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高妹妹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孩子說不聽、叫不動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48

用餐時間到了,任憑爸媽三催四請,孩子就是不肯好好上桌吃飯?要出門了,孩子卻拖拖拉拉,要爸媽跟在身後又催又趕?該洗澡、上床睡覺了,孩子卻使出各種考驗爸媽耐心的「拖延戰術」? 事實上,孩子這些不按照爸媽心中「理想的劇本」走,看似荒腔走板、脫序演出的行為,其實也正反應了每天和孩子演出對手戲的爸媽,可能有著令孩子困惑的教養觀。現在,就讓我們先來測試看看,關於教養這件事,你都是怎麼想的? 1.父母不該對孩子有高期待,畢竟他們只是孩子,還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 2.教養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威脅要處罰孩子,這樣他才會因為怕你而守規。 3.賄賂和獎賞孩子,是讓孩子守規矩的好方法之ㄧ。 4.對孩子寬容、討孩子歡心,孩子才會喜歡你,願意聽你的話約束自己。 5孩子做了不對的事,父母應該持續訓斥、勸誘或處罰,他才能學得會。 6.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行為一定要守規矩,但是在家中稍微寬鬆些沒關係。 7.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父母只要跟他講道理,不需要真的執行管教。 當你看著以上題目進行自我檢視時,是不是忍不住直點頭呢?自己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處在壓力下的爸媽,常會忍不住把孩子的問題行為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時覺得孩子還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但有時又會忍不住擔心孩子變得無法無天,想要好好處罰和管教孩子,因此,這些念頭經常在爸媽心中交替出現和不斷地掙扎著。不過,根據美國知名的諮商輔導博士和親職教育專家卡洛恩克勞德(Carolyn Crowder,Ph.D.)博士的研究,以上這些教養觀念,沒有一個能讓你教出能體諒別人或對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的孩子。因為,這些念頭不僅會成為錯誤的示範,也會讓你在約束孩子的行為時,變得軟弱無力。

好亂的房間啊~~

2010年05月21日
公開
10

上樓前就已經被警告了, 今天小布丁又帶她的2位小朋友們上來玩玩具了, 聽說那2位隔壁的孩子玩到不想回家, 我心裡正擔心我的那些教具不會被弄得一蹋糊塗吧, 趕緊拎了小布丁上樓, 準備請她收拾殘局, 一看果然是超亂, 教具收納櫃的東西被一格一格拿出來, 娃娃、立體拼圖散落一地, 還好教材類的沒怎麼被破壞, 玩具類的就無所謂了、反正就是買來玩的, 只是這時候媽媽得教一下小布丁了, 正經八百的對她說:要帶朋友上樓玩沒關係,但不可以把所有的玩具都攤開來,你必須跟你的朋友講清楚,一次只能玩一種東西,一種玩完了必須收拾好,才可以再拿出另一種玩具,因為.......... 小布丁也還受教說她知道了, 然後被媽媽瞧見衣櫥前怎麼擺放著一張桌子, 桌子上又疊高了一張椅子, 小布丁示範著說:是因為真真要我拿那個醫生的遊戲.... 媽媽一聽馬上訓示她:下次不可以做這麼危險的動作,東西拿不到應該跟大人講,請大人幫忙拿,小朋友不應該爬麼高的... 小布丁一邊示範還一邊反駁:可是我都沒有摔下來啊,是真真說要拿的.. 這不說清楚怎麼行, 以後人家請你做這更危險的動作你不也照辦還得了, 連爸爸也加入說項的行列了, 媽媽請她以後要跟真真說清楚, 大人不在旁邊的時候,小朋友不可以自己爬高高, 這是很危險的, 這時候小布丁想起了巧虎快樂版:嗯~~~是安全小超人說的...媽媽,請幫我把桌子移開好嗎?我不應該爬的~~~~ (再次覺得巧虎快樂版的內容拿來教養還真有用,看來可以直接從半年訂成一年了!)

成長痛

2010年05月17日
公開
50

上星期有一兩天晚上, 小布丁在睡夢中有喊著腳痛, 媽媽覺得有點奇怪、又沒撞到怎麼會突然痛, 只好邊安撫她邊幫她按摩按摩, 這幾天在bbh的首頁看到"成長痛"這個標題, 點進去看了一下, 心想莫非小布丁這是成長痛嗎? 再注意看看~~ ☉林啟楨(成大醫院小兒骨科主任) 在兒童期2∼16歲期間,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兒童會抱怨膝蓋和小腿後側肌肉疼痛,其程度、頻率或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這些肢體的疼痛是偶爾發作,外表看起來沒有任何異狀,沒有任何紅腫熱痛,則很有可能會被診斷為「成長痛」,但真是如此嗎? 「成長痛」說法的理論基礎是:當兒童肢體骨骼成長較快時,肌肉與韌帶的增長卻趕不上同樣速度而相對較短,因此形成緊繃而感覺有痠痛的情形。不過,也有些專家認為「成長痛」是一個被誤用或誤解的名詞。因為,許多抱怨疼痛的小朋友那段時間並沒有特別增加身高。因此看來,生長快速造成「成長痛」,並不是個合理的理由。 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許多被認為「生長痛」的,會有下列的五種特徵: 1.偏向下午或晚上才發作,其中若干會睡著才痛醒,或疼痛延續到隔天早上。 2.兩側肢體都會發生,牽涉的關節並不固定,而且以負擔體重的下肢為主。 3.痛時呼天搶地,但平均短於2小時,然後風平浪靜、若無其事且行動正常。 4.沒有發燒與局部紅腫熱痛現象。 5.發作頻率並不固定,但仔細觀察與較長時間或分量較重的遊戲有關。 如果有上列條件時,也可以推理為:身體的強度無法負擔活動而造成疲勞所致;因此,應該從詳實記錄活動強度與體能狀態(如感冒)兩者與疼痛發作時間的關係,如果可以落在這個領域,那的確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某些時段身體的復原力無法負擔活動帶來的疲勞度,造成肌肉、肌腱或軟骨的疼痛。 兒童肢體偶發與不規律的疼痛,大概有95%是以上比較生理性的疲勞現象;但如果在發作特性與局部變化有所差異,當然要小心是否是其他疾病的部分臨床表現。

水蜜桃美術課2-繳3000元12堂

2010年05月15日
公開
3

逛完白木屋, 小布丁在去上課前的路上又睡著了, 想當然而午餐就延到課後再吃好了, 媽媽讓她睡到快到上課時間, 因為爸爸在車上也睡著了, 只好牽著小布丁走到附近的水蜜桃老師家, 媽媽是路癡不覺得自己找得到路, 所以給小布丁機會讓她認路, 想不到真的給她找到老師家了, 猴骰壘~~ 今天畫的是水母, 而小布丁一開始還是緊緊的靠在媽媽身上, 還是媽媽一直鼓勵她去跟其他小朋友互動的, 但不小心撞到腳撒嬌哭哭, 還好沒場面失控, 接著進入畫室後就順利多了, 只差中間小布丁又一個沒坐好, 從椅子上跌落, 眼看又要一陣哭鬧了, 還好水蜜桃老師夠了解她, 在媽媽出手安撫前老師已經出手了, 除了惜惜她外,還以糖果誘惑她, 果然讓她止哭, 好笑的是其他小朋友發出不平之鳴:為什麼她有糖果呀,我們也要..... 小朋友眼睛還真是雪亮呢~~ 今天除了這些小插曲外, 媽媽覺得小布丁更進步了, 聽老師的講解很專心, 對老師的要求也能做到, 另外就是好幾次排隊的時候, 媽媽看到一個男生老愛插隊, 因為看小布丁已經好不容易懂得排隊的規矩, 不會像以前一樣等大家都排好隊了才自行走到最後面,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 媽媽覺得應該敎小布丁如何應對, 所以媽媽請小布丁跟那位小男生說:請你不要插隊好嗎? 小布丁可能有媽媽壯膽, 這次居然願意開口,勇敢跟那位小男生說:請你不要插隊好嗎? 小男生自知理虧:好啦好啦! 媽媽很高興小布丁又往前進了一步了... 事後媽媽也跟水蜜桃老師談這件事, 老師也贊成媽媽應該鼓勵小布丁勇於表達這類事情, 若這時候小男生不理會, 則應該告訴老師才對, 還好今天小男生沒給小布丁什麼不好的反應, 不然她可能就縮回去了, 厚來一上車小布丁就跟爸爸訴說自己的勇敢事蹟, 也知道以後遇到這類事情該如何做了, 小布丁啊小布丁, 媽媽無法隨時隨地跟在你身旁保護你, 你必須要學習長大, 媽媽也會跟著你陪著你等著你一步步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