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Vivion

10大幼兒意外完全預防(下)

2011年03月18日
6.誤食 食道、骨腸受損

在寶寶出生後第六個月開始進入口腔期,此時是以口腔認識環境的階段。拿在手裡的東西,無一不放進嘴裡,而隨手可得的小物品,如:電池、鈕釦、玩具的小零件,甚至乾燥劑、樟腦丸、藥物等同時也要注意玩具的材質,太過鮮豔的玩具也要避免讓寶寶咬、含等。

而誤食的事件常見的病例是:每年端午節包粽子時,常有幼兒誤喝製做鹼粽的鹼水,造成食道嚴重灼傷。游惠敏醫師提醒家長,此類危險品應小心收納,若要放在冰箱中保存,不應使用飲料的保特瓶裝罐,以免幼兒誤當成是飲料,打開之後馬上一飲而盡,釀成嚴重後果。

若幼兒發生誤食事件會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氣管與食道哽噎,若胡亂催吐或用手去挖寶寶的喉嚨,反而容易讓阻塞更為嚴重。應想辦法誘使幼兒咳嗽,使用哈姆立克法,以瞬間的壓力協助幼兒將堵塞呼吸道的異物排出。一般來說,約誤食80%∼90%無危險性的異物皆可自行排泄出來,其餘10%∼20%則需藉由內視鏡協助取出。

游惠敏醫師提醒家長,若幼兒誤飲強酸強鹼等具有強烈腐蝕性的化學物質時,不應催吐,以免二次傷害,造成食道腐蝕或胃穿孔。照護者需給予寶寶大量的水或牛奶,並立即送醫。同時也要把寶寶誤食物品的外包裝一起帶到醫院,讓醫師可以直接分析誤食物品的成份,以調整急救用藥的劑量。否則在醫師查詢誤食物品的成份時,急救的黃金時間也一分一秒流逝。

當幼兒誤食除臭劑、殺蟲劑時也不應催吐,否則容易因嘔吐逆流而造成吸入性肺炎。誤食樟腦丸則要以活性碳來沖淡,減少腸胃道的吸收。常見幼兒誤食的圓盤電池,雖然很體積小但卻具有腐蝕性,應盡快取出。若誤食水銀、指甲油、去光水、去漬油,應餵食大量開水或牛奶並立即送醫急救。

誤食強酸 牛奶可救命

用當幼兒誤食腐蝕性的化學物質時,可讓幼兒喝牛奶,幫助沖淡誤食的異物,還能保護胃壁。

1、可沖淡異物具有緩衝的效果。

2、牛奶中部份的蛋白質能與藥物結合,並附著在胃壁以保護胃壁的黏膜組織。

3、使用牛奶的效果較水好,因為水只能沖淡誤食物品,卻沒有保護的作用。

7.行車安全 就靠安全座椅

國人對於車輛在行進間,四歲以下寶寶需使用安全座椅的規範,普遍落實得不夠徹底。多數爸媽認為,寶寶在自己的懷抱中是最安全、舒適的,但殊不知,當交通意外發生時,很有可能讓寶寶的頭部撞上儀表板或擋風玻璃,甚至飛出窗外,或者讓寶寶變成妳的安全氣囊,導致嚴重骨折和頭部傷害。使用安全座椅,除了保障寶寶的安全之外,還能減少暈車的情形發生,一舉多得。

選購安全座椅時,應認明合格標章,家長最好能夠帶著寶寶一同前往試坐,因為安全座椅的是給寶寶使用的,以寶寶感覺舒適、習慣為主,以免家長選購不適合寶寶的安全座椅造成浪費。當寶寶逐漸長大,應依據寶寶的年齡、身高、體重,重新選購合適的安全座椅,游惠敏醫師表示,因為即使是超過一公分或一公斤,對於乘坐不合標準的安全座椅的寶寶來說一點都不安全。

同時,家長在選購安全座椅時應詢問清楚正確的使用方式,最好能在購買前實際演練一次,以確定家長可以自行將安全座椅牢固的設置在車上。因不當的使用方式可能比沒使用的效果還差。再者,若安全座椅曾因車禍而受到撞擊則應馬上更換,也許外形看不出來有嚴重的損壞,但安全座椅的內部結構卻會因撞擊之後而有所改變,使得保護的效果大打折扣。

安全座椅使用法規 妳知道嗎?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項授權本部會商內政部等有關機關就幼童之範圍、安置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訂定宣導辦法之規定。

一、年齡在一歲以下或體重未達十公斤的嬰兒,應該放置在車輛後座之嬰兒用座椅或臥床。

二、年齡在一歲至四歲以下,且體重在十至十八公斤之間的幼童,應該坐在車輛後座之兒童用座椅,每一安全椅以乘坐一位幼童為限。

三、年齡在四歲至十二歲以下,或體重在十八至三十六公斤之間的兒童,應該坐在車輛後座並妥適使用安全帶,保障兒童乘車安全。

而安全座椅最好的安裝位置是在駕駛座的右後方與中間。

常見到媽咪開車帶寶寶出門,把寶寶留在車上,然後下車買東西後馬上回來,此種情形應徹底避免。若寶寶較大可能會爬到駕駛座,模仿媽媽開車的樣子而引發危險。而倒車時需提高警覺,最好請另一個人幫忙指揮,並注意車子後方是否有兒童追逐、嬉戲。

8.割傷 當心破傷風

待寶寶手部肌肉發育完善較有力氣時,家長可以帶著寶寶一起認識刀具、剪刀等銳利的危險物品,並告知寶寶要在有大人的陪同下才能使用。一方面,家長也應把此類物品收好或放在寶寶拿不到地方,以免寶寶拿來把玩。雖然有適合寶寶用的安全剪刀,但仍需由家長指導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項,以減少傷害發生。

給寶寶使用的餐具和生活用品也避免是玻璃、瓷器等易碎物,以免寶寶沒拿好、摔破之後割傷手或扎傷腳。若寶寶不小心被利器割傷了,家長應沈著應變,用乾淨的紗布按住傷口並將患處抬高。止血後,一方面以優碘消毒傷口,一方面給寶寶安撫和鼓勵。但若利器已生繡或傷口有汙染,應由醫師診治後,視情況給予破傷風注射。

9.夾傷 馬上冰敷

在幼兒意外事件中,夾傷也不在少數,特別是被鐵捲門夾傷更是屢見不鮮,或被車門夾到手指也時有所聞。其他像是被折疊餐桌椅、嬰兒推車、嬰兒床板的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游惠敏醫師提到,尤其是百貨公司的旋轉門、停車場的的電捲門、住家的電梯門、餐廳的電動門,家長應提醒幼兒別在此處玩耍,以免被卡住、夾住等意外發生。若發生夾傷事件,寶寶有瘀血現象可先冰敷,但有流血、骨折的情形則要立即送醫急救,才不會延誤診治。

10.動物抓、咬傷 

原來有豢養寵物的家庭,在寶寶出生後不見得會把寵物送走,在心愛寵物和嬌弱寶寶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雖然大部份的寄生蟲有宿主專一性,離開原本的宿主後無法在人類的身上存活,但游惠敏醫師表示,幼兒抵抗力較弱,仍需注意寵物的毛髮引起寶寶呼吸道和皮膚過敏的可能性,也要避免寵物吃過、咬過的東西,寶寶又拿起來吃。

同時,需注意的是,寵物雖然被馴化了但仍有追逐獵物的習性,應建立幼兒避免在寵物前奔跑的觀念。也不要讓寶寶和寵物單獨相處,再者,當寵物出現不友善的反應時,應該幼兒盡速遠離。另外,同餐中、正在休息或剛生產完的寵物,也要防止幼兒太過近距離的接觸。

游惠敏醫師表示,防範幼兒意外,應從寶寶還小就開始建立危機意識、遠離危險區域和小心使用危險物品的觀念,而居家空間維護、建立照護者正確的觀念、設置完善的保護措施,更是防治幼兒發生意外的根本。愛護寶寶,守護生命,給他安全的成長環境,就從家裡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