕度認知障礙」是早期失智症的高危險群,應盡早給予適切的篩檢,並密集追蹤。

三、 輕度認知障礙可分為失憶性和非失憶性兩類,一般常講的是失憶性輕度認知障礙,將來可能轉變成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症)。非失憶性又分為單項(如只有語言能力變差)或多項認知功能變差兩種,將來可能分別轉變為額顳葉失智症或血管性失智症。認知功能障礙需考慮是否因焦慮、憂鬱、睡眠障礙、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藥物副作用、身體其他疾病或腦部其他病變所引起。有些疾病經過治療後,輕度認知障礙會消失而回復正常。

四、 老年失智症(dementia)主要臨床特徵包括:記憶力障礙、以及同時合併一項以上其他認知功能缺失(如語言或視覺空間技能障礙)等,生活社會功能也會明顯退化;失智症有很多種類,最常見的退化型老年失智症,即阿茲海默氏症 (Alzheimer’s Disease),其失智症的記憶力障礙,主要和近期記憶有關,開始時,病人常呈現無法學習新訊息的現象;此症主要是腦神經退化衰亡所引起,由於腦細胞死亡後不再更新,以目前的醫療科技,尚無法治癒,但治療控制得當,可減緩惡化程度。另有一型失智症為血管型,常因腦中風(血管梗塞或出血)導致腦部組織被破壞所致。這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針對中風危險因子控制得當的話,不一定會再惡化;其病程發展則較突然,且病程呈現階梯式惡化,而非逐漸退化型態。治療上最重要是找到可以矯治的病因,而藥物治療上,目前有些認知功能保護作用的藥物,主要是提升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功能。

五、 臨床和生活上,老年失智症的主要常見症狀有:(一) 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和陳述。(二) 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三) 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四) 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五) 判斷力上的困難。(六) 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和設備上有困難。(七) 處理複雜的財務上有困難。(八) 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

六、 失智症患者約半數失智病患會有輕重不一的異常神經精神行為症狀,這類症狀,譬如焦慮、憂鬱、焦躁不安、妄想、幻覺等症狀,需以行為改善方式或藥物來治療。藥物治療時,一般優先選擇副作用少之藥物,先低劑量給予,需注意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如抗膽鹼、嗜睡等作用)可能會加重認知障礙,神經精神行為症狀改善時,可依情況減藥或停藥。

七、 針對阿茲海默氏症而言,在可以有增進記憶力效果的藥物中,可以分成兩大類;第一類屬於提高腦內乙醯膽鹼作用的膽鹼酶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用於輕到中度阿茲海默症;另一類是阻斷神經傳導物質glutamate的NMDA受體的藥物,可以保護腦細胞免於過度興奮,因NMDA受體功能提升會導致大腦細胞內鈣離子太多而造成神經毒性,此類藥物常用於中到重度阿茲海默症。

八、 懷舊治療(Reminiscence Therapy )是失智症社會心理療法裡最為人熟知的一種。主要進行方式是與他人或在團體中討論過去的生活活動、事件與經驗;可以透過具體的物件如:老照片、舊用品或熟知的音樂及語音檔案來引導回想及發言,家屬也可參與其中,在經過4-6週的治療後,可改善智能、情緒、以及生活功能;對於主要照顧家屬也有減輕緊張的效果。

李朝雄老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