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芭樂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九十件上小學前必須教的事

2007年12月04日
公開
34

運動能力 (1) 跑步時會閃開障礙物。 (2) 雙腳併攏站在墊子上跳躍。 (3) 單腳站立一段時間。 (4) 攀爬鐵桿。 (5) 配合音樂做體操。 (6) 做簡單的跳箱運動。 (7) 會玩躲避球和閃躲車輛。 (8) 跑著跳到家長背上。 (9) 走低矮的平衡木。 (10) 一個人跳繩或連續踢球。 生活習慣 (1) 靈巧的用筷子吃飯,不會灑得到處都是。 (2) 定時吃飯,不偏食。 (3) 少吃零食,不吃宵夜。 (4) 自己睡覺,上床後立刻入睡,睡眠時間為十二小時左右。 (5) 天熱時戴帽子,下雨或陰天會撐雨傘或穿雨衣、雨鞋。 (6) 大小便能控制自如,不硬憋。大便時間固定。 (7) 保持馬桶清潔,進入廁所之前會敲門,使用時會關門。 (8) 養成常洗手、以衛生紙揩鼻涕的習慣。會自己洗澡,經常梳頭,保持清潔,不弄髒身體,不在雨中玩水。 (9) 玩水時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游完泳後記得洗眼睛。 (10) 不在馬路上嬉戲,不會任意穿越馬路,過平交道時會小心注意。 自立和合群 (1)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形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自己做。 (2) 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如有大人要幫忙,會告訴對方自己可以做。 (3) 能夠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住址、家裡的電話號碼以及家長姓名,同時看得懂自己的名字。 (4) 有基本的是非觀念。 (5) 熱心參與想玩的遊戲或想做的工作,有始有終。 (6) 不受他人引誘而玩危險的遊戲。 (7) 對自己有自信。 (8) 逐漸能了解家人的想法。 (9) 明白父親節、母親節和自己生日的意義,懂得感謝父母。 (10) 大人說話時不任意插嘴。 動植物和大自然 (1) 持續觀察蝴蝶的成長過程。 (2) 飼養昆蟲。 (3) 製造機會,讓孩子參觀農作物的採收或加工過程。 (4) 利用花草的遊戲,了解植物的特徵。 (5) 了解四季的特徵。 (6) 教孩子做各種實驗,享受實驗的樂趣。例如水會因溫度變化產生熱水和冰塊;在冰塊上放一條線,沿著線灑鹽,冰塊會和線連在一起;在水中加鹽,雞蛋會浮起來。 (7) 解釋山谷中產生回音的原因,或閃電比雷聲快等常識,引發孩子對大自然的聲音和光線的興趣。也可以藉著玩傳聲筒遊戲,讓孩子知道聲音如何傳送。 (8) 誘導孩子對開瓶器、鐵鎚、指甲刀、鉗子、削鉛筆機和開罐器等的使用方法感到好奇。 (9) 培養孩子對顯微鏡、磁鐵的興趣。 (10) 告訴孩子家中電器的種類及用途。 數字和形狀 (1) 將象棋或跳棋排好,教孩子一個一個數。 (2) 將四個橘子平均分給兩個人。 (3) 將撲克牌依不同花色分成四堆,每堆十三張。讓孩子從一數到十。 (4) 用彈珠教孩子簡單的算術。 (5) 將圍棋以「白黑黑白黑黑白黑黑」的次序排列後,教孩子照這個規則繼續放。 (6) 學習看懂時鐘、身高計、磅秤及體溫計。 (7) 將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厚紙板剪成三塊,讓孩子重組。 (8) 了解比較複雜的圖形之間的異同。 (9) 讓孩子指出幾樓第幾扇窗子,藉此讓孩子學習簡單的座標概念。 (10) 學習辨識前後、上下、左右等位置,並在生活中活用。例如父母可依照上述各位置發出指令,讓孩子跟著移動身體。 語言和文字 (1) 訓練孩子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傳達事情。 (2) 看圖說故事。父母可以起個頭,讓孩子繼續往下接。 (3) 將在外面或在幼稚園裡發生的事告訴父母。 (4) 學習融入大家的話題,避免說出不相干的話。 (5) 和老師或朋友交談時懂得如何應對。在幼稚園聽見廣播時,會採取適當的行動。 (6) 學習使用擬聲及擬態字,如風呼呼的吹。 (7) 數東西時,會用適當的量詞,如一頭牛,兩匹馬。 (8) 了解電視或廣播中兒童節目裡的對話。 (9) 能夠讀出自己、家人、朋友,以及經常上下車的站牌名稱。 (10) 能夠慢慢的寫出自己的名字,對寫字及線條畫感興趣。 概念訓練 (1) 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表現應有的禮貌。如收下別人的東西時會說謝謝。 (2) 比較兩樣東西的異同。例如貓和狗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3) 背誦簡單的句子,如小鳥飛得高,馬兒會吃草。 (4) 能夠說出遠、輕、大、長、胖、亮、辣等字的相反詞。 (5) 利用紙杯、報紙、蛋殼、鐵絲等工具做創意勞作。 (6) 將多樣物品按種類分類,如花草、蔬菜、水果。 (7) 利用標有注音符號的紙牌遊戲,訓練孩子認識注音符號。 (8) 和孩子玩接龍、舉例同類物品。如哪些東西可以吃? (9) 利用「像…一樣會…」的句型造句。如我像哥哥一樣會唱歌。 (10) 嘗試找出圖畫中不合常理的事物或現象,並說明理由。 手的靈活度 (1) 用鉛筆畫出梯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2) 邊唱歌邊畫圖。 (3) 用剪刀剪出直線或曲線。學習使用膠帶、打洞器、釘書機、迴紋針和尺。 (4) 學習用尺裁紙。 (5) 學習摺小船、飛機等簡單的東西。 (6) 學習組合比較複雜的玩具,如火車鐵軌。 (7) 用雙手當笛子、水槍。 (8) 用線在打洞的厚紙板上刺繡。學習繫鞋帶。 (9) 學習打單結、蝴蝶結,擰乾毛巾。 (10) 以拇指和食指彈彈珠。以食指移動象棋,不發出聲音。 繪畫和音樂 (1) 參加朋友的獨唱、合唱或演奏會。多聽旋律優美的音樂,且耐心的聽完整首曲子。 (2) 學習辨識各種樂器的聲音。 (3) 能夠在大家面前獨唱,合唱時不搶拍。唱歌時會注意發聲的方式、聲音的高低和歌曲的旋律。 (4) 多欣賞適合兒童觀看的影片。 (5) 透過山、河、海、湖泊、自然公園等風景,享受四季變化之美。 (6) 利用蠟筆畫出周遭人物的長相及特色,並讓被畫的人欣賞。 (7) 利用蠟筆畫出游泳、滑雪等生活經驗。 (8) 利用紙箱等廢棄物製作立體物品。 (9) 在公園遊戲區的沙堆堆山、挖路、做鐵道,享受玩沙的樂趣。 (10) 用身體表達自己的感覺,或表演簡單的戲劇。 〈注意事項〉 以上這些項目,只要在上小學之前教會孩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嚴格的要求孩子,讓他一項一項按部就班的學習。在教孩子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孩子的年齡,或和他一起學習,用舉例說明、參觀或實地觀察等方式,引起孩子的興趣。父母應該謹慎小心,別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弄壞他的學習胃口,尤其是在教寫字和算術的時候,更要特別留心。 如果在開學之前,還有不會的東西,也無需慌張,放鬆心情,在未來的一年教會孩子就行了。尤其是提早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避免操之過急。此外,與其由父母要求孩子學習,倒不如由孩子看見其他小朋友在做,而主動提出會更有效。當學習效果不錯時,別忘了讚美孩子。 還有,自主性及手的靈活度對孩子的智能發展幫助很大,請多讓孩子練習。

拋開語言暴力 孩子聰明情緒穩

2007年06月13日
公開
39

拋開語言暴力 孩子聰明情緒穩 在火車上,一個媽媽不停的在罵她的小孩,好像是參加什麼比賽落選了, 因為我一直聽到「連這個也不會,笨死了」、「你永遠成不了大器」、「你為什麼不能多像弟弟一點」。 當賣便當的走過來時,孩子怯怯的問:「可不可以買便當?」 母親大聲的說:「考那麼爛還敢吃便當?」 孩子立刻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說,我看了很不忍心,其實語言暴力跟身體暴力一樣傷害孩子, 甚至還更厲害,因為肉體的傷會癒合,心靈的傷會一直淌血。 語言暴力讓大腦整合變差 在實驗上,我們看到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神經的連接,影響大腦的發展和功能。 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Martin Teicher比較了51名受虐兒和97名正常兒童的大腦, 發現受虐兒連接兩個腦半球的腁胝體顯著的小, 他認為這影響了左、右腦的整合,使受虐兒的情緒會突然改變。 他也發現語言暴力的受虐兒的小腦蚓部(Cerebellar Vermis)不正常。 小腦蚓部是維持情緒平衡的地方,它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基因來的大,它的不正常會影響情緒的正常發展。 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發現,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兒的小腦蚓部都比正常人小, 又發現受虐兒的自殺意念比正常人高4∼5倍,他們現在還在做實驗, 如果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學校的體育課就不可以減少, 因為運動可以壓抑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向情緒的出現。 在自殺率這麼高的台灣,體育課更不可再挪去上數學、英文或理化, 如果一個孩子死了,學再多的英數理都無用了。 受虐兒長大易得焦慮憂鬱症 波士頓的Mclean醫院在2000年時曾經作了一個研究,小時候受虐長大後易得焦慮症和憂鬱症。 嬰兒雖然生下來就幾乎有他一生所需的神經元,但是大腦仍然不斷地透過跟外界環境的互動, 一直持續發展到青春期和成人期。這個互動會影響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 我們的神經連接在青春期會又再修剪一次,這是為什麼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現象在青春期之後常會改善一些。 不論這孩子的經驗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影響他大腦神經的連接。 所以大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小心,不可隨便打罵孩子來出氣,或在管教上喜怒無常,使孩子無所適從。 虐待對大腦發展有4大不利 Mclean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虐待(還包括忽略、不理睬、排斥、不照顧) 對大腦的發展會有4個重大的影響: ?第一,邊緣系統的易激怒: 邊緣系統是我們「情緒的大腦」,控制著我們最基本的情緒, 他們發現受虐兒有著不正常的腦波,很像是顳葉癲癇病人的腦波。 ?第二,左腦會發育不良,甚至停止發展: 有6個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及腦波的研究都發現, 受虐兒左腦發展不正常,他們的右腦有比正常人更活化, 研究者認為左腦的異常跟受虐兒易有憂鬱症及記憶衰退有關。 ?第三,左、右腦的整合不良: 因為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在男的受虐兒中,小了24%∼42%, 在女的受虐兒中,小了18%∼30%,研究者認為這個原因,使得受虐兒的情緒和人格會突然改變。 ?第四,小腦蚓部不正常: 小腦蚓部跟情緒,注意力和邊緣系統的調節有關, 研究者在15名童年受到語言暴力但無身體暴力的成人腦中, 看到小腦蚓部血流量有增加現象,他們認為受虐者用增加蚓部血流量來平息邊緣系統的易激怒性。 Mclean研究團隊用動物實驗來探討這些傷害發生的原因, 他們發現忽略及創傷都會增加可體松的分泌,但減少甲狀腺荷爾蒙分泌。 這會影響大腦中海馬迴、杏仁核和藍斑上神經傳導物質受體數量, 這些地方是調節大腦恐懼和焦慮的地方,因此他們認為受虐所引起的緊張與壓力, 會激發一些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同時也會抑制另一些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 所以受虐的經驗會改變或塑造大腦,使個體對惡劣環境快速做出異常的反應。 這是飆車族為什麼會看不順眼就拔刀殺人,因為他的大腦對外界的善意�惡意解釋跟我們不同。 這份報告與Teicher醫生的發現不謀而合。 正向語言態度才能激勵孩子 看到小時候長期受到大人的責罵、挨打、冷漠、不關心,大腦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時, 父母對孩子講話一定要小心,不要侮辱他、嘲笑他,孩子小的時候,不適合用激將法。 在你否定他、罵他「連石頭都比你聰明」前,請先停下來想一下,他真的有這麼糟嗎? 如果他會幫你的忙,很乖巧,能替你分憂解悶,就請你不要罵他是豬,因為豬是不會做這些的!

瞭解孩子的氣質,適度地因材施教

2007年05月30日
公開
31

瞭解孩子的氣質,適度地因材施教 2005-12-09 Page:1/1 瞭解孩子的氣質,適度地因材施教 氣質就是每個人天生的一種反應方式,包括行為、情緒上的個別差異。而這種差異如果從嬰兒時期就有,一般就認為是天生的,是和嬰兒神經系統有關係的。 比如對反應強度高的嬰兒,進行測試的結果發現,他們的神經傳導一般比較快、比較強烈;相對來說,反應比較慢、比較遲鈍的孩子,他們的神經傳導就比較慢。研究人員經過對氣質的無數研究,歸納出數個被認為是先天的個別差異,稱之為『先天氣質』。 每個人的氣質都有個別差異,即使是同胞兄弟,氣質差異也很大。譬如有一對兄弟,哥哥整天笑咪咪,做任何事都非常專心,而弟弟愛發脾氣,不論做什麼事,只要稍有風吹草動,立刻分心。氣質本身無所謂好壞,做父母和老師的,需要費心的依據孩子的氣質,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協助孩子自信地成長。 以下是針對不同氣質的孩子,建議的教養方法: 1. 活動量大的孩子: 對於活動量大,整天跑來跑去,靜不下來的孩子,父母老師先要包容孩子,孩子並不是故意搗蛋,並不是不肯靜下來,而是天生氣質。要避免給他喝太多可樂或吃糖果;同時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場所),讓他跑跑跳跳,消耗旺盛的精力。父母對孩子的活動要適當的接納和約束,不要過份嘮叨與放任。老師可請孩子當小幫手,讓他發本子,跑跑腿。父母要多引導孩子做靜態活動,如畫圖,拼圖,堆積木等。孩子在睡前不宜安排太興奮的活動。以免影響睡眠。 2. 活動量較低的孩子: 不愛活動的孩子,不是玩電腦就是看卡通,應鼓勵他們多運動,一起做親子體能活動,促進肌肉健全發展。不要因孩子動作慢,而責備他們老是慢吞吞。父母不要凡事代勞,他們只是動作慢而已。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完成他該做的事,把一件事情做完後要多給與誇獎。讓孩子有較具體清楚的時間概念,讓他們能抓住你給他的時限;設定合理的要求,像不可以讓娃娃車等他之類。 3. 規律性高的孩子: 父母可以讓他們定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如有任何變動要事先告知他,以免攪亂他的規律性,免除孩子的焦慮或鬧脾氣。幫助孩子接納:有些狀況難免失控的事實。 4. 規律性低的孩子: 父母更要設定作息時間表,帶著他一起作息,別忘了給他適當的獎勵。如果孩子不覺得餓,父母應要求用餐時間也得跟大家一起坐到餐桌上;.睡覺時間到了,就是不想睡也得躺在床上。隨時給予鼓勵:例如早上準時起床、自行做好上學準備、或按時把該做的事做好等。 5. 趨避性過度接受的孩子: 有時會過度大方、外向,大人要教導孩子分辨危險情境,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不要大意跟隨他人去任何地方。當其出門前仍需耳提面命,事先叮嚀:來者不拒所可能引發的危險要有所警覺。如果他的趨避性反應是正確的,請即時誇獎他。 6. 趨避性過度退縮的孩子: 有時會害羞內向,對第一次接觸的人、事、物等,常是退縮的表現,父母要諒解,不要責怪孩子不懂禮貌。父母可以多製造機會,讓他們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對於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事物,要給他們一段準備時間,逐步漸進地引導他去熟悉、去適應。父母應大方引導孩子認識朋友,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但是避免同一時間給孩子太多新的刺激。 7. 適應度高的孩子: 往往對於任何人、事、物,不論好壞,照單全收,尤其到了青少年階段,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朋友或傳播媒體,避免受到不良的影響。 8. 適應度低的孩子: 在學習上會比較辛苦,父母要真切瞭解,這類孩子的適應期比較長,不要和別的孩子相比。環境如有變動時(搬家、轉學、換褓姆),要提早安排機會,讓他們熟悉未來的生活,且在適應過程中父母應適時鼓勵,並幫助幼兒解決面臨的困擾。在功課方面,大人要輔導他預習,復習,以免功課落後,討厭上學。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家中或學校的規範,父母、老師的期望在哪?要避免對孩子做無謂的要求。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幫助孩子快點適應,並且支持及肯定孩子的努力。。 9. 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 常常笑面迎人,大家都喜歡,但是這樣的孩子情緒不佳時,不易讓大人察覺,父母要常和他聊天,讓他說說當天的事,說說他的心情。此外也要提防孩子對陌生人太友善發生危險,應隨時提醒孩子:不要隨便跟不認識的人離開父母的視線範圍、或吃他們給的東西,更重要的不能讓他們隨便碰觸身體。父母可以誇讚孩子正向且友善的反應,但當孩子的行為可能讓他遭受傷害時,父母要有所警覺。 10. 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 常常板著一張臉,時間一久,大人小孩都不喜歡他,影響人際關係、學習情緒。父母,老師要瞭解孩子天生如此,不要對孩子生氣,而且要鼓勵孩子常笑,送個造型可愛的鏡子給他,鼓勵他照照鏡子,稱讚他笑起來很好看。除非孩子有很深的敵意,或具攻擊性,否則應視為正常孩子的天性,以免對孩子的需要反應過度。避免直接批評他的這種特質,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必須能偵測得到,並幫助孩子去面對。 11.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 常常喜怒哀樂明顯,尤其生起氣來,拳打腳踢,大聲哭鬧,父母千萬不可輕易讓步,要堅持原則,教養態度一致,但注意別跟著發怒,破壞親子關係,對他來個相應不理,在一旁冷靜的觀察他,尤其要注意別讓他傷害自己;適時地引開他的注意力,並及早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試著去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要以很強烈的方式反應回去,或為求孩子安靜而完全沒有原則;用鎮靜、平和、堅定,但是諒解的語氣與孩子溝通,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孩子解釋,不要對孩子的強烈反應太過緊張。 12.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 常常喜怒哀樂不形於色,需求不為人知,父母要特別注意這樣孩子,一旦他有些微不適的反應,要立刻回應,摟著他引導他說出原因,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以為大家都不關心他,沒有人愛他。這類的孩子也可引導他以語言或圖畫表達內在的情緒。試著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要因為孩子只是囁囁的表示就以為孩子的需求可有可無,應該認真看待這種孩子的抱怨。 13. 敏感度高的孩子: 常常一點細微的改變就會引起他的反應,父母要能瞭解他真正的需要,睡前不要讓他玩得太激烈或看容易興奮,恐布的影片,以免影響他的睡眠。父母要能偵測及調整環境中不必要的刺激,讓孩子的日常生活過得更為舒適。由於常被認為吹毛求疵,或雞蛋裡挑骨頭,不要因為孩子的強烈反應而錯估了刺激的強度。 14. 敏感度低的孩子: 常常對內外刺激都不敏感,可在幼兒時,給他一些刺激改變的訓練,譬如錄下周圍環境的聲音,車聲,開門聲等。由小聲到大聲,讓他猜是什麼聲音,以訓練他的敏感度。當孩子對不舒服或心裡的雖過輕描淡寫時,家長要有所警覺。孩子較不敏感,父母可以提醒他要他注意。 15. 注意力不容易分散的孩子: 通常有利於學習,但太投注於某種活動上,對外的環境變化無動於衷,有時會讓大人誤會,以為他故意不回應,以為他懶惰,不願意主動幫忙,父母老師要能瞭解這樣的孩子,提醒他注意。 16. 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 通常對學習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做功課,盡可能移開能使他分心的東西。如玩具、故事書等,更不要有電視機或說話聲。爸媽要有耐心地和孩子做一對一的遊戲或陪他看書,訓練他專注的能力。老師也要注意學習時間不宜太長,依他能專注的量,將學習分成幾個小段落,當他在段落時間內,專心地完成一件事,記得要給他鼓勵。 17. 堅持度高的孩子: 通常沒做完功課,不肯罷休,在學習上是很好的特質。他一旦要某件東西,就非要到不可,這可就令人頭痛了。父母若要他暫停某事或放棄某物,要事先給予通知,並說明理由,使他心甘情願,以免傷了親子關係。如果孩子堅持某件事,父母可先考慮此要求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可先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解釋原因,若無效,則應堅持到底,但態度要溫和,事後再說明原因。對於這種讓你覺得頑固得不得了的孩子,切莫用這樣的字眼說他。若孩子能順著父母,放棄他一點小堅持,父母需立即給予鼓勵。常常告訴孩子:有些事不是一時可以做完,可以分段做會更完美。 18. 堅持度低的孩子: 通常幼兒時期較受父母歡迎,因為他容易妥協,這樣的孩子,對學習有時是不利的,遇到困難或挫折,馬上放棄。爸媽可能要把學校功課分段,讓他分段完成功課;當他遇到難題時,鼓勵他,提供他解決困難的經驗,協助他克服,有了幾次成功的經驗,他體驗了成功的滋味,往後遇挫折,他就能依以前的經驗排除困難。不要要求太過完美,先訓練孩子在設定的一段時間內把工作完成,就誇獎他;而不要挑剔孩子做的速度,把這份工作加以完成的責任賦予在孩子身上。

外國父母怎麼教育孩子?

2007年05月24日
公開
27

外國父母怎麼教育孩子? 2007 / 5 / 20 ♡英國父母這樣幫助孩子獲得快樂♡ 你的孩子快樂嗎?如果不,那麼你可以看看下面幫助孩子快樂,增強他們自信心的八個方法,你會發現,對照著做,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營養學家帕特里克霍爾福德說:“家長給孩子準備的食物對他們的大腦功能、行為和智力均具有令人難以想象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深海魚油中富含的一種脂肪酸尤其是兒童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營養物。一項研究表明,在34名每天攝入深海魚油的兒童當中,81%在閱讀能力、注意力和行為舉止方面均有所改善。像大麻哈魚、鱒魚、沙丁魚、南瓜或向日葵中均含有此類脂肪酸。 睡前聽故事   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愛德華梅爾胡什教授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同孩子們一起唱歌、閱讀和玩游戲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他們的快樂程度和行為舉止。該項研究發現,兒童從事這些活動的時間越多,他們就會越聰明、越具合作精神、越快樂。此外,睡前閱讀還有助於保證孩子每晚的睡眠質量。 鼓勵創新   “當孩子們在學校用自己的雙手做出第一件‘作品’時,他們會表現得相當興奮和自信。”倫敦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學顧問詹森馬拉托斯說:“要鼓勵孩子經常參與創造性活動。他們是否具有藝術天賦並無關係。更為重要的是,孩子懂得他們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無論結果如何。” 養成獨立意識   外面的世界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一個是非之地,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將孩子近乎寸步不離地留在身旁。但這種做法不但無法教會孩子如何獨立自主地做出決定,也無法讓孩子成熟起來,成功向成年人過渡。海爾賽推荐使用“3W”法向孩子灌輸責任感,而且這種做法也會為父母帶來內心的平靜。“3W”法即知道“他們在哪兒,和誰在一起,以及何時回來。” 良好的社交技能   海爾賽說:“教會孩子同他人如何和睦相處是孩子在家及在學校中生存的一項重要技能。可以輕而易舉同他人交上朋友的孩子受欺負的可能性更小,更能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她建議,父母要鼓勵孩子參加需要團隊合作的組織或俱樂部的活動,逐漸讓他們形成良好的社交技能。這種做法會促使孩子學會如何同他人溝通,如何樹立威信,以及如何接受同伴的指揮等。 一對一養育   根據研究機構Mintel的統計資料,500萬英國父母如今生活在非傳統家庭結構中。海爾賽說:“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並不一定受到傷害,重要的是他們獲得某些獨有的關注。”一對一養育的機會讓孩子們具有一種價值感。海爾賽說:“孩子喜歡成為關注的焦點,這能極大地促進他們的自信。” 作為家庭一分子決策   海爾賽說:“在家庭決策過程中,倘若征求孩子的意見,他們會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也會覺得自身具有價值。孩子們會認為,他們的觀點是重要的,這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如果孩子覺得自己的意見受到關注,他們就會意識到充滿自信地發表意見和積極參與生活事務的重要性。若孩子意識到父母依賴他們做出決定,這將使得孩子認為他們與所有人一樣出色。 參加團體性運動   據英國教學大綱和學曆管理委員會(QCA)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酷愛運動的孩子在考試中的表現更好,出現舉止不當或逃學行為的可能性更小。英國有近200萬中小學生體重超標,70萬患有肥胖症,體育運動不僅對健康有益,且對於提高協調能力、增強自信心和促進團隊合作能力也有特殊意義。 ♡北歐:重視對孩子公共意識培養♡♡ 年前,我到北歐四國旅行,對那里的兒童無所不在的“公共意識”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芬蘭的赫爾辛基國際機場排隊安檢去斯德哥爾摩,當時正值聖誕節的前夕,大量的芬蘭家庭舉家前往南歐,準備在相對溫暖的地中海沿岸度過他們寶貴的假期,因此,安檢通道的隊伍排得很長,我和團友開始在隊伍中低聲聊天。過了一會兒,團友開始不停地朝著我背后揮手微笑,我轉身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我們身后不知什麼時候已跟上了一個芬蘭家庭,身材高大的父母帶著3個孩子靜靜地排在我們身后,兩個女孩一個男孩,女孩的年齡大約一個是8、9歲,一個7歲的樣子,男孩只有4歲左右,令我驚異的,不僅僅是這3個孩子每人都背著旅行背囊,最大的那個女孩還拉著拉杆箱,還有他們在公共場合表現出的整肅和禮貌:他們排在我們身后起碼有一刻鐘了,但我卻沒覺得后面有孩子。在中國,類似的場景卻大相徑庭,孩子在公共空間里像在自己家的客廳里一樣,縱情嬉鬧,家人在一旁看著,不以為然,如果有人去建議父母“讓孩子安靜點”,周圍的人和孩子的父母會認為:“這個提意見的人‘刁難’,孩子天生是吵鬧的嘛。” 在西方,父母從孩子剛剛喃喃學語開始,就反復跟他說清“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不同,灌輸“不要因為我們的存在,就妨礙他人”的觀念,這是禮貌和教養的一部分,孩子可以在自家的房間里當“角斗士”、“運動超人”和“大分貝演講家”,但一旦進入影院、劇場、候車室等“公共空間”,父母會蹲下來對他反復講明:這里還有很多與你一起來看戲、吃飯、等待旅行的人,別人在閱讀、談話,不可肆意喧鬧和奔跑,不能影響他人。 如果比較年幼的孩子還沒有這個意識,家庭中年齡稍大的孩子也會參與到言傳身教中來。我在斯德哥爾摩下榻的飯店,每一層都有一個公共客廳,相當於樓層大廳,大廳有熱咖啡和免費書刊,可以看電視和上網,這也是旅途中偶然相逢的人們增進了解的地方,就是在這個大廳里,我目睹了一個北歐家庭對孩子“公共意識”的熏陶產生的影響:電梯門開了,剛才還在說笑的父母,立刻返過頭去,對后出來的兩個孩子做了手勢——將食指豎放在嘴唇上,意思是:看,這里有別人,大家都需要安靜。兩個孩子,大的是個男孩,約5、6歲,小的才兩歲多,還不明白自己到了什麼地方,依然在哭鬧。於是,令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那個男孩迅速走過去,一手牽起妹妹的手,一手的食指豎放在妹妹的嘴唇上,我和團友驚羡於小男孩在公共意識方面表現的素養:我來到有許多陌生人的地方了,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妨礙了別人。   在公共領域,個人的活動範圍和活動劇烈程度,都要縮小,這是一個必須要從小灌輸的常識,也是文明程度的表現,不要認為吵鬧是孩子的天性,不需要去約束他,忽視孩子在肯德基餐廳和醫院候診室滿場飛奔,尖叫笑鬧。小時忽略了對孩子“公共意識”的培訓與誘導,而指望他長大自然變成一個公共場合的“文明人”是不現實的。 ♡韓國媽媽:言傳身教的禮儀教育♡ 我報讀了韓語學習班,給我們上課的金老師來自首爾,在和她這兩年的接触中,不但讓我在語言方面有所進步,她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帶給我很多触動。 長幼有序的道德教育   金老師有一對子女,第一次見到他們時是在一個飯局上。我認為自己年齡稍長,應該大方主動地和孩子們打招呼,以消除他們見到“外國人”的陌生感。誰知我的主動問好令兩個小朋友頓時緊張起來,雖然年齡尚幼,但他們竟對我彎腰呈九十度鞠躬回禮,如此大禮著實把我嚇了一跳。后來一起赴宴的韓國朋友告訴我,在韓國,孩子從小就被灌輸長幼有序的道德教育,必須由晚輩先向長輩問好,表示尊敬。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兩位小朋友的“見面禮”卻讓我對韓國傳統嚴謹的家教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那天,金老師10歲的大女兒敏淑成為了大家嘖嘖稱贊的焦點,原因就是她大方得體的道德禮儀,毫不矯揉造作,顯然是因為良好家教的結果。飯局上,敏淑時而照顧年幼的小弟弟,為他夾菜擦嘴,表現出姐姐的風範;時而又為媽媽倒茶遞酒,表現出女兒的孝順。席間有朋友打趣問:“金老師是否有點重男輕女?把照顧弟弟和體貼媽媽的活兒全讓敏淑一個人承擔了。”金老師卻坦然說:“敏淑是長女,有教育弟弟的責任,有些道理由姐姐去教導,比我們大人說教有效得多;另外,敏淑的一舉一動讓弟弟看在眼里,才會心悅誠服,願意模仿學習,身教是比言傳更高段的家教方式。”雖然家中同輩學習的觀念並不完全適用於中國獨生子女式的家庭結構,但金老師對子女毫不溺愛、崇尚身教的教育方式卻令在座的我們感触很深。 待人接客的禮儀教育   一個週日,我去找金老師討教問題,她剛從教堂結束禮拜出來,便說:“干脆到我家作客吧,離這里很近,我們可以慢慢聊。”那天姐姐敏淑沒去禱告,陪同金老師的是小兒子俊尚。俊尚一聽說有人要到家里作客,頓時緊張起來,小聲拉著金老師問:“我昨晚玩過的拼圖還沒收拾,怎麼辦?”我心中暗笑,家里有兩個正上小學的孩子,玩具、書本難以收拾是再正常不過了,何必那麼在意呢?卻見金老師嚴肅地對兒子說:“昨晚已經提醒過要收拾,沒有做好是你自己的責任,媽媽該做的已經做到了。所以,即使今天有客人到家中作客,媽媽也不會替你包攬收拾工作或者向客人解釋。”   這在我聽來,不但有些不近人情,還把小事嚴重化了,正打算圓場,給俊尚一個面子,誰知接下來俊尚的舉動卻更令我驚奇萬分。這個7歲的孩子思索了大約5秒,便做出了補救的決定:向媽媽要了家里鑰匙,然后拔腿就往家里奔——他要趕在我到家之前,把自己的拼圖玩具清理干凈!我詫異地盯著俊尚奔跑的背影,問金老師:“沒關係麼?”金老師笑著說:“謝謝你,經過這次手忙腳亂的收拾,相信俊尚以后再也不會隨處亂扔玩具,懶於整理了。”韓國是個講究面子的國家,請人到家中作客時,家里凌亂邋遢是非常丟臉的事情,表示對客人的不尊重。這種觀念也深深貫穿到了家教中,植根於孩子心里。但金老師寧可在客人面前丟臉,也要讓孩子從此養成整潔的自理習慣,培養待人接客的禮儀教育,這一點令我尤其感動。   韓國是一個重視家教的國家,他們受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思想影響,把禮儀道德作為家教規範的起點。同時,韓國人信任孩子,敢於鬆開牽引孩子的手,不包辦代替,而是讓他經曆風雨、面對現實,獨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種傳統與現實相結合的獨特理念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27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游乾桂主講 /地點:國語日報社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ヮ麆炊仃q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一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2∼3歲,獨立性萌芽的關鍵期

2006年12月29日
公開
22

2∼3歲,獨立性萌芽的關鍵期 從對幼稚園一年又一年畢業的寶寶的觀察中,我發現,獨立性對一個寶寶的發展非常重要。一個寶寶如果獨立性強,那麽三年中,他各方面的發展就會很好。而如果一個新入園的寶寶獨立性很差,我們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培養他的獨立性,他的發展也似乎總比別人慢。   案 例   小班的悅悅入學一周了,活潑可愛。可是李老師發現她的依賴性實在太強了,她什麽事情都要喊老師幫忙,吃飯要老師喂,小便要老師給她脫褲子、穿褲子,午睡時要老師給她脫鞋、脫衣服……老師想讓她自己做,她總是以“我不會”而拒絕。李老師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悅悅媽媽,悅悅媽媽無奈地說:“是啊,有一陣子,她老是要自己做,我還嫌她煩;現在可好,懶得不得了,什麽都要大人幫忙,想叫她自己做,她總是不肯。”   在李老師的耐心鼓勵下,悅悅終於開始自己穿衣服了,老師大大地表揚了她,她非常高興。下午,當媽媽來接悅悅的時候,悅悅開心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自己穿衣服了。”“是嗎?”悅悅媽媽一邊回答著女兒,一邊習慣性地把挂在教室外面的外套拿下來,然後給她穿上。   這一現象在剛入學的小班寶寶中表現得較爲突出。在寶寶0∼3歲時,父母的重點往往集中在餵養上,想方設法讓寶寶吃得多,吃得好。這是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還有一點很重要,卻容易被很多父母忽視,就是寶寶獨立性的培養。   獨立性是幼兒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動力,也是幼兒終身發展的重要素養。有獨立性的幼兒,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寶寶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如果寶寶的自理能力好,進入幼稚園後,就會在群體中表現出色,自信心也會增強。相反,一個自理能力差的寶寶,在幼稚園裏時常有挫折感,無形中産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響他的自信,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寶寶的上進心。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這時,寶寶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他事事都想嘗試自己做,嘗試自己動作的力量和效果,他常常表示要“我自己吃”“我自己拿”,而且討厭大人的幫助或幹預。其實,當寶寶用手抓飯自己吃,用手來奪大人手裏的勺子時,已經意味著獨立性的萌芽。   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是一種積極的表現,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勵,並引導他學會“自己來做”。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爲,寶寶的能力有限,雖然他想自己來,但常常還做不好。例如,自己吃飯,不僅吃得滿臉、滿桌都是飯菜,而且邊吃邊玩,飯菜都涼了,這時有些父母就乾脆奪過勺子喂他了。孩子自己扣鈕扣,也是好長時間扣不上一個,父母也會忍不住代勞。   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到耐心指導不容易,但是應該堅持這樣做。如果在寶寶獨立性傾向正在發展的時候,沒有給他適時的鍛煉,錯過了這個時機,孩子的依賴性會越來越重,你再想讓他自己做,就很困難了。同時,如果生硬地幹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動,常常會遭到寶寶的拒絕,傷害他活動的積極性和獨立性。   所以,一定要創設條件,讓寶寶自己做,慢慢培養他的獨立性。以下是具體操作的幾點建議:   ·儘量滿足寶寶要求“自己做”的心理需求,讓他自己做。   ·如果擔心把寶寶的衣服、地板等弄髒,可以事先墊些毛巾或報紙等。   ·千萬不要因爲寶寶做得不夠好而訓斥寶寶,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儘量頭一天晚上做好準備工作,如準備好第二天寶寶要穿的衣服,提前準備好早飯,留出較爲充足的時間。   ·不要生硬地幹預或限制寶寶的獨立行動。如果時間緊,先與寶寶商量,讓寶寶先試一兩次,再由父母幫忙。   ·在時間充裕時,比如下午放學和晚上睡覺,儘量讓寶寶自己做,如穿脫衣服等。   ·在寶寶自己做的時候,最好有大人在一旁鼓勵,並給予相應的指導和適時的幫助。   ·不要因爲嫌寶寶煩,索性讓他自己來,一點也不幫他,等著看他自己受不了挫折,再放棄。   ·進入幼稚園以後,再培養獨立性已經晚了。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   ·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是一種積極的表現,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勵。   ·不要生硬地幹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動。   ·創設條件,讓寶寶嘗試自己做。適時地給予寶寶必要的指導。

如何從容應付幼兒的反抗期

2006年08月31日
公開
25

如何從容應付幼兒的反抗期 寶寶到了2歲左右,一般就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這是幼兒發展的必經階段,是寶寶認識到自我,獨立性開始萌芽、生理心理發展正常的重要表現。雖然很多家長知道這是正常的,但遇到寶寶不聽話時,還是不知所措。   有幾位媽媽,在寶寶的反抗期經過摸索,找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   商量著來   陽陽是個小女孩,2歲以前,陽陽非常乖,父母一直覺得,女孩就是省事,不淘氣,又好帶。可自從陽陽過了2歲以後,就開始越來越不聽話。她學會了說“不”。到了吃飯時間,媽媽說:“陽陽,來吃飯了。”“不吃!”陽陽回答。到了洗澡時間,媽媽說:“趕緊洗澡,洗完澡上床睡覺。”陽陽又是:“我不。”最可氣的是有一次媽媽要帶她去外婆家,臨出門了,就是不穿鞋子,媽媽說:“你要是不去,那就一個人在家了,行嗎?”“不行!”陽陽媽媽氣得不知如何是好,來強硬的,孩子哭一場,大人也生氣,可如果不來硬的,又如何制服這個小傢夥呢?   應對措施:   2歲的陽陽,不再總聽大人的話,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遇事要和她商量,把她當作一個小大人看待。說話時,要注意不能強制要求她做什麽,而要給她選擇的機會——   1.寶寶經常是吃飯時間到了,卻怎麽叫也不吃,這時,媽媽可以端著飯碗故意讓她看看,寶寶一看到媽媽碗中的飯菜,會勾起吃飯的欲望,於是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跟媽媽一起去吃了。   2.有時到了洗澡的時間,寶寶就是不去洗。這時媽媽可以找出幾件戲水的玩具,放在澡盆裏,讓寶寶看看。寶寶一看到玩具,就來了興致,在洗澡間裏玩起來,媽媽借機在澡盆中放上水,讓她一邊玩,一邊在水中洗澡。   3.要出門的時候,媽媽不要跟寶寶說“再不出去你就一個人在家”之類的話,而是問寶寶:“你穿哪雙鞋子,是這雙白色的皮鞋還是粉色的旅遊鞋。”這時寶寶的注意力在選擇穿哪雙鞋上了。   注意力轉移法   天宇有20個月了,以前一直是個情緒快樂的可愛寶寶。可是最近1個月來,他總愛發脾氣,任何事都要滿足他的願望,不然就哭鬧得沒完沒了。有一次,媽媽給他洗澡,洗完後,水有些涼了,媽媽要天宇起來穿衣服,可天宇只顧玩水,就是不起來。說了幾次也沒用,媽媽急了,硬是把他從水中抱出來。天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氣都接不上來,足足哭了20分鐘。吵得鄰居都來敲門,問天宇出了什麽事。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天宇媽開始研究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天宇媽媽發現只要掌握方法,就不是難事了。   應對措施:   寶寶一般喜歡玩水,所以抱他出來時,他不高興。這時,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往往比強硬態度更有效——   1.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當他玩水不肯出來時,媽媽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讓他看,但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寶寶看到另外的玩具,也想要,這時媽媽就借機讓他先出來,到床上再玩。   2.告訴寶寶,快點洗完,媽媽獎勵一朵小紅花,得小紅花的寶寶,都是做得好的乖寶寶。   3.對寶寶說:“如果聽媽媽的話,洗完就出來,媽媽給講故事,如果洗得時間長了,就沒時間講了。”   做個旁觀者   樂樂2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他一套積木。這套積木顔色鮮豔,有各種形狀,寶寶的手也得抓得握。自從有了這套玩具以後,樂樂就喜歡上了。每天一睜眼,就拿著積木盒子對媽媽說:“打開,玩!”於是媽媽幫他打開,讓他自己玩。樂樂總是瞎玩一氣,往上壘積木,卻把小塊放底下,剛壘到第3層,積木就倒了。媽媽看他實在著急,就告訴他:“把大塊放在底下,小塊放上面。”樂樂反而生氣了,把積木一推,不玩了。有時,自己壘不上,就又生氣又發脾氣,把積木使勁往地上、牆上扔。家裏人都覺得,樂樂的脾氣怎麽這麽壞,不虛心還沒有耐性,總這樣下去長大能幹成什麽事?   應對措施:   這麽小的孩子,不用擔心他的虛心和耐性,這只是反抗期的典型表現,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轉。積木對成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玩具,對小孩子可就不一樣了。他需要不斷嘗試、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的玩法——   1.做寶寶的玩伴。寶寶玩積木的時候,和寶寶一起玩,不要硬去糾正他的錯誤方法,只是讓寶寶看到你怎麽玩,寶寶的模仿力很強,看幾次就會了。在玩的過程中,有時寶寶玩不好,你也可以借機幫助他。   2.指導方法要得當。這個時期的寶寶,不能硬叫他聽你的,而要耐心地對他說:“你看看,要是把大塊的放底下是不是更好一點,樓就不會塌了?”引導寶寶嘗試。如果寶寶不聽,也不要緊,沒必要非要寶寶按照你的要求做,自己玩最終他也一樣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3.及時鼓勵。有時寶寶拿出個幾個長條形的積木當火車,或者用半圓形拼成一個太陽,這時家長要及時鼓勵,讓他有自信心。   4.先從簡單的玩起。比如壘不好高樓,可以先搭一座橋,蓋個小房子等等,只需三四塊積木就能完成,讓寶寶從中感到成就感。慢慢就會有興趣,有困難也不會起急了。   給個實踐機會   一個休息日,蕊蕊的媽媽正在用手洗襪子。蕊蕊上衛生間,看見了,蹲在媽媽身邊不走了,把小手也放在盆裏,洗起來。媽媽擔心她衣服沒洗了,水倒灑一身。於是,勸她和爸爸出去玩。蕊蕊怎麽叫也不動,就是要和媽媽一起洗衣服。   應對措施:   在大人看來,洗衣服是家務勞動,在小孩子看來,這是有趣的遊戲,看著許多泡泡在水中越洗越多,他們覺得非常好玩——   1.父母應當尊重寶寶,給寶寶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比如,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盆,一塊手絹,讓他自己洗洗看。在洗的過程中,媽媽要教他先沾濕手絹,塗上肥皂,兩隻手握住、揉搓等等, 使寶寶在玩中鍛煉動手能力。   2.寶寶的皮膚嬌嫩,當洗完後,讓寶寶用清水洗淨雙手,然後把手絹晾起來。   3.在洗的過程中,寶寶的衣服容易弄濕。這時可以在洗之前,把寶寶的袖子往上捋一捋,提醒寶寶不要把水灑到身上,這樣就不容易弄濕衣服了。   有事可做   都都2歲多了,媽媽發現他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麽是什麽,現在可好,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不讓他動的東西,他非要碰一碰;你說讓他把水果吃完,他偏一口不動。一個下雨天,都都和媽媽都在家裏。在屋裏呆的時間長了,都都不幹了,非要出去玩。媽媽說:“你看,外面下著雨,怎麽出去?”“不行,就要出去,就要出去!”“出去容易淋感冒,還是不出去。爸爸新給你買的車呢?”“不玩,就出去。走!走!”說著就拽起媽媽的手,拉著往外走。   應對措施:   在家中呆得久了,小孩子會感到沒興趣,所以鬧著要出去——   1.如果雨實在太大,就抱著寶寶到窗前,讓他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看看窗外的景象。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再鬧著要出去了。   2.孩子感到無趣,才想出去玩,這時媽媽要想一些好玩的遊戲,讓寶寶玩。比如,可以讓小動物們坐成一圈,和寶寶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寶寶會認爲所有的小動物都和他一起玩,因此會感到很快樂。   3.如果雨很小,不妨就帶寶寶出去,撐把傘,讓他呼吸雨中的新鮮空氣,體驗一下下雨的感覺。   總之,對付這一時期的小淘氣,成人要用智慧戰勝他們,而非強制與武力。 聰明媽媽4應對策略 方法1、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你在寶寶那裏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不要太惱,也不要和孩子鬧對立,聰明的就采取回避的措施,當孩子想做好可又完不成的時候,他自然會回過頭來向他聰明的媽媽求教,這時候你就可以幫助他了,引導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之後,你可以誇誇孩子能幹,這時候孩子自主能力不僅會高漲,他同時也明白適當的時候請媽媽幫助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方法2、尊重小傢夥自己的意願 反抗期,是孩子向你表示“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還是玩游戲都想獨自完成,對此家長要有思想準備,如果孩子對你的幫助說“不”,那就尊重小傢夥自己意願,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 方法3、堅持你的原則 面對反抗期的小寶寶,你一方面要尊重小傢夥的意願,另一方面大人的原則性也不能喪失。例如,上街前,你同小傢夥講好,不買東西,可是一路過玩具店,他就走不動了,非要你給他買一個自動小汽車。這時候你可不能心軟,給他講明道理,幷將他及時帶走。幾次之後,小傢夥就會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哭鬧可以得逞的,在生活裏還有很多“不可以”、“不行”。 方法4、轉移注意力 處在反抗期的孩子,幷不瞭解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會做一些他們幹不了的事情讓你哭笑不得,你不妨表揚他能幹,另外分派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面對寶寶的反抗期的錯誤態度 錯誤1、以粗暴對待粗暴 這種態度最可怕,你如果認爲孩子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麽不聽話,不明就理以粗暴對待粗暴,這樣很容易傷害小小孩的自尊,逐漸失去學習成長的熱情。另外你的這種粗暴的態度還會影響與孩子的親子溝通,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依賴和安全感。 錯誤2、放任和溺愛 雖然不能用粗暴對待孩子的反抗,但是放任和溺愛也是不可取的。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向你提出的“媽媽我要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要吃那個”這樣的物質要求時,你就必須認真思考幷加以限制了。若是你總是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很快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讓你覺得更加頭痛。 錯誤3、限制孩子的發展 孩子因爲能力有限,自己處理日常生活時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你不能因此包辦代替,這樣只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不要問畫畫中的孩子「你在畫什麼?」

2006年08月25日
公開
26

不要問畫畫中的孩子「你在畫什麼?」 客廳幼兒園:不要問畫畫中的孩子「你在畫什麼?」 宋嘉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課程與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孩子到了3、4歲的年紀,漸漸開始懂得用各種象徵形式與符號來表徵這個世界,其中一個方式是繪畫。當孩子畫畫時,不知您有沒有留意到自己對他說話的內容呢? 成人的介入 當我在學校附屬的幼稚園實習時,有一件這方面的「小事」讓我記憶深刻。 有一天,我看到3歲多快4歲的Nathan正在用色筆畫畫,很自然地就順口問他一個幾乎每個旁觀者都會問創作者的問題:「嘿!你在畫什麼?」結果得到的是小畫家無言的回應。為了打破這沈默的尷尬,我接著問他「要不要看看我畫的?」然後我就去拿了一些紙和畫筆,秀給他看一些我畫的東西。 沒想到,我的一舉一動都被班上的Fati老師看在眼裡。她趕快跑過來阻止我,叫我不要幫他們畫畫,因為他們會模仿我的畫法。讓孩子可以自由自在表達自己是最重要的,成人好意的示範往往是造成孩子失去創造力及否定自我的原因之一。聽完她的理由,我有點愣住。有這麼嚴重嗎?成人的「介入」真的都是壞事嗎?將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劃分得這樣清楚,一定對嗎?還有,孩子難道沒有判斷力?在這種情況下,他一定會模仿大人,然後告訴自己:「我是笨蛋?」這裡其實涉及到我們如何看待成人與兒童這兩種本質的假設,也牽涉到成人與兒童間關係本質的假設,本來就各有立場、公婆都有理,不容易爭辯出結論,我也就不多說什麼。 成人的問題 經驗老到的她,接著指出我在與Nathan互動時所犯的第二個錯。她說,當我們在看孩子畫畫時,要避免問「What are you drawing?」這樣的問題。因為這對他們來講有時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3、4歲的孩子不見得時時刻刻都知道自己在做的每件事「是什麼」。更何況畫畫這種偏向抽象與藝術創造方面的活動,她們更不容易確定她們在畫什麼,或一定要畫什麼。換言之,「是什麼」、「畫什麼」、「做什麼」……等這種種指涉行為目標內容的問題,是屬於成人式的問題。孩子的世界往往是重視過程更甚於目的的。先設想好一個目標、然後按部就班去達成,是成人(科學)世界的理性邏輯。孩子隨性之所致的天馬行空,當然對不上成人的思維方式,也就不會給我想要的答案。因此,問小朋友這樣的問題,很容易造成溝通的無效與中止。 而且,問這種問題還有另一個缺點,就是很容易將答案侷限在固定的一對一(也就是一個符號指稱一個被指)答案模式。這種問題不容易引發有彈性的對話。比如他一定要回答:「這是……」。假設他回答:「這是蝴蝶」,或「我在畫蝴蝶」,觀者很自然地就會在心中將他畫的蝴蝶與真實世界的做對比,而這一比就很容易做出一種以真實世界的蝴蝶為「標準答案」的評論,特別是相像與否的評論。而以孩子有限的技巧,當然獲得「好像不太像喔」這樣的評論。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就結束對話,因為一方面孩子被否定了,一方面以她有限的思考與辭彙,她也不知該如何辯駁。即便畫得很好、很像,妳相反地給她讚美,通常小孩也不會對妳的讚美做出太多回應。溝通還是很有限。 「談談妳的畫」 那麼,該怎麼樣引導繪畫中的孩子多說一點話呢?Fati老師告訴我,「談談妳的畫」(「Tell me about your picture」)是一句很有用的開場白。聽到大人問這樣的問題,孩子多半會比較願意與妳談。此外,我們還可以試著對孩子畫中的形狀、線條、顏色等做出鑑賞。例如,「你的畫裡有好多又紅又大的圓圈圈喔」,或者「你用了好多藍色呀……」再者,多使用「妳認為……」、「妳想……」或「妳覺得……」這樣的句子。用這樣的提問法,通常預設並暗示「你一定有東西要說」或「這作品一定有什麼故事性(story)」的立場。即便孩子原本作畫時根本沒想這麼多,卻會因為受到問題裡的暗示,而自然引發思考與回答。而這回答當然就包涵各種千奇百怪的可能性了。 如果,當妳不能避免一定要問她她在畫什麼時,也不要直接問「這是什麼?」,而可以試著拐個彎,加一個「認為」在問題裡,變成「你認為這是什麼?」這樣的問句,在心理上會拉開孩子與作品的距離,幫助她退後一步,站在高一階的視野去審視自己的畫,讓她從創作者主觀的角度換成觀賞者客觀的角度,這樣轉換心理視角的小暗示,對孩子的思考和語言來說是較具難度的訓練,能幫助她抽象概念的發展。 申論題的對談方式 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在3、4歲時已經略具成人式的常民思考的雛形,這段時間是抽象思考與豐富心靈世界將大幅進步的開始。然而,她們知道的遠比她們所能表達的多。因此,與她們對談時,多使用「認為」(think)、「想像」(imagine)、「相信」(believe)等指涉內在心理狀態的字眼,也能促使她認知到自己複雜的內在世界,更有受大人尊重的感覺。將這些容易引起對談的小技巧用畢後,最後才是記得要去讚美孩子的創作:「太棒了」、「妳畫得很好」、「我很喜歡」等等,然後結束交談,讓她繼續自由發揮。這一切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多用申論題的方式去與孩子說話,而不是用簡答題,甚至是非題的方式,扼殺孩子練習表達的機會。 我這才進一步了解,Fati老師並不是不願意與孩子互動,而是希望我們大人在與孩子說話時,能時時刻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提醒自己對孩子具有的無形影響力和權力。在沒有標準答案與正確答案的藝術活動上,成人更要謹記,用對等的立場,理解孩子獨特的思惟方式,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去引出(elicit)孩子活潑豐富的言語和思考,這才是幫助孩子發展的真諦。至於,將孩子的畫與真實世界做「比較」,或者將孩子的畫與老師的畫做「比較」,然後讓她向真實世界趨同,向大人老師看齊,除了只能讓她增進「繪畫技巧」之外,並無助於人格與心靈的全面發展。 在天馬行空的想像國度裡,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或「妳在畫什麼?」其實是很煞風景的一件事,讓人完全沈浸不到創作的樂趣裡頭去。管她畫的是什麼東西呢?孩子有沒有因此得到樂趣、有沒有學到抒發情志,好像是更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

反抗是孩子順利成長的標誌

2006年08月22日
公開
30

反抗是孩子順利成長的標誌   自發性順利發展的孩子,在兩歲前後便開始動不動就說:“不。”這意味著孩子即將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存在三個比較明顯的反抗期,它們是:兩三歲時的第一反抗期、小學二三年級時的中間反抗期、青春期時的第二反抗期。   反抗是孩子正在順利成長的標誌。所以,若被孩子反抗,做父母的應該感到高興。   當孩子出現反抗言行時,做父母的就可放下心來了:我們的孩子也在順利成長呢。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反抗,馬上就發起火來:“怎麼能對父母這樣。真是不聽話的壞孩子。”   反抗,是與自我的成長同步出現的自然表現,對於意欲的發展來說也是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環。所以,歐美等國非常重視說“NO(不)”。“我們家的孩子能夠說NO了”———很多媽媽會為孩子的這一成長感到高興。在反抗期裏不會反抗的孩子才是令人擔心的孩子。   對於孩子的反抗,父母不要與之對抗,而要巧妙地應付過去。   到了第一反抗期,孩子想自己來做事情的願望變得強烈起來,無論是吃飯還是穿衣都想要自己一個人來完成,常常拒絕媽媽的幫助,動不動就說:“不。”   這時,媽媽會覺得孩子變得非常難對付起來,甚至會想,這孩子真是變得任性了。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正體現了孩子想自己獨立行事的意欲。因此,在這種時候不要訓斥他,而是要好好地保護孩子的熱情。   想向媽媽撒嬌,或者是自己想做又做不好的時候,孩子會過來向媽媽求教。這時可以稍微幫他一下,然後說“下面的就自己試試看吧”,引導著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了之後,再表揚他一下:“瞧,自己一個人會做了吧。”這樣一來,孩子的熱情會更加高漲起來。   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什麼都想通過自己的手來做的時期,因此,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都要花很長時間。所以,媽媽若是要帶孩子外出的話,對此要有思想準備,最好提前二三十分鐘就開始讓孩子做準備。並且在打算幫他時,如果他說“不”,那就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   抱著這種寬鬆的心態來對待孩子,孩子會自然地從第一反抗期中畢業的。   但是在這個時期裏,如果完全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那麼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只顧自己的人。因此,父母必須區別清楚:孩子的要求究竟是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自我主張,還是出自任性的欲望。   當孩子吵著想要自己吃飯、穿衣、大小便等等時,這是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自我主張,只需放手讓他做就行了;而對於“想要買玩具”、“還想要吃點心”這樣的物質要求,就必須加以限制了。若是無止境地滿足這種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 寶寶在3∼4歲時,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希望去探察一切。但由於自己還不能圓滿應付問題,或父母怕出意外,因此經常限制他的活動,這會使獨立個性正在形成,獨立自由需求增加的寶寶大為惱火,常常表現出不服從,與父母違抗;常常因情緒激動而大發脾氣,也常常與小朋友發生衝突。這些特徵表明寶寶正處在反抗期,父母無須為此煩惱,只要你巧妙而妥善的處理,寶寶會順利度過這一必然階段。   發脾氣時   可以允許寶寶儘量地喊叫,來發洩氣憤。若住在郊外,還可讓他到屋外面去叫,讓他把胸中的悶氣吐出來,他很快就好了。   說些傻話,做些奇怪的舉止,或者突然把電燈關掉又打開,以此來轉移寶寶的脾氣便發不起來了。   如果寶寶哭鬧太久,你擔心他會哭得發紺(一種腦部缺氧現象),可以輕輕吹寶寶的臉頰,在他臉上拍一些冷水,或用冰毛巾擦臉。   帶寶寶外出時,如果他突然發脾氣吵鬧,你就靜靜的把他帶到車子裏或洗手間去,等吵鬧平息後,再帶回原處,   當寶寶因你未讓他隨自己的意願行動而發脾氣時,你可按他的方式給他一個機會,比如你給他一個協議,什麼事你來做,什麼事歸他做,然後鼓勵他把一件事從頭到尾完成,即使成果不佳,也要讚揚他。由此寶寶會興致大激,不再和你對著幹了。   有些事你告訴寶寶做不成但他不信,結果真的是不行,寶寶對此會動肝火,比如沒有大小概念的他,硬要把一個玩具塞進一個沒有可能裝進的小盒子裏,在他因裝不進而發脾氣時,你可試著往裏裝,結果當然會與他一樣,你馬上對他說:“媽媽也放不進去嘛!”寶寶會因此而平息怒氣,因為他在把自己和大人做比較。   胡鬧過度時   孩子做出了你不喜歡的舉動時,先要看他做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無理取鬧,或者不會傷害到身體四肢,就不要理他,等他自然平息。你若想控制自己對孩子吼叫,可以和他面對面的站著,就叫不出來了。   孩子太吵的時候,你壓低聲音和他說悄悄話,他就會停下來聽。   規定一個最後期限,用計時器來計算,時間一到就不准再吵;或者宣佈等你數到幾的時候,就不能再鬧,然後大聲的從一開始數。在期限到了以後,你要說到做到,開始一些新的行為,如取消他喜歡做的事情,光是頭威脅是沒有用的。   對寶寶令人討厭的表現乾脆不理他,也不做出任何反應,既不看他也不理他,裝作正在幹自已的事情,一副什麼都沒看見的樣子,這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當寶寶在你拒絕了你的要求後糾纏不休時,你不要沒完沒了地說服他,你可堅持用一句簡單的話重複回答他,直到他聽話為止。   在寶寶改正他的行為後,你應立即注意他,並及時表揚。   鬧得太不像話時,罰他面壁坐幾分鐘,或罰他站一會兒,就可讓他靜下來,停止吵鬧。   安撫怒氣   把寶寶緊緊抱在懷裏,一邊搖晃一邊哼些歌使他平靜,然後打些比方來表示你有多麼喜歡他,例如說:“我好喜歡你哦,我的喜歡有花那麼大……有房子那麼大……有天空那麼大……”你要越說越大,還要孩子一起幫忙想出更大的東西。   對著寶寶的耳朵說悄悄話,通常可使他停止哭叫;若你能想出一些更好的話來,說不定孩子聽了心情會變得很愉快。   告訴寶寶,他肚子裏面裝有一個叫做“笑”的東西,如果讓它跑出來就會轉變成格格的笑。這招通常會使他忘了發怒,真的格格地笑出聲來(這方法是先無視他的怒氣,等他氣消了以後,再和他談談剛才到底為什麼發脾氣)。   幫他發洩怒氣   鼓勵寶寶從事體能上的活動,來發洩憤怒。要他到跑步,捶打一大團玩具油土,或用棍子打一棵樹。   要寶寶用很憤怒的聲音,大聲地從1數到5;或在玩具樂器上奏出一首很生氣的歌;或是跳一生氣的舞。   或是你和寶寶一起大聲叫,讓你的聲音越來越低,越來越小,終於沒有聲音。   讓憤怒中的寶寶畫張圖,來表示他的感受,這是具有創作性的發洩感情方法。   和寶寶討論他為何生氣的原因,若只是因為不能稱心如意而生氣,就要勸他要忍耐,要寬宏大量,肯為別人著想。   在公平的原則下,表示出你很同情他的處境:“我曉得你為什麼生小華的氣。”設法讓寶寶說出使他生氣的事情,並建議他牟一遇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辦。   鼓勵寶寶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憤怒,譬如教他說一些你認為可以接受的表示憤怒的字眼。   平息爭吵局面   限制打架寶寶最想做的活動,如為看電視蘭目而爭執,那麼就告訴他們,不結束這種局面,這一天就不允許他們看電視。   讓爭吵的寶寶們做深呼吸,並讓每個寶寶心平氣和地說明爭吵理由,然後請他們提出解決方法,他們會很樂於接受這個建議。   孩子們吵個不休時,就找個事情給他們做。   看到大孩子想去欺負小孩子時,設法把他貧開,你可以說:“快來,幫我一個忙。”   讓兩個生氣的寶寶幹一件共同的事,如給每人一塊幹抹布,要他們擦玻璃,一個人擦裏面,一個人擦外面,還沒等玻璃擦乾淨,他們又會笑顏逐開了。   罰兩個打架的寶寶相互擁抱對方。這樣他們再想打架時就會多考慮一下,因為沒有人喜歡去抱住正在跟他嘔氣的人。   寶寶打架時,你可以走出屋子,或到浴室去避開一下,跟處理發脾氣的寶寶一樣。沒有觀眾往往就沒有勁再打下去。   要寶寶自己說說有什麼解決紛爭的辦法,即使他們的辦法行不通,也可以緩和一下局面,讓他們去考慮下一步的行動。   要兩個吵架的寶寶,面對面地坐在房間相對的兩個角落裏,沒有得到對方的允許,就得一直坐下去,誰都不准離開。讓他們互相商量,通常能使他們講和。   或要每個寶寶說出一項他認為對方具有的長處,互相稱讚一番便能結束爭吵。   把引起爭執的東西拿走或把寶寶分開,也能強迫他們和解。 從心理成長的角度來說,人生有兩個關鍵時期:一是3—4歲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2—15歲的第二反抗期。而這兩個重要時期的心理發育狀態,往往又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性格和情感的健康形成和發展。因此,幫助孩子安然度過“反抗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在三歲之前,孩子在心理上處於與父母一體的狀態;三歲以後,他們能區分自己與環境的不同,產生了獨立行動的願望。當他感到自己受到限制的時候,就會出現反抗傾向。心理學經驗表明,在三四歲期間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而絲毫沒有反抗表現的孩子,則往往在性格上趨於軟弱和寡斷。   日久天長,孩子就會從反抗的不同回饋中變得聰明、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孩子的“第二反抗期”也極為重要。當孩子生長到十來歲時,由於他們對事物認識能力和世界觀都正在初步形成,開始進入被理解、被尊重的“第二反抗期”;因而此時他們總會有一種“我已長大了”的感覺,時時處處都在表現獨立、自強的個性。在這兩個“反抗期”家長應注意以下三點:   其一、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所選擇。處於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別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種意見——哪怕這意見和行為是正確的。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與其他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孩子在你規定的範圍行使了自主權,既讓他表現了他的獨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願地順從你的建議,雙方皆大歡喜。   其二、巧搭梯子,讓孩子自然下臺。孩子有時是為了逞能而耍強,這時,你要顧全他的面子,幫他“搭梯子”,讓他體面下臺。如果因故考試成績一落千丈,你不能對他嘲笑諷刺,否則會適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歸路”。   其三、因勢利導,不要破壞孩子情緒。孩子玩得高興的時候,父母打斷而要求他做他不願意的事,這正是引起孩子對抗的導火線,甚至還會發展到父母對抗。近年報刊上不時披露的青少年棄家出走,不少說是孩子在感情上與父母疏遠,對抗而採取的極端之舉。   如此種種,巧施用,就可以幫助孩子健康、自信地度過人生的兩段關鍵“黃金時代”。

手指童謠

2006年07月25日
公開
51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牛牛)毛毛蟲 二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三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印地安人)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四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望遠鏡)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六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金元寶)打電話 七根手指頭,七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長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頭,八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神槍手 九根手指頭,九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拍拍手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1什麼1,棍子1。2什麼2,鴨子2。 3什麼3,耳朵3。4什麼4,帆船4。 5什麼5,鉤鉤5。6什麼6,大肚6。 7什麼7,柺杖7。8什麼8,眼鏡8。 9什麼9,汽球9。10什麼10,棍子打棒球。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一根棍子輕輕打,二雙筷子裡外扒, 三人小組愛說話,四個小兵不害怕, 五個朋友力氣大。 ************************************************ 1. 蘋果西打 我的上 我的下 我的七八九 我的好朋友 機哩咕嚕ㄘㄟˋ 2. 小雞喝水 小雞喝水 咕嚕咕嚕 飛 ~很適合小班的小朋友喔~ 3. 給你拍拍手 給你放煙火 餵你吃菠菜 變成大力水手 ㄅㄨ ㄅㄨ ~這手是要兩個小朋友一組ㄉ唷~~ 4. 鵝爸爸來了 鵝媽媽來了 點點頭呀 握握手 鵝爸爸走了 鵝媽媽走了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我把頭髮變不見(可自由發揮隨便變都可) 我把手手變不見 我把自己變不見 ************************************************ 1.小蝌蚪 小尾巴 游來游去找媽媽 媽媽 媽媽~~~ 你在哪 來了來了我來了 來了一隻大青蛙 2.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 魚游ㄚ游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蛇爬ㄚ爬(都要有動作才會吸引小朋友) 就我教時,效果都不錯ㄛ~~~ ************************************************ 大大田 種大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大大花 中中田 種中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中中花 小小田 種小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小小花 ﹝聲音可由大到小﹞ ************************************************ 1 拍拍手 2 拍拍肩 3 搓搓繩子 4 拉弓 5 摸摸頭 6 咚咚(打鼓狀) 7 吹喇叭 8 叭叭 9 拍拍屁股 10 坐好 ************************************************ 一隻手指頭..變成毛毛蟲 兩隻手指頭..你拿小剪刀 三隻手指頭..變成小花貓 四隻手指頭..學學螃蟹走 五隻手指頭..我來招招手 六隻手指頭..一起勾勾手 七隻手指頭..我是小帥哥(妹) 八隻手指頭..變成神槍手 九隻手指頭..你看蝴蝶飛 十隻手指頭..大家拍拍手 *********************************************** 小花瓣 小花,小花,(一手五指張開,向左右輕輕轉動) (或由大人握住寶寶手腕,向左右輕輕轉動) 幾個瓣?(手握拳) (或由大人握住寶寶的拳頭) 一個瓣,(用另一隻手扳開握著大拇指) (或由大人扳開寶寶的大拇指) 二個瓣,(然後扳開握著的食指) (或再由大人扳開寶寶的食指) 三個,(接著扳開中指) (或由大人扳開寶寶的中指) 四個,(再扳開無名指) (或由大人扳開寶寶的無名指) 五個瓣!(最後把握著的小指頭扳開) *********************************************** ★冬瓜 冬瓜、冬瓜,兩頭開花,開花結果,結果開花,一個冬瓜、兩個冬瓜、三個冬瓜……十個冬瓜 ★遊戲 鉛筆一 白鵝二 耳朵三 帆船四 鉤鉤五 大肚六 柺杖七 眼鏡八 汽球九 一根棍子打棒球 ★變變變(一) 一根手指頭 變成 毛毛蟲 兩根手指頭 變成 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 變成 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 變成 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 變成 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 變成 勾勾手 七根手指頭 變成 神槍手 八根手指頭 變成 虎姑婆 九根手指頭 變成 阿彌陀佛 十根手指頭 變成 打棒球 ★變變變(二)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牛牛)毛毛蟲 二根手指頭,二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剪刀)小白兔 三根手指頭,三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印地安人)小花貓 四根手指頭,四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船船)螃蟹走 五根手指頭,五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望遠鏡)小鳥飛 六根手指頭,六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金元寶)打電話 七根手指頭,七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長方形)三角形 八根手指頭,八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神槍手)神槍手 九根手指頭,九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小狗狗)小狗狗 十根手指頭,十根手指頭,變成變成變成(拍拍手)拍拍手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數字 1什麼1,棍子1。2什麼2,鴨子2。 3什麼3,耳朵3。4什麼4,帆船4。 5什麼5,鉤鉤5。6什麼6,大肚6。 7什麼7,柺杖7。8什麼8,眼鏡8。 9什麼9,汽球9。10什麼10,棍子打棒球。 *老師可與幼兒一同創作改編 ★手指運動 一根棍子輕輕打,二雙筷子裡外扒,三人小組愛說話,四個小兵不害怕,五個朋友力氣大。 ★蕃茄 園裡的蕃茄圓又大 躺著休息不說話 來了一隻大狼狗 對著蕃茄咬一口 爸爸看了很生氣 快把狼狗趕出去 ★香腸 十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8根香腸躺在鍋裡(可先和小朋友數數看還有幾根?)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6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4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蹦一根跳 剩下 2根香腸躺在鍋裡 一根暗~一根暗~ 被我吃光光 動作:左右手一起各減一根手指頭,兩手上下翻動想煎香腸一樣。 (可以把香腸改成薯條、熱狗等等) ★大白鵝 大白鵝蹦蹦又跳跳 忽然 不見了 鵝媽媽急著找 孩子呀!你在哪裡呀? 媽媽呀!我在這裡呀! 你跑到哪裡去呀?(用尖銳的媽媽罵人的聲音) 我去河邊啊! 去河邊做什麼?去河邊洗....香港腳(抬起腳來) 啊...臭死啦! 我們回家吃飯吧!(然後發出鵝叫聲) ★小猴子盪鞦韆 五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四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三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二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一隻猴子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用低沉的聲音小小聲) 暗~(吃掉的意思) ★手指頭 十個手指頭 123 爬上山 456 堆積木 789 拍皮球 伸出兩隻手十根手指頭 ★蘋果西打 蘋果西打 上上 下下 我的七八九 我的好朋友 機哩咕嚕ㄘㄟˋ(猜拳) ★小雞喝水 小雞喝水 咕嚕咕嚕 飛 ∼很適合小班的小朋友喔∼ ★給你鼓勵 給你拍拍手 給你放煙火 餵你吃菠菜 變成大力水手 ㄅㄨ ㄅㄨ ~這手是要兩個小朋友一組ㄉ唷~~ ★鵝 鵝爸爸來了 鵝媽媽來了 點點頭呀 握握手 鵝爸爸走了 鵝媽媽走了 小手放後面 ★鵝爸爸 鵝爸爸出來了 鵝媽媽出來了 點點頭 握握手 鵝爸爸再見 鵝媽媽再見 小手擺後面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我把頭髮變不見(可自由發揮隨便變都可) 我把手手變不見 我把自己變不見 ★小蝌蚪 小蝌蚪 小尾巴 游來游去找媽媽 媽媽 媽媽~~~ 你在哪 來了來了我來了 來了一隻大青蛙 ★左手右手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 魚游ㄚ游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握在一起 藏在背後 變條小蛇爬ㄚ爬(都要有動作才會吸引小朋友) ★種花 大大田 種大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大大花 中中田 種中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中中花 小小田 種小花 灑灑水 曬太陽 長出一朵小小花 ﹝聲音可由大到小﹞ ★小小娃 小小娃 , 去採瓜 ,採了 冬瓜 和西瓜 木瓜 地瓜 和香瓜 苦瓜 菜瓜 小黃瓜 帶回家 , 送給好媽媽 ★草莓 小草莓 , 頭上一頂小綠帽 ,臉蛋紅 , 下巴尖 ,還有許多小雀斑 . ★毛毛蟲握手 紅蘋果裡有 紅毛毛蟲 綠蘋果裡有 綠毛毛蟲 握握手 做朋友 你來我家吃蘋果 我來你家吃蘋果 ★切柚子 拿刀子 切柚子 切了柚子 剝柚子 一 二 三 四 五 啊----------- ㄇㄨˇ 吃完了柚子 戴帽子 ★迺迺迺 迺迺迺,抹西瓜膨一下,捺一下,切西瓜 你一塊,我一瓜 看誰人是矮仔冬瓜 ※分解動作:(兩人一起合作) ◎迺迺迺~兩個人面對面,雙手牽起來左右搖擺。 ◎抹西瓜~雙手比1的手勢(食指)畫大圓。 ◎膨一下~雙手比2的手勢(食指與中指)在胸口送出去。 ◎捺一下~雙手比3的手勢(食指與中指與無名指)在胸前拿回來。 ◎切西瓜~一手做刀子(用四隻手指頭)切另外一手。 ◎你一塊,我一瓜~送別人一塊,給自己一塊。 ◎看誰人是矮仔冬瓜~雙手壓對方的肩膀。(也可以用指頭點對方的 頭,讓對方猜猜看是哪一根指頭) ※ ※迺:國語念ㄋㄞˇ,同「乃」;台語念ㄙㄟˇ。 ★手指謠(一) 一根手指頭呀,變成小蚯蚓,鑽啊鑽啊鑽,動作(一根手指扭動完,換另一隻手指扭動) 二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剪刀,剪啊剪啊剪;(雙手先比出V的手勢,接著二根手指相互剪動) 三根手指頭呀,變成大花貓,喵啊喵啊喵,(雙手三根手指在臉頰,接著由臉中心向外滑動) 四根手指頭呀,變成小掃把,掃啊掃啊掃;(一隻手的四根手指在掃地狀,接著換另一隻手) 五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公雞,咕咕咕咕咕,(雙手合掌在頭頂做雞冠) 六根手指頭呀,變成小雨傘,撐啊撐啊撐;(一根食指頂住另一手的掌心做雨傘狀,接著雙手交換撐雨傘狀) 七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帥哥,酷呀酷呀酷,(單手露出食指及大拇指放在下巴,雙手輪流做出此動作) 八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帳棚,搭啊搭啊搭;(雙手的四根手指的指尖由下往上互碰) 九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廚師,切啊切啊切,(一手按在頭頂,另一手插腰,半蹲一下,接著四根手指當菜刀在另一手上切) 十根手指頭呀,轉啊轉啊,變成好朋友。(雙手握拳互繞圈,接著雙手拍三下) ★小螞蟻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膝蓋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肚子啦! 小螞蟻,爬呀爬,爬到哪裡啦?爬到脖子啦!」 ★吃炒蛋 大拇哥來倒點油,二拇弟來打個蛋,三中娘來撒點鹽,四小弟來拌一拌, 小妞妞來盛進盤,大家一起來吃炒蛋。 ★這裡就是我的家 這裡就是我的家,裡面住了很多人.你從窗子往裡看, 爸爸正在擦地板,媽媽正在洗衣服, 爺爺正在看報紙, 奶奶正在煮稀飯,我正坐在馬桶上,嗯...嗯...嗯....! 若正在等小朋友大大的時候,就來玩一玩這一首手指謠,最好玩完時,他們也OK了,是嗎? 也有可能要玩好幾遍哦 ★愛運動 動動指頭像彈琴, 轉動手腕像搖鈴, 舉起雙手向天空, 轉動手臂像時鐘. ★湯匙.叉子.筷子 湯匙圓,湯匙圓,圓圓的湯匙盛湯圓.啊.....嗯! (好好吃啊!) 叉子尖,叉子尖,尖尖的叉子叉魚丸..啊.....嗯!(好好吃啊!) 筷子長,筷子長,長長的筷子夾麵線.啊.....嗯! (好好吃啊!) ★手指歌 兩個姆指彎彎腰,點點頭.(雙手伸出姆指,作對立狀) 兩個食指變公雞,斗一斗.(雙手伸出食指,點一點) 兩個小指勾一勾,做朋友.(雙手伸出小指,作打勾勾狀) 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伸出雙手,作拍手狀) ★心肝寶貝 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娘呀、四小弟、小妞妞、來看戲、手心手背、心肝寶貝! ★小白兔 小白兔,真乖巧,紅眼睛,白皮毛,後腿長又大,前腿短又小, 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只愛吃青草。 ★動物園 動物園、真熱鬧,大小動物都來到,長頸鹿、脖子長,小兔子、蹦蹦跳, 還有猴子、乳牛和小豬,個個聰明又可愛。 ★樓上三個人 樓上三個人在說話,樓下三匹馬在吃草,胖子瘦子在打架,王媽媽出來罵一罵,小孩躲在床底下。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個剪刀、一個石頭,變成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個石頭、一個布,我是章魚不是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一個剪刀、一個布,捉走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剪刀、剪刀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布、布沒有小白兔 ★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藍藍的天 綠綠的草 紅紅的小花隨風飄 彩色的世界真奇妙 ★家 你有家 我有家 他有家 我們大家都有家 ★早操 早上空氣真正好 大家一起來做操 伸伸臂(老師說),伸伸臂(幼兒說) 彎彎腰(老師說),彎彎腰(幼兒說) 踢踢腿(老師說),踢踢腿(幼兒說) 蹦蹦跳(老師說),蹦蹦跳(幼兒說) 早上鍛煉身體好 (加上動作,是做早操的兒歌) ★愛哭的孩子不是我 你的笑臉像朵花 我的笑臉像朵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愛哭的孩子不是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愛哭的孩子不是我 ★手指謠(二) 一根手指頭呀,一根手指頭呀,像棍子敲呀敲小鼓 兩根手指頭呀,兩根手指頭呀,像剪刀剪花布 三根手指頭呀,三根手指頭呀,像貓鬍子抓老鼠 四根手指頭呀,四根手指頭呀,像魚網撈魚 五根手指頭呀,五根手指頭呀,擋在頭頂上像房子 ★手指謠(三) 大拇指像爸爸,爸爸開汽車,嘀嘀嘀 挨著爸爸的是媽媽,媽媽洗衣服,嚓嚓嚓 挨著媽媽的是哥哥,哥哥打籃球,砰砰砰 挨著哥哥的是姐姐,姐姐學跳舞,啦啦啦 最小一個就是我, ★大烏龜 大烏龜,小烏龜,疊在一起成一堆,不怕你從上面槌,不怕你從後面追, 只怕你從洞裡吹呀吹,咻∼蹦! ★過城門 城門城門幾丈高 三十六把刀 騎白馬 帶把刀 走進城門 滑一跤 ★炒蘿蔔 炒蘿蔔 炒蘿蔔 切切切 包餃子 包餃子 捏捏捏 小螞蟻 小螞蟻 (癢癢癢-搔孩子癢) ★過年 呼呼,呼呼,雪花飄;劈叭,劈叭,放鞭炮;咚鏘,咚鏘,玩龍燈;哈哈!哈哈!過年了!   ★新年到 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燈,看火花。小娃娃,長一歲,走路不用媽媽抱。   ★指甲刀(剪) 指甲刀(剪),張嘴巴,不吃魚,不吃蝦,愛吃(娃娃)的長指甲。 ※( )可以改成幼兒的名字 ★騎大馬 小娃娃,騎大馬,呱噠呱噠呱噠呱。騎到外婆家,外婆對她笑哈哈。 ★小弟弟買巧克力 小弟弟,上街去,買了兩塊巧克力。一塊留給自己吃,一塊送到媽嘴裏。   ★小老鼠上燈檯 小老鼠,上燈檯,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哩咕嚕滾下來。   ★拍手歌 手手,拍拍,拍拍,手手。媽媽,拍手,娃娃,拍手。媽媽,娃娃,拍拍手,拍拍手。 ★金勾勾 金勾勾,銀勾勾,說話要算數,不然是小狗。金勾勾,銀勾勾,說話要算數,請你伸出小手手。 一二三,勾呀勾呀 勾手指頭!   ★看我摸 拍手掌,看我摸,我不摸呀你別摸。 我摸耳朵你也摸耳朵。我摸鼻子你也摸鼻子。 我摸眼睛你也摸眼睛。我摸腦袋你也摸腦袋。   ★小貓 小貓小貓,本領真大,一生下來,就會畫畫。畫的什?畫?喏,五個瓣的梅花。   ★小鼓咚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我說話兒它都懂,我說小鼓響三下,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喲喲,這不行,寶寶睡在小床中,我的小鼓別響了,小鼓說聲:懂、懂、懂!   ★千顆星 千顆星,萬顆星,點點星,點點明,一閃一閃亮晶晶,閃閃爍爍數不清。 ★布娃娃,別生氣 布娃娃,你別生氣,我來給你賠個禮。 剛才不該發脾氣,使勁把你扔在地。 弄髒了你的新花衣,摔得你臉上都是泥。 一定還很疼吧?真是對不起! 衣服髒了我給你拍,臉兒髒了我給你洗。 哪兒疼了我給你揉揉,從今以後,我要愛護你。 ★一隻小雞嘰嘰嘰 一隻小雞嘰嘰嘰;二隻小狗汪汪汪;三隻綿羊咩咩咩;四隻老鼠吱吱吱; 五隻鵓鴣咕咕咕;六隻青蛙咯咯咯;七隻蟋蟀唧唧唧;八隻小鴨呷呷呷; 九隻斑鳩啾啾啾。(動物和聲音可自已創作或幼兒熟悉的) ★拉勾勾 你出手,我出手,小拇指頭拉勾勾。拉勾勾,拉勾勾,咱們都是好朋友 ★兩隻小貓 兩隻小貓,上山偷桃,一隻上樹,一隻放哨。 聽見狗叫,汪汪汪汪,下來就跑,被狗趕上,一頓好咬。 咬去皮,咬去毛,咬去兩個尾巴梢,疼得小貓"妙妙妙"。   ★雪老頭 雪老頭,做年糕,磨了粉,往下倒,倒在地上,大家都不要。 ★做早操 小朋友,起得早,一二三四做早操,先學鳥兒飛,再學馬兒跑,天天做操身體好。 ★手指謠(四) 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雞叫叫:嘰,嘰,嘰。 食指中指並攏,做把剪刀玩玩:嚓,嚓,嚓。 五個手指捏緊,做個拳頭敲敲:咚,咚,咚。 伸出拇指翹翹,誇你戴上紅花:好,好,好。 小指小指勾勾,我們笑笑跳跳:嘻,嘻,嘻。 小手小手拍拍,大家歌兒唱唱:妙,妙,妙。   ★拉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外婆家,唱大戲。媽媽去,爸爸去,小寶寶,也要去。 拉大鋸,扯大鋸,你過來,我過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寶寶,快長大。   ★指甲長了 指甲長了不剪掉,又象小狗又象貓,小手伸給奶奶瞧,嚇了奶奶一大跳。   ★手指歌(二) 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兩個食指變公雞,鬥一鬥。 兩個小指勾一勾,做朋友。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堆雪人 北風吹,雪花飄,堆雪人,真熱鬧。兩個胡桃當眼珠,辣椒鼻子朝上翹。 太陽不出它微笑。太陽出來它沒了。   ★笑 小雞怎麼笑:"嘰嘰嘰!"鴨子怎麼笑:"呷呷呷!" 青蛙怎麼笑:"呱呱呱!"娃娃怎麼笑:"哈哈哈!"   ★洗手歌 排好隊,向前走,做什麼??去洗手。 小肥皂,給我擦擦手;自來水,給我沖沖手; 小毛巾,給我擦擦手。小手洗得真乾淨,拍拍手。 ★長一歲 雪花、冰花、臘梅花,喜鵲飛來叫喳喳,叫弟弟,叫妹妹,都是爸爸的小寶貝,過了新年長一歲。 ★一隻小鳥叫嚓嚓 一隻小鳥叫嚓嚓,兩隻青蛙叫呱呱,三隻小豬哼哼哼,四匹小馬呱達達, 五個娃娃笑哈哈,分吃一個大西瓜。   ★弟弟摔倒我扶起 弟弟走路不注意,摔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幫他洗掉手上泥。 我要做個好孩子,互相幫助記心裏。 ★草屋 山坡上,有草屋,草屋站不穩,大門關不緊, 屋頂站不挺,一陣風吹來,呼∼草屋不見了。 ★南南和蘭蘭 東家南南,有個習慣。 糖紙剝不開,小嘴一噘:"媽媽來!" 鞋帶解不開,小腳一跺:"媽媽來!" "媽媽來,媽媽來!"急得媽媽手腳亂。 西家蘭蘭,有個習慣。 媽媽給她盛飯,小手一擺:"自己來。" 媽媽給她洗臉,小嘴一笑:"自己來。" "自己來,自己來!"笑得媽媽樂開懷。 小朋友,你像南南,還是像蘭蘭? ★哪個看書好 小珍和小寶,捧著圖書瞧。小狗和小貓,也來湊熱鬧。 小珍看圖書,邊看邊動腦,小貓看見了,喵喵叫聲好。 小寶看圖書,一下翻完了。小狗汪汪叫:"看你懂多少?" 我們小朋友,大家瞧一瞧,小珍和小寶,哪個看書好?   ★原來是你 媽媽不在家,我把地來掃,我把桌子擦。 聽!好像是媽媽的腳步聲,我趕快躲在門後偷偷地看。 媽媽進來了,看看地上,看看桌上。 媽媽問:"是誰把屋子收拾得這樣好?" "喵,喵,喵!"我在學貓叫。 媽媽把門拉開瞧,高興地說:"哦,原來是你,愛勞動的好寶寶!" ★妙屋子 公寓一層層,好像千層糕;船屋搖啊搖,就像大元寶; 還有蒙古包,嗯!好吃的大漢堡! ★小寶寶 小寶寶(翹起大拇指),剛睡飽(拇指動一動), 阿公早(大拇指碰食指),阿嬤早(大拇指碰中指), 爸爸早(大拇指碰無名指),媽媽早(大拇指碰小指), 鑽進懷裡(四指把拇指包起來),抱一抱(拳頭轉一轉)。 ★安靜兒歌 一拍拍手;二摸摸肩;三把繩子;四拉弓;五摸摸頭;六咚咚;七小手搖一搖;八小手擺後面; 九嘴巴閉起來;十安靜兒歌: 拍手拍手點點頭;拍拍手點點頭;啦啦啦啦啦! 拍拍手點點頭!啦啦啦啦啦!拍拍手點點頭! 以上手指謠是小六老師辛苦整理出來的!本人只做轉載的動作!希望能夠幫上一點忙! ★好朋友 一個二個一個二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蚯蚓 二個二個二個二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螞蟻 三個三個三個三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蝙蝠俠 四個四個四個四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蝴蝶 五個五個五個五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朵小蓮花 六個六個六個六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大水牛 七個七個七個七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個御飯糰 八個八個八個八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大蜘蛛 九個九個九個九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小天鵝 十個十個十個十個 我們是好朋友 原來是隻大青蛙 ★手摸頭 手摸頭 搖一搖 手搭肩 轉一轉 手插腰 彎彎腿 手搭手 壓一壓 手放下 拍腳丫 兩隻手 摀嘴巴 ★搓搓搓 ※ 搓搓搓 搓一個大湯圓 嗯嗯 ※ 揉揉揉 揉一個大饅頭 啊嗯 ※ 拌拌拌 拌一個美乃滋 ㄅ滋ㄅ滋 ※ 切切切 切一個洋芋片 卡滋卡滋 ※ ㄅ滋ㄅ滋 卡滋卡茲 嗯 好好吃 ★大姆哥 大姆哥 身體好 二姆弟 微微笑 三中娘 我最高 四小弟 做早操 小妞妞 好寶寶 ★坐的穩 涼涼風 頭搖搖 小風吹 彎彎腰 大風吹 蹲下了 坐的穩 吹不倒 ★小種子 小種子 真神奇 靜靜躲在泥土裡 喝喝水 脫層皮 冒出葉子真神氣 ★一到十 一 是小鉛筆,寫寫字 二 是小白兔,吃吃草 三 是小小草,風搖搖 四 是小扇子,扇扇風 五 是小小手,說 Bye-Bye 六 是勾勾手,蓋印章 七 是大螺絲,轉轉轉 八 是蝴蝶飛,飛飛飛 九 是畚箕加掃把掃掃地 十 根手指頭,彈鋼琴 ★一到十 一一--棒棒棒 二二--跳跳跳 三三--喵喵喵 四四--飛飛飛 五五--咕咕雞 六六--嘟嘟嘟 七七--呯呯呯 八八--叭叭叭 九九--汪汪汪 十十--游游泳 ★手指謠 一根手指頭呀,變成小蚯蚓,鑽啊鑽啊鑽, (一根手指扭動完,換另一隻手指扭動) 二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剪刀,剪啊剪啊剪; (雙手先比出V的手勢,接著二根手指相互剪動) 三根手指頭呀,變成大花貓,喵啊喵啊喵, (雙手三根手指在臉頰,接著由臉中心向外滑動) 四根手指頭呀,變成小掃把,掃啊掃啊掃; (一隻手的四根手指在掃地狀,接著換另一隻手) 五根手指頭呀,變成大公雞,咕咕咕咕咕, (雙手合掌在頭頂做雞冠) 六根手指頭呀,變成小雨傘,撐啊撐啊撐; (一根食指頂住另一手的掌心做雨傘狀,接著雙手交換撐雨傘狀) 七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帥哥,酷呀酷呀酷, (單手露出食指及大拇指放在下巴,雙手輪流做出此動作) 八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帳棚,搭啊搭啊搭; (雙手的四根手指的指尖由下往上互碰) 九根手指頭呀,變成小廚師,切啊切啊切, (一手按在頭頂,另一手插腰,半蹲一下,接著四根手指當菜刀在另一手上切) 十根手指頭呀,轉啊轉啊,變成好朋友。 (雙手握拳互繞圈,接著雙手拍三下) ★十隻手指頭 一隻手指頭變成毛毛蟲 兩隻手指頭變成小白兔 三隻手指頭變成小花貓 四隻手指頭變成螃蟹走 五隻手指頭變成蝴蝶飛 六隻手指頭變成好朋友 七隻手指頭變成神槍手 八隻手指頭變成吹喇叭 九隻手指頭變成蝴蝶飛 十隻手指頭變成拍拍手 --------------------------------------------------------------------------------

英文字母說故事

2006年07月25日
公開
30

英文字母說故事 A的夢想 學習字母A angel帶給A的美夢 點擊下載 B是個壞男孩 學習字母B 得到懲罰的B 點擊下載 C和他的朋友們 學習字母C 生日快樂!! 點擊下載 D和一隻dog 學習字母D 助人為快樂之本!! 點擊下載 E與大自然 學習字母E 學習如何愛護自然環境!! 點擊下載 F與Fox 學習字母F 告訴小朋友,不可心存僥倖喔! 做壞事會有報應的! 點擊下載 G和一名迷路的girl 學習字母G 對G的感謝 ! 點擊下載 H和兩位客人 學習字母H 誰的本事大!! 點擊下載 I和他的ice cream 學習字母I 酋長的讚美! 點擊下載 J與神奇的Jar 學習字母J 貪心的狐狸 點擊下載 K和打開心靈的Key 學習字母K 因為有愛,世界才會美麗! 點擊下載 好客的L 學習字母L 與好友分享的快樂! 點擊下載 M是個好孩子 學習字母M 善良又孝順的M! 點擊下載 N和他姐姐的necklace 學習字母N 好心有好報!助人是快樂的! 點擊下載 O的漂流歷險記 助人的O得到好報! 教導小朋友時時存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信念! 點擊下載 P和一籃子的Pear 學習拾金不昧的精神! 鼓勵小朋友養成諏嵉膽B度與人格! 點擊下載 Q和他的quilt 關心周圍的每一個人! 關心周圍的人事物,創造快樂美好的人生! 點擊下載 R和它的鄰居 養成勤奮的精神 ! 勤能補 拙,每個小朋友都應該養成勤奮務實的精神! 點擊下載 多才多藝的S 有夢想最美! 因為有夢就要更努力實現! 點擊下載 聰明的T 臨機應變的聰明頭腦! 聰明的小朋友,動動腦懂得隨機應變,靈活你的大腦! 點擊下載 和神秘的UFO 你也充滿好奇心嗎? 探索知識的領域,好奇心將引導小朋友進入更高的境界 點擊下載 在Village裡 勝利永遠屬於有自信的人! 增強小朋友的自信心! 點擊下載 和Worm 友情的可貴! 小朋友你也有這樣的好朋友嗎? 點擊下載 神秘的X 小朋友你知道"X"代表了哪些意義嗎? 所有的事都要自己去努力.不該假手他人的! 點擊下載 玩yo-yo的Y 正當的休閒運動,可幫助學習思考! 喜歡運動的小朋友是聰明的! 點擊下載 在ZOO 小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喔! 你認識多少動物園裡的動物呢! 點擊下載

教養撒謊寶寶三撇步

2005年10月26日
公開
34

教養撒謊寶寶三撇步 文/劉璐 教育心理專家 寶寶3、4歲時居然開始撒謊,這可不是好現象。為了不讓撒謊變成寶寶的壞習慣,爸媽要怎麼做呢? 寶寶撒謊,爸媽有的為此頭痛不已;有的則輕描淡寫地說:很正常,寶寶長大了就不會了。因為寶寶撒謊而對他嚴厲懲罰,或者一點都不重視,致使寶寶撒謊的行為多次發生,甚至可能養成習慣,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撒謊原因有多種 發現寶寶撒謊以後,首先要查明原因,也就是找出寶寶為什麼撒謊,他為了達到什麼目的才這麼做的,然後對症下藥。其實,寶寶還沒有形成道德觀,他們撒謊的內容遠沒有成人想得那麼不堪。 想像與現實分不清 年齡較小的寶寶易把想像與現實相混,常把自己想像中的事情當成事實說出來,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撒謊。這種情況下,寶寶往往並不知情,沒有明確的撒謊目的,當然也不會覺得不安或羞愧。 不明對錯自我控制差 寶寶認識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差。比如說:小寶寶喜歡某個東西,但是自己沒有而別的小朋友有,這個時候他就很可能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一旦被發現,為了繼續持有這個東西或不想承認錯誤,就只好通過說謊來掩蓋事實。此外,年齡小的寶寶非常喜歡模仿周圍人的行為,加上他們本身還沒有什麼判斷力,如果爸媽或其他成人在寶寶面前撒謊,寶寶就會模仿。 好面子寶寶愛誇大 有些寶寶會為了和其他小朋友比較而故意誇大自己,這種現象很普遍,尤其是當寶寶故意要和別的寶寶比誰更厲害,或者比較彼此的爸媽哪個更厲害,就會把本來沒有而他們自己又覺得非常好的品質,或者事情加在自己或者爸媽身上,這樣的誇大也就變成了某種程度的撒謊。 應對爸媽高壓教養 如果爸媽對寶寶的期望值過高,即使寶寶付出努力也很難達到爸媽的要求,這時寶寶就容易用說謊來暫時解決問題;如果爸媽過於嚴厲,甚至常用打罵來解決問題,寶寶為了逃避懲罰或獲取爸媽的歡心也易撒謊。 如果撒謊成功,嘗到了甜頭,就會更頻繁地用撒謊來解決問題;如果撒謊失敗,爸媽進行了不適當的嚴厲懲罰,那寶寶就更不敢講真話了。而且如果偶爾撒一次謊被發現,嚴厲的爸媽還進一步認定自己的寶寶就是個愛說謊的小傢伙,從而對他的任何行為都採取不信任的態度,即使說了真話也不相信,寶寶更會因此而大受傷害,很可能產生叛逆心理,繼續撒謊。 如何教養撒謊寶寶 每個人都是在犯錯誤中不斷成長,寶寶也是如此。根據寶寶心理發育的特點,說謊是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階段。根據不同年齡的寶寶,爸媽應當採取不同的措施,避免他養成撒謊的習慣。 教寶寶分是非 對於較小的寶寶如還在上幼稚園小班的,爸媽應當幫助他們分清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而別人的東西是不可以亂拿亂動的,要經過允許才可以拿。如果教育後寶寶仍然說謊,可以適當地剝奪他們喜歡的吃的或者玩的東西,以達到懲罰的目的。 學會自我控制 對於年齡較大的寶寶,則要讓他們知道做錯事要勇於承認,讓寶寶明白做錯事而又不承認是不誠實的表現,不是好寶寶應該有的表現,逐步讓寶寶學會自我控制。自我控制的目的就是讓寶寶在該玩的時候玩、該吃的時候吃,也就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寶寶在生活中表現出來自我控制的行為時,爸媽應當及時給予獎勵,包括口頭的和物質的。 爸媽要說話算話 當爸媽給寶寶承諾時,一定要慎重。切不可輕易承諾,而一旦答應寶寶了,就一定要兌現。否則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他期待後又失望,寶寶自然就有樣學樣的愛說謊了。 寶寶撒謊背後的原因很重要,有時只是因為寶寶年齡未到分不清想像與現實、或者是不瞭解是非對錯,而不是刻意要撒謊騙人,爸媽應該耐心找出原因再採取相應的教養方法。

親子共讀”從何做起?

2005年03月17日
公開
21

親子共讀”從何做起? --虫二閱讀文化坊 “親子共讀”很重要,做人父母的你大概無法不同意。但是心內或多少有些猶豫,有些摸不著邊際,有些有心無力。其實,每個會認字說話的人都可以輕易地讀故事給孩子聽;不須口才訓練,也不須有金像獎最佳演員的表演能耐。只要你,孩子,一本書和一個安靜舒適的角落。你完全的注意力,繪本本身的吸引力都會引領你們親子一趟奇幻之旅。 或許你已經開始這共讀或許還沒,在有心給小寶貝這最珍貴的禮物時,請先看一看,想一想以下幾點: 一、養成“親子共讀”習慣和從中受惠的最大的撇步是固定時間及持續不斷。當孩子的小小腦袋察覺出這故事時間的固定與穩定性時,他會更安心放心地享受這屬於他與父母間的特別時間。你的持續與固定在在都傳遞給孩子重要的訊息:讀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且也是一種享受。你的親身示範和參與將會影響孩子正面積極看待書本與學習。 將“親子共讀”的故事時間與每天必做的起居作息(例:三餐前後,午休前後或晚上就寢前等)連在一塊做,更是撇步中的祕訣。調查顯示:大部份的家長都發現晚上睡覺前是最適合及容易的時刻。原因有晚上就寢時間大多在固定的時間,只要將共讀時間加入準備就寢的一係列動作中:刷牙,洗臉,換睡衣,上床,道晚安中就可以了。那段時間對父母也較可行,較沒有白天時間的那緊迫與壓力感。再說孩子們都喜歡在床上與父母談天的感覺。睡覺與讀書一樣都須要安靜與沉澱的心。在準備睡覺的過程中就是一步步地緩和著心.有什麼比用親密的親子故事時間來結束這忙碌慌亂的一天更好的呢?有什麼比讓孩子帶著暖暖的愛,甜甜的笑入夢更讓父母窩心的呢? 除了晚上睡覺前的時間外,白天午睡或其它定時的日常生活也是可以的。當然,除了這每天固定的親子共讀的時間外,父母也須應孩子的要求多加些臨時的共讀的機會。你會發現:一旦孩子品嘗了其中甜美樂趣,他會跟在你身後,拉著你的衣服,要求你讀故事。所以,你們會很輕易的就超過了那一天十五分鐘的基本要求,如此一來,成效更是大增。 當你無法每天給孩子這樣的一個共讀時間時,可以鼓勵其它家人:兄姐,祖父母或照顧孩子的人:奶媽,佣人暫時代替你的位置。但一個星期中,你至少要親自參與這共讀時間三次,畢竟你是影嚮孩子一生讀書態度最重要的一位。好習慣一旦養成就不要輕言中斷,若是出外旅行,拜訪祖父母或是長途開車,都可以再不同的地點繼續這故事時間,不但有趣,記憶更是深刻。 二、“親子共讀”中親與子是同樣的重要。父母親的心態深深牽動著共讀的成效。對家裏有學齡前幼兒的家長而言,“親子共讀”的目的是拉近孩子與書本距離,隨之自然而來的是刺激智能與豐富想像,注意力與理解力的培養。但絕對不是教他語文,教他認字。記住你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中文老師。你的責任是給孩子一個美好的與書共遊共舞的經驗與記憶。不要急著看成果,不要考孩子,不要把小寶貝從你與書本旁嚇跑。 三、“親子共讀”的故事時間中有兩大最重要的組合:一是朗讀書中文字,二是談論書中故事與圖畫。二者重點不同但同等重要。 以朗讀故事來說,會認字的人都可以唸故事。若要增加故事張力與吸引力,聲音,及道具的幫助都有畫龍點睛之效。這對小小孩而言,書本從此有了他完全的注意力。 對談論書中故事而言,你只是暫時離開書中文字,談談你對書中某一人事物或圖畫中某一特殊地方的看法罷了。當孩子大到可以說出自己意見時,則引導孩子分享他的意見。如此一來,他不再只是聽眾而且也發出聲音,提供意見參與這共讀的活動,他不再只是被動的吸收,也有了主動的思考。 你雖不需每次唸故事時都停下來談論,但往往這些不預先設計的談論會帶給你及孩子意想不到的喜悅.下兩篇文章將會分別詳細談談朗讀技巧與談論的方法。 “親子共讀”的故事時間其實是親子與書本的遊戲時間。你的用心會將遊戲帶入書本,將書本帶進親子的心。你的十五分鐘不是孩子的運氣而是小寶貝的福氣。

關掉電視,打開想像

2005年02月24日
公開
19

關掉電視,打開想像 想像力是無限的,只要父母肯花時間,有耐心地去引導與鼓勵他們,他們的能力就可以發揮到意想不到的境界。人常會因外在聲色刺激的誘惑而忽略了“自身的寶藏”。有了電視以後,孩子好像就不會玩了,在家便守著電視機,被動的接受別人灌輸的訊息,一旦沒有電視便茫然不知該如何打發時間。被動慣了,主動的機制生銹了,想動也動不了了。影像圖片最大的壞處是,它會限制你的想像力。電影、電視傳送的是導演的想像力,它的進入會鎖住自己的想像力,使其不得發揮。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太太從小多病,臥床無聊時,她的母親便將小說一遍一遍的念給她聽,無形中增加了她豐富的想像力,後來成為很有名的創意插圖畫家。他說如果那時日本有電視,他大概就不會成為創意畫家了。心理學上有先入為主的現象,一旦心像形成便很難跳開原有的窠臼,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的想像力比大人好的原因。這是因為小孩的心靈還沒有那麼多的限制,可以隨意發展。大人做事明確,迅速的代價其實就是創造力、聯想力的喪失。   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泉源,像這種全家一起圍爐說故事或親子共讀就是培養創造力最好的機會。同一個東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只要你肯花腦筋去想;同一處環境也是,當你看膩了這個環境時,不妨換個角度來看看,它的景觀立刻完全不一樣了。   拉森(Gary Carson 美國最有創意的卡通畫家之一)說:“最好的娛樂方式就在你的大腦中,不必外求”。 至少有25個好主意可以讓電視一邊站,讓一家人快樂而充實。   1、玩撓癢癢遊戲,跟寶寶角鬥,笑得滿床打滾。   2、吹掉棋盤上的灰塵,玩一盤飛行棋或強手棋。   3、讓寶寶用所有的沙發靠墊搭個堡壘,爬來爬去,和你玩假像的射擊戰鬥。   4、閱讀(危險的嘗試,因為寶寶可能上癮)。帶寶寶去圖書館,為他借些書,讀書給他聽,直到你的嗓子崩潰。   5、教孩子一些你的拿手本領,比如編織、折紙、打領帶、玩某種器械,把時間花在學技能上。   6、一起上個學習班。想想看,有沒有你和孩子都想學的東西呢?   7、吃些熱點心,然後去溜冰。   8、去參觀博物館或城市歷史展覽館。   9、聽有聲讀物,童謠、說故事、相聲,種類很多。   10、寫封家信,不是用電子郵件,而是用鋼筆和紙,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寫字,可以讓他們在信上畫個畫,塗個鴉,然後讓他口述你來代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和那些遠方的朋友會為此深深感動的。   11、準備一些漂亮有趣的裝扮,讓孩子打扮起來玩遊戲,起初也許會比較麻煩,但很快你就會驚異地發現,孩子很快就能跟上節奏,並有更新奇地想法。   12、在客廳開家庭舞會了。   13、教孩子所有你知道的卡片遊戲,如果你不記得了,也可以自己發明。   14、烤東西吃,甚至年紀很小的寶寶也能參與制作簡單糕點。   15、照著食譜,一起烹調晚餐。   16、結交朋友。跟親戚、鄰居、朋友、同事,或寶寶幼稚園結交的小朋友,組織家庭間的聚會。   17、種植植物或飼養小動物。有大量的書教你這方面的知識,買一本,和寶寶一起開始工作。   18、助人為樂——為別人做點事。在一個原來用來看電視劇的下午,帶著孩子給福利院的孩子送去舊玩具,或到社團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   19、解決家裏的小麻煩,疏通下水管道、縫補撕開的褲子。關掉電視讓你有時間去做這些平時被忽視的普通事情。可以讓孩子給你遞工具、或整理他自己的東西。   20、放鬆。閑坐著看看天,和孩子一起體會被電視佔據的時候沒有的遐思。   21、看演出——戲劇、舞蹈、音樂會,引導孩子流露激情,那是和面對螢光屏,看錄影帶時不同的。   22、出去玩,即使外面天寒地凍。跑跑跳跳、堆雪人、拉雪橇(如果雪足夠厚的話)。   23、照像,一起做剪貼或佈置相冊。孩子喜歡看他們更小時期的照片,還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美化相冊,使它成為家庭的珍藏。   24、拉著寶寶的手在夜色裏散步,看看社區的夜景,看看星星。   25、歡笑、交談,大人和孩子彼此分享。看電視意味著未曾真正面對家人,而一旦成員之間互相影響得更多,就越會發現彼此的可愛、出色。   給自己和孩子一點想像的空間,會增加很多的樂趣。下次吃過晚飯,請控制你的手指頭,不要去開電視。 來源:39育兒社區

創造性思維實用手冊

2005年02月24日
公開
30

創造性思維實用手冊 ◎不要有問必答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好奇心是人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興趣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推動人們主動求異,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其基本表現就是不斷地提出"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有問必答"。有些問題可以鼓勵和引導孩子自己思考尋求答案。   ◎讚美孩子的創造性   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創造潛能,這種創造潛能就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用觀察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的表現就可以發現他的創造力,比如,孩子一會兒把掃帚當馬騎,一會兒把它當衝鋒槍,一會兒又用它來堆雪人,其中有豐富的想像,有"發散思維",發現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處,這就是創造性的表現。   ◎教孩子有趣地解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小困難、小問題,每當這時,不要急於幫孩子解決,而要讓他自己想想辦法。   1.小貓把球掉到了河裏,很著急,你幫它想想辦法,怎樣才能把球取上來,辦法想得越多越好。   2.水可以做什麼用?(洗頭、洗衣服、洗水果等屬洗滌類的用途,還有飲用、滅火、飼養、發電、做摻和劑、冷卻等變通性用途。)   3.家長把一塊小積木放進一個不能伸進手去的瓶子裏,讓孩子在不翻倒瓶子的條件下,想辦法把積木從瓶中取出來。孩子想的辦法越多,而且比較合理越好。   4.給孩子二個三角形,要求他拼出五種以上的圖形。   ◎根據故事開頭編結尾   故事:在一棵大樹下,有一隻狡猾的狐狸,它幾天沒有吃東西了,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忽然。它抬頭一看,樹上有一隻蹦蹦跳跳的小松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轉,說:"小松鼠你爸爸會閉著眼睛跳下來,你會嗎?"小松鼠說:"我當然會啦。"說著,它閉上眼睛往下一跳。狐狸連忙跑過去,一把抓住小松鼠,剛要往嘴裏送,這時……後來,聰明的小松鼠沒有讓狐狸吃掉,你知道它想了什麼辦法嗎?   ◎在音樂、繪畫中表現   1.讓孩子在充分感受音樂的同時,要求他為歌曲配上動作,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情感。   2.為歌曲寫新詞。首先要注意讓孩子把基本曲調掌握,啟發他思考添新詞。   3.讓孩子畫意願畫,使孩子自由發揮自己的想像。也可給孩子規定一個主題,讓孩子圍繞這個主題,通過對知識經驗的回憶來加工與繪畫。比如,要求孩子畫小貓,孩子可能畫小貓釣魚,小貓捉老鼠,小貓的一家,小孩抱著小貓,咖菲貓,還可能畫《寵物小精靈》裏的喵喵和貓老大等。   ◎在遊戲中想像   遊戲,特別是建構遊戲和角色遊戲,能夠發展孩子的創造思維。用積木搭各種建築物時,孩子可以憑自己的想像和意願,無拘無束地進行建構,在玩商店、郵局、醫院、餐廳、幼稚園等遊戲中孩子可以在人物和活動情節上根據自己的經驗任意進行創造性想像。 來源:媽媽寶寶網

父 母 輕 鬆 放  

2005年01月14日
公開
30

  我們做父母的有個習慣,總愛把小孩子抱在懷裡。在孩子還不會生、不會走的時候,抱一抱總是躺在床上的孩子,讓他換換姿勢,開闊開闊視野,是有必要的。通過大人和孩子的身體接觸,可以排除孩子心理上的孤獨感受,滿足親密需要和安全感,還可以加深親子的感情。 父母的手臂束縛了孩子   問題是,在孩子學會走路以後,有些父母還是常常把孩子抱在懷裡,就像是不可分割的「連體人」一樣,似乎他們懷裡若不抱著這個孩子,身體就失去了平衡,雙手也不知往哪裡擱。   對於這種現象,我百思不解。我帶著好奇和疑惑詢問那些總愛抱著孩子的父母們:「你們的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了。為什麼還要抱著他呢?」他們不約而同地對我說:「抱著省心、省事、省力,免得孩子磕著、碰著、摔著、讓車給撞著。讓孩子滿世界亂跑,還得費勁地去追他們。還是抱著省力.保險。」   要是以保護孩子安全的角度來看,抱在懷裡的確是更保險一點。可是作父母的卻沒有想到,總是把孩子抱在懷裡,你箍起的雙臂就像一條「繩索」,牢牢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使他們有手不能活動、不能做事,有腳不能走路。不但使孩子的手腳和大腦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展,無形中也會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壓制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和活動能力的發展。總在父母懷抱裡生活的孩子,活動機會少,活動範圍小,社會交往面狹窄,往往性情呆滯、孤僻、怯懦、自卑、無能,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差,缺乏兒童特有的天真、爛漫、活潑、勇敢、堅強和活活潑潑的朝氣。 抱在懷裡的小孩子長不大   孩子小時侯,父母可以把他們抱在懷裡,但不能總是抱著吧!他們總要長大,終歸要離開父母的懷抱,難道把他們抱在懷裡,他們就能學會有效地避免被磕著、碰著.捧著、讓車給撞著嗎?有父母僅僅摟住的孩子,不但無法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更不能掌握自我保護的能力。與其總是抱著,不如早一點把他們從懷裡放下來,他們會在實踐中早早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初學走路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摔一些跟頭。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是在不斷地摔打過程中,學會站立、行走、奔跑的。剛剛生下來的小馬、小牛、小羊,剛剛孵化出來的小雞、小鴨、小鵝,不都是在「摸爬滾打」中站立起來的嗎?不管多麼疼愛自己的孩子,也都不能抱著他們,企圖讓孩子一個跟頭也不摔,就能學會站立、行走、奔跑.那是不實際的。「庭院裡練不出千里馬,花盆裡長不出萬年松」,父母的懷裡養不出禁得起風雨的現代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總愛抱著孩子,從表面上看是一種習慣;深入地思考,恐怕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不但反映了父母保護孩子的心態,也非常具象地反映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子女是父母的一部份,是父母的附屬品,而不是獨立的個體。父母的潛意識裡,不願意讓子女獨立於父母的束縛和制約之外,總要保持一種隸屬和支配的關係。   這是不尊重每個人的獨立人格,壓制人個性的充分發展,非常不符合時代要求,也違逆人的天性。70多年前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作父親」一書中就曾經說過:「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類中的人。因為即我,更應該盡教育的義務,教給他們自立的能力;因為非我,所以也應該同時解放.全部為他們自己所有,成一個獨立的人。」   總愛把孩子抱在懷裡,這不僅僅是父母教養「小」孩子的態度,也會形成整個家庭教育的「教養模式」。父母不但在孩子小時候抱著,就是長大了,也是照樣「抱著」包辦孩子的一切:有手腳不讓動,有大腦不讓獨立思考。有事,父母替他們做,有問題替他們想,有困難替他們克服,有危險替他們排除。孩子不會走路的時候,父母摟在懷裡睡覺;會走路了,父母抱在懷裡;能獨立活動了,該生活自理了,父母包辦代替。子女長大後都要離開父母獨立,面對激烈的競爭,缺乏獨立意識和能力,是難以自立生存的。   為了使孩子減少依賴性,增強獨立性,能自立於社會、有所作為,父母們還是早一點把懷裡「抱」著的孩子放下來,讓他們獨立站立、行走、活動奔跑。

從感覺、感受談感動的教育

2004年12月24日
公開
21

自然是教育之神---從感覺、感受談感動的教育 王國和 一、大自然是教育之神 古今中外的偉人大部份來自山川林野之間當不為過。與其說山川靈秀,風水地理好,不如說大自然中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更令人感動。因感動中孕育了高超的智慧,堅毅卓絕的心胸情操。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無限的美景讓你感覺、感受、感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舒坦的心胸讓你慢慢的去感覺感受感動,前者為環境的佈置,後者為時間的品味,讓你的心智和環境有足夠的時間產生交互作用,這正是智慧的泉源。情操的教育孕育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非政客)、音樂家、藝術家,如果沒有大自然的感動,絕不能奏功。一條藍色多腦河孕育偉大的音樂家。 然而,自有老師以來,老師為表功勞,拼命教書,忽略孩子來自內心的感覺感受感動。大人牽著小孩子走,孩子的智慧非但不能獲得充分發展,而且得到更多壓力的痛苦是可以想見。 一位偉大的教師,必須學習大自然。大自然是寧靜的,所以教師必須是溫和慈祥。大自然是可以自由撫摸的,所以任何教學必須給予孩子充分時間去撫摸、去感覺、去感受(五官感覺),最後能感動。大自然允許各種生物並存,所以教師必須容許每位孩子表達他們的感覺感受(民主教育),不能以自己的喜好習慣決定好學生壞學生。大自然的事物容易令人感動,所以多以自然的花草、泥土、蟲鳥為教材,少以機械科技為教具,科技的法則來自自然,幼兒應充分先讓其了解自然,否則本末倒置。 二、何謂感覺感受感動 雨點打在窗戶,你的感覺如何?聲音滴滴答答,你的感受如何?聲音好美,你有感動嗎?想做一首詩、一首歌,由五官的感覺,進而從內心產生交互作用的感受,進一步感動而有發表的欲求。這樣做出來的詩一定是美好,歌曲一定是好聽的。這樣得來的材料是真實的,不是憑空想像的。這樣的智慧是真知,這樣教育才能感動。 「小明,地上的紙屑撿起來!」「小明,請你把地上的紙屑撿起來好嗎?」這兩句話給孩子的感受又如何呢? 前一句是命令責罵,後一句是鼓勵與關懷,鼓勵與關懷別人容易接受,容易受感動。責罵與命令是特權教育,容易引起反抗不滿,不易感動。今天常規教育,情操教育不易成功,在於大人均使用特權教育式的命令,故不易成功。 其中再列舉數例,以供大人說話參考。 「小明功課寫好了嗎?」「怎麼還不去寫功課!」 「喔!做錯了沒關係,再來一次好嗎?」「怎麼做錯了,粗心大意!」 「我們早點睡覺好嗎?明天還要上學」「快去睡覺,明天早上爬不起來!」 你發現第一句都用「好嗎」以示尊重對方意見,此乃民主教育最重要的說話技術,必須給予從小變成習慣,並且代表無限的關懷與溫暖。如此和孩子說話,給孩子感受到關懷、尊重與溫暖,才能孕育高尚情操。 許多父母拼命賺錢,買了房子給孩子,孩子不能感受父母的辛勞,但父母要求孩子一起來做事,往往較能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辛勞,將來必然較為孝順。 面對於一件事物,每一個人的感覺感受感動程度都不一樣,如何去了解別人的感受,也是情操教育很重要的一環。能了解別人感受的人,必能客觀體諒別人的立場,有助於人際溝通和和平相處。從小培養認同別人的感受,是現代很重要的課題,大人能感受到孩子唸書很辛苦嗎?能的話,你就不會壓迫孩子。太太能感受到丈夫工作的壓力嗎?丈夫能感受太太在家的寂寞嗎?如果能,就會互相體諒。孩子能體諒父母工作的辛勞嗎?如果不能,如何去讓他了解,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讓彼此相關的人來了解你的感受,你也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有助溝通與了解,這是未來教育重要課題。 三、透過感覺感受感動才能獲得真實的智慧 信教的人都希望得道,讀書的人希望讀很多書。但得道和悟道,讀書和真正體會書中意思其差別有無限的距離,你教孩子很多道理和很多知識,他知道了,但他並未透過內心的感覺感受,最後感動而悟出真意,這種學問並不能帶給他行為與氣質的改變,不過是堆棧的教育,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則有所感,則不會迷迷糊糊了。 例如你告訴幼兒,「別爬那麼高會跌倒」,有的小孩能感受,有的卻不能感受,他一定要爬上去。結果這種小孩被認為太頑皮,禁止也不能發生效果,因為他不能感受到危險,其實也不一定真危險。常規教育不能成功,主要在口頭上說教,未能讓孩子從感受上獲得感動而產生行為的改變。 一些的幼兒看見碗裏的菜和飯,天生的好奇,他就想用手去抓的衝動,他想用手去感覺那是怎樣的東西,他甚至把它塗得滿臉,好開心,他的感受是快感。但大人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一個幼兒把積木堆得高高,突然用手把它推倒,轟隆一聲,多麼刺激,他感覺他多麼偉大,充滿了自信。第二次他想如何堆得更高,如何製造更大的聲音。可是你感受如何?太頑皮了嗎? 一位幼兒開水龍頭洗手,一遍又一遍,舒服極了,水愈開愈大,沖擊力愈來愈強,沖著手心、手背、臉,那種感受是他第一次。但你感受如何?在玩水浪費水? 由於大人不能感受小孩做的各種事情,大部分是罵小孩或毫不關心,例如小孩看見一隻蟲,感動的叫起來,大人卻說有什麼好大驚小怪。以致會感動的小孩愈來愈少,好奇心愈來愈少,智慧的發展自然受到阻礙。 四、做一個會陪孩子感動的老師 一位好的老師或父母,不是一天到晚教訓不停的,而是能經常陪孩子一起感動的大人,這在心理學上是肯定孩子,帶有關懹溫暖。 試想你煮了一小時的晚餐,先生對這餐沒有一點感受。叫孩子吃飯,孩子卻說都沒有什麼好吃,請問你的感受如何?氣死了,叫你吃飯,還說沒什麼好吃。 所以當孩子做完一件作品、一個遊戲、觀察一種東西,如果沒有別人陪他感動,他下次會有興趣嗎?即使下次再做,很多是因為老師要我做,是被動的,並非發自內心的主動。 一般老師話都太多,既然要給孩子充分感覺感受的時間和思考,老師儘量少說話,只說太棒了,一些讚美的話即可。開始時不妨二星期內訓練自己不說一句話,看你怎麼教學,這樣就可以改變傳統說教式的教學。

幼兒電視看愈多 愈有過動傾向

2004年12月13日
公開
19

【編譯邱秀貴╱路透、美聯社芝加哥電】 美國研究指出,1到3歲孩童腦部還在發育,電視如果看得愈多,到7歲學齡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機率愈大,每多看一小時,機率會增加10%。 先前研究即顯示,看電視會縮短專注的時間,新研究再添證據。研究也支持美國小兒科學會要2歲以下孩童不要看電視的的建議。學會在1999年指出,這麼小的小孩看電視可能會影響腦部發育、及社會、情緒和認知功能的發展。新報告刊載在學會4月號的「小兒科」期刊。 研究針對1345名孩童進行,請他們的父母協助進行,問他們孩童的收視習慣。在孩童7歲時以測類似過動症(ADD或ADHD)的量表,來評估他們的行為。主持研究的西雅圖兒童醫院和地區醫學中心的克立塔奇斯說:「孩童不應看電視有很多理由,其他研究也發現,看電視與肥胖及易有攻擊行為有關。」 他指出,研究並無資料顯示,有多少幼兒診斷出過動症。不過由評估發現,有10%的孩童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包括注意力難以集中、行為衝動、靜不下來及容易混淆等。看電視愈多,愈可能出現這些問題。這並不表示,他們就有過動症,但是其中很多將會有此問題。 他說:「研究顯示,太早看電視和日後注意力差確有顯著的重要關聯。」 研究發現,1歲時不看電視的幼兒只有36%。1歲時就有37%的幼兒每天至少看1、2小時的電視,日後有注意力問題的機率比未看電視的高出1、2成。14%的1歲小孩,每天平均看3到4小時,日後有注意力問題的危險高出3、4成。其餘每天平均看了5小時。 在3歲兒童方面,只有7%不看電視。44%每天看了1到2小時,27%3到4小時。11%5到6小時。甚至還有10%每天看7小時以上。 研究並未探討孩童看的是什麼節目,有待進一步探討。不過,克立塔奇斯說,內容可能不是元凶。多數電視節目快速視覺影像變換,可能改變正常的腦部發育。2、3歲幼兒的腦部發育得很快。 他指出,針對新生幼鼠的研究發現,接觸不同程度的視覺刺激,依程度高低,幼鼠腦結構看來差異很大。 參與研究的齊默曼說,他們無法說1到3歲的幼兒看多少電視才「安全」。他說:「可能無法說出安全量,因為每多看1小時,危險就會略微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