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莎莎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SAHCO

2006年08月09日
公開
11

『My ABC』 莎莎認識的第一個字母是自己的名字,指著「S」「A」跟莎莎說, 「S A S A」就是SASA,莎莎因此記住了「S」「A」, 莎莎「那爸爸媽媽的呢?」媽咪指著「H」說是爸爸媽媽的, 還有「C」是CC姊姊,「C O C O」是COCO(--->賣珍珠奶茶的) 「M」是麥當勞的M,翻過來後就變成Water的「W」了, 莎莎很喜歡問人跟人的關係,連字母也是因此而記住了^_^ 『沒有誠實』 莎莎跟庭庭都會去拿阿七阿姨桌上的東西下來玩玩, 阿嬤發現時會問「誰拿的?」兩小總是指稱是對方拿的, 媽咪回家時又是互相指稱是對方拿的, 媽咪「那莎莎你跟媽咪說這東西原本放哪裡的阿?你放回去好嗎?」 莎莎拿著東西去桌上放好,--->那這盒應該是莎莎拿的沒錯@@ 另一本Kitty記事本則是庭庭拿的。 媽咪抱著莎莎認真地說「你誠實跟媽咪說是誰拿的?不可以騙媽咪」 莎莎「庭庭拿的」媽咪「不是你拿的嗎?你要誠實跟媽咪說喔! 你小時候都不會這樣騙媽咪,是你拿的你都會說是你耶! 如果你沒有誠實跟媽咪說,你就不是媽咪的寶貝了喔!是誰拿的?」 莎莎「是我」媽咪「下次是你就要說是你,不可以推給別人喔!」 莎莎「我小時候都不會騙媽咪嗎?」媽咪「是阿」 莎莎「那我還是媽咪的寶貝嗎?」媽咪「現在有誠實了就還是媽咪的寶貝」 希望莎莎可以記住喔!是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於承擔! 『把爸爸賣掉』 睡前爸爸要帶莎莎刷牙,莎莎又耍賴不願意去刷,爸爸用嚴正地口氣跟莎莎說話, 後來莎莎說「我要把爸爸賣掉,換一個新的爸爸」 新的爸爸沒有戴眼鏡+長得很帥+矮矮的>"""(寶寶的異想世界) ☉ 要求戴著耳環+戒指睡覺,昨天是要求綁著貝殼髮飾睡覺。 ☉ 睡前來問媽咪「媽咪你好愛我嗎?」「我還是你的寶貝嗎?」 ☉ 要媽咪抱著小捲毛睡,莎莎抱著purple睡,結果拿去用腳夾著>"<

龍眼季

2006年08月05日
公開
32

揭開龍眼季的序幕,我們又要開始忙碌囉! 阿嬤是一個工作勤奮的人,當然我們也不是像是觀光採果般的悠閒, 今日總採收量也是千斤,男工負責外出採收,女工在室內整理龍眼, 從採收到整理(把整串的葉子拔光後,將多的枝幹修剪,壞的龍眼除去), 這次是由8大男工+4大女工完成的,只有吃飯+廁所是可以休息一下的時間, 就這樣,今晚工作到12點多才結束,1點才得以上床睡覺zzzZZZ (apple阿姨不要看到這裡就不想來了喔∼今年還是需要你的熱烈參與喔^_^) 這次一到達看到莎莎,就覺得像是一個髒小孩哩! 在山上的生活就是這樣,到處閒晃,赤腳跑來跑去也不覺不妥, 早上莎莎急著要從房間跑出來時跌了一跤,一直喊手痛, 幫莎莎把手伸直也說會痛,懷疑是上次手脫臼的地方又弄到, 莎莎一直哭哭要人抱著,請爸爸把莎莎帶下山去找可以處理的師父, 找了好久才找到一間,結果。。。師父說沒有怎麼樣, 再問莎莎也說「不痛了」ㄟ∼這是故意趁大人忙還來亂嗎? 晚上媽咪繼續整理龍眼,莎莎坐在媽咪旁邊吃龍眼, 莎莎自己剝來吃,還會拿起來說有幾顆龍眼, 再問媽咪「吃掉一顆後剩下幾顆?」「再吃一顆剩下幾顆?」 哈。莎莎阿∼看到這樣媽咪也很開心喔! 連吃龍眼時都可以想到數字的分解阿?莎莎是很棒的孩子喔^_^

如何解決衝突

2006年07月24日
公開
5

[轉貼] 如 何 解 決 衝 突 陳秀芬老師演講 劉宗慧整理 衝 突 實 例 人物:小皮(四歲)、小皮的媽媽;小華(四歲)、小華的奶奶,兩家互不相識 時間:週日午餐時間 場地:麥當勞遊戲間內 經過: 1. 在遊戲間內,有許多小朋友一起追逐玩耍,混亂間小皮打了小華的背部,造成小華大哭起來。 2. 接著小華跑去找奶奶,奶奶問他怎麼了?他說被人打了,好痛。奶奶一邊幫他揉揉背部,一邊說不痛、不痛。 3. 奶奶又問他是誰打的?小華指著斜對面的小皮,奶奶嘆了一口氣,又幫他揉揉背部,說不痛、不痛,只見小華還是照樣哭得很大聲。 4. 這時忽然聽到小皮的媽媽口氣很兇地問小皮:「是不是你打人的?」一邊問還一邊打小皮的屁股,小皮哭了。 5. 沒多久小皮的媽媽帶著小皮走了,只剩下小華在低聲啜泣。 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在我們身邊的人中間,彷彿也常常看到類似的經歷。我們看到兩個孩子吵架,甚至打起來了,其中被打的人很委屈地哭了,可是奶奶卻說:「不痛、不痛!」讓他一直哭個不停;而打人者的家長,只是打孩子出氣,然後又很沒面子似的拖著孩子離開現場,讓我們這些旁觀者留下一個疑團,到底事情解決了沒有? 問 題 的 歸 屬(Problem Ownership) 談到解決衝突這個主題,必須要先釐清問題屬誰?誰需要出面來解決問題? 我們知道,通常打人的孩子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搶到玩具很得意,哪裡會覺得有問題。他沒有問題意識,所以他並未擁有問題;擁有問題的人顯然是被打者,因為他哭了、受了委屈,感到心理不平衡,所以他覺得有問題,他必須出面解決這問題。這不像我們一般所想的那麼簡單,以為打人的小孩有問題,他應該出面解決。 由上面這個衝突的例子,我們來看可能會有三種反應,因此就有不同的問題歸屬: 1. 小皮和小華都覺得無所謂,他們在一起打打鬧鬧地很平常,那就無問題歸屬可言。 2. 被打的小華覺得有問題,他哭得很傷心,那他要學習出面解決他的問題。 3. 第三者─可能是其他的小孩或大人─覺得有問題,想要伸張正義、主持公道。例如,小華的奶奶看到孫子被欺負了,很不忍心,出面處理;或是小皮的媽媽看到兒子打人,老毛病又犯了,出面主持公道。 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們玩笑開得太過火,如拿掉別人的椅子,害別人跌倒;或罵不好聽的話,如「大便、屁股…」等,我們也會制止孩子這種行為,因為我們覺得有問題,這就是第三者的問題歸屬。小女一年級時,學校放學後,有兩位小學生久等不到父母來接,在地下道入口處玩耍推擠,沒想到發生意外,其中有一位被推下樓梯,當場死亡。如果在場有其他家長發揮「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及時勸阻,也許可以避免這種不幸。所以第三者遇到問題時,的確有義務要介入,以免事態擴大。只是第三者介入要有智慧,不可以用濫罵或打架的方式,以免轉變成另外兩個人的衝突。 解 決 衝 突 的 方 式 分清楚問題的歸屬之後,我們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如何正確地解決衝突。 一、行 動 ○ 面對問題,自己解決。 ╳ 坐著哭或跑去告狀。 在行動方面,我們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自己解決,也就是教導孩子去應付各式各樣的狀況,遠比我們幫他處理好。因為我們無法永遠陪在孩子身邊,做他的仲裁者,他遲早要學習面對問題,自己解決。 同時,我們不鼓勵孩子告狀、或坐著哭等人來幫忙。愛告狀的孩子通常人際關係較差,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較不受歡迎,這種情況在成人的社會也一樣。除非孩子已經在行動上有所處理了,情況依舊無法改善,此時請求大人幫忙,大人就必須介入。畢竟不是所有事情孩子都可以處理,有時連大人出面可能都無法解決。 所以,原則上是由大人先教導孩子解決衝突的方式,若孩子自行處理無效,大人再出面了解狀況。我家有個小故事,可以補充說明:小女五歲時,全家一起到她的乾爹、乾媽家玩,他們家充滿了高級的古董及家具,什麼都不能碰,實在讓他們姊弟很無聊,沒多久,兩個人就打起架來了,姊姊被弟弟打,哭著跟在場的乾媽告狀,乾媽說:「你去跟媽媽講。」結果女兒真的跑來跟我說弟弟打她。我揉一揉她被打的部位,安慰她一下,然後跟她說:「媽媽沒有打你,是弟弟打你,你應該要去跟弟弟說才對!」她想了一想,也對,就又跑去跟弟弟理論去了。因為女兒已經學過如何處理衝突,所以她跟弟弟說:「我不是給人家打的,你這樣打我,我很痛耶!」只是這樣陳述,也不用弟弟道歉,她就覺得好過多了。 二、表達感覺 ○ 你打到我的手,我好痛喔! ╳ 以牙還牙,打回去。 知道被打的人應該面對問題,自己解決後,首先要義正嚴詞的告訴打人者,你打到我的哪一個地方,我產生什麼後果。譬如說:「你剛剛打到了我的手臂,我好痛喔!手臂都紅起來了。」或者是:「你用腳踢到了我的背部,我很痛耶!」單純的表達自己受到了什麼傷害,有何感覺,簡單明瞭,三歲的孩子都能說出來。切忌使用報復的手段,讓打人者嚐嚐被打的滋味,兩人打來打去,沒完沒了。 三、表達思想 ○ 我不是給人打的。 ╳ 你是個壞小孩,亂打人。 表達完了感覺,如果覺得還不夠,可以再加上表達思想,嚴肅的跟打人者說:「我不是給人打的。」或是:「手是用來工作的,不是用來打人的。」以及「腳是用來走路的,不是用來踢人的。」這樣的表達思想方式,屬於真理的表達,沒有指控的意味,適用於任何人。反之,如果用罵人的方式,說:「你是壞小孩,亂打人!」這樣的表達方式會增加對立和衝突,應該避免。我們大人也要小心,不要亂罵人,以免發生孩子打架,大人也吵架的狀況。 接下來,我舉一個真實的例子,來說明父母應該如何教導孩子,解決衝突。小女三歲時,我被邀請去幼稚園的班上觀察她的上課狀況,我站在門外,隔著單面鏡看她在教室裡的情形,那時剛好是團體時間,大家圍坐在地上一圈,聽老師說故事,沒想到我的女兒被旁邊的大男生推擠了好幾下,當場委屈地掉下眼淚來,老師沒看到這種狀況,所以沒有任何處理,我身在門外,實在非常心疼。中午放學回家後,我問她早上發生的事,她說旁邊的男生Ben(化名)推她,所以她才哭了。我告訴女兒,Ben推妳,妳應該趕快跟他說:「我不是給人家推的。」沒想到,女兒拒絕這樣說。我勸了她好久,她都不肯說。我仔細想想,女兒不說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對方、害羞、或不熟悉英語的表達。因此,我決定跟她來個角色扮演的遊戲,我扮演小女Mimi,她扮演Ben,Ben推了Mimi一下,Mimi義正嚴詞的跟Ben說:「I am not for pushing.」然後Ben很不好意思的說:「I am sorry.」表演完了,女兒仍然興致勃勃地要求再來一次,就這樣,我們玩了好多次,她也聽到我說了好多次I am not for pushing.後來我要求角色交換,女兒演她自己,我演Ben,結果女兒可以很自在地把這句話說出來,以後在學校碰到同樣狀況,她就知道如何處理了。 幾天以後,我和幼稚園老師進行親師座談會,老師解釋這個男孩Ben的自制力很差,常常欺負人,因此要不要把他的位置換掉?我想了一想,說不必了,因為躲避不是辦法,讓女兒在這個幼稚園的小環境,就學習如何面對問題,將來她進入社會,才有適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果,女兒果真適應得很好,Ben再也不會隨便欺負她了。 最後,如果你的衝突對象不是經常會碰到的人,「保持距離」也是一種避免衝突的辦法,讓孩子在環境上盡量避開可能發生的衝突。例如在公園或遊樂場裡,避開說髒話或暴力傾向的孩子,以免自己的孩子模仿或被欺負,同時適當的機會教育,教導孩子不宜的行為有哪些?哪些人不受歡迎?孩子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 小皮和小華的衝突解決之道 從這個衝突實例中,我們看到問題的歸屬有三個:第一個是小華,他被打得很痛,傷心的哭了,所以他可以義正嚴詞的對小皮說:「你打到我的背部,我很痛。我不是給人家打的。」第二個是小華的奶奶,她看到小華被打了,應該要安慰小華說:「好痛喔!是不是?奶奶幫你揉一揉。」然後再鼓勵小華自己去跟小皮談一談,若小華不敢去,就陪著小華去跟小皮說;第三個是小皮的媽媽,她意識到自己孩子打人了,應該要讓小皮去跟小華道歉,並且強調:「如果你再打人,除了道歉之外,我們必須馬上回家,因為你沒辦法跟小朋友好好玩。」 三 種 衝 突 處 理 狀 況 狀況一、自己的孩子打人 大人應先了解前因後果,讓孩子有申訴的機會,或許別人使用言語暴力刺激他,或者他有什麼委屈,要讓他先講出來,安慰處理過後,才帶他向對方道歉。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表示他還有不服氣的地方,試著講道理說服他,如果他還是堅持不肯道歉,就必須使出父母的法寶—拿走他的權利,使他有所損失,讓他自己衡量要道歉還是要權利。例如,孩子很喜歡在麥當勞玩,但他在那裡打人,又不肯道歉,我們就可以說:「如果你不去說對不起,我們就必須離開這裡了,因為你沒辦法好好跟小朋友玩。」或者更嚴重一點的說:「我們從此以後不再來麥當勞了。」看準孩子重視的是什麼,跟孩子鬥智,當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而且衡量過損失之後,比較會傾向道歉。 有些孩子的自制力及吸收經驗能力較差,會在行為上一犯再犯,例如一、二歲的孩子咬人,告訴過他不可以,他也知道不可以,但是如果別人拿走了他的玩具,他無法表達時,仍然會用咬人的方式。所以孩子一方面需要學習自制能力;一方面需要學習怎麼解決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不是一、二次教導就學會的。我們要不斷孩子教導什麼是對的,還要他付出一點代價。久而久之,他漸漸會改變。 如果孩子固執犯錯,老是在打人後,無所謂的說一句:「對不起。」沒有一點誠意,這時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如何說對不起。請孩子眼睛看著對方,語氣溫柔的說:「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如果你覺得這樣還不夠,再加上警告:以後再犯這個錯誤的話,將會有何後果(拿走他的一些權利),然後確實執行。 最後我們可以強調:「你是好孩子,不做這樣的事。」肯定孩子良善的本質,但是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勸勉他不做這樣的事。 狀況二、自己的孩子被打 第一時間要處理的是給孩子同理心,讓他知道大人了解他的感受。如果孩子被打,哭著找奶奶說:「好痛、好痛。」奶奶卻回答說:「不痛、不痛。」孩子會感到不被了解,只有哭得更大聲。嬰兒時期的哭聲,代表他發出訊號說他哪裡不舒服;孩童時期的哭聲,則是需要人了解他的問題,需要得到安慰,所以我們必須站在孩子的立場,先去了解他的感受,說:「你被別人打了,很痛也很生氣,是不是呢?讓我來幫你揉一揉。」察看傷處,減輕傷痛感之後,再帶領孩子面對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請注意,當被打者向打人者表達自身的感覺及思想的時候,不必要求對方道歉,只需表達自己即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同,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有同樣的回應。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打人,我們應該勸導他去跟別人道歉。或許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樣不公平,為什麼我打人要跟他道歉,他打人就不必跟我道歉?其實,簡單的跟孩子說明,他不道歉是他的事,這是不對的行為。這個社會上有人搶劫、殺人、說謊,我們不必因為別人做錯事,也要跟著做。 尊重別人的親權 我年輕尚未有孩子之前,曾經犯過一個錯誤,要求別人的小孩道歉,結果卻造成大人之間的爭吵。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多年前,我與親戚一起用餐,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打翻麵碗,湯汁留出來,弄濕了他爸爸的整條褲管和我的衣角,我擦好了衣服,就對孩子說:「你弄髒了爸爸的褲子,要跟爸爸說對不起。」小男生不說話,頭低低的,我正想進一步勸說,卻聽到他媽媽說話了:「你不要勉強他,他又不是故意的。」我覺得他媽媽的說法不對,做錯事就要道歉,不管是不是故意的,後來我跟他媽媽就吵起來了,我們各有各的道理,相持不下。事後,我回想爭執的經過,雖然我站在「理」上,卻少了「情」。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不同的管教方式,我顯然侵犯了別人的親權,也許他媽媽了解孩子害羞,需要私下處理,不在公共場合給他難堪,所以我不應該越界去管別人的孩子,尤其是他父母在場的時候。 學習饒恕的功課 當孩子受到欺負,心裡十分委屈時,縱使別人立刻道歉,卻仍會有不肯接受道歉的情況發生,這時就是學習饒恕的最佳時機。首先要安慰孩子,給他同理心,讓他知道我們了解他的感受;其次讓他直接和打人者溝通,表達「我不是給人家打的」以及「你打我,我很痛耶!」等等,說出內心積存的委屈,然後再慢慢消化內心的怒氣。 真實例子:教會一位姊妹帶著不到四歲的強強(化名),到會友家參加小孩子的聚會。他們跟著許多人一起進門,強強看見小浪(化名)拿起主人家的火車正要玩,強強就說:「等一下,你應該問阿姨可不可以玩?」小浪不服氣,忽然間打了強強一個耳光,大家在旁看了都很意外。小浪的媽媽把他帶走,私下教導一番,再回來向強強道歉,但是強強說:「我不要原諒你。」強強不僅耳光痛,還有心裡的委屈和羞辱,無法立即原諒對方。回家後,強強的媽媽對他說:「當我們不能原諒別人時,心裡會很不快樂,以後也不想跟對方玩或說話。上帝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和睦相處,如果你不肯原諒別人,只有撒但最高興!」強強聽進去媽媽說的話,打電話跟小浪和好。沒想到,下週日在教會主日學教室遇到小浪時,強強忽然又想起打耳光的羞辱,不肯進教室。媽媽為孩子禱告,並再一次解釋饒恕的意義,孩子終於放下心結,走進了教室,而且也願意跟小浪一起玩了。之後,強強的媽媽告訴我們,強強常常帶玩具去跟小浪玩,心中再無芥蒂,兩人也成為好朋友。這不是一件極美好的事嗎?! 狀況三、別人的孩子打架 如果是在公共場所,看到兩個孩子打架,我們可以介入說:「不要打架。」如果是在幼稚園裡,或是小朋友的聚會裡,雙方的家長都不在,我們可以請兩個孩子坐下來,給他們機會分別講出真實狀況。大人在旁傾聽,偶爾轉述事實(例如:「某某說你剛剛先打他的,是不是呢?」不作仲裁,不加任何判斷,只作協調。因為我們大人往往只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沒看到全部,若因此加以仲裁,會產生委屈與冤枉。若讓孩子們自己說,兩個人都心知肚明誰在說真話,誰在說謊話。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談清楚,引導理虧的孩子道歉,若雙方都有錯,兩個人都必須就自己不對的地方向對方道歉,重歸於好。 孩子們的衝突狀況很多,我們不見得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處理,但是把握住原則,就事論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就對了!其實當父母沒有那麼難的,不是嗎?

幫忙拖地

2006年07月23日
公開
20

『幫忙拖地』 早上起床,喝完牛奶,先去外面跑跑, 之後放了wiggles給三小看,大人有出去工作的,有清理屋內的, 莎莎也說要幫忙掃地,雖然都沒掃到什麼東西,不過也煞有其事的樣子。 媽咪去樓上掃地,也說要去幫忙,可是媽咪先整理房間再出去時, 莎莎拿著掃把坐在地上,呵呵。。媽咪讓莎莎先去房間玩玩, 用枕頭把莎莎圍住當作是家,莎莎很愛玩這個遊戲^_^ 『帶我去外面吃飯』 在床上玩玩時,莎莎問媽咪「你以前有帶我去外面吃飯喔」媽咪「什麼?」 莎莎「就是去外面吃飯阿!跟恩恩還有CC阿,我的朋友。」媽咪「對阿∼」 莎莎「後天我回去時,你再帶我去外面吃飯喔!跟恩恩、CC還有YOGU」 呵呵。。昨天跟莎莎說「後天」就回去,莎莎已經知道有「後天」這字眼, 也一直記得莎莎的朋友有誰,每次出門都會自己點名^_^ 『撈魚+跑跑』 10點多吃了稀飯後,讓莎莎玩撈魚,一盆水+三條魚+撈網+小盆子, 光這樣就可以讓莎莎玩得好開心,之後光著腳丫在空地跑來跑去, 然後喊著「好燙好燙」,看著奔跑中的莎莎,一副好開心好開心的樣子喔^_^ 雖然拔草、撿石頭、跑跑、玩水都是很簡單的動作,但都讓莎莎笑得好開心喔! 『分離』 莎莎原本說不要下去跟媽咪再見,要在樓上睡覺了, 媽咪上去找莎莎,莎莎坐在床上努力想把裝痱子粉的袋子打開, 臉上還有乳液,哈。 一定是剛剛自己偷按乳液來抹,真是調皮的孩子。 媽咪「我們要回去囉!」莎莎「媽咪掰掰」媽咪「你要下去樓下嗎?」 莎莎「不要」媽咪「要去跟爸爸再見嗎?」莎莎想一想說「好」 把握最後機會抱了莎莎,給莎莎硬麵包,坐在媽咪腿上你一口我一口的, 勇敢面對分離的莎莎沒有吵著說不要回去, 乖乖坐在阿嬤身邊看阿嬤切竹筍,跟爸爸媽媽再見。。。 關上車門前再跟莎莎說一次「再見」莎莎抬了頭揮著手說「再見∼」。

My Magnetic Playhouse

2006年07月19日
公開
13

這本遊戲書看起來好好玩喔∼ 媽咪已經買了!不過還沒收到貨物。 給大家參考囉∼ --------------------------------- ★要看詳細物品要來這網站: 黑麻糬賣場:(2000免運費) http://tw.f3.page.bid.yahoo.com/tw/auction/c24656878?u=blackmachi2004 ★媽咪採用此方法購得: 博客來:(7-11取貨免運費,還可用折價券20)---644-20=62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F010005523 折價券取用網站: http://www.nppetmall.com/ptt_coupon/get_coupon.php ☆禮筑外文書店網站也有賣:(1000免運費) http://www.silexbooks.com.tw/silexbooks/model_books_classifya.cfm?page_num=1&TYPE_FLAG=1&TEXTFIELD=&Largno=01&Midno=&Smano=&PUBLISH_NO=&Type=3&star_rec=1 ---------------------------------------- 「My Magnetic Playhouse」 英國直接進口的磁鐵書,不但裡面有四本小書,打開後的內容更讓寶寶驚喜不已,是一本可以讓寶寶沉醉在自己的故事表演中很久很久••• 這是一個典型的四口之家,爹地、媽咪、還有他們的小女生Alice及小男生Jack,一起住在一棟溫馨可愛的洋房裡。當然囉,小女生Alice與小男生Jack有著不同的故事囉!Alice是個愛乾淨的小朋友,但是每到睡覺時間總是要三催四請,不上床的理由藉口一大堆;而Jack呢?作什麼總是慢吞吞的,他會擔誤到了什麼事情呢? 一本房屋造型的書,如同打開大門,裡面可以看到四個房間、客廳及二樓。四個房間分別是四本小故事書,而中間的客廳就是可以玩磁鐵的地方喔!書中共包含了超過25個以上的磁鐵,讓小朋友讀完故事之後,便可以開始安排Alice與Jack的生活小劇場喔!可以讓小朋友玩上一整天呢! 四本小書分別為: Bedtime for Alice Hurry up, Jack! Alice tidies up Jack's Special day 房子大書約28.5x28.5cm 小書每本約12x10cm 一本十頁 共四本

黏著

2006年07月15日
公開
20

4:45分,爸爸來叫醒媽咪,呼∼要這麼早起真的好難喔! 不過聽到爸爸說「起床囉!要去看愛女囉!」起不來也得起來囉! 因為新聞一直說南部會有豪大雨,所以高速公路上的車挺少的, 雨是一陣一陣的下,忽大忽小的,但還好沒有到那種前進困難的地步。 到賣場買了布丁、多多、點心板條,莎莎一定會很開心吧^_^ 早上點心吃米苔目,莎莎一聞到味道就說「好香喔∼」 速度很快地吃了一碗後就可以喝多多+一小包科學麵, 吃得津津有味,還跟媽咪說「我一口多多,一口麵麵喔」 明知道科學麵不要常吃才好,但偶爾就讓莎莎也滿足一下口欲吧! 爸爸還幫兩小都剪了指甲,莎莎的指甲有95%都是爸爸剪的, 而且即使是在台南,爸爸也都會記得帶指甲剪下去幫莎莎剪, 謝謝爸爸默默地付出喔!讓莎莎每週都有乾淨的指甲哩^_^ 中午幫莎莎洗了澡後睡覺,莎莎看到爸爸陪庭庭睡, 也表示要跟爸爸一起睡,吼∼結果睡到一半又吵著要跟媽咪睡, 但好久之後都沒睡著,一下說要尿尿,一下要喝水水,一下說要坐著, 切∼混了1個多小時總算睡著了zzzZZZ媽咪可是好想好想睡阿∼ 晚上跟媽咪玩黏在一起的遊戲,鼻子、臉、眼睛、嘴巴、手、腳、頭髮...通通黏在一起, 然後用手切掉,光這樣也可以開心地玩上一陣子, 還要媽咪唱歌,莎莎假裝拿著照相機幫媽咪照相,拍完再給媽咪看畫面, 黏著一起玩玩的感覺真好勒!睡前媽咪說莎莎是臭頭,可是莎莎說媽咪的頭髮很香, 莎莎還學媽咪擤鼻涕,且衛生紙不能暫放在餔著衛生紙的地上,堅持要先拿去丟掉。 睡前一樣黏著媽咪,摸著手,黏阿黏的漸漸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