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morphous250

阿羅有枝彩色筆 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

2007年11月16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6TXz38DzDY

阿羅有枝彩色筆》-想像與思考
阿羅的筆和他一起在月光下散步、遇到可怕的龍、在大海中航行、吃了九種水果派、爬上高山、坐氣球......。這一連串驚奇、刺激與趣味的經歷,可說是阿羅用筆創造出來的;有時候,卻又像是筆領著阿羅逐步推展出來的。
這本書的奇妙魅力正於這枝筆被塑造得非常成功,感覺上像有生命、有個性的角色,佔有和阿羅幾乎同等的位置與份量。(從原文書名Harold and the Purple Crayon看來,略見端倪。)當然,這枝筆沒有魔法,讀者多半也認為身穿睡衣的阿羅,只是在睡前做了一段想像之旅。如果說筆代表阿羅的想像,那麼,筆的神奇效果正表現「想像」的力量。

我們在故事中常看到阿羅隨機應變,整本書成功的從幼兒的觀點,達到了他們對「合理性」的要求。換句話說,作者巧妙的運用幼兒的邏輯語言,表現幼兒自由想像的歷程;再加上神韻、節奏和氣氛皆搭配得天衣無縫的圖畫,終使這本小書成為歷四十餘年而不衰的經典之作。


《阿羅的童話國》--童話裡的虛擬與真實
在《阿羅的童話國》中,阿羅用他的筆解決別人的問題,情節中亦強調阿羅和各角色的互動和關連;這時的阿羅已有能力去瞭解別人的觀點和需要。從蚊子、煙、火、下雨、直到花長出來,連續七頁因果相連的推理過程,展現了情節緊密的連續性及蘊涵的思考邏輯。

魔法、城堡、國王、巨人、巫婆、仙子等都經常在傳統童話中出現,這個故事裡的角色也頗符合慣例,如「國王都是坐在寶座上的」、巫婆有高帽子、仙子有許願棒。然而,這些舊元素經過阿羅的安排和解釋,又組合成全新的故事,使讀者在熟悉中依然驚奇。阿羅將他聽過的故事,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詮釋,創造他的童話世界。這似乎印證了童話永不停止改寫與再生的歷史傳統。

《阿羅房間要掛畫》--我的畫,我的世界
   阿羅想畫一幅畫,掛在房間的牆壁上。這個屬於現實世界的願望,要在現實中完成,這和他想在月光下散步或去魔法花園找國王,大不相同。但阿羅畢竟是阿羅,自然自在的從現實抽離,「走進圖畫裡去畫月亮。」這宛如許多幼兒的寫照,當他們很起勁的做一件事,即使平常如吃飯、穿衣,都可以隨時不知不覺沉浸在自己的想像裡。阿羅或許畫得太高興了,忘記自己原來打算做什麼,讓自己的想像創造出一個不斷擴張、發展、變化的圖像世界,一個屬於他自己的世界。

阿羅的紫色蠟筆不僅代表他的自信與創意,也代表了自省之後的無限可能。阿羅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作品,不逃避也不眷戀,讓自己重新來過。我們因為能夠想像與現實不符的可能性,能夠想像眼前不存在的可能性,才不會在困境中僵化或放棄,才能在生命的轉折處看到希望。這是創作的觀點,也是人生的智慧,對於站在人生起點的幼兒而言,這或許也是生存的能力。




克拉格特.強森(Crockett Johnson)於1906年10月在美國紐約市出生,後來移居長島渡過他的青少年時期。他在長島灣培養出駕帆船的興趣,這項運動從此成為他終身的嗜好。1925年他進入紐約大學,主修藝術。畢業後,他嘗試過許多不同工作,包括在百貨公司做廣告設計和擔任數家雜誌社的美術編輯。體格壯碩的他,還參加過職業足球隊。大家熟悉的「克拉格特.強森」其實是他為自己取的筆名,他的本名是大衛.強森.雷斯克(David Johnson Leisk),因為覺得「Leisk」不易發音,就用小時候的暱名「Crockett」為筆名。這個筆名隨著他廣受歡迎的作品,成為美國兒童文學史上永不磨滅的名字。

在眾星如雲的美國兒童文學史上,克拉格特.強森的創作數量並不算多;但他以具原創性的觀念和手法,在圖畫書的藝術表現上,開創了新的類型與風格,至今無人可取代或模仿。他的作品歷經數十年的時代考驗,至今仍廣泛而深刻的打動世界各地讀者的心,並預料它們的影響力會一直持續下去。研究強森的評論家指出,他成功的作品除了有傑出的圖像表現之外,都顯示了重要的特色:從幼兒的角度去畫和寫,也就是說,從幼兒角度去看和想。他掌握住幼兒最基本、普遍的單純性,並賦與一種特殊而溫和的幽默。雖然為讀者呈現幼兒世界的好作品不斷出現,但要能處理得如此精妙,恐怕找不到第二個克拉格特.強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