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omo

分享淺談學齡前兒童的教養問題

2013年02月01日
※您的孩子有適應環境的能力
古代孟母三遷,她細心觀察了孩子的學習狀況,不厭其煩地為孩子擇取良好的生活環境,提供完善的學習空間,致使亞聖出現,孟母實在功不可沒,由此可知環境之於幼童成長的重要性確實不同凡響。

環境為什麼重要?那是因為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這一項特點會驅使幼童在環境中大量而全面地吸收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我們絕不要小看此種內在動力,這個由無到有的歷程,對於幼童內在成長影響甚鉅。
因此,父母扮演的只是一個提供環境的角色,儘量給予幼童一個良好安適的成長環境,它不一定是金碧輝煌的生活空間,也不一定是光鮮亮麗的華美生活,您的孩子需要的是愛,關注和安全感,如果您能給予他一個充滿了愛、關注和安全感的溫暖空間,則孩子的心靈自然能呈人類最初步的情感,想對別人有幫肋,同情、親切的心意,也就是慈悲的一種表現,反之,若是父母缺乏慈悲心或只是有限的慈悲,則孩子對愛的渴望與付出恐怕就會日益衰竭了。

至於,什麼才是良好安適的環境,可就因人而異了,愈豐富的學習空間,則孩子能吸收的也就愈多,或者說,若是父母能夠提供客觀而全面的學習環境,則孩子的學習愈是健全而完整,當然這其中是應該避免父母的主觀意志。所以,為人父母者唯一要做的便是努力使自己趨於完善,並致力於改善環境,至於幼兒必會從中改正他自己。

※您的孩子有渴望獨立的心

獨立是兒童成長的主要目的,也是兒童成長的必要條件。一個生命個體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就必須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為了要能適應環境,就必須學會獨立。幼兒在成長過程當中,逐步擺脫對於他人的依賴,期望自己能夠完成成人世界裡的工作,諸如自己穿衣、穿鞋等等,這些都是孩童渴望獨立的表現。

父母應該了解孩童具有渴望獨立的心,從旁協助他們,促使幼童能在自主的學習當中逐漸成長,如此一來,孩子的智能和体能才能夠從中得到完善的發展。雖然,您的孩子生活節奏比您要慢上許多,有時為了節省時間,您寧可自己打點一切,但是,別忘了您的孩子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這個世界,他也期待獨立學習的自由。


所以,父母應該有更大包容的心去協助他成長,而非告訴他如何成長,並要時時提醒自己大人小孩的差異,別對小孩緩慢的學習歷程顯得不耐煩,讓他得以自由安心地去發揮,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是從那牙牙學語的狀態下逐步成熟的嗎?

一般人總認為孩子容易虎頭蛇尾,凡事都只是三分鐘熱度,然而卻不知道這很可能是大人造成的。因為您的不耐煩或是不放心,處處幫助孩子,只會使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會思索解決的方法,只是一味地抱怨或逃避,等著別人來幫他收拾殘局,久而久之做事自然沒有毅力,不能持久了。

父母若能供給孩童一個豐富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自行選擇有興趣的事物來工作,孩子自會專注其中自得其樂並樂此不疲。事實上,您的孩子是懂得如何享受做的過程,而您的孩子也需要從做中學習,同時,您會發現您的孩子並不會在意結果的好壞,當您正為著事情的結果惱羞成怒或歡喜自傲時,他已經鑽入下一個工作中,對於得失渾然不覺,有時孩子們純善的個性倒不失為我們學佛修心路上的良好導師呢!

※您的孩子具有學習的敏感期

孩子剛出生的第一年都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之下,逐步吸收外在環境的經驗,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意識生活,這時候內在的『吸收性心智』就發生作用。至於另一個內在的作用力就是敏感力,在幼兒成長階段中會有一段時間的敏感期,這時候孩子會對於某些特性或技巧有特別濃厚的興趣,父母若能善用各個階段的敏感期,不去阻斷幼童自行學習的机會,則孩子多半能夠得到完善良好的發展。

在自由觸動的學習空間裡,我們觀察到孩子具有自由選擇,自動學習並自動改正錯誤的習性,若父母不介入活動中,孩子在摸索的過程裡必能逐步培養自覺的能力,而「覺」對於一個學佛的人而言,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

※您的孩子需要被尊重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包括您的孩子在內都是需要受到尊重的。其實,孩子絕對有自行發展的潛能,若是您能遵重孩子的獨立性,協助他自行成長,定能發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確是有無窮無盡的潛能!給予他豐富的成長空間,讓他有充分時間去挖掘自己的喜好,順著各個敏感期去發展自我,切忌將孩子當成私有財產,以自己的喜好強加在他們身上。

另外,和孩子制定規則時,別忘了先詢問他們的意見,並在執行規則之前一定要先行通知,讓孩子能夠有一段適應期,更要確保操作規則時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否則敏感的孩子極容易在搖擺不定的規則中受到傷害。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孩子的情緒,以為我養育你,你就要聽我的,或是以自己認定的善惡標準去強加在孩子身上,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

試問諸佛菩薩或上師引導我們修行,尚且懷抱謙虛包容的心態,我們引領孩子逐步成長成熟,又豈能強行灌注自己的喜好呢?若是我們不能尊重孩子幼小的生命,則孩子既不能尊重別人,又如何能自重呢?

※您的孩子對於賞罰無動於衷

您可能會很很驚訝賞罰對您的孩子居然沒用?我們長久以來不是一直用這樣的方式在教育孩子嗎?事實上,對於獎賞和懲罰,孩子真的不像成人有著非常的喜好,他們不會因為獎賞而快樂和滿足,也不會因為懲罰而羞愧難過。

真正對孩子有作用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漸萌芽發展的自尊心,但是卻常常被我們忽視。我們總認為小孩子嘛!懂些什麼呢?覺得他們可愛時,給他們糖果吃吃,當他們不守規矩時,動則打罵,他們既不知對在那理,也不知道錯在那裡,在這種情況之下,賞罰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若是能夠因著孩子的自尊心,適時適地引導他們趨善避惡,則孩子不致於一錯再錯!雖然善惡是對立的,但是,當我們逐漸成長,我們會發現人世間並不是只有善惡兩種分類,在黑色、白色還有無數的灰,讓你的孩子太執著於善惡,無疑造成將來他在適應這個世界的困難,與其讓他過於執著善惡,倒不如協助他培養宏觀,引導孩子去思考?如何學習?而不要教孩子應該想什麼?學什麼?


三、結論


父母的角色不好扮演,尤其在現今轉型的時代裡,不再像從前一味的獨裁式教育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身為現代父母,我們必須了解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試著去尊重這些小小的生命個體,引導他們,協助他們去成長,而不是拿我們認定的好壞去限制他們。


「我為你好」這是一頂多大的帽子,往往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就算孩子真的如你所願去完成了你的標準,孩子的心靈卻會因此而受傷,既得不到尊重,又怎能尊重他人,更枉論自重了!


信任您的孩子,讓他能夠自行成長,每一個幼小的生命個體,都有無窮無盡潛在的能力,等待您去開發!給予他們一個自由豐富的學習環境,再給他們多一些時間去接受環境的刺激,相信他們必能從中得到許多未知的開啟,而我們所必須做的便是使自己趨於完善,再促使環境趨近良善,則孩子的成長必能有良好的發揮。


教育的路不好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格的養成就在這些成長歷程中逐步累積。有時回頭看看昨日什麼樣的境遇成就了今日我的種種,就不得不小心提醒,今日您如何對待您的孩子,給予他什麼樣的成長環境,便將形成明日他的種種,一步一腳印,怎能不小心謹慎呢?每一個人都有缺陷,我們在佛菩薩的照拂引領下修心,期許自己日趨完善,也期望有一日,孩子也因為我們的日趨完滿,而成就更為圓融的人格特質,願所有為人父母或從事幼兒教育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