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n

Prepared Childbirth 2

2008年07月03日
今天是第二次的媽媽教室
主要教的是生產的四個階段和labor bag(待產包)要裝些啥

對於這個課程
目前覺得不大滿意的一點
就是我覺得講課的護士說話速度太快
不是快到英文聽不懂
而是很多資訊都是很重要而且第一次吸收的
她用像機關槍那樣的速度講出來
即便是中文
也會讓人覺得很難當場消化
更會覺得很緊張

另外奇怪的是
她說的東西明明是很重要的
其他的白人夫妻就坐在那兒聽
我是班上唯一做筆記的人
我覺得就算英文是他們的母語
這種資訊聽過就像耳邊風一樣
到下星期不會記得多少
果真
當護士問到上星期教到的生產前warning signs有哪些時
大部分的人都搖頭說記不得了
我當然也沒記得多少
但是我有筆記呀!
Charles說這也沒啥好驚訝的
她們大學生上課也很少認真做筆記,大多都只用聽的不是嗎?
這只是習慣的延續霸了

回歸正提
四個階段各會發生啥事我都詳細地記錄下來了
不過打在這兒就太多了
隨便寫些重點吧

Stage#1
一開始在early phase時(子宮頸開<3cm)還不用去醫院
可以先吃點東西和散散散步
我想我應該會先洗個澡吧
否則之後一個月不能洗耶
之後陣痛加強到了active phase就可以去醫院
判斷原則就是陣痛在一小時內
每次都持續40-60秒,間隔3-5分鐘
這時子宮頸應該會開3-7cm
再來就是transition phase(子宮頸開開7-10cm,陣痛更強)
護士說這時可以去泡一下醫院中的jaccuzi
因為放鬆可以幫助開子宮頸
比較快到達stage #2

Stage#2
這個階段就是生baby啦
美國跟台灣不大一樣的地方在於
這兒很少會剪會陰
也不會壓肚子
護士說到時可以穿醫院的衣服生baby
也可以帶自己的衣服(不怕弄髒的)
因為生小孩會很熱
有些人會選擇不穿衣服(@@)
她建議穿背心
可以有些遮蔽又涼快

另外
上了課才知道
原來是要到Stage #2,看到baby的頭了
才會叫醫生來
不是全程在旁陪伴的
這也make sense否則那種生數十小時的
醫生若全程在旁邊
其他事都不用做了

Stage#3
生完baby後
這階段跟台灣也不大一樣
看台灣的影片大多事生完後
醫生馬上剪臍帶
然後小孩先拿到旁邊去清潔和包裹
這過程還蠻久的
大多過了5-10分鐘才會抱回媽媽身邊
但是我們這兒是一出生馬上抱到媽媽胸前
護士和醫生在旁邊七手八腳地清潔
同時會讓爸爸剪臍帶(Charles說他好期待喔!^^)
baby在媽媽身邊留30分鐘後(這30分鐘內會讓開始baby練習吸奶)
才會被帶走去做ㄧ些檢查和其他的雜事
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美國這兒的程序
讓baby一出生就靠在媽媽胸前
感覺比較人性化

胎盤排出後
護士還會幫我的肚子做"fundal massage"
每15分鐘一次,歷時兩小時
主要是幫助惡露排出和止血
聽說不是很舒服
不過很重要

Stage#4
這階段主要是待在醫院休息和復原
通常是24-48小時
baby通常每4小時會送來一次(我覺得間隔有點久耶)
還會幫他做一些檢查(i.e.newborn screen, hearing test)
要割包皮也是此時

至於何時出院要看個人情況
不過醫院的"charge time"跟一般旅館一樣是早上11點
出院前會有攝影師幫baby照像
喜歡的話之後可以買
重點是照片會post在醫院網站上
可以請親朋好友去免費download
網站上還會詳細記錄初生那天的天氣,物價和一些有的沒的歷史資訊喔

講完生產的四個階段和labor bag(待產包)要裝些啥之後
就叫太太們歪在軟骨頭上
開始練習上次教的呼吸
今天再練習就比較清楚了
不過我還是覺得最後的冥想很無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