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周芬伶─悲慘世界

2013年03月28日
看見文學的力量—《悲慘世界》之後

一向覺得歌劇改編電影多餘,如有更多的預算寧可去聽歌劇,如果已經看過原著又聽過歌劇,打死都不要去電影院看歌劇,那將是幻滅的開端。例外的當然有,《羅蜜歐與茱麗葉》與《窈窕淑女》成功的因素是出色的演員加上文學性。所謂的文學當然指的是人學,活生生的人。

在春節抽空去看《悲慘世界》,主要想逃避恐怖的賀歲片,片子一開始覺得寫實的場景,聽寫實裝扮的人物唱歌有點違和感,漸漸地隨著熟悉的歌曲表演方式之後,前面歌唱的部份較弱,芳婷唱得太用力,表演倒是動人,總之⋯⋯前半是業餘的歌唱表演,專業的電影表演,從革命之後的演唱一首比一首精彩(賈維除外),已經聽過DVD歌曲熟到不行的,電影有加分的效果,畢竟經過編選更經典,我最欣賞馬里歐虛弱而有力的嗓音,尤其是那首“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讓人噴淚,拜託,那可不是情歌,是悼亡曲啊!

革命的部份在原著佔據的部份並不多,歌劇版特別強調它,讓我覺得太多法國與戰爭元素,但在導演手中,它變成貧窮與底層人民的呼喊,尤其在陷入貧窮化的新悲慘年代,相信得到的共鳴是超國界的。

真正令我動容的是原著的文學力量不因時代而稍減,雨果說「歷史具有真實性,小說也具有真實性,它們共同的交集是永久的人。」尚萬強即是永久的人,他先是一個罪人,最後變成聖人,因為愛的力量。雨果寫活了尚萬強,當馬里歐牽著柯賽特的手一起跪下,唱著:「柯賽特,你的父親是個聖人。」就是這一句讓我崩潰。

葛里菲斯說:「我拍電影的目的是要讓任看見。」小說讓我們想像,歌劇讓我們聽見,電影則讓我們看見。

在歌劇電影中再看見雨果,看見文學的力量歷久而彌新,這是作為創作者的朝聖之旅,音樂愛好者的溫故知新,可說是高級的商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