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娃媽

衛生署侯勝茂署長的叮嚀

2005年10月20日
衛生署侯勝茂署長的叮嚀

為防杜禽流感疫情入侵,本署疾病管制局自10月10日起已針對越南、泰國、印尼及柬埔寨等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發予「入境旅客新型流行性感冒自主健康管理通知單」,請由該等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配合本署防治作為,關照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共同維護我們所生存的這塊淨土,請自主健康管理10天,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如有發燒(³38℃)、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即戴口罩,並通報當地衛生局協助就醫,就診時請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本週報上期業已說明一般人類流感及其防治作為,本期將進一步就當前全球所關注的禽流感之認識與其預防措施詳細說明如下:

認識禽流感
何謂禽流感?
禽流感(又稱鳥流感)是一種由禽(鳥)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自然存在於鳥類的消化道中,一般不會因此而發病。禽流感病毒可分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兩種。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鳥類,呈現羽毛明顯凌亂,食慾減退,停止產蛋,雞冠呈紫色,病徵開始出現後迅速惡化,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可高達80%以上。
禽流感病毒通常不會傳染給人,但自1997年以來已有數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報告。目前H5N1型禽流感病毒因基因突變造成可禽傳人,一段時間後並與人類流感病毒進行基因交換,若適應於人體即可有效地人傳人,則將導致全球性、致命性的人類流感大爆發。所以流感大流行又稱「殺手流感」或「超級流感」。禽流感病毒種類很多,目前以H5N1造成大流行的可能性最大。

禽流感病毒與人類流感病毒有何不同?
A型流感病毒具有多種不同的亞型。這些亞型係依據A型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集素(HA蛋白),以及神經胺酸酶(NA蛋白)配對而成。A型流感病毒的HA蛋白有H1~H16等16種,而NA蛋白可分為N1~N9等9種,所以HA和NA可配成144種不同的亞型。一般我們所稱的禽流感病毒係指存在於禽鳥類中的A 型流感亞型病毒;而人類流感病毒則是指存在於人類的亞型,目前有H1N1、H1N2和H3N2三種。A/H5N1禽流感病毒亦稱為「H5N1病毒」,是一種主要存在於鳥類的A型流感病毒亞型,通常不傳染給人,1961年在南非從鳥類(燕鷗)中首次被分離出。H5N1病毒在鳥類中傳染性非常強並可致命;自1997年以來,亦有人類遭受該病毒感染個案及致死案例。由於人類A型流感病毒的一些基因部分可能來自於鳥類,A型流感病毒不斷地變化,可能在一段時間後產生在人類之間具傳播力的亞型病毒。

禽流感如何傳播?
遷移的水鳥可能攜帶病毒感染家禽,禽群一旦遭受感染,病毒會存在於感染鳥禽的糞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中,隨著病禽移動而污染設備、車輛並傳播至另一禽群。病原亦可透過共同飲水、飛沫或空氣傳播平行感染同一禽群。大部分的禽鳥類都會感染家禽流行性感冒,目前發現家禽流行性感冒也可傳染人類。水禽類如水鳥、鴨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帶原者,而陸禽如雞、火雞、鴕鳥感染則造成大規模死亡。目前研究調查資料顯示,H5N1禽流感病毒已漸跨越宿主障礙,而感染到豬、馬及貓科動物(貓、虎、果子狸等),因此禽流感可能經由候鳥過境及其他未經檢疫的活體鳥禽的輸入而傳入台灣。

人類感染禽流感有哪些症狀?
人類感染禽流感初期病徵與人類流感相似,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及結膜炎(如荷蘭之H7N7感染者),另據越南感染H5N1的病例資料顯示,亦有腹瀉的症狀發生;而後期則可能發展為高燒、肺炎、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禽流感有沒有藥醫?
有的。抗流感病毒藥劑目前有兩類,一類係屬M2蛋白抑制劑,如Amatadine,但已知目前的H5N1病毒具抗藥性且具較多副作用;另一類為神經胺酸抑制劑,如:Oseltamivir (Tamiflu)、Relenza,它對A、B型流感均具良好治療效果,但需於發病後48小時內服用,使用後可縮短病程、減輕疾病癥候嚴重度、減少併發症發生率。此類抗病毒藥劑對於禽流感病毒如H5N1亦可有療效。抗病毒藥劑係屬處方用藥,故需經醫師指示下才能使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國人應如何避免禽流感?
1.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2. 避免生食禽類及其製品 (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如鴨血)。
3. 非必要或無防護下,請避免到生禽宰殺處所及養禽場、活禽市場。
4. 禽畜業工作者於作業過程時,應穿戴個人防護設施,工作後,應做好清消工作。
5. 一般民眾平時應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維護身體健康。
6. 有禽鳥接觸史、流行地區旅遊史之民眾,若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結膜炎等症狀,請戴口罩儘速至掛有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標章之醫療院所採檢、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

出外旅遊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
1. 非必要或無防護下,請盡量避免前往禽流感流行地區。
2. 如果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則旅程延期或取消。
3. 在旅途中避免接觸(包括餵食)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潔雙手。
4. 注意飲食衛生,務必熟食且避免生食禽類及其製品。
5. 返台入境時,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請填妥「SARS 及其他傳染病防制調查表」,並戴口罩儘速至掛有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標章之醫療院所採檢、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工作內容及旅遊史等。

家裡如果有養禽類的人要怎麼辦?
1. 避免直接接觸家禽、鳥類或其糞便,尤其是幼童及老人等體弱者。
2. 接觸過家禽、鳥類或其分泌物後,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澈底洗淨雙手。
3. 禽畜業工作者於作業過程時,應穿戴個人防護用具,工作後,應沐浴更衣做好清消工作。
4. 增強自己的抵抗力,實踐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減少壓力及不吸菸。
5. 維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如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將痰涎或鼻涕用紙巾包好棄於垃圾箱內,然後洗手。
6. 做好自我體溫監測,如出現感冒症狀便要戴上口罩,儘速至新型流行性感冒採檢醫療機構採檢、就醫以免傳染他人,並向醫護人員說明曾與禽鳥接觸。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本署疾病管制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10月10日起自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自主健康管理10天
為防杜禽流感疫情入侵,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自10月10日起,針對越南、泰國、印尼及柬埔寨等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分發「入境旅客新型流行性感冒自主健康管理通知單」,請旅客自主健康管理10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9月29日公布資料,顯示自去(93)年12月中至今(94)年9月29日止,越南、泰國、印尼及柬埔寨人類感染禽流感確定病例累計72例,其中28例死亡。為因應東南亞禽流感疫情,該局除加強現行國際港埠發燒篩檢等檢疫措施外,並分發「入境旅客新型流行性感冒自主健康管理通知單」,請自禽流感流行地區入境旅客於入境10日內,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如有發燒(³38℃)、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即戴口罩,並通報當地衛生局協助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該局並提醒民眾,於禽流感流行地區旅行,應避免接觸(包括餵食)禽鳥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觸,應馬上以肥皂澈底清洗雙手,並避免生食禽類製品(包含蛋類及相關產品);於旅行途中或入境時,如有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並於入境時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檢疫人員將提供必要的協助。有關新型流感相關訊息,可至該局網站(http://www.cdc.gov.tw)「流感防治」專區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