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Angel 妤&搞怪威の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孩子不專心該怎麼辦

2009年04月14日
公開
53

何謂不專心 記得我初次參加學校的懇親會,是孩子就讀國小一年級時, 當時有趣地發現孩子上課不專心急同學說話是最被長老屍提及問題。 多數的小一學生而言,偶爾有不專心極多話的問題 是此年齡層孩子的的正常發展現象。孩子注意力會隨著生理年齡增長 成熟,所以考慮孩子是否有注意力問題,需考量下列幾點因素 :包括孩子年紀,與多數同年齡相比較,發展的狀況 等。孩子常見的注意力問題包括:在課堂上常常發呆 或玩弄東西,分心後難以再回到未完成的事上,無法 再是當時間內完成家庭作業,容易粗心大意或忘東忘西 等。若孩子不專心的程度較一編同來得嚴重 且因此導致學業成就落後、起伏不定 在或者影響其人際關係的發展時,叫需要家長給予額外的關心與協助 不專心的原因 孩子學習時不專心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有的孩 子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而無法再課堂上是當地調節奇住一力,以複合教室的常規 急學習要求。 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又三種類型,其中一種 類型事已注意力不足為主要症狀,有的孩子則是介於正常與異常之間的臨界範圍,隨然注意力不足 的症狀尚未達到臨床診斷表準,但扔影響到他的發展與適應。 需留意有些孩子的主要問題在於情緒困擾,不專心的行為問題是次發性 舉例而言,有的孩子經歷生死攸關的壓力事件 ,「創傷後的壓力疾患」,此疾患屬於焦慮級患的一種,孩子過度焦慮不安,而引發注意力的問題 因為精神級換得不同,或主要問題的不同,後續介入或住聊的方式都不同。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 有不專心的問題時,最好先諮詢雸同精神科醫師,或接受臨床心理師的心理評估,必須先確定問題的原因 才能以適當的方式進行介入 我不懂他的心 許多父母對於孩子是否有主意力不足過動疾患 而感到迷惘。父母常說孩子有時明明可以專心的, 怎麼稱他為注意力不足呢?其實注意力不足的 孩子有去、新奇、多變化的活動上,或是別的 情境下,注意力的表現較好;但在單調、估燥 、重複性的活動上,或團體的情境中,其注意力 問題會變得較明顯,意即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會隨 著情境不同,其症狀的明顯度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注意力不足的孩子應該不輪在任何場合都無法專注 的想法,是與實際狀況不符的 有些父母則誤將孩子的行表現歸咎於個性懶 散、或被動,或者握人錯誤的指責父母疏於管教 ,都是對當事人不公平,錯誤歸因,注意力不足 過動症狀的主要成因在於腦部發展的問題,不是 孩子所能控制的,也不是後天環境造成的。專業 人員會透過父母晤談、孩子晤談,收集學教資 力不足過動疾患,並排除其他精神疾患的可能性 。一般需2~4次或多次約診,才能確定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 ,進而提供可行的治療方式急欲後的解釋 注意力的成長 孩子的注意力不足沝要問題時,以心理學的方法而言 協助孩子注意力成長的方式分為 三大類: 一、針對孩子的直接順練 教導孩子專心的策略,例如:讓孩子輪流用手指在桌上畫圖,然後由其 他孩子來回答遊戲,可培養孩子的視覺注意力。 在孩子的注意力成長團體中,可透過遊戲的 設計,讓孩子討論專心的策略,在活動中練習後檢討 期成效,則可以促進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發展 二、透過父母親職教育,提供孩子具有矯正 性的家庭環境 家長親職教育的目標,包過協助父母對孩子的 問題行為成因有正確的了解,並學習校的管教 技巧等。因為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可能在自我控制 上會較弱,所以需要外在環境給予明確獎懲, 與一致的管教方式,以協助孩子行為能正常的 發展。 三、教師一聚學習的原理,實施課堂上的行為 管理方案 在學校方面,班上老師可以在特教老師或臨床 心理師的協助下,執行針對孩子擬定的課堂行為 管理計劃,鼓勵孩子對自身行為的覺察,及獎勵 孩子專注的行為等。如果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 疾患,則需長期且全面性介入,才最能使孩子 及其家庭中受益。 其他的影響因素 再林床上有些學鹷孩子呈現的主要問題是不專 心及學業成就低落,很類似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 的表現,但經過仔細的晤談及心理乒估後發現 ,孩子的主要問題並非來自注意力不足,而是導 因於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的特徵,是孩子的學業成就遠低於其 智商表現,而「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的一種 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可能在自或閱讀理解上有困 難,與其聰明才智該有的成就不相符 孩子可能因學上的一在受挫,而影響到其學 習的專心度,或內在學習動機的發展。有的孩子 以口是取代筆試後,學業成就即進步許多,這樣 的孩子需要特殊教育的協助,以量身訂做一套適 合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及評量方式。 另外,弱孩子不專心的問題出於情緒困擾,則 當以處理問題為首要,待情緒問題獲得緩解 後,不專心的問題可能跟著改善了。 青春期前孩子可以考慮接受遊戲治療,它是一 種遊戲為媒介的心理治療方式,孩子可以透過 繪畫,說故事即假扮遊戲等方式傳達ㄊ的內再世 界,而心理師可以在這過程中提供治療的元素, 如同理,接納,設限,及轉化等,進而重建孩子 安全感。

孩子犯錯,父母別忙著生氣!

2009年04月11日
公開
38

【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才會懂?】大多數得父母都 有這樣困擾,面對孩子犯錯時,總是不由自主 地以負面情緒來處理,尤其當孩子一錯在錯時, 父母茵求好心切而產生激進行為,反而使親子 雙方的關係陷入緊張得冰點狀態,甚至我們已在 不知不覺中犯了錯還不自知 對親子教育有深入研究,本身擁有三位寶貝兒 女的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魏秀珍副 教授表示,父母之所以貫性的負面情緒看待孩 子犯錯的可能原因,可蓋分為以下幾種: ●安全考量 父母擔心孩子犯錯,是因為父母認為犯 錯會帶來危險。就像父母一開始照顧孩子,總 以孩子的健康、安全為主要考量。這種基於愛的心理 。但隨著孩子長大,我們習性一下子 無法改變,總是以照顧他為前提,幫他把鎖 有事情安排好。 其實,犯錯並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父母之 所以會限制孩子犯錯,其實擔心犯錯所帶 來的後果無法補救,也可能是害怕孩子受傷 或是傷害別人 ●比較心 我們身楚的華人社會, 是個群體的社會, 因此成人面對孩子的 所作所為,總喜歡 照這社會的標準 、別人的目光 來判斷某個年齡程的孩子 應該是如何,會有什麼的行為。 這就是學理上所說的【參照標準】 再加上身受儒到思想影響,「養不教,父之過」 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孩子犯錯,父母認為 是自己管教不當。於是孩子犯錯往往會被擴大處 哩,甚至父母不是為了孩子錯誤而生氣, 而是為了面子掛不住而生氣 所以,父母會出現『如果你這樣,我就會怎樣 』的威嚇方式,來制止孩子犯錯,避免自己丟臉 的可能。 此外,部分父母對孩子會設想一個期望值 當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心中預期,便會產生失落 ,甚至以指責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期望孩子因此 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複製就觀念 『從來就沒有人教我怎麼當父母』 這是大部分 父母的心聲,因此在管教孩子時,我們習慣性 地參考別人經驗,或是複製自己被管教的舊經 驗,如法泡製地套用在孩子身上 所以,當父母本身在成長過程中,曾有過錯誤 的經驗,自然就會以不正確方式來處理孩子所 犯的錯,而切渾然不知自己已犯了錯 ●過度保護 近年來,因為少子的關係,新一輩的父母總 把孩子當作寶貝,加上父母普遍都有足夠的能力 ,提供孩子更好生活 因此,為了彌補小時後缺乏的,或基於 想給孩子更好,父母總以自己想法,而非一 孩子的需要,幫孩子多做了非常多的事,甚至 害怕他受傷,受挫,而事事幫他安排好,避免他犯錯 ,但這同時也扼殺了他成長的機會 別害孩子『一錯再錯』 擁有豐富親子經驗的兒童福利聯盟李惠捐 副主任表示,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若以負面情緒 處理,不僅孩子容易產生衝突,孩子甚至為了逃避 責罵、掩飾自己錯誤而說謊,逃避問題 惡習,長期下來導致攻擊 退縮人格 前者對別人反應 習慣以暴力方式回應,後者則已是不知該怎麼做 缺乏解決問題能力,久而久之失去自信 ●犯錯是必然的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 還在學習,成長的孩童,犯錯自然無法避免 但大人往往 不能知行合一 每當孩子犯錯,就因過度求好心切,使得情緒高漲甚至失控 假使父母市這坦然接受獲控制自己情緒 ,就能以同理態度面對孩子的錯 誤,也較能理性地引導孩子反省 ●錯誤是孩子的老師 錯誤其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可惡,犯錯是一種 訊息,可透露孩子發展學習出了什麼問題 只要我們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犯錯反而成了指導 孩子學得更好的老師 ●處理不是處罰 孩子犯錯,重要不是處罰 而是了解孩子動機協助他改正 並讓孩子負起責任 但是有父母不處罰就是放縱的迷思,因此長急著教訓,有時誇張處理 不知為了孩子做逃避的處罰,反而犯下更大錯誤 ●言教,身教並行 從小到大,我們是否都灌輸孩子反事都要做到 最好的觀念?使得孩子面對錯誤時,產生否定 的情緒,甚至無法承受錯誤 我們大人在生活中正確地是犯如何面對錯誤 承認錯誤,負起責任 孩子犯錯 自然不會 覺得畏懼,也才能正面地面對錯誤 本文節錄自2008年8月 大嘴鳥親子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