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芭樂媽媽

從感覺、感受談感動的教育

2004年12月24日
自然是教育之神---從感覺、感受談感動的教育 王國和


一、大自然是教育之神

古今中外的偉人大部份來自山川林野之間當不為過。與其說山川靈秀,風水地理好,不如說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更令人感動。因感動中孕育了高超的智慧,堅毅卓絕的心胸情操。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無限的美景讓你感覺、感受、感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舒坦的心胸讓你慢慢的去感覺感受感動,前者為環境的佈置,後者為時間的品味,讓你的心智和環境有足夠的時間產生交互作用,這正是智慧的泉源。情操的教育孕育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非政客)、音樂家、藝術家,如果沒有大自然的感動,絕不能奏功。一條藍色多腦河孕育偉大的音樂家。

然而,自有老師以來,老師為表功勞,拼命教書,忽略孩子來自內心的感覺感受感動。大人牽著小孩子走,孩子的智慧非但不能獲得充分發展,而且得到更多壓力的痛苦是可以想見。

一位偉大的教師,必須學習大自然。大自然是寧靜的,所以教師必須是溫和慈祥。大自然是可以自由撫摸的,所以任何教學必須給予孩子充分時間去撫摸、去感覺、去感受(五官感覺),最後能感動。大自然允許各種生物並存,所以教師必須容許每位孩子表達他們的感覺感受(民主教育),不能以自己的喜好習慣決定好學生壞學生。大自然的事物容易令人感動,所以多以自然的花草、泥土、蟲鳥為教材,少以機械科技為教具,科技的法則來自自然,幼兒應充分先讓其了解自然,否則本末倒置。

二、何謂感覺感受感動

雨點打在窗戶,你的感覺如何?聲音滴滴答答,你的感受如何?聲音好美,你有感動嗎?想做一首詩、一首歌,由五官的感覺,進而從內心產生交互作用的感受,進一步感動而有發表的欲求。這樣做出來的詩一定是美好,歌曲一定是好聽的。這樣得來的材料是真實的,不是憑空想像的。這樣的智慧是真知,這樣教育才能感動。

「小明,地上的紙屑撿起來!」「小明,請你把地上的紙屑撿起來好嗎?」這兩句話給孩子的感受又如何呢?

前一句是命令責罵,後一句是鼓勵與關懷,鼓勵與關懷別人容易接受,容易受感動。責罵與命令是特權教育,容易引起反抗不滿,不易感動。今天常規教育,情操教育不易成功,在於大人均使用特權教育式的命令,故不易成功。

其中再列舉數例,以供大人說話參考。

「小明功課寫好了嗎?」「怎麼還不去寫功課!」

「喔!做錯了沒關係,再來一次好嗎?」「怎麼做錯了,粗心大意!」

「我們早點睡覺好嗎?明天還要上學」「快去睡覺,明天早上爬不起來!」

你發現第一句都用「好嗎」以示尊重對方意見,此乃民主教育最重要的說話技術,必須給予從小變成習慣,並且代表無限的關懷與溫暖。如此和孩子說話,給孩子感受到關懷、尊重與溫暖,才能孕育高尚情操。

許多父母拼命賺錢,買了房子給孩子,孩子不能感受父母的辛勞,但父母要求孩子一起來做事,往往較能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辛勞,將來必然較為孝順。

面對於一件事物,每一個人的感覺感受感動程度都不一樣,如何去了解別人的感受,也是情操教育很重要的一環。能了解別人感受的人,必能客觀體諒別人的立場,有助於人際溝通和和平相處。從小培養認同別人的感受,是現代很重要的課題,大人能感受到孩子唸書很辛苦嗎?能的話,你就不會壓迫孩子。太太能感受到丈夫工作的壓力嗎?丈夫能感受太太在家的寂寞嗎?如果能,就會互相體諒。孩子能體諒父母工作的辛勞嗎?如果不能,如何去讓他了解,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讓彼此相關的人來了解你的感受,你也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有助溝通與了解,這是未來教育重要課題。

三、透過感覺感受感動才能獲得真實的智慧

信教的人都希望得道,讀書的人希望讀很多書。但得道和悟道,讀書和真正體會書中意思其差別有無限的距離,你教孩子很多道理和很多知識,他知道了,但他並未透過內心的感覺感受,最後感動而悟出真意,這種學問並不能帶給他行為與氣質的改變,不過是堆棧的教育,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則有所感,則不會迷迷糊糊了。

例如你告訴幼兒,「別爬那麼高會跌倒」,有的小孩能感受,有的卻不能感受,他一定要爬上去。結果這種小孩被認為太頑皮,禁止也不能發生效果,因為他不能感受到危險,其實也不一定真危險。常規教育不能成功,主要在口頭上說教,未能讓孩子從感受上獲得感動而產生行為的改變。

一些的幼兒看見碗裏的菜和飯,天生的好奇,他就想用手去抓的衝動,他想用手去感覺那是怎樣的東西,他甚至把它塗得滿臉,好開心,他的感受是快感。但大人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一個幼兒把積木堆得高高,突然用手把它推倒,轟隆一聲,多麼刺激,他感覺他多麼偉大,充滿了自信。第二次他想如何堆得更高,如何製造更大的聲音。可是你感受如何?太頑皮了嗎?

一位幼兒開水龍頭洗手,一遍又一遍,舒服極了,水愈開愈大,沖擊力愈來愈強,沖著手心、手背、臉,那種感受是他第一次。但你感受如何?在玩水浪費水?

由於大人不能感受小孩做的各種事情,大部分是罵小孩或毫不關心,例如小孩看見一隻蟲,感動的叫起來,大人卻說有什麼好大驚小怪。以致會感動的小孩愈來愈少,好奇心愈來愈少,智慧的發展自然受到阻礙。

四、做一個會陪孩子感動的老師

一位好的老師或父母,不是一天到晚教訓不停的,而是能經常陪孩子一起感動的大人,這在心理學上是肯定孩子,帶有關懹溫暖。

試想你煮了一小時的晚餐,先生對這餐沒有一點感受。叫孩子吃飯,孩子卻說都沒有什麼好吃,請問你的感受如何?氣死了,叫你吃飯,還說沒什麼好吃。

所以當孩子做完一件作品、一個遊戲、觀察一種東西,如果沒有別人陪他感動,他下次會有興趣嗎?即使下次再做,很多是因為老師要我做,是被動的,並非發自內心的主動。

一般老師話都太多,既然要給孩子充分感覺感受的時間和思考,老師儘量少說話,只說太棒了,一些讚美的話即可。開始時不妨二星期內訓練自己不說一句話,看你怎麼教學,這樣就可以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