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

2018年06月05日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島田裕巳.商周

第一章 要埋葬一個人並不是簡單的事
只有人類會舉辦葬禮
中江兆民和夏目漱石皆秉持不需要葬禮的論調
時代潮流偏向「家族葬是理所當然,直葬也無所謂」
買墓地勢必要支出一大筆花費
若家族血緣斷絕,墓地就會變成「無緣墓」

第二章 為什麼辦葬禮和買墓地會變得複雜
一時蔚為話題的NHK節目「無緣社會」
過去是由「葬禮組」包辦所有葬禮事宜
在不久以前,安葬一個人是不需要花錢的
「戒名的膨脹化」正在進行中
目前的戒名有半數以上都是院號

第三章 生老病死被資本主義趁虛而入
新的恐懼:「死後的不安」
老人照護成為巨大產業
以業者的角度來看,往生者是「搖錢樹」
往生者意外地花錢

第四章 因為往生者變多,可以靠葬禮賺錢的人也變多了
2025年的日本死亡人數將為一年160萬人
各種葬儀的定義混亂
透過網路購物買到棺材,自己也可以舉辦葬禮
快速廢止的「法事」
目前對墓地的需求急速增加
因經營失敗而破產的寺廟

第五章 因在意世人看法,喪葬費用變得昂貴
與其注重個人意志,在意的是世人看法
葬禮也是各關係人士爭奪主導權的場域
捐獻也有「行情」
若不在意世人看法與行情,就不會被資本主義趁虛而入了

第六章 真的需要佛教的葬禮儀式嗎?
為什麼日本會演變成佛教葬禮儀式的習慣
原本佛教與葬禮儀式並不相關
發展為「葬式佛教」的決定因素
根深蒂固的祖先祭拜,祖先供養的信仰
在「大往生」的時代,需要舉辦華麗的葬禮
佛教式葬禮已經不合時宜了

第七章 my自然葬,終極的零葬
葬禮的簡略化是時代的趨勢
「日本人是執著於遺骨的民族」是個幻想
漸漸廣為人知的自然葬,以及其後演變的my自然葬
「零葬」,是不從火葬場取回骨灰的終極埋葬方法
零葬讓我們從墓地的重擔中解放

第八章 人死後,剩下的究竟是什麼?
日本最高法院法官伊藤榮樹的遺言
自然葬與零葬是「簡單地死去」運動
只要不需要擔心墓地,人生就可以更輕鬆快活
增加的無緣墓,違法丟棄的墓碑

Chap3
往生者意外地花錢。

在這個能將所有東西都當作消費對象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不管是生老病死,都無法逃脫資本主義的掌控。所有事物皆可拿來賺錢,也強制我們必須去消費。
因此,與生老病死相關的痛苦也有了極大的變化。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不僅折磨著當事人,也逼迫著家屬。
這是不是太不合理了呢?目前的埋葬方式,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有人認為,家屬的責任就是替往生者辦一場氣派的葬禮,並將其骨灰埋葬在墓地中。若不這麼做,就是對往生者的一種侮蔑。即使沒有人如此明言,家屬本身也會這麼想。
有些人也會基於上述想法,對家人提出自己想要辦什麼樣的葬禮,用什麼方式埋葬,但這是對家人的一種束縛。
一切正落入將葬禮與經濟活動結合的資本主義的圈。

Chap4
「終活」,意指死後的問題或至死亡為止該做的準備過程(意即面對人生終點的準備活動的簡稱)。大家開始強烈關注該如何應對自己的死亡。
葬禮的次數一增加,商業機會就變多了。因此有很多其他行業的業者看準市場,開始從事喪葬業。

若說收白包是為了補貼喪葬費用的話,還要將收到的一半還回去這一點就很不合理了。其實喪家就算不回禮也不奇怪。
提供這些回禮目錄的業者才是真正從中得利的人。就好像我們是為了讓業者賺錢,才遵從白包回禮的規定似的。

白包是為了表達對他人不幸的同情與相互扶助之意而提供的,因此回禮只是一張感謝狀即可。

Chap5
當事人既然已不在,若再加上生前沒有清楚表達意願的話,對葬禮的事情說東道西的人往往會變多。
結果就是,葬禮成為各關係人士爭奪主導權的場域。

若是在一般生活中,我們很難對別人的作法和生活方式提出什麼意見。但是在葬禮的場合,很容易以葬禮的形式為口實,對他人提出意見或批判,甚至還可以抱怨一下。只要說一句「這麼做違反規矩」,相較於家屬,就可以站在較有利的立場。
人就是不會放過這種大好機會。
若能在葬禮的場合中藉由對家屬發出怨言,站在比家屬更有利的地位,其發言權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若發生了什麼事,家屬也就不得不找這個人商量。這麼一來,這個人就可以支配家屬了。
大家可能覺得,這種支配一點意義都沒有。但是,若往生者留下一些遺產的話,擁有對家屬的發言權就有極大的意義。
人死了之後,其生命活動雖然停止,但還會留下不少東西,包括財產、房子、生活用品、充滿回憶的物品等等,這些東西不會隨著往生者的離開而消失。
同樣地,當然無法讓往生者自己處理這些遺物,一切全都委託給家屬辦理。
若遺物較少,處理起來也較容易。然而,遺物越多,處理程序就越麻煩。
尤其當遺物是金錢或財產時,狀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只要有繼承這件事,就會有對立產生。若財產數量多的話,極有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對立局面,即使數量少,也常會有家屬激烈爭奪,引發兄弟姊妹關係破滅的事態。

因此葬禮往往會成為繼承人之間,或者可說大多數是兄弟姊妹之間爭奪遺產的場域。

人若認為有可能得到金錢,十之八九會不顧一切地去爭取。人在認為有得到金錢的可能性以前,往往會說自己對遺產沒有什麼執著;一旦知道有這個可能性以後,態度隨即丕變。如果還很偶然地,正好碰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對遺產的執著就變得更是強烈。
並不是只有繼承人自己的想法而已。
繼承人身邊的家人、親戚等關係者當中,若有急需用錢的人,可能也會在背後施加壓力。
通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會對葬禮形式提出激烈的批評。
若是可以讓葬禮失敗的話,就能趁虛而入了。

不在意世人看法和行情,就沒有機會被趁虛而入。
在意世人的看法就表示,我們並不是自我約束,而是受到他人約束。

Chap6
在都市沒有葬禮組,取而代之的是喪葬業者,葬禮也不再是地區共同體的主要活動了。況且,越來越多人受雇於都市中的企業或商家,以家族為經濟基礎的意義消失了。在上班族的家庭中,沒有替家族建立經濟基礎的祖先。沒有祖先,就缺乏祖先崇拜的必要性。而且,孩子們不見得會繼承父母的工作,或是進入跟父母相同的職場,沒有了自己是受到父母以及祖父母庇蔭的感覺。

葬式佛教是透過村莊共同體而滲入民間,但當共同體消失之後,葬式佛教也應該會跟著消逝。這時,如果出現了可以取代佛教式葬禮的方法,人們就會改變習慣而採取新方法。實際上,已經有神道式、基督教式,還有無宗教式的葬禮形式。然而在戰後,都市中的人並沒有廣泛宣傳以上這些葬禮形式。因此,即使已經沒有共同體了,許多人仍然會請僧侶來幫忙執行佛教式葬禮。
結果,佛教式葬禮這種習俗很快地被民眾接受並繼承下來。若是往生者有其他信仰的話,會採用其信仰宗教的葬禮形式;若沒有特定信仰的話,通常都會採用佛教式葬禮。

在「大往生」的時代,需要舉辦氣派的葬禮?
超渡往生者至極樂世界這個佛教式葬禮的背景故事,已經讓人感受不到現實性了。在高齡化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活到八十、九十歲。
高齡過世的人可以說是「大往生」了,家屬也認為往生者已充分享受了現世的生活。家屬究竟是否還有必要替「大往生」的往生者累積功德,並回向給往生者呢?我們心中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

原本由曹洞宗所設計的葬禮形式,是為了替在修行半途過世的僧侶掃除英年早逝的遺憾。因此才需要回向功德,此儀式也廣為眾人所接受。
然而,八十、九十歲之後才過世的人,絕對不會有英年早逝的遺憾。因此,這個葬禮形式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的狀況了。人們也不再覺得,有必要為了超渡往生者而舉辦法會了。
而且,現在家庭的規模變小,也沒有必要透過舉辦法會來團結整個家族。此時,代替法會達成上述功能的就是掃墓。

佛教式葬禮已經不合時宜
強調葬禮的傷痛照護功能的,都是喪葬業者、喪禮執行專員,或是僧侶。
由於這些人是藉由辦喪事來賺錢的,因此才會希望家屬自願掏腰包換取安慰。這跟原本的傷痛照護是否有關連呢?

以前的人會如此強烈冀求死後前往西方極樂淨土,都是因為當的死亡形式與現在截然不同。以前的生活狀況要比現在嚴苛太多了。也因此,人們會稱現世為「穢土」。
淨土教信仰說服出生在穢土的人們,來世必定可以轉生到更好的世界,並以此理由賦予人們希望。人們為了忍耐穢土的嚴峻生活,緊抓著這個信仰不放。對當時的人來說,轉生到淨土是非常貼近心靈的願望。
然而到了現代,現世生活變得既幸福又安適,完全不會讓人們覺得現世是穢土。人們不會產生想要離開穢土,轉生到淨土的迫切願望。淨土教信仰的基礎至此開始崩解。

葬禮的簡化是時代必然的趨勢
這些已經與社會不太有關連的人們過世了,並不會帶來什麼太大的影響。雖然對其家屬來說是一件大事,但影響範圍也只是到此為止。

Chap7
或許也有人會認為,若是採用零葬的話,世人馬上就會忘記自己的存在了,但我們並不是因為有墓地才會想起往生者。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我們都可以想念某個人。
而且當家屬想起往生者時,往往並不是懷念其生前的善行,相反地是因為往生者曾經帶來麻煩和困擾。所以要讓自己死後不輕易被人遺忘,恐怕在生前給周遭的人多帶來一些麻煩會是最好的方法了。
即使如此,人只要一死,就會被逐漸遺忘。幾乎沒有人在過世多年後,依然留存在他人的記憶中。那麼我們不如就簡單地消失,一如「船過水無痕」。

Chap8
其實只要人一死,不管是跟丈夫埋在同一墓地,還是跟不認識的人埋在同一墓地,應該都已經無所謂了。

事實上,即使人在生前發揮各種想像力,一旦化為枯骨就什麼也管不了了。雖然有人主張人在死後會化為靈魂,而靈魂還保有意志跟感情,但靈魂並沒有寄宿在遺骨內。
骨頭的主要成分為磷酸鈣。磷酸鈣可以當作肥料使用。現在是沒有人把人骨當成肥料,但至少骨頭並不僅是垃圾而已。

無庸置疑的是,往生者什麼都沒有帶走地消失了。這並不是指物質上的消滅,而是連存在感也沒有。一如人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在現代的都市中,沒有人有上溯好幾代的祖先,並能將其當作信仰的對象。作為祭拜對象的往生者,其實是曾經一起生活過的家人,而不是好幾代以前的祖先。
在極為重視祖先的時代,人們認為若對祖先不敬的話,是會受到祖先作祟的。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祖先的靈魂會現身,逼迫後人祭拜自己。而所謂通靈者的工作,就是告訴諸事不順的人們會發生問題是因為祖先作祟。
然而在今日,祖先崇拜的信仰已衰微,沒有人會去強調祖先的靈魂和祖先作祟 。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說法已經讓人感受不到真實性。
這表示我們正逐漸從往生者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生活環境產生的影響。

只要我們能適當地處理遺體,往後就不會發生太多棘手的事情。
這才是真正讓人消除自身對死後的不安,並減輕後人負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