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

2017年02月07日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周志建.方智

推薦序:
〈讓故事,超渡你心靈的幽魂;讓愛,擁抱回完整的自己〉蘇絢慧
心理工作者在某些層面,也在進行超渡的工作,但超渡的不是亡靈,而是每個人過往生命的陰影,藏在內心的幽靈鬼魂。

早年生命的傷痛,會讓我們投射出許多的情結、情緒,在我們後來的人際關係中、生活中,讓我們時時憂傷、處處失衡,我們以為「問題」是在外面,老想解決、處理掉外在的人事物,以為這樣就能清心、就能清明,不再與之痛苦糾纏。但其實,那些無名無影卡住我們心靈的幽魂,不在外頭,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裡面,讓我們無從解脫,難以真正的善了此生的苦厄輪迴。

任何建議可以不用。受苦的靈魂,其實不是自罪自受,而是承受了很大的苦難,好不容易才能扛住龐大的情緒痛苦,即使堅強度日,但內在的心靈幽魂,仍渴望一份從他人來的善解人意和寬允接納。即使身旁尚無這樣的人,能夠撫慰暗黑中哭泣的心靈幽魂,但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就是自己的救贖。能為自己的人生療傷止痛,讓內在的幽魂真正得到解脫、獲得安息的人,就是你。

自序:
〈真正的慈悲,是悅納自己的陰影〉

1.所謂的超渡,是走完你這一輩子所有的情緒。
你之所以坐在這兒不安心,是因為你的內心還在不平衡、還在仇恨、還在恐懼,所以首先要先學會超渡這輩子的你,而不是到佛寺辦法會超渡……
唯有你超渡了、安撫了你內心的那個悲傷的、緊張的、還在擔心明年沒有錢的那個自己,唯有安了他的心,你才在這兒坐得很安心……

所謂超渡你自己,是深入你的內心,用你當下的愛和智慧,化解你內心有種種負面情緒的自己。(摘自「遇見賽斯部落格」)

2.人之所以活得痛苦不堪,都是因為你不敢面對痛苦與傷口。當你否定痛苦、否定過去時,你就是在否定生命。

3.當你徹徹底底地認回了那個受傷的自己、焦慮的自己、悲傷的自己、憤怒的自己時,我們才能為那個自己,找到一個安放的「位置」。

4.真正的慈悲,就是接納自己生命的陰影,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5.我們最該超渡的人,其實就是我自己。我們最該慈悲相待的人,也是我們自己。

6.自我療癒的終極之道,無非就是「轉身」罷了──轉身面對自己的陰影,如實接納自己。
轉身,是一種勇氣、一種力量,更是一種「慈悲」。
「超渡」不完美,不是要「超越」不完美、讓自己更完美,而是要與不完美「共存」。共存是一種智慧,共存就是慈悲。

7.「請對自己寬容一點」,請別再自我批判或逃避內在靈魂的聲音。請好好撫慰自己的傷口,安放每個受傷的自己。

8.別讓過去的傷痛,阻礙你的現在與未來。別讓過去的不幸,阻止你現在的快樂與幸福。現在,該是你超渡自己的時刻了。

第一章 擁抱自己,認回每一個部分的自己
〈不要白白糟蹋你的受苦經驗〉
親愛的,請不要白白糟蹋你的受苦經驗。
每個經驗,都是獨一無二、都是生命召喚來的。不管你要不要。
「不要白白糟蹋你的受苦經驗」的意思是:
不要忽略它、否定它,假裝它不存在。
有些人怕痛、怕丟臉,極力想掩蓋生命中的不完美與不堪,
但是,發生過的事,不會因為你否認它、不理它,它就消失、不見。
它依然會躲在你生命某個角落裡,伺機而動。
等到某個時機、你遇到某一個人時,它會跑出來,阻止你的幸福與快樂。
當然,還有一種人,剛好相反,
他不是漠視經驗,而是無時無刻讓自己活在「過去的經驗」裡,每天怨天尤人,宣告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這種人,也是在糟蹋自己的受苦經驗。
過度誇大受苦經驗,霸佔著「受害者」的位置不放,或許只是想要博取他人的同情、憐憫與注意罷了,其實他根本就不想改變。

〈慈悲,是在每個經驗裡學會愛自己〉
如拜倫凱蒂說的:
如果我遇到了困難,你幫我,我從中學到很多。
如果我遇到困難,你沒幫我,我從中也學到很多。
謝謝你幫我,謝謝你沒幫我。

如果有人可以這樣想,煩惱自然就得到轉化。
這就是對自己的慈悲,也是對他人的慈悲。
慈悲就是:以良善出發,重新去詮釋發生在你身上的每個「經驗」。
讓每個經驗,為你生命的「養分」,而不是變成生命的「垃圾與悲哀」。

慈悲,就是善待自己
請不要把自己當作是「全天下最可憐的人」,一直拿過去負向經驗、不斷折磨自己,這是自我虐待。

慈悲是:在每個經驗裡學愛,並心懷感激。
慈悲是:讓自己即使處在苦難中,卻依然可以活出生命的喜悅與光。

不管發生什麼事,統統「坦然接受」,這是一種氣度、一種人格,更是一種修為。

善待自己,是學來的。這是智慧。
這份智慧來自於「慈悲」,來自於你對自己的慈悲。

第二章 擺脫暴力陰影,拯救自己的內在小孩
暴力從來沒有真正的過去。如果無法把家暴經驗認回來,你將繼續活在暴力的陰影裡,一輩子惶恐不安。

〈真的可以跟父母實話實說嗎?〉
說真話不是為了改變父母,說真話,其實是為了改變自己。
一旦我們開始「實話實說」時,我們就改變了「家庭動力」。
當你打破了長久以來僵化固定的家庭溝通模式,這對權威者而言,是極大的威脅。他們也會恐懼的。
他們怕無法繼續控制你,所以可能會用更大的情緒來反擊。但那又怎樣?別忘了,你已長大了,你有力量了。
當然,不是每個父母都會生氣反擊,這只是做最壞的打算。有些父母,會生氣可能是因為他們愛面子,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回應你的實話實說」,一時接不住你的話罷了。但不管他們如何反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改變了,你敢說心裡話了。這才是重要的。

「請不要害怕讓父母生氣。」我經常這樣鼓勵想說真話的人。
如果你想脫離家庭暴力,你就不能猶豫退縮、繼續去討好那個讓你受傷的人。委屈絕對無法求全,請相信我。
請正視自己受傷的心情、勇敢面對自己的痛,老老實實接受:「是的,我受傷了,我很生氣。而且,我當然可以生氣。」(請大聲說三遍)

〈「放棄」是個好用的人生智慧〉
日子越過越覺得「放棄」是一個很好用的人生智慧。
沒錯,放棄很難。因為我們都執著。
但過多的期待,只會天天折磨自己。
痛苦,其實都是自找的。

放棄,讓你的生命不再僵化、執著於「某一點」。
放棄,讓你的生命重獲自由。


第三章 超渡自己,療癒家庭創傷經驗
別讓過去的傷痛,阻礙你的現在與未來;別讓過去的不幸,阻擋你的幸福與快樂。現在該是你超渡自己的時刻了。

〈做不到孝順,這不是你的錯〉
1.孝順父母,不是「應然」,更不是道德、規範。當有一天,孝順父母成了一種規範時,這種孝順不叫愛,而叫「壓榨」、叫「控制」,這是扭曲的愛。
偏偏,在我們文化裡,多數家庭都是這種「扭曲的愛」。

2.有條件的愛,其實也是「交易」,它不是愛。

3.「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這是許多家庭常見的戲碼。所以,待在家裡,人人感到窒息、個個都想逃家。這就是「家」之所以成為「枷」的原因。

4.《身體不說謊》的作者愛麗絲•米勒是一位兒童心理學大師,她根據自己的經驗及案例研究,深切的發現:童年受虐經驗對當事人的健康戕害極深,有時就算內心否認,身體依然會洩露出祕密來。

5.在《身體不說謊》這本書裡,米勒分析了眾多著名作家與當代個案的病史,她發現:以孝順為名的壓抑及虐待,對我們身心的戕害最深,叫人一輩子痛苦不堪。

6.對一個從小被虐待、缺乏愛、身心受創的孩子,長大以後卻依然要背負著「我應該孝順父母」,不然不孝的罪名,她稱之為「黑色教育」。這絕對是「二次虐待」。

7.我們都被套在「孝順父母」的觀念上、無法掙脫。

8.是的,天下「有」不是的父母,請不要輕言寬恕。「請原諒自己的不能原諒」,「原來,我可以不喜歡自己的母親」,請不要再強迫自己去做違背心意的事了。

9.一切救贖,都來自於打破自己。打破舊思維、舊模式,打破從小被深深建構──應該要孝順父母──的觀念。孝順,不是應該的事,而是自然的事,我們的教育都搞錯了。
如果你目前做不到孝順,請不要自責,這真的不是你的錯。

〈超渡恐懼,安撫自己內在那隻黑狗〉
1.如果我們沒有把自己從當年母親的情緒暴力中解救出來的話,就會不自覺地去「複製」母親的情緒模式,最後,甚至還會重蹈覆轍母親的生命腳本。

2.下次,當內心那隻黑狗又跑出來狂吠時,你只要去抱抱安撫牠就好,然後,溫柔地問牠:「你怎麼了?」千萬別讓那隻黑狗毀了你的幸福。

〈家人生病,我一定要跟著一起受苦嗎?〉
1.為了對家人表現「忠誠」,與家人「同在」、不能背叛家人,於是我們會不自覺地選擇:「不讓自己過好日子」。這是潛意識裡的東西,跟我們的文化有關。我們的文化,總叫家人的情感糾纏不清,這絕對可以理解。

2.其實,家人生病不是你的錯,沒有人會希望發生這種事,擔心家人是正常的,但也要適可而止。你可以「關心」家人,但請不要「擔心」家人。請分辨這兩件事是不一樣的。
過分擔心,對家人的病情無益,擔心只會讓你更加焦慮,你的焦慮就會影響到周遭的人(尤其是家人),叫全家都陷入更深的絕望與沮喪中。這個事實,我們得明白。
面對家人的病痛,有時適當的冷靜與理性是必要的。

〈為家人犧牲,請適可而止〉
1.關於病人家屬的議題,一直被忽略,我們所關注的焦點,通常在「生病的人」身上,卻忽略了「照顧的人」或家屬其實也需要被關心的。

2.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命與情緒負責。當家人過得不好,我們是該關心,但適切就好。關心不代表你得犧牲自己的快樂與生活,如果這麼做,這不是「義氣」,更不是「孝順」。請理性一點。

3.不是不能幫,但得看情況,而且必須適可而止,不然會變成「無底洞」。那個闖禍的人會永遠得不到教訓,他會繼續捅簍子、出紕漏給你看,「反正有人會幫我」,所以他根本不用為自己負責,不是嗎?

4.一直在家裡當「救火隊」的人,其實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你有沒有想過?

〈放下罪惡感,好好道別〉
不管是家人生病或死亡,這都不是你的錯,我們只能盡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就好,自責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更不會讓死者復活的,不是嗎?

〈沒有情分的親子關係,不是你的錯〉
1.她這樣對待我,其實她是在投射「她對她自己的厭惡」吧?但無論如何,現在的我,一點都不想要跟她有任何瓜葛,我不想再去討好她,也不需要她的認同,咱們以後,就各過自己的人生吧。

2.這樣看似無情的話,其實背後是歷經了多少折磨與痛苦的領悟,我理解的。當你接納了「我的母親不愛我」這個事實時,有一部分的心,是死了。

3.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被愛過、關注過,請問你還會指望她跟父母之間要有溫情、要有情分嗎?
唉,別傻了。這是過分的要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互相的,既然無緣,我們又何苦為難自己呢?先愛自己吧。

〈療癒沒有捷徑,不要輕言寬恕〉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這句話說的沒有錯,唯一的錯就在於,它並沒有提醒我們:如果沒有先把自己受傷的情緒(內在小孩)認回來,恐怕,你根本無法做到寬恕。
除非是發自內心、心甘情願,否則,你的寬恕,永遠都不是寬恕。真正的寬恕,來自於「慈悲」。當你,真正走過自己的痛與傷時,真正的慈悲,才會油然而生。

〈誰在乎你,誰就是你的家人〉
不是你努力、堅持、忍耐,就能換來別人對你的善待與關心。選對人很重要。記得要選擇「真正對你好的人」。
現在起,誰在乎你,誰就是你的家人。能帶給你幸福的人,就是你的親人。請不要再執著了。如果家人不愛我,沒關係,就接受這個事實吧。

第四章 打破家庭祕密,把自己拯救出來
〈不敢說出的祕密,最需要被聽見〉
故事的救贖之道,就是於你可以真誠地面對自己。
請不要害怕真相。對真相的恐懼,比真相本身更叫人受傷。當你勇敢發聲,你會發現:其實別人不會「如你所想像的」──因此看不起你。
不用擔心。如果真有這樣的人,可見,那個人根本不關心你、不在乎你。
對於一個「沒把你放在心上」的人,你又何必在乎他呢?不是嗎?

〈讓自己從「受害者」轉身變成「拯救者」〉
榮格:「當我們將真實排拒在生命之外,它就會以命運的姿態,回到你的生命裡。」

救贖之道,其實就是「轉身」,把自己的秘密給認回來。
說故事,就是一種「轉身」。故事,給出強大的生命療癒力量。
在故事裡,原來我們都一樣。
在故事裡,讓我們不再感到孤單、寂寞、無人懂。
在故事裡,讓我們的靈魂相通、生命相互取暖。
這就是故事的療癒力量。

〈離婚不是一件丟臉的事〉
1.親愛的,生命很可貴。請不要再浪費生命了,跟一個不愛你的人惡鬥、消耗能量,不值得的。

2.人不快樂,都是因為:我們永遠「以別人的需要為優先」,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後。人不看重自己,自然不容易快樂。
一直以來,我們都活在一個重視「表面形式」的社會,一天到晚演戲給別人看,扭曲自己,活得虛偽、不真實,這就是叫人生病的原因。
我們都被體制給綁架了。這個社會總是「形式」大過於「實質內涵」,面子比快樂更重要,我們經常被要求忍耐「配合演出」,不是嗎?

3.我知道,要解構社會文化給我們的「枷鎖」是需要時間的。不急。每一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速度,我們得尊重。
但我也不擔心,因為我知道:一旦這位婦人願意走出來上課、願意開始說自己的故事,生命就開始「不一樣」了。她已踏出最重要的一步了。

〈當祕密不再是祕密時,你就自由了〉
1.事件本身雖然叫人痛苦,但堅守祕密、不能說,怕被人家知道、怕丟臉的這份「壓抑」,恐怕更叫人痛苦。

2.不是每個人都「接得住」你的祕密,如果接不住,隨口批評、論斷、給建議,這是二次傷害,更叫人痛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噤口不提的原因。
說故事、給出祕密,確實要看人的,這很重要。
有些人,不值得你對他說,因為他不是真正關心你這個人。有些人雖關心你,卻缺乏同理心及包容力,這樣的人,不說也罷。

〈說出被家暴的祕密,拯救自己〉
我想,療癒之道無他,除非我們好好的跟這個經驗說聲Hello,「說出來」,重新理解它、擁抱它,如此,你才能好好跟它道別(Say goodbye)。

〈不急著跟父母和解,我們得先跟自己和解〉
1.跟父母和解,這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如果用「討好」的方式去和解,恐怕這樣的和解,只會造成自己內心更大的扭曲傷害罷了。

2.請別搞錯順序,你最先要和解的人,不是父母,是自己。
如果無法跟自己和解,你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去跟任何人和解。就如同你不愛自己,自然你也無法去愛別人,一樣的道理。

3.跟自己和解的意思:接受自己目前的狀態,原諒自己的「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進而去接受人生就是不完美。
說白了,和解就是接受。接受所有的自己。
如果,你還在生父母的氣,還做不到所謂的「孝順父母」,沒關係,不用自責,請接受:「我目前就是這樣」吧。
先接受,不用急於改變,於是你就跟自己和解了。

4.接受,就是一種「放棄」。放棄要去改變他人「變成你希望的樣子」,放棄「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不再苦苦追求。如此,我們便放過了自己。接受,其實就是愛自己。

第五章 寵愛自己,重新把自己愛回來
〈改寫你的生命腳本〉
請不要顧影自憐,也不用哀天怨地,
更不要再去「戳」自己的傷口。
自我批評、自我否定,就是在「戳自己的傷口」。

以前的傷,或許是別人造成的;
但後來的傷,卻幾乎都是自己造成的。
請放過自己。

現在你唯一要做的是:
勇敢面對傷痛,為自己包紮傷口,
進而,學會「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就是:
不要讓自己或別人的負向語言及情緒,繼續攻擊你。
不要繼續活在「過去被傷害的記憶裡」,自哀自憐。

請你:
勇敢站起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
勇敢面對生命的不完美、改寫你的生命腳本,
這將是你一生中所做最了不起的一件事。

〈自己的人生,自己救〉
1.當一個人開始愛自己以後,自然就會「吸引」別人也用同樣的方式來愛她。

2.「愛無法外求,愛是從自己內在發生的一件事」,這個宇宙法則,我深信不移。

〈父母給不了的,我們就自己給自己〉
很多孩子都會因為這輩子我們的父親(或母親)不愛我們,而感到終生遺憾,甚至充滿自責:「一定是我哪裡做的不夠好,所以他們才不愛我。」你也這樣想嗎?
我認為這件事確實遺憾,但請你不要自責。
人生本來就充滿遺憾。生命中遺憾的事,又何止這一樁呢,不是嗎?很多時候,父母不愛你,不見得是你的錯。
父母無法愛我,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也無法愛他們自己。換言之,不是他們不愛我,是他們「給不出」愛來,因為他們「口袋空空」的,身上沒有愛啊。
放過自己,不要再強人所難吧。不要為難父母,也不要再為難自己了。
唯今之計,就是自己愛自己。父母給不了你的,我們就自己給自己,「學習自己當自己的好父母」,就是這個意思。

〈一筆歸一筆,功過不能相抵〉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是善良的,我們不太會記恨父母,要不是被傷得很深、很重的話,小時候那些偶而不聽話被打、被罵的小事,誰還會記得啊,不是嗎?
因此,如果你曾有個受暴經驗,讓你至今依然無法釋懷,甚至想起都還會隱隱作痛,那就請你不要忽視它。你騙不了自己的,壓抑它也沒有用。它是一隻黑狗、一個幽靈,永遠躲在心靈某個角落裡,伺機而動,在冷不防之下,會衝出來咬你一口。

〈給自己一個家,讓自己願意回家〉
一旦舊傷沒有處理好,我們就很自然地就會在後來的關係裡去「投射」過去的陰影。

〈當你已經沒什麼好再失去時〉
你可以認命,但請不要認輸。當你一無所有時,生命反而給出強大的力量,叫你義無反顧、勇敢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反正,你已經沒什麼好再失去的了,不是嗎?

第六章 療癒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修補生命的洞〉
如果你生命裡有一個洞,
請你好好修補它。
不管這個洞是誰造成的,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
你得好好把那個洞補起來。

不然,別人給你再多的愛與善意都沒用,你統統收不進來。
所有的愛與美好,都會從那個「破洞」流失掉。
如果你生命裡有個傷口,請你去療癒它、為它上藥。
不管這個傷是誰造成的,那已經不重要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
你得學會、
好好為自己療傷,好好愛自己。

〈請站回母親的位置,讓孩子的生命安穩〉
1.其實我需要的,只是一個快樂的母親、能夠傾聽的母親,還有對我的生命全然信任與尊重的母親,那就夠了。

2.人生,盡力就好。我喜歡客體分析學派說的:「你只要當一個「『足夠好』的母親就好。」用我的語言會說:「你不用當一個完美的母親,但請你當一個會反思的母親就好。」

3.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在鏡子面前,你無所遁形的。那個隱藏在內心真實的你,絕對會「原形畢露」。如果你有勇氣照鏡子的話。

〈爸媽不快樂,孩子也不會感到幸福〉
《與神對話》作者尼爾•唐納•沃許所說:「你若想得到這個世界最好的東西,先提供這個世界最好的你。」
療癒自己,讓自己快樂,這就是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了。

〈學會放棄,讓生命解脫〉
放棄完美,
放棄控制,
放棄「我應該有一個好父母」,
放棄「我的人生應該完美」,
當你不再執著時,你的日子就快活。
放棄你「沒有的東西」,
不要執著,於是你就可以擁有「你想要的人生」。
學會放棄,讓生命解脫。
放棄,是一門不錯的生命功課,值得我們一生修煉。

〈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1.真的,犧牲奉獻如果不是出於愛、出於「心甘情願」,我寧可不要。因為這樣的犧牲是有條件的,如果沒得到回報,一定怨天尤人,最後搞得全家雞犬不寧。

2.犧牲是你自己願意的,請不要去「勒索」孩子。

3.就算你是出於愛為家庭犧牲,麻煩你,千萬也要有個「底線」。

4.父母,永遠是孩子生活上的榜樣,如果你不愛自己,你的孩子就會從你身上學到這件事。而且,當你不愛自己,你就不會真正快樂,你不快樂,你的孩子也不會快樂。

5.親愛的爸媽們,如果真的愛孩子,請你不要光犧牲奉獻,請學會先「愛自己」,讓自己快樂吧,這其實也是所有孩子最樂見的一件事。

〈你敢不敢跟孩子這樣說〉
每個孩子本來就是「不一樣」,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孩子是天使,他們是來陪我們一起做「愛的功課」的天使。
如果可以,請跟你的孩子說:「你什麼時候開花都可以」,甚至「就算你不開花也沒關係」。
如此話語,給出了極大的允許與接納。如此話語,將使你的孩子一輩子感到安穩與被愛。
愛,其實就這麼簡單。

〈或許你唯一虧欠的人,就是你自己〉
現在請跟自己說:「我夠好了。而且,我不需要讓每個人都滿意。」事實上,不管你再怎麼努力,你永遠都不可能讓周遭每一個人滿意的,不是嗎?
請認清這個「事實」,覺醒吧。
是的,我是不完美的,但我「夠好」了。
請繼續保有你的「善良」,善良是好的。
善良讓你不會去「傷害」他人。
(請分辨:不能滿足別人,並不等於你傷害別人,這是兩碼事。)
現在,你最該善待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因為不完美,生命才精采〉
心甘情願地、感謝生命中的不完美,
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都完美,那你也就沒戲唱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