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yagisu

瘋狂世界的清醒數學家

2017年03月17日
《衛生紙+》創作力最為旺盛的創作者,蔡仁偉第一本詩集的朗讀與分享。犀利的短詩、戲劇性的長詩,打破新詩傳統格局,像庖丁的刀,精準地針對生活的核心,一刀剖開,讓我們知道詩除了抒情,還可以機車,更用精彩的比喻,洞察世界的荒謬真實。

蔡仁偉《偽詩集》
黑眼睛文化 2013年1月出版
ISBN 978-986-6359-26-2 (平裝) NT$ : 320

《衛生紙+》創作力最為旺盛的新生代詩人蔡仁偉的第一本詩集,分為「日常」「同類」「我把一部份的自己給了你們」「孩子是無辜的」四輯,收詩作203首。犀利 的短詩、戲劇性的長詩、圖像詩、甚至詩圖像,打破新詩傳統格局,像庖丁的刀,精準地針對生活的核心,一刀剖開。身邊日常瑣物雜事,無不是神秘的入口,讓詩人無所顧忌地揭露現實的荒謬。

書前有鴻鴻序〈瘋狂世界的清醒數學家〉。書內附有賴舒勤攝影作品25幅,從不同觀點鏡照詩人眼中的世界。


【序】
瘋狂世界的清醒數學家
鴻鴻

蔡仁偉的詩是2011年1月開始出現在《衛生紙+》第10期的。第一次是一首。很快地,他的創作量以等比級數成長。下一期登了10首。再下期14首。再下期,30首。然後很快衝到了49首。如果不是這份詩刊篇幅有限(每期最多96頁),事實上刊出的會不止這個數量的一倍。在預備留用的存稿夾裡,始終都有上百首蔡仁偉的詩在排隊,而他被我退回的詩作,更遠遠超過此數。

從他退伍到開始寫詩,不過短短一年時間,就已經找到自己的語言。不,語言於他只是載體。蔡仁偉不像其他多數年輕詩人孜孜矻矻於語言的雕琢,而是直白地陳述出他的觀點。而他的詩吸引我之處,也在於觀點的精闢凌厲。

他寫的,就是生活,就是與你我無異的生活。奇怪的是,他永遠能找到看似信手拈來的比喻,把生活的質地,一語道出。在《衛生紙+》發表的第一首〈變•不變〉當中,他如是說道:

生活有時候是
一邊等遲來的公車 一邊嚼口香糖
愈嚼愈難吃
愈嚼愈像爛泥在口腔翻滾

但偶爾
這灘爛泥
還可以讓你吹一個好大的泡泡

無疑地,詩,就是他吹出的那個好大的泡泡。

一開始我偶爾會對他詩中過度解釋性的語言,提出建議。很快這些建議即不再需要。他的詩越來越快狠準,以簡單的意象,發人之所未發。對他而言,身邊日常瑣物雜事,無不是神秘的入口。這些詩簡而言之,就是機車,就是無所顧忌地揭露世界的真相。有時這種真相真切得令人發痛,例如〈能力〉:「太久沒用的吸塵器�上頭積滿灰塵�要用抹布擦」。有時令人哀傷,例如〈成見〉:「即使套上垃圾袋�也不會有人�覺得垃圾桶很乾淨」。有時是一種不可能,例如〈同理心〉:「拉鍊以為�世界上所有的傷口�都會痊癒」。而有時,卻是一種對於可能的頌讚,例如〈世界〉:「花店不開了�花繼續開」。更多時候,是一種對愛與被愛的領悟:「眼睛看不見隱形眼鏡�但隱形眼鏡讓眼睛�什麼都看見了」。

不是如此嗎?詩應該就像隱形眼鏡,讓我們近視的眼睛復明,把什麼都看見──相較之下,許多文壇流行的詩,則只讓我們看見別緻的眼鏡,戴上去,卻一片模糊。我常在想,創辦《衛生紙+》,也許就是在等待冥冥中這樣的詩人,而竟然真的出現了!蔡仁偉的生活體驗或許不是最豐富的,然而他的思索分析能力,卻出類拔萃:「螃蟹知道�人類會直著走」。這其實很像班上的頑皮鬼,用逆向思考的幽默提問,把照本宣科的老師,逼得啞口無言。我以為他的確是頑皮的,卻從不無的放矢,並且懂得側面切入的竅門。看看〈籠子〉吧:「把鳥籠鎖好�鳥�就飛不進我們居住的籠子」。

我覺得蔡仁偉其實是一位數學家,可以用一個比喻,剖陳現實的結構,像一個完美的公式;或是一位發明家,把一根鐵絲彎曲,就改造出一個有用的衣架或迴紋針。因為是公式,是日用品,所以簡潔是第一要義。他的詩通常不長,兩三行是常態,但並不像俳句,詩句完結處,留下的往往不是供人吟詠的意境,而是一個嶄新角度的世界。因為他提供的不是抒情,而是知性。所以雖然他常寫物件,卻與傳統為比喻而比喻的即物詩,大異其趣。他的目的不在寫出物性,而是拿所有筆下的微小物件,宏觀鏡照這乖謬的人生。

既然觀照得透徹,他的嘲諷也不必留餘地。〈喜好〉:「他熱愛動物�常吃動物造型的雞蛋糕」。〈信任〉:「不會有人質疑�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除非是別人按的」。老實說這樣的詩真的會讓讀者備感威脅。因為,他怎麼可以寫得這麼誠實!但其實更像近來反媒體壟斷的學生說的:我們反抗,是因為愛。從詩中透露與外甥的相處可以發現,他的創作秘密來自於「以孩子為師」,並且對世間的弱勢者深懷悲憫。詩於他,是雨傘、是柺杖,讓他在現實冷酷的風雨中保持安全、清醒,不致和大家一樣陷入瘋狂。

或許也因為蔡仁偉的構思完全從觀點而來,他對詩的形式從不執著,也毫無藩籬限制。他可以寫出〈台灣電影分級制度〉這種列表排比,可以寫出〈視力檢查表〉這種圖像詩,甚至〈博愛座〉這種詩圖像,還有的像劇本對白,有的突然又篇幅長得像小說。詩無所不在,也無所遁形。前行代對詩體實驗的奮力辯解,到了蔡仁偉手上竟渾然天成,毫不扭捏。

當我隨手翻開《衛生紙+》給朋友讀蔡仁偉的詩,毫無例外都可以看到對方眼睛一亮,嘴角上揚,並迫不及待要拿去跟別人分享。有人說很適合拿去教學生,讓他們知道詩是如此平易而新鮮,決不是那些讓人敬而遠之的怪物。我以為這不只是對仁偉、也是對詩的最高禮讚。當然,難免也有人會生氣:這是詩嗎?蔡仁偉用這本《偽詩集》回答了這類疑問。沒錯,這不是詩,是偽詩。所以你們大可以放心去寫那些正統的詩,不用理我。而這當然,又是他逆向思考的精彩結果。自居於偽,以證其真,反襯出那些自居於真的詩,多麼虛假做作。同時,這又是一本「偉詩集」,帶有無法忽視的個人印記。或許還不能說,這本《偽詩集》可以延伸詩的定義。倒可以確定的是,另一種迥然不同的詩的可能,已經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