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鈞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11年11月05日
公開
14

妹妹班級聯誼會

妹妹班級聯誼會

2011年11月05日
公開
9

關子嶺景大泡湯

關子嶺景大泡湯

2011年11月03日
公開
7

圍棋(哥)

圍棋(哥)

2011年11月03日
公開
17

YMH第二期(妹)

YMH第二期(妹)

2011年11月02日
公開
11

期中考-數學100

期中考-數學100

2011年11月02日
公開
18

機器人(鈞)

機器人(鈞)

2011年11月01日
公開
18

期中考-國語93.5

期中考-國語93.5

2011年11月01日
公開
15

雲門律四(妹)

雲門律四(妹)

2011年10月31日
公開
11

美育奧福-妹

美育奧福-妹

2011年10月30日
公開
8

教會獻詩

教會獻詩

2011年10月29日
公開
14

ymh音樂會

ymh音樂會

2011年10月18日
公開
14

如何和精力充沛的孩子相處--演講紀錄

如何和精力充沛的孩子相處--演講紀錄 精彩的演講,有翻譯WENDY媽媽的分享與全紀錄~ 一、翻譯Wendy 媽媽摘要分享 經過十月懷胎,哇哇墜地的孩子,帶給世界繽紛多彩的禮物~好奇、創造力、喜悅、冒險的精神…。老師問在場80餘位的聽眾,大家的身上現在還帶著幾分與生俱來的禮物呢? 曾幾何時…,這些天賦禮物在時間的流轉中,幾乎蕩然無存。每個大人還記得小時候遊戲的光景嗎? 請每個大人也要記得自己都曾經是個天真無邪,活力充沛的孩子。 精力充沛的孩子通常會有甚麼特質? (參與者回應) * 容易無聊,故意製造聲響、打人,引起注意力 * 有攻擊性、破壞力 (聽到音箱有聲音,就用手指在黑布面上戳出洞) * 睡得不好、淺眠、睡眠中依然動個不停 * 從早到晚都在動,從來都不會累 * 社會技巧弱,會與其他孩子搶奪玩具,以尖叫、打人方式達成目的 * 注意力不集中 Barbara老師說,這些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而是注意力太過集中在某ㄧ個面向。這些孩子不是有破壞力,而是他們太有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讓他們過度"活在當下”,當聽到音箱不斷發出聲響,有人說話的聲音,他們不禁好奇、懷疑…”箱子裡面是不是躲了ㄧ個人,要不然…?!!” 非查個水落石出不可。因為”時間觀念”比較弱,所有的滿足就都必須在”當下”被滿足。健康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會學習到時間是由過去、現在及未來所組成。 如果大人可以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不會只是貼上ADHD、過動、自閉、有攻擊性…這些標籤而已。貼上標籤似乎讓人更安心,因為對號入座以後,所有的研判就被限制在ㄧ個框架之中,所有的問題也就制式化、被僵化,如此就看不到ㄧ個現象背後所代表的整體圖像。活力充沛的孩子是需要時間和空間去玩、去釋放身體的活力。然而貼上診斷的標籤後,有…問題的孩子,或許就開始服藥,這對孩子的真實需求似乎幫助不大。 老師舉了ㄧ個澳洲華德福學校的實例,ㄧ位12歲的小男孩,在教室是坐不住的。學校安排他每天當中ㄧ個小時陪著學校的總務水電修繕工巡校。跟在專業的修繕工身邊,幫忙提著重重的金屬工具箱是他最引以為傲的事!那確實不輕的工具箱也扎扎實實地用掉了小男孩多餘的力氣。當巡校ㄧ圈完畢,再度進入教室的他雙眸明亮,已經平靜下來,準備進入學習。以前師生間關於他的話題是:XX把這個物品弄壞了! XX把那個東西破壞了! 現在情勢逆轉:這張椅子是XX修好的。那個東西是XX修好的。 如果我們清楚明白精力充沛的孩子需要在動中學,我們就不會大聲斥責要求:”站好、坐好、不許動”。大人進而提供的會是看見、理解與支持,讓他們有機會轉換情境,透透氣,透過活動釋放能量。 二、演講紀錄 BABARA老師: 首先讓我們想想,到底是孩子精力充沛,還是我們已經被累壞了。 身為老師與家長,現在孩子,到底誰是問題,問題從何處來? 如果只是把看到孩子這樣的表現就是貼上問題標籤,是否把孩子帶來的天賦禮物抹滅?無論我們自己有悲傷或快樂童年,大家請仔細想一下這問題,孩子帶來最重要的禮物是甚麼? 現場參與者回應: 天真、真善美本質能量的回饋,好奇心(老師問:孩子的好奇心會令大人厭煩嗎?) 嬉鬧,真實的本質、生命力、生命力、創造力、沒有偏見的開放性、冒險、喜悅、 BABARA老師: 接下來的問題,如何保留這些層面不在成長過程中遺失。以上這些屬於孩子的特質是發展到幾歲就停止,或是它們有長程發展的可能性,如何為孩子保存這些禮物。我們自己是否還保留這大部分嗎?還是看看自己的童年特質已經蕩然無存,心中生起小小悲傷。 您今晚會至此聽此演講,應該是心中帶著一些問題而來,接下來也請在座各位分享一下這些精力充沛孩子的特質是否也在日常生活中帶來一些問題呢? 現場參與者回應: 老師:這些孩子在課堂上常常因為聽不懂而靜不下心來學習,他們會喊無聊,然後產生干擾 課堂的行為。 家長:這些孩子喜歡觸摸、探索環境,進而把週遭弄得一團糟、也會有破壞或攻擊行為,當 媽媽狀態OK時,這些都不是問題,否則就全都是問題, 結論是精力充沛的孩子往往讓大人精疲力竭、耗盡力氣。 BABARA老師: 有時他們看起來好像從來注意力無法集中。其實他們注意所有的事情,唯一不注意你要他注意的事情不是嗎? 開放現場參與者: 家長A:孩子可能曾經有不好經驗,如被打,於是有負面能量,在課堂中想勾結其他同學, 無邊界的宣洩。有攻擊性! 家長B:我的孩子一直喜歡講相反的話,我很無聊,沒事情做,對我來說很像故意唱反調。 BABARA老師: 嗯,PLAY WITH WORDS,孩子上課時會因為不瞭解內容,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界線,界線對他們來說常常是與我們預期的情況不同的狀態。 請從家庭角度描述在家中精力旺盛的孩子會如何? 現場參與者回應: 家長C:我家的四歲男孩在家中無法等待,爬上桌跳來跳去,下一秒就忘記,繼續維持此模式。 一有要求就希望立刻被滿足。 家長D:我的十五歲男孩,自己停止不了笑,整場跑、爬、 家長E:我的孩子不能輪流、不能等待。 家長F我家八歲孩子閱讀有問題,學過很快忘。 家長F:我的孩子學習成就較低。 BABARA老師: 請問大家覺得精力充沛孩子的睡眠狀態如何? 家長G:睡得好 家長H:睡不好 BABARA老師: 通常是過度貧乏的睡眠節奏。 請問大家覺得精力充沛孩子的飲食習慣如何? 通常是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吃得多或吃得少 也有餓了馬上吃,零食吃得多,三餐吃不多,飲食習慣多樣,吃太多。 再請問大家覺得精力充沛孩子的社會性如何? 家長I:我家兩到三歲小女孩子,眼睛一看到玩伴的東西,他馬上搶,立即滿足,意志堅定。 揮拳或尖叫,所以導致社交出狀況。 BABARA老師: 精力充沛孩子和時間的關係通常是弱的,他們並不瞭解何謂很快,他們對時間完全無概念,只有現在。 家長J:我家孩子總是在家跑來跑去,捨不得睡覺,不喜歡輸的感覺,看到有孩子在公園溜滑梯,等人走後才會去玩。喜歡黏大人。 BABARA老師: 精力充沛孩子找同齡孩子玩常會有社交失敗經驗,所以他們對同齡孩子的社會性技巧是比較弱的,所以找大一點孩子或成人會較安全,他們已經想辦法發展策略,讓他自己的社交活動容易成功,順利進行。但是大人還是不高興,問孩子說:你怎麼不跟同齡孩子玩呢? 我們不妨來思考一下:『精力與能量會如何表達他自己 所有人類的能量都是透過移動向外呈現,人類經常會有移動,移動在生命最初是沒有修整過的移動,如新生嬰兒手腳會不由自主的晃動,則我們用布巾把孩子妥善包起,就看到強褓中的嬰兒,在包裹中,慢慢甦醒,協調的移動,吸吮、握、放、兩隻手不小心碰在一起,充滿好奇心的玩著手,看著孩子探索世界,大人也非常開心。孩子的頭一年就充滿這樣對世界的探索。 孩子聽到聲音就會跟著聲音移動、也在東西掉落與撿起之中發展自己和空間的關係,開始會爬後對週遭所有東西充滿興趣,會走路時,孩子取得了移動主導權,開始在空間中自由的以雙腳移動,當孩子站起來後,很快就開始會跑,這些都是童年時期自然的活力。健康孩子在這樣的活動後會累,會睡著,所以我們大人就趕快補眠,對零到十八個月的孩子來說這些未經修整後的移動都是正常的,但如果這些狀態未停止,繼續下去直到長大,或者有個動個不停的孩子,永遠不停下來,這才是導致大人精疲力竭的原因。 所以我們看見精力旺盛的孩子在對的童年時間點如幼兒階段是OK的,但如果過了這樣的年齡仍持續到中小學階段,則會產生問題。 好奇心是屬於童年時期的,大部分幼兒拿到一樣東西,會很有興趣的看這東西的機械性操作,然後感到滿足,並且透過做中學與模仿,逐漸學會走路、遊戲、並且建立遊戲場景,並對遊戲內容賦予意義,理解孩子發展狀態的家長,會開始引導使孩子的活動能進入有意義的工作狀態:例如做家事,透過一個有意義的工作從開始到結束的歷程,讓孩子學習一件事情完整的過程,每天的例行的家事,都有固定的形式與流程,這些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 家事總有開始與結束,有目的,是為了讓家庭更美好而做,當孩子協助每日家事工作的進行的同時,這樣的概念,就會逐步深植入孩子心中,他們會發現:做每件事情,都是有開始、中間和結束的過程,例如,做麵包要先把麵粉和水揉勻成麵團,並靜置使發酵後,才放入烤箱,烤好就可以吃。 但是如果我們只是把麵糰當作遊戲黏土來玩,那麼麵糰就會只有』玩』的單一功能,而不具備更多的家事工作教育功能,比較可惜! 教育兩歲半的孩子就是只需要讓他們一直玩,但教育四歲孩子需讓他們知道此遊戲的目的,當孩子確實深刻的體驗到這些工作經驗之後,正常來說,孩子就會透過遊戲,使工作重現於遊戲中,在華德福幼兒園環境中,這樣的遊戲是被滋養的,遊戲對孩子而言是非常嚴肅的工作,透過遊戲使孩子的內在發展完備長成,使他們有能力可以面對外在的世界。 有些教育專家提到,孩子如何玩遊戲的態度,就已經鋪陳了未來成人後的工作態度。此二者是有相當關聯的,遊戲對每個孩子而言都非常重要,而我們來看看這些精力充沛孩子的遊戲是何種情形呢? 請問有多少人思考或經歷過自己或孩子成長過程中遊戲內容或方式的改變? 現場沉默。 BABARA老師: 每次問此問題,大家都很少回應,因為大人都很忙。我們忙到其實沒有辦法提供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去經驗童年應該有的完整的遊戲發展階段。 家長K: 我從未想過這樣的問題,但這樣的對比真的很有趣,我想到我小時候和玩伴玩的經驗,很簡單,很專注的自己訂規則,或玩樂器。 BABARA老師: 所以要能夠有這些放鬆自然的遊戲與有趣的玩樂器經驗,在正式學其樂器前就會比較好。但通常的狀況是,我們大人採取捷徑,在這類玩之前就直接進入正式學習,因為我們希望在學業發展能達到正式水準。 所以大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這些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禮物奪走,華德福幼教是希望能保留孩子的完整童年經驗,透過對世界的探索與玩遊戲,促進腦神經發展,七歲上小學後,就可以完整準備好接受課業訓練。七歲就是整整人類的孩子需要七年建立起完整的感官經驗,才能使身體長好。只有透過這樣七年好整以暇的成長,孩子的內在眼睛才能夠準備好面對外在世界,對自我內在的感知更清晰。而抄捷徑的方式,只是在孩子身體發展尚未準備好時就揠苗助長,例如對兩歲孩子說要分享玩具,其實是超乎其年齡的要求。兩歲孩子能分享玩具嗎?他們正是要透過辨識屬於自己的玩具,來探索自我的啊!如果我們禁止他,孩子有可能會退縮不敢再向外探索。所以我們可能要有意識,很多我們大人做的事情就已經使孩子無法健康成長了。 再談到精力充沛孩子往往要求立即滿足,立即滿足的需求,其實應該是只發生在在幼年期,但我們發現很多孩子卻有繼續延伸至中小學仍有如此傾向,這是為甚麼呢?我們發現這類精力充沛孩子他們通常有困難去專注去玩一樣遊戲,特別是需要靠想像力去創造場景的遊戲,他們缺乏語言與想像力去蓋一座城市,所以他們往往用積木把房子蓋起來後就馬上摧毀,然後再蓋再掃掉,不斷的反覆經歷破壞再建設的過程,在孩子小時候,這些行為就已經過度發展。在幼兒階段正常的學習中,孩子應可以在堆積木的遊戲過程中,發展如何放才會平衡,如何蓋才會有整體感等細緻的感官功能,而精力充沛孩子卻沒有在這樣的健康遊戲的循環中學習到這些細節,相反的,我們發現這樣的孩子只享受把積木堆高再倒下去的過程,他們由內而外呈現出的肢體是持續不斷的大動作,並非像一般孩子有循序漸進的過程,以致於他們的好奇心停留在會造成破壞性的狀態。 而這類孩子也對某些東西的注意力特別集中,和別孩子不同。如他們看到音箱就把手伸入,你們覺得他在想甚麼? 現場參與者回應: 想說有誰在音箱中? 甚麼在這軟軟的海綿之後。 BABARA老師回應: 所以可說他們不是故意要破壞,他們有的是好奇心---因為他們的好奇心可能沒有從透過健康的幼兒成長時期的做中學去累積足夠的感官經驗,所以他們只變成能夠如此的活在當下,每件事情做一做就船過水無痕,然後繼續往下一件事情去。 所以身為名偵探柯南的大人們,會到處看到他們留下破壞線索。因為他們當下的好奇心非常豐富,所以當下的探索是非常大量的。於是家有過動孩子的家長變成很怕帶去親友家拜訪,因為最後往往落得沒有朋友。 其實身為老師就知道,他們對筆、水桶,有和別人不同的關係,透過這些觀察就可以歸納出過動有好多種不同現象。有些胎兒從在娘胎中就動個不停。如脹氣問題,在娘胎中就過動的孩子,生出後就就常因脹氣哭不停,腸胃不好,所以睡醒節奏無法建立,眾人皆睡我獨醒,過了爬的階段就站、會走後很快就開始只用跑的,於是這些孩子就會被貼上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標籤。 透過以上的綜合描述,我們發現了這些孩子對移動部分好像有特別的需求與呼喊,你會感覺這孩子好像需要一直動個不停。並且他們缺乏韻律節奏,吃不好,睡不好,有社交問題,跟世界的關係較難建立。 所以如果精力充沛孩子的特徵是動個不停,我們可以怎麼做去支持他們呢? 現場參與者回應: 家長:提供足夠空間?使其可以滿足他們需要的空間。 老師:找事情給他們做。 BABARA老師回應: 真的,你會這麼做,那你是個好老師。我看過多數老師請孩子坐在老師面前,說不許動,於是孩子全身的力氣都花在控制自己不能動,無餘力學習,要知道他們以觸覺學習世界,而非腦袋,比較好的方法應該是讓他們在教室後面走,以不干擾其他學生上課的動中學方式為原則。 所以這些精力充沛孩子若是還小的時候,我們應要做的是要讓他們有空間去健康自由的遊戲,如果是針對入學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看其優勢能力在哪,從其優勢能力去發展,我們要幫助他們去發展某種技能,再透過這項技能去建立他在其他課程學習的信心。此外他們在律動的部分的經驗很重要,因為在律動中他們腦部自由,一旦他們透過自己優勢能力建構技巧後,他們就可以舉一反三,建立他們在其他方面的優勢能力。。 接下來請BAKEY老師教導大家一種簡單但有深意的運動(適合0-99歲)。 下 、上、外、內 BABARA老師: 這個簡單的運動,讓我們經驗到向下收縮、向上開展的關係,然後到我自己的關係,慢慢接近我自己真實的本質,所以我向外探險,終究我要回到我的內在。 重複做超過八次,在此過程中,由慢到快,加速過程令動孩子滿足,滿足後要慢慢把他帶回自己,這是治療教育的基本原則。以非常簡單但非常深奧的方式帶這活動,小小活動就讓我們經歷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使得有些能量向外得到釋放與開展,而後回到真實內在本質變成有可能。 我們必須給孩子這樣的律動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而且具有意義。我們必須允許這樣的可能性發生,除空間之外,還有時間的重複,一次次的練習我們就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和周遭空間的健康關係。在孩子兩歲時,這樣的治療教育也會讓動作與跟故事相互連結,所以我們也可以讓它變得更複雜而完整。 簡單的律動,遇見孩子的需求,這類治療教育的動作設計會有讓孩子有外圍、中心、左右、前後的體驗,或有任何其他輔助工具的應運。整個原則就是使用移動的可能性,讓孩子去探索世界,並且感知身體,透過動中習得技巧,而透過觀察,看孩子在活動中表現,進入專注而釋放,簡單又有意義,就是在治療教育中要掌握的原則。 精力充沛的孩子確實有不尋常的活力,我們應說他是移動方向未經引導,所以得不到因為工作而產生的正常回饋機制,因為這樣的落差,在教室中,他們能安靜坐著的時間就不長。所以如果我們給練習、事情讓他們去做,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雖然他們有破壞性,經常拆開東西放不回去,但他們通常也可以是技巧高超的。他們通常被建議跟著總務主任一起巡視學校、修理東西,這樣也讓工友可以有小助理,非常與有榮焉。此舉可同時達到多重目的,一方面這些孩子在教室中確實有困難,讓他們跟著總務主任一個小時去巡邏校園,也可以讓教室中大家鬆一口氣。 工友或總務人員,有時候像魔術師,一把壞掉椅子可以三兩下就修好,這對精力充沛的孩子來說是偶像。怎麼辨識孩子是否過動呢?這些孩子手永遠是髒的、衣服也是髒的,大人最常對孩子說去洗手。而對這些經常在修繕學校東西的人而言,手也很髒,所以他們真是哥倆好。看看維修人員的工具箱是如何拿的呢? 他們被放在重重的工具箱中,試想當這些孩子用盡力氣拿起這種箱子,走路有風的跟在維修人員後面,提上提下,手很健康的累壞了。而只是簡單提工具箱,就使得其注意力集中了。而孩子也會鉅細靡遺的觀察總務人員修繕工作的進行。短時間後,他們可以開始學會做木工。沒多久,大家就不在是說Bryan又把東西弄壞,而是這些東西都是Bryan修好的,也許上課課表內容他不清楚,但他透過實務工作,他可能更了解計算運作了。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只看到孩子的干擾行為,而是我們真正的看到孩子有其他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一個失敗者! 而同樣的在家的生活,我們也應該參考上例,試著讓它不再充滿挫折,而是提供孩子有機會成為一個工作的參與者。 家長提問: 把孩子帶出教室的確蠻好的,在台灣一次兩次OK,三次以上可能家長會有意見,耽誤學習。 BABARA老師: 所以在家長的親職教育部分,必須要大家有共識。現在請在場願意讓孩子走出教室的舉手, (五成舉手。) BABARA老師: 所以看起來蠻多的家長是可以接受的啊! 目前課堂發生的事情對孩子是不友善的,孩子無法在其中適合的學習,在課堂中發生的對他們每寸肌膚都發生痛苦,如果准他們出去走走,他們會在釋放後,往往會有不同的態度與準備來接受學習。 所以高度建議每個學校應該有農場,可以讓孩子有勞動,健康消耗精力的空間。 過動孩子正逐年增加中,現代摩登社會汽車、電視、對童年發展不利,有些孩子的確是在胎兒期有與生俱來就要動的傾向。但是很多過動孩子是因為現代科技生活的影響,才變成動個不停,因為在學校和家庭中,我們並未建立一個正常的活動律動關係。 想想一個孩子如果所有的行動,就是在車上無目的晃動,看電視全身看似沒動,卻是內在大量移動,所以一站起來就是要動。此外,我們也提供給孩子太少的健康遊戲時間,玩溜滑梯、盪鞦韆等上下活動的遊戲。再一次的提醒,提供十歲前孩子足夠的遊戲空間與時間真的是非常的重要,所以一開始我們問成人需要反思,我們是否提供了孩子足夠健康的律動、活動成長的空間與時間,通常的情況是非但沒有,反而給孩子服用藥,以控制他們的移動! 老師分享:我在高中教電腦,有位孩子在上課時把整台電腦拆解,我沒有處罰他,反而是請 他日後上課坐在我跟前,給他一台特定電腦讓他可以拆解,但告訴他拆完後要復 原回去,就這樣,我和這孩子建立了很好的師生關係。 BABARA老師: 很好的分享。目前在澳洲有很多在校失敗的孩子,很多例子顯示,在他們的生命中,只要有一位大人願意相信他們,他們就不會步上這失敗的人生,有創造力,使批評消逝無蹤,如果今天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能相信這樣的信念,於是我們回去後,開始去關心我們週遭的孩子,或許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但我們願意觀察他、相信他、支持他,或許就減少八十個會進監獄的囚犯。 或許你的同事班上就有這樣困難的孩子,千萬不要說老師課室管理能力差,有困難孩子的家長也很煩惱,也沒人歡迎他來訪,身為家長,我們要互相多一點包容。通常協助找到孩子喜歡的東西,讓他把精力發洩掉,也是減少衝突的良方。 家長提問: 您剛才演講中有提到,孩子沒法等待,是因為孩子缺乏正確的時間概念,請對此多加解釋。 BABARA老師: 身為人類,我們擁有空間,但空間感是透過成長發展後逐漸形成,孩子在媽媽肚中九個月,出生後,必須再花九個月慢慢學習站起來。在這成長過程中,孩子要花時間去建立醒與睡的節奏,所以身體才能夠穩定長成,而內在器官也有其成長時程,生命力的成型是基於開合的韻律節奏,所以一個孩子到兩歲時,會長到自己未來身高的一半,所以在時間當中有很多生長機制在發生。 當然在孩子的認知中,會有被喚醒的時刻是與當下有關的,所以孩子聽到東西就轉頭,一給東西就接住,漸漸的所謂的當下包含進了過去與未來,所以說隨著孩子年齡漸長,他們的意識才會漸漸醒來。所以我們理解為何小小孩不能分享,因為他們現在就要,未出現在眼前的東西他們就會忘記,慢慢的他們隨著時間成長,逐漸的發展出了物質恆存的觀念,才會知道,消失的東西會再回來,這時候他們才能夠真的理解分享的意義。 而對時間的感覺與發展的成熟度也有關係,孩子除了最初發展出了當下的意識之外,也應該隨著成長,逐漸發展出對過去與未來的意識。 很多觸覺型的孩子不會對未來做計畫,也無法對過去反思,只對當下著迷,不會想到後果。而對時間的察覺,是一個有機的流動。講到時間感,對孩子來說不只有現在,而是也包含了過去與未來。所以健康規律的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很重要,這幫助孩子對未來的時間,有想像與規劃的能力,可以得到滿足。反之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只是一直追趕當下,則孩子也將變得浮躁。 我很鼓勵大家對於這部分繼續探索。今天的演講只是一個開始,關心孩子成長的對話與討論應該在未來持續的發生在同事與朋友、家長之間。

2011年10月12日
公開
9

雲門補課6:30

雲門補課6:30

2011年10月11日
公開
12

YMH補課PM8:00

YMH補課PM8:00

2011年10月10日
公開
8

放假一天

放假一天

2011年10月05日
公開
12

辣椒班兒童劇場

辣椒班兒童劇場

2011年10月05日
公開
10

媽咪樂

媽咪樂

2011年10月04日
公開
8

雲門律四-2

雲門律四-2

2011年10月01日
公開
9

統一發票上路

統一發票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