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吳明益〈環境流亡〉

2018年08月30日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如何陪伴他們走過老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當心別步上父母的後塵。
★不要責怪自己或父母。找代罪羔羊只會讓問題惡化。
★不用跟媽媽說理,她的行事本就不是出於理性。
★事先說好你辦得到哪些事,做不到哪些事。
★保留彈性,照顧自己。學會減壓,幽默是萬靈丹。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 找回被忽略的R:wRiting 作文爛?這不是學生個別的困境,而是國家需要面對的教育課題!�曾多聞.字畝文化

閱讀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寫作是一種與人溝通及表達自我的手段,對每一個領域的學生來說都很重要。


吳明益:
在移動中的生活會讓你掛心的一定是兩個因素,一個是人,一個是土地。能移動,被移動的居所接受的人是幸福的。
 
這個月台灣各處的大雨,讓人覺得近年環境倫理裡嚴肅討論的「環境難民」(environmental refugee)議題,會是台灣未來重要的焦點。「難民」這個詞從上個世紀以來迭有變遷,直到1985年聯合國環保署文獻將「環境難民」下了定義:環境難民是因為顯著的環境破壞(含天災與人禍)有礙其生存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人民被迫暫時或永遠的搬離其原來居處。
 
十年後,學者梅耶(N. Myers)在一篇名為〈環境流亡〉(Environmental Exiles: an Emergent Crisis in the Global Arena)的文章裡提出,環境難民肇因於幾項因素:一、土地破壞(包括乾旱、洪水、沙漠化、森林砍伐);二、資源匱乏(如缺水);三、都市環境問題;四、緊急問題(全球溫室效應);五、自然災害(颱風、地震等)。而這當中都牽涉到「人禍」(anthropogenic factor)。
 
台灣上述問題皆存在,是一個天災循環出現的國家,我們能「流亡」的居所有限,未來能控制的唯有人禍而已。在網路的時代裡,災難與榮耀循環在動態中出現,情緒甚是複雜。總之,希望各位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