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邑媽

數棒?

2011年06月13日
前陣子爬很多文,都是跟數學相關

不否認,在發現小邑自己莫名會加法進位後,曾想過是否送他去坊間的數學機構學數學,如:功文數學、奧林匹克數學、思達數學、MPM數學、百世數學……上網找了資料,比較過各方評價,卻在看過下面這些影片後打消念頭了






問了好友看法,果然和我不謀而合:「很多靈活的孩子被補習班教過後,原本有十種解法的,只變成一種,就是補習班教的那一種,站在幼教的立場,我們希望孩子能突破大人的框框,發展自己的創意,無論是捷徑與否,都是孩子走過的路程,其實孩子學習過程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學習的結果。過程及方向若是正確的,總有一天會抵達目的地。


還記得以前有次小邑將一片新的、有40首歌的CD放入音響,說要聽第42首,卻發現怎麼轉也只有40首歌
愣了幾秒,突然開心地跟一旁專心上網的我分享
媽媽∼這個只有40首歌啦,不會有第42首!要有58首的那個CD才有第42首,對嗎?!
接著,自己做歸納,然後說
媽媽∼如果有100塊錢,就不能買……200塊錢的東西!………如果有200塊錢,就不能買…300塊錢的!……如果有100塊錢,可以買…90塊錢的,對嗎?!

我永遠記得小邑自己領悟這些道理時,臉上燦爛又得意的笑容!



數學應該像這樣,是生活化的。透過生活的體驗,讓孩子逐漸發展抽象概念。
如果坊間號稱能加強孩子數學能力的方式是像影片那樣,那我寧願小邑自己摸索,甚至整天玩泥巴、玩積木都好過上這些課!

沒記錯的話,數棒是蒙特梭利的教具之一,是讓孩子自己玩,慢慢從中發展數學概念的。對於有些從具體到抽象轉換較弱的孩子,數棒的確可以幫助理解。只是怎麼現在居然被坊間數學機構拿來當訓練的工具?

生意人實在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