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挖喜逼路

異位性皮膚炎的資料

2005年12月09日
健康KABINAI─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十年增六倍!

一項國內世代調查的先驅性研究顯示,一歲以下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十年內激增六到七倍,而住家環境潮濕、長「壁癌」的寶寶,尤其是高危險群;而抽菸、不運動的母親或以人工受孕生下的寶寶,則是早產兒及巴掌仙子的候選人。

出生世代研究在歐美已有數十年歷史,對於國民健康、社會環境監測及公共衛生政策,都能有完整的基礎及預測。為了解各世代台灣之子長期的健康狀況及危險因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有意委託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進行一項為期二十年的大規模「台灣出生世代」研究,去年十月已先展開先驅計畫,抽出八十五個鄉鎮、2048名嬰兒,進行田野調查。

結果發現,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成大工業衛生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郭育良指出,1995年,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僅1%,2001年男生已達3.9%、女生達2.2%,但到了2004年男生為8.4%、女生4.7%,平均已達6.7%;10年間,成長了六倍多。

進一步分析環境因素,雖然家中燒香拜拜比率達68.3%、飼養寵物28.3%、鋪設地毯6.7%、蟑螂出沒高達77.3%,但與過敏性皮膚炎的發生都無明顯相關;不過, 32.4%寶寶的家裡有俗稱「壁癌」的黴菌斑,他們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比率是家中沒有「壁癌」寶寶的二點三倍。

台大小兒部醫師林于燦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近幾年才較為標準化,盛行率大幅提升應與診斷進步有關;而飲食西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兩歲以下幼兒,食物是最重要的過敏原,因此孕婦應避免吃帶殼海鮮、花生等高過敏的食物。至於,居家環境太潮濕,東西發霉,就容易孳生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