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魯言女俠╭☆

心美看什麼都順眼。

心美看什麼都順眼。

轉貼~腸病毒的表徵及後遺症

2006年09月18日
腸病毒的傳染主要是經由糞口途徑或是呼吸道,因此接觸病人的糞便、口鼻分泌物、飛沫等都有可能被感染。傳染的對象大多是十歲以下孩童,尤其是三歲內的幼童。 腸病毒感染的臨床表徵是非常多樣化的,其潛伏期為2-10天,平均約3-5天,大部分患童的疾病是非常輕微的,但少數有嚴重後遺症或是致命性的疾病,例如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肢體癱瘓等。

一、非特異性發熱病(nonspecific febrile illness)
這是腸病毒感染最常見的表徵,症狀為發燒、全身不適,較大的孩童可能會有頭痛、肌肉痠痛,偶而有些喉嚨搔癢或腸胃不適的症狀,病程平均三、四天。

二、小兒麻痺症(poliomyelitis)
小兒麻痺症是小兒麻痺病毒感染後引起的急性脊髓灰白質炎,潛伏期約7-10天,大部份的兒童(90-95%)感染以後沒有症狀,有些會有發燒、喉嚨痛、頭痛、食慾不振、嘔吐、胃腸不適,約有0.1-2%的人會有非對稱性之弛緩性癱瘓,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

三、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
流行性的主要是由克沙奇A群病毒引起,散發性的則可由克沙奇B群病毒及依科病毒感染。病情特徵是突然發燒及口咽部有1–2釐米繞有紅暈的水泡或是潰瘍,患者尚有喉痛、嘔吐及食慾不振。因為進食疼痛,因此許多嬰幼兒拒絕吃下任何東西,往往造成脫水現象。此病極少數會有無菌性腦膜炎的併發症,大多數都是蠻輕微的,通常3–6天就可痊癒。

四、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syndrome)
病原主要是克沙奇A16型,特徵是手、足及口腔出現水泡,口中潰瘍平均4–8釐米,可出現在舌頭及口腔黏膜;手比腳較容易有水泡,大小約3–7釐米,背側較多,但是手掌、腳掌也常見,偶而也可在屁股發現水泡。腸病毒71型也會造成手口足病的流行,而且病情較嚴重,常併發中樞神經感染。

五、心肌炎(myocarditis)
有二十七種非小兒麻痹腸病毒跟心肌炎有關,最常見的是克沙奇B群病毒,尤其是B5型,依科病毒第六型也蠻常見的。特徵是突發的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心跳過速,以及迅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此病預後雖不好,但並不一定全部會致命,生存下來的嬰幼兒通常可以復原,少數會有後遺症。

六、中樞神經感染
腸病毒若侵犯中樞神經可能造成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或癱瘓性疾病。患童除了上述典型症狀,尚有持續或反覆高燒、嚴重嘔吐、嗜睡、不安、意識不清及活力不佳,一般給予支持性治療後都能復原而無後遺症,但少數則會死亡或留下永久的後遺症,例如腦性麻痹、肢體癱瘓等。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