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芭樂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對待好勝心強的孩子

2010年07月28日
公開
20

如何對待好勝心強的孩子 爭強好勝是一種敢於競爭、力求取勝、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對人一生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但對正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過分地爭強好勝常常會損害他們健康的心靈。所以,家長應正確處理孩子的爭強好勝。 爭強不是爭搶 好勝心需要鼓勵,但過分的關注和支援反而會加劇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父母要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而不是家庭中的小霸王,事事都要占上風。否則當他們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時,就不會考慮其他小朋友的想法。這樣的孩子雖然在能力上得到了加強,但配合度很差,長大後也很難獲得成功。 好勝不是嫉妒 好勝心強不是壞事,但若過於強烈又一時無法獲勝,有些孩子可能會產生嫉妒心理。因此,在培養和引導孩子的好勝心時,特別要注意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別人的愛心和善良的情操,讓孩子善於發現並學習其他同伴身上的長處。父母可以做個小遊戲,讓孩子選擇3∼4個熟悉的小朋友,每個人輪流向其他人講自己的3種本領或優點,再講3個可以改進的地方;接著讓其他小朋友也來講講這個小朋友的3個優點和3個可以改進的地方。家長把每個人講的話記下來,把他們自己講的和別人講的進行比較,這樣就會讓他們學會對自己做出客觀評價。 為孩子做榜樣 家長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流露出爭強好勝的心理,應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勝利和挫折,用自己積極進取、努力學習的精神來影響孩子,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 切忌壓抑 不要過分壓抑孩子好勝的心。適當的好勝心是激勵孩子積極進取的良好催化劑,如果家長一味壓抑孩子,使孩子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長久下去會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養成畏縮不前的性格。 勝不驕敗不餒 好勝本身是無可非議的,但是有的孩子為取勝而採取不合理的手段,如大哭大鬧等,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公平競爭的意識,讓孩子明白勝利來自於努力,而不是別人故意退讓的結果,家長不妨試試以下兩種方法。 1.和孩子一起遊戲時,應選擇一些適合孩子能力的遊戲。這樣,即使家長不用故意讓,孩子也能獲勝,讓他體驗在公平競爭下獲取成功的喜悅。然後再慢慢地增加遊戲難度,使孩子逐漸對失敗有所體驗。 2.定期和孩子一起量量他的身高、體重,測測他的握力、拉力、臂力,並做記錄。這樣,一方面讓孩子知道他的能力是不斷發展的;同時也瞭解到,和成年人相比,他還有一定的差距。

三歲前幼兒遊戲識字法

2008年10月09日
公開
33

三歲前幼兒遊戲識字法   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成年人要設計多種多樣的遊戲來誘導孩子,使孩子感到識字能獲得歡樂,把識字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遊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脫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者有心,學者無意”。   該怎樣把識字與遊戲結合起來,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樂於接受呢?下面講幾種遊戲識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讓孩子找。找到了,讀一讀,表揚一番。也可讓孩子去藏字,媽媽找字,讀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麽玩具,就在玩具上寫上相應的字,讓孩子認讀。   3.做動作:邊教字邊做動作;教“跳”字做一個青蛙跳的動作;……等等。凡是動詞都可以做相應的動作,加深印象。   4.裝表情:教育些帶感情色彩的動詞和形容詞 要有臉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帶動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裝作哭的樣子;動作、表情的適當誇張,可加深孩子識記。   5.釣魚識字:把字卡當作魚撤在地上,讓孩子去“釣”,釣來一個字卡教一個字,此法可把孩子認過的字當作魚讓孩子釣。成人讀一個字,孩子必須釣到那個字,讀出那個字才算釣到了“魚”。也可以幾個孩子比賽看誰換釣到“魚”。這方法用來復習鞏固效果好。   6.表演識字:讓孩子表演他最喜歡做的遊戲,如孩子喜歡當小大夫,就讓他坐到寫有醫生的位置上,對病人問這問那,用一聽筒在聽,開藥方,打針……這時候教育他識讀,“醫”、“藥”、“病”、“針”等,就不會太難。   7.吃東西識字:孩子在吃東西時,往往是最高興的,這時教他識讀字,興趣也會高些。如削鳳梨時教“菠”、“蘿”,切西瓜時教“西”、“瓜”,吃冰棒或糖果時教包糖紙上的那些字。   8.講故事識字:給孩子講故事,邊講邊把故事中主要人物,關鍵情節在黑板上寫下來認一認,講完故事後讀一讀,讓孩子復述時再認一認。這樣既不影響講故事、故事,認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節記得更牢。   9.遊動物園識字:把許多字卡圍成一圈當作動物園的圍牆,“圍牆”裏面放許多寫有各種動物名字的字卡。說有許多小朋友要上動物園去玩,開哪個門進去呢?看門人說走“××”門進去安全,如果開錯門,老虎會逃出來咬人的,這時候要孩子去“××”門,開對了才能進動物園,開錯了重開。進了“動物園”讓孩子撿一個個的字卡來問:“媽媽,這是什麽呀?”媽媽說:“唷 ,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場 地大,還可在動物園內再分隔成幾個“猴”、“虎山”、“雞禽館”、“熊貓館”之類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種飛禽走獸的名詞都教孩子認讀。此法復習舊字,認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過河識字:地上畫兩條平行直線當作是一條河,河中間放若干個字卡當作“橋”,孩子要從“橋”上“過”河去,先要讀出一個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這個字上,讀錯了重教重讀。過了“河”還要從“橋”上返回來,再一個字一個字讀過來復習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錯返回來的要大大表揚。   11.教布娃娃識字:讓孩子當小老師,讓布娃娃、絨毛狗、小熊、猩猩、企鵝、大熊貓等絨布玩具當學生,成人當班長喊“起立、坐下”識字……此法用來復習已經學過的舊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門之前識字:讓孩子上兒童公園前,先要認一認“兒童公園”四個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時候,都可以先識幾個字再行動,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學“外婆”兩字,認認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莊、門牌號碼等。 13.引誘孩子識字:成人與成人說話,故意相互問字,教字,寫字,猜字謎考字,談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誘孩子主動來看來問,積極參與識字活動。   以上介紹的十幾種室內識字法,還僅僅開了個頭;針對3歲前孩子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但不論何種方法,識字活動都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要每天固定一恰當的時間和一個比較安靜的地點,根據孩子學習情緒高低進行幾分種到十幾種遊戲學習,天天不間斷。學習地點要安靜,有文字、圖畫、桌椅、黑板、地圖、玩具、小紅花、表揚欄等智育環境佈置。這樣時間一久,便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天不學孩子會悶得難受。   至於室外遊戲識字,方法更多;成人要隨帶紙筆備用,孩子外去,視野寬,十分高興,什麽都感到新鮮;特別是看到自己認過的字在廣告、標語或招牌上重現,會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興奮,很喜歡讀。這時對出現的新字也特別好奇,愛問愛讀。所以室外遊戲時要鼓勵孩子多注意文字,時時處處留心。玩耍中遇到新奇事物,應立即寫給孩子看、讀。   上面講的室內外遊戲識字和選擇的字、詞 、句,都不要固定教材,更不要講究系統。但選的詞和造句要講原則。這些原則是:   1. 教孩子是感興趣的字、詞、句。   2. 教孩子最熟悉的字、詞、句。   3. 結合孩子在生活遊戲中感到特別高興的事,當場選字,遺詞、造句,編兒歌。   4. 學過的字要有記載,分初次認讀、基本鞏固、能熟練運用三類整理,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復習遊戲。   5. 教字以識讀爲主,不要要求聽寫。

再富也要"窮"孩子

2007年12月21日
公開
29

這是學校老師沒有敎的事 但是卻是當父母親的該有的堅持 再富也要"窮"孩子........非常值得一看! ~~小漁誠摯推薦 (轉貼文章) 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再富也要”窮”孩子 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 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後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 小,五臟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接著, 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線優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 蓋過刻度的精美塑膠尺,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 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聲, 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為人父之後, 我一再提醒自己 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 「再富,也要窮孩子!」(雖然我並不富有)。 幾年下來,我漸感難於堅持下去, 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佈告欄上, 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的兒子的"匿名信", 才又深感無論如何得貫徹始終。上述"私函大公開"(是無奈 才將私函公開吧?)很有轉述的價值,茲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 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裏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 後,心裏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 掛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 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 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 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 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 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 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 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 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 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 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 這已成為一種心病, 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 不知在大學裏,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 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 第一次上做超音波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 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四胞胎? 難以兩全其美 我執教的學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四胞胎兄妹。 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四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 在籬笆外分四次塞給四名可愛的孩子; 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 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 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 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來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 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 直到有一天, 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 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 , 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 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 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 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窮,也要富孩子!」的做法, 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 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 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不同意義的象徵 其實,以上辛酸的父親在信裏提到的不孝兒, 恰恰是我們用傳統的模型:「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塑造出來的典型"模"特"兒"。 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 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 左邊是一隻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 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裏和馬到成功, 而是象徵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 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 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 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闆給的活多, 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 而後又嫌農夫喂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 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 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 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 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 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崽含在嘴裏或護在翼下, 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 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 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 只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 含在嘴裏護在翼下和趕離身邊(只掛在心上), 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 連動物也深懂「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 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已不能參與了……。

小朋友記憶力好,死背經典,有助訓練?

2007年11月21日
公開
34

有此一說: 小朋友的記憶力最好,所以小時候要讓他們多背經典,有助讀書訓練? 常聽老師及朋友提起,幼稚園或低年級的小朋友的記性好, 越早背頌【唐詩】、【三字經】、【弟子規】越好, 而且用硬背、死記的方式最快! 根本不需要解釋,先死背下來,對將來記憶有幫助?? KingNet臨床心理學科心理師 回答: 如穎心理成長中心院長、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 張如穎心理師 您好: 從人類認知發展的角度來看您的問題,學齡前階段幼兒的學習應該與幼兒的操作生活經驗的累積和回饋有關,如果只是死記或硬背,充其量只是背了一些文字,對於未來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就難說了。 但是,如果這個硬背或死記的過程,透過強迫的方式要求孩子,這樣的經驗,只會讓孩子厭惡讀書,反而會得到反效果。 KingNet小兒科醫師 回答: 西淋紀念診所院長、成大醫學中心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李育軒醫師 揠苗助長、長期對小孩幫助不大!讀書貴在興趣的培養,享受求知的喜悅;強迫死記不能持久,容易抹殺小孩學習成長的興趣。 KingNet腦神經內科醫師回答: 大里仁愛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林奕夫醫師 用硬背、死記的方式當然記得最快。但還是要依每個小朋友的資質,有些孩子不見得能記住,倒不必強求一定要做到。有些會成為永久記憶,但可能在長大之後才能體會到詩詞的境界,如果小朋友有興趣,願意跟著背是無妨。 KingNet精神科醫師回答: 臺安醫院 心身醫學科 張育彰醫師 從前的教育體制比較強調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等等,都是學習識字的傳統教材,至於成年後這些所謂文學基礎,是否可以發揚光大,還是得看日後的發展際遇,與個別的興趣與才能,但是不可諱言,讓小孩背些詩詞古文,的確曾經是一種教養的典範。 當前的學生國文程度不足的議題,也逐漸引發社會的關注與討論,從小開始適度接觸,也的確可收到比較好的學習成效,兒童的記憶學習能力與潛力,給予適當的引導,原則上是必需而且是正向的;但是過份期待或太以填鴨背誦的方式,則往往會有反效果,也讓小孩與家長,都可能承受不必要的壓力與挫折,所以兒童期的學習與適應發展是多方面的,除了好的學齡前教育安排,仍須重視其他面向的需求! KingNet一般內科、(腦)神經內科醫師回答: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住院醫師 江俊宜醫師 認知的發展與兒童的訊息處理能力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有不同階段的成長,根據皮亞傑 (Jean Piaget)的認知發展階段: 1.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 2.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stage) 2—7歲。 前概念思考( Preconceptual thought) 2—4歲。 直覺思考( Intuitive thought) 4—7歲。 3. 運思期(Operational stage) 7—16歲。 具體運思期( Conrete Operational thought) 7—11歲, 之後具有邏輯推演及抽象思考的能力。 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thought )11—16 歲。 也許,有些人認為兒童能夠利用簡單化來記憶補償理解的限制(將訊息串節或把複雜的程序自動化)進而推行硬背、死記的方式來學習【唐詩】、【三字經】,不能否定的,這樣的學習在四到七歲之後的小朋友可達到記憶效果,但文學需要體驗其中的美與內涵 ,若失去學的興趣可能適得其反。建議這個時期的小朋友應建立正確的行為規範,道德良知…等標準性的生活態度。若講到學習知識,建議使用啟發式思考,引導其興趣開發潛能,這樣才能達到主動學習及終身學習的目標,畢竟因材施教是最合乎人性的。 KingNet憂鬱症衛教科醫師回答: Dr. Soul 心靈醫生心理診所院長 莊凱迪醫師 兒童時期多去訓練記憶,對於記憶的確會有幫助。兒童時期的大腦有比較大的可塑性,往哪個方向去訓練,大腦負責那個功能的區域就可以多增加一些發展。任何的記憶訓練都會對我們的記憶功能有幫助。只是要注意用鼓勵代替責罰,以免增加壓力,反而讓大腦功能萎縮。 然而大腦功能的可塑性是有限的,不是說一直訓練就可以一直發展下去,到了一定的地步進展就會停止,所以適度的訓練就好,過多反而有害而無益。 同時,我們要去想到,現代人所需要的各種功能裡面,理解、美感與創造的能力,也許比記憶還要更重要。隨著電腦的發達,很多記憶的功能都可以由電腦來代替,但是理解、創意、美感與人際關係,還是需要由人自己來進行,對人們的前途影響也可能比記憶更大。所以,我們也不能只顧著訓練記憶,應該同時要去發展閱讀並且理解、欣賞美術增進美感、創意發揮、人際溝通與關係。大人應該用開放的態度鼓勵兒童盡量從各方面去使用大腦,去體會各種經驗、往各個方向嘗試創造與發展。也才能夠了解小孩天生最發達的能力在哪裡。 總結來說,適度的記憶訓練、適度的背誦,如果不要太多、太久、要求過大,對於兒童的發展是有幫助的,但是也不要忘了幫小孩開發其他的各種能力。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如何念書給小小孩聽

2007年08月29日
公開
46

如何念書給小小孩聽 有許多爸爸媽媽會懷疑孩子這麼小, 書常常還沒翻了兩三頁,就又去拿別本書, 這樣的親子共讀到底有沒有效? 其實由於孩子愈小,專注力愈差,也很容易分心, 為小小孩讀圖畫書,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可以確定的, 就是得順著孩子的性唸! 孩子興致高,就多念幾遍,興致低,不念也沒關係。 另外,我們提供一些小小的Tips, 讓您的親子共讀更有趣! 1.說話速度放慢.咬字清楚自然 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看聽及模仿別人說話,也是學習說話的方式,因此,放慢你的說話速度,咬字清楚,對小孩的語言學習及理解有很大的助益。 2.變化音調音量,加入聲音表情 在唸故事書時,我們還可以在音調上面加一點變化,或配合不同的(動物)主角,模仿動物的叫聲,使平面的書「立體化」起來,這樣書中的人事物就活起來了。 3.聲音和臉部表情,增加閱讀的樂趣 書上有許多配合有趣動作的好笑狀聲詞。念的時候,音調可以有高低、大小、長短的不同,臉部表情也可以跟著變化。………不妨把它誇張的念出來。 4.善用圖畫書,增進親子關係 給幼兒看的圖畫書,雖然字很少,可是爸爸媽媽要用自己的聲音和語言,把故事講給孩子聽。 還有一點很重要,不管孩子有什麼反應或疑問,大人都要積極的回應他。跟他一起笑,把他摟緊一點,親他一下,跟他說:「你好棒!」從對話中,幫助你們心靈相契合,增進親子感情,心裡充滿幸福的感覺。 5.依據圖畫內容,增加點不同的元素 有一種說故事的方法,就是每次看孩子當時的狀況,加點不同的元素進去。你可以講到哪裡,就跟隨圖畫問孩子問題。問的時候,別忘記看著孩子,並且回應孩子的答案。 採自信誼基金會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2007年08月23日
公開
51

如何培養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學習看到孩子的優點 一張白紙上有個黑點,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個黑點,這些年透過自己不斷學習,我漸漸看到的是白色的部份。孩子若有85%的優點,15%缺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忘記看見他的優點好處.所以,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需要一個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個「比馬龍」定律就是:你用什麼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發明電燈的愛迪生,當學校的老師都放棄他,認為他一無可取,把他帶回家交給他媽媽時說:「笨蛋還給你」,愛迪生的媽媽卻對他說:「別人看不起你,媽媽覺得你不錯」。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自信。 我曾經在精神病院輔導過一位台大醫科畢業的病人,透過對談了解他的成長歷程,發現他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得過第2名,從中讓我體認到承受高壓力(高處不勝寒)的人容易失敗且敗得很慘! 其實失敗可以帶給人經驗和閱歷,兩者加起來則形成智慧;我們究竟是要培養孩子成為會讀書的人還是有智慧的人? 培養孩子成為具有智慧(思考.想像.創造力)的人 會讀書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作出對的答案(擁有的是記憶力);有智慧的人,是從對的答案裡找出錯的地方,或是從錯的答案裡找到對的地方(擁有的是思考想像和創造力) 會思考、會動腦的人可能在學校的表現差強人意,然而記憶無法長久,因為我們的腦總是重複在作記憶和遺忘的工作,許多的答案也隨著時空變化而有不同。現有科學知識在8年內許多都被新的結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隨著地殼變動而改變,每年實際高度都不同;1904年萊特兄弟發明飛行器才開始有「飛」的名詞產生;過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將來可能是光速.因此,記那麼多東西幹麻?腦袋如果背太多東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會背,不會想(思考),腦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來一樣。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樂和記得愛我。 許多人是用錢養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會希望孩子怎麼對我?他們以後會有什麼記憶?會想到爸爸給過他什麼?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麼?我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兒子是一起騎腳踏車、泡湯、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臉、罵小孩,晚上是吃飯、沐浴、更衣、罵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間不是這樣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教育的目的歸要一句話是教他成為一個人。 我們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這樣嗎: 1.每天忙得像豬,每天作牛作馬(動物) 2.每天活得像機器(會動的人.會走路的殭屍,還是年輕的老頭?) 你的偉大的貢獻只是工作嗎?我們讀了那麼多書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讀書、努力工作、拚命賺錢,最後是養病。 讀書和工作並沒有最直接的關係,並不是很會讀書就會當總經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種能力(耐),讀書和錢只是一個媒介,最終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說是為了編織一個夢想,一個活生生的夢,快樂有趣的夢。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 生命是一種慈悲喜捨,這比讀書更重要,會成為一輩子受用的資產,也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東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沒有用,醫生不慈悲,對病患不能視病猶親,就對社會無用;一流的化學家不慈悲,製造毒物來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對社會無用。 我有個朋友是醫師,他說他每天開藥時都很掙扎,為了平衡自己,他在開藥的同時,也提供養生資料給病人,希望他們身體健康,下次別再來。 其中有個養生方法是:天天要運動.好好睡個覺.慢慢吃頓飯。 有人一早起來就喝咖啡和茶,難道一早起來還這麼累嗎?不健康的人,脾氣會不好,就不會以身作則。 最近的詐騙事件頻傳,他們都是很聰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來這種騙術,如果把他們的聰明才智用在正途該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會不要充斥著一流而無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許他們很質樸,但他們會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養孩子的內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與內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績和分數,內在智慧則指動機(即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是孩子將來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總共出了868個狀元,每個幾乎都沒有什麼出息;曹雪芹(紅樓夢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書生:因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創意取向)因此無法符合八股的科舉制度(記憶取向) 另外,興趣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興趣作一份工作,很難做一輩子),職業只是努力讀書謀求生活的工作(會想退休);志業則是很喜歡做很開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種志業,希望我們能夠培養孩子能以志業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閱讀自己和大自然二本書 有位哲學家說:教孩子要讀二本書: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夠用心來閱讀這兩本書,不單用眼睛。 第一本書讀自己,就是指興趣、性向、能耐,能夠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擁有自身獨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他考不上大學,後來是因為拉了一手好手風琴,一位校長破例讓他在該校讀書,他主修歷史,自修文學,30歲的時候才唸醫科,38歲畢業。老頑童劉其偉,他有許多頭銜,工程師、人類學家、冒險家、畫家,他在38歲才開始畫畫,66歲成名,他的一生活得豐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時路轉個彎會更好,成功需要時間,當累積到很豐富時,成功就會來到,就會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因為他提早將自己的日月精華用光了;如果2歲就會吊單槓,對他的身體發展會有害處。記得有個長跑選手蒲仲強很早受矚目卻不能長久,有人提早上大學資優生,但他們幾乎沒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個人12歲上哈佛大學、16歲畢業考上普林斯頓研究所,記者問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經驗是什麼?他回答:除了寂寞,還是寂寞。因此,我們不要用大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水到渠成,該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書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書,要多帶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徑星星月亮,從自然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書本學不到的東西。例如:颱風來襲時,行道樹東倒西歪,躺下數萬棵,但森林中的樹往往佇立不搖,其中的道理隱在自然的平衡哲學裡,森林的樹枝幹對稱而生,找著最平衡的肌理,於是耐得住風吹雨打,行道樹修修剪剪,則弱不禁風。 要給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會讀書硬要他讀書就會成為死路。人活著常常會忘記兩件事呼吸和快樂,因此只要他還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東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讚美孩子 讚美可以用最少的力發揮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處,就要去讚美他,他才會演好他自己,孩子會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處,演給父母看。例如:我女兒很喜歡烹飪,我讚美她:今天一定有一個仙女來過,不然怎麼會變出這麼好的東西出來?女兒就會越作越起勁。 每天孩子一回來,我問的不是你在學校學了什麼?而是:有笑話嗎?現在兒子回到家就會對我說:今天有笑話,聽不聽? 「量力」而行,現在做不到,來日方長,日後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讓孩子永續的能力失去了,給孩子自信,他就會告訴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會為自己加油,未來就會有獨領風騷的機會! 將來的時代是創意取勝的時代,創意就是把兩個不相干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結合Walk和Man的兩個概念而創造出來的;水管是因為澆花的人要澆好幾處不方便而發明的;透明電梯是因為除了上樓梯外,還想看風景的想法而產生的。 家長必須要常常聆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有時候突發奇想時,千萬不要罵他胡思亂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長是孩子的推手引領者,如何把孩子珍貴的東西引發出來,並將孩子從幻想世界慢慢導入現實是家長的責任。 把孩子的體力健康找回來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長路,擁有健康身體能夠讓學習產生1.75倍的效率。 建議每個家庭建構一個運動時間,我們家是騎腳踏車,兒子稱它為「發現台北的秘密花園」,因為和他們一起騎腳踏車,我發現台北的美,甚至發現住家(木柵)附近特別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對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嗎?是否能夠讓孩子有美好的回憶?和他們一起去織夢? 和孩子一起編織夢想 讀者文摘上有個故事:老師告訴小朋友每個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幫助非洲的人鑿一口井。有個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要5元,媽媽說我們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這5元。後來老師說上次我說錯了,鑿一口井應該是5000元,於是那個小朋友號召全班同學一起做資源回收賺錢,加上企業的贊助,最後完成了這個夢想!因此,絕對不要小看孩子,他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希望每個父母能幫助孩子圓夢,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給孩子機會,他們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時,原本很擔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訴我這裡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這種特質(關心他人)會出不來! 我會帶孩子和我去球場,自然而然他很喜歡球類運動,也精通許多球技!也會自己看NBA(主動去學習),有次和一位年長者比賽他故意比輸,他告訴我他讓他的(會為別人想) 這世界原本就是風風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對風雨,孩子有一天終究會離開學校,還會一個人去面對嚴酷現實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夥伴朋友助力,如果擁有這些特質,就會有機會! 讓孩子開心一點,歲月轉瞬即過,這些事不趕快去做,以後就做不到!

孩子人緣不好,怎麼辦?

2007年07月09日
公開
60

孩子人緣不好,怎麼辦? 你的孩子總是悶悶不樂,在人際關係上無法獲得幸福感嗎?除了課業成績的關心、物質的供應外,父母在孩子的交友上,也能幫忙推一把! 佳芸的父母從小就很疼愛她,常買漂亮的衣服和最好的玩具給她,但因工作忙碌,陪伴佳芸的時間少,所以她總是一個人看電視、玩玩具。唸小學後,因不太懂得跟同儕說話、相處,也不知如何與他人分享,同學看她漂亮,東西用得好,以為她很驕傲、不想和其他人來往,所以也不和她做朋友,久而久之,佳芸愈來愈害羞,甚至討厭上學和學校生活。 小威身材矮胖,成績不好,又不愛跟人說話,在班上如同一個隱形人。下課時,他總是趴在桌上假睡,偷聽同學們在談論什麼。有天,他聽見有人談論他,內容卻是:「他是垃圾好不好!成績那麼差,長得又醜,乾脆丟進垃圾桶算了!」想哭的他,怕同學嘲笑不敢哭出聲。回家後,爸爸只問考試成績怎樣?當然,又是一陣打罵。「沒人喜歡我,我真的是垃圾嗎?」他連作夢也這樣想著,卻沒勇氣問任何人…… 祖伶有一個十項全能的姊姊,成績好、聰明、漂亮、個子高、又幽默,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在姊姊陰影下,父母的讚美總輪不到她;在學校,老師、同學開口閉口都問姊姊的事,對她漠不關心。祖伶其實也以姊姊為榮,但這種不被重視的心情,常使她傷心、失落、吃醋,慢慢的,她個性變得愛比較,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忌妒別人所擁有的,人緣自然愈來愈差。 後天環境、性格特質 是孩子人際上的絆腳石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指出,交朋友是件很複雜的事,需要花時間學習、經營和維持,而孩子會出現的人際障礙,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大致來說,可從「後天環境」與「自身性格特質」兩大項來剖析。 「後天環境」方面,首先面臨的是「缺乏交友環境」,因家庭結構小家庭化、少子化,失去過往大家族親朋好友常往來,及街坊鄰居在外玩耍那樣自然的環境,孩子的休閒時間常用在看電視、玩玩具和打電動上,沒機會與同齡的小朋友互動,學習應對進退、施與受,也不善於和他人分享。 此外,「缺乏同儕間的話題」也是人際疏離的原因。因家庭環境、父母要求的不同,孩子接觸的興趣也多不一樣,朋友間的話題便開始產生歧異,但孩子在求學階段最需要的就是同儕肯定,最怕有「朋友會的我不會」、「朋友說的我不懂」的疏離感,這樣的疏離,或多或少會造成人際關係的障礙。 除了後天環境,孩子遇到交友障礙的最大原因就是「自身性格特質」。個性絕對是影響人際關係的主因,有的孩子像佳芸一樣害羞、沒自信;有的和祖伶一樣,希望獲得肯定,卻常比較、看不到自己優點;有的小孩則太強勢、不懂分享、不肯妥協,有的則個性太衝動、不能忍受挫折。 其次,外型、氣質或語言,都會影響人際關係是否順利。「觀察力」也是人際關係的一大重點,有些孩子個性上沒有太大缺點,只因「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人不開心的事」,常被朋友視為「白目」,無形中成為人緣不好的孩子。 模擬社交生活 創造孩子的交友圈 父母如何為孩子營造交友的環境?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提議,寒暑假時,可安排孩子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在不競爭的環境下,透過營隊與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相處,學習應對進退,與他人共同完成一個目標的團隊合作。現在更有屬於兒童人際關係培養的主題性營隊,讓孩子利用一段時間,系統性地學習人際關係的相關議題與技巧。 她提供一個自己的小撇步,就是與幾位有相近年齡孩子的親朋好友輪流帶團,固定一個週期,例如每週或每月,帶所有朋友的孩子一起出遊,這麼一來,不輪班的家長有夫妻獨處的時間,輪班的家長可依自己的興趣,選擇帶一群小朋友去郊遊、逛街,或參觀博物館、遊樂園。 孩子不但能學習跟父母以外的長輩相處,也有機會接觸不同背景的小朋友,開啟另一層結交朋友的機會,而家長間也有共同分享的話題,這方法對孩子及家長的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助益。 吳佑佑也說,孩子的生活圈狹小,父母的確需要花時間參與孩子的生活,幫助他們學習交朋友,她建議,家長有時要暫拋父母角色,不要只以權威態度叮嚀孩子功課、健康等,有時必須化身為孩子的朋友,陪孩子一起玩樂,在玩的過程中,參與孩子的人際關係,讓他們瞭解如何跟朋友應對進退、分享等,而這樣的方法,也能彌補兒童社交環境不足的缺憾。 如果面臨孩子個性太害羞,無法主動交朋友的情況,父母也可到學校當義工媽媽,參與孩子的交友圈,為孩子提供話題;或主動幫孩子邀請同學到家中聚會、舉辦一場郊遊踏青等,在過程中教導孩子培養人際關係的方法。 *************************************************************************** 4祕訣,讓孩子更有魅力 若孩子說自己是班上獨行俠,不討人喜歡,身為父母的你,該如何幫忙解決,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上超有魅力,廣得人緣? 人際關係是複雜且工程龐大的社會行為,孩子交友順利與否也不是1、2天就能速成或改變,面對影響最大的個性因素,父母應有長期教養的心理準備,除了良好的身教與言教外,《大家健康》整理4招長期教養孩子的方式,讓身為父母的您,幫孩子打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祕訣1:教孩子溝通與觀察 良好的表達與溝通能力,是人際關係上最具優勢的利器,父母可用詢問、傾聽的方式,讓孩子充分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意見,進一步讓孩子學會分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再只是將事情放在心中,或不知該如何處理。 另外,積極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讓孩子不會有「總是在狀況外」的窘境。現在的父母通常非常忙碌,廖清碧建議,可善用全家吃飯的時間,在餐桌上別急於要孩子吃完去寫功課,應好好聽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狀況。 孩子上學初期,可主動詢問一些同學的問題,培養孩子觀察力,例如:「坐在你前面的同學叫什麼名字?他喜歡什麼?」或讓孩子每天觀察一個座號的同學,再回來跟父母分享。溝通與觀察在人際上扮演非常重要且關鍵的角色,父母應多花時間培養孩子溝通觀察的能力,讓孩子順利表達自己,也不會在朋友間表錯情。 祕訣2: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 這裡的能力不單指學業,還包括外型、語言、審美等多方面的能力。事實上,能力不好或外型、氣質不好的孩子,的確會和小威一樣易受排擠,培養這項能力,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心,在人際關係上遊刃有餘。 不建議父母過於要求孩子十項全能,但培養一些適當且孩子有興趣的能力,的確有助人際關係的建立,也能在朋友間創造更多話題。吳佑佑提及,培養孩子適應新環境、新文化的能力,他們才不會在新的狀況發生時,產生退縮情況,有礙人際關係的發展。 祕訣3:技巧性地肯定孩子 孩子在幼稚園、國小階段,是最容易受到肯定而開心的年紀,這年紀的孩子也易在受到肯定後加倍努力,因此,父母要常肯定孩子的優點,幫助其建立自信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而非將目光侷限在別人有的東西上,如此才不會因比較心態作祟,產生妒忌等不好的情緒,造成交友障礙。 廖清碧建議,父母在管教上,可善用誇獎話語,例如:覺得孩子功課做得不夠好時,用「你這五個字寫的很棒,其他要寫的跟這個一樣唷!」取代「你怎麼寫的這麼醜,全部擦掉重寫!」 常受誇獎的孩子,在自信心的建立上,遠比受責罵的孩子來得容易,但父母要基於事實來讚美,而不是一味地肯定,否則孩子易流於強勢和自傲。 祕訣4: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人是社會化的群體動物,只有在一定規範下,才容易受他人肯定,所以父母應常教導孩子遵守規矩,不會因違反規矩而成為焦點,在人際關係上埋下不定時炸彈。 另外,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也是父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孩子跟大人一樣,在人際處理上也會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狀況,就算人際關係很重要,仍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去判斷真偽、分辨是非,而不是一味地求受歡迎,成為鄉愿。同時,一個有正確價值觀的孩子,也較不易受到他人言行的混淆,失去方針和準則,反而能因循著價值觀,提出正確的回應。 最後,吳佑佑分享:「教導出一個有自信、有正面能量(力)、有正確價值觀的孩子,才是幫助孩子人際關係的最積極作法!」 【大家健康雜誌】

破解學英文的10大疑惑 2007

2007年07月06日
公開
73

破解學英文的10大疑惑 2007-06-29 Page:1/1 文�顧景怡 學了半天英語,孩子怎麼都不開口說? 該不該學K﹒K﹒音標? 何時要讓孩子背單字……, 關於學英文的一連串疑惑, 綜合專家意見為你解答。 問1. 怎麼讓小孩對學英文有興趣? 答:一九八三年,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迦納(Howard Gardner)發表多元智慧(又譯多元智能)理論,把人的智慧區分成八種不同類型。人各有所長,有的孩子可能語言智慧特別好,有的孩子可能邏輯數學智慧或者內省智慧特別好等等。   知名心理學家與作家鄭石岩,在著作《親子共成長》便提到,家長「必須清楚孩子的哪一種智慧特別好,還有哪些智慧需要培養,以及如何栽培,才能幫助他、支持他開發特有的智慧與天賦。」   補教界名師徐薇便常常觀察兒子強納森與他一群朋友喜歡什麼,想辦法「討好」他們。例如,兒子喜歡「神奇寶貝」,那她就幫兒子蒐集英文版的遊戲卡、DVD,讓兒子高興玩遊戲、看卡通之餘,不知不覺就吸收進英語。 為孩子找個伴一起學英文也很重要。《我這樣教出資優兒》作者徐權鼎提到,有個小朋友原本英文成績不好,後來每個星期兩次,遠從台北縣汐止到台北萬華徐家,與老師還有徐家兩個小孩練習說英語,之後便突飛猛進。 其他如帶孩子出國、讓孩子有機會實際與國際人士說英語,也不失為一個引發興趣的好辦法。   別小看「興趣」的重要性,政大英文系吳信鳳老師與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張鑑如老師,針對國中、小學生的研究發現,興趣對英文成績的影響,還比有沒有補習大。 問2.該怎麼讓孩子開口說英文? 答:如果孩子不願開口說英文,家長先別急,釐清原因後再對症下藥不遲。 學習第二語言時,小孩會經過一段「沉默期」,聆聽與觀察一個全新的語言和它的溝通方式。每個小朋友在這個階段需要花的時間不同,可能數星期或數個月不等,年齡小的孩子沉默期又比年齡大的孩子長。   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藍蕾就曾為文指出,如果急著要求孩子在第一次聽到或看到一個字或圖片時做口頭反應,那就剝奪他在這段期間,原本能達成的聽力刺激與消化吸收。   有些孩子是因為情境或對象轉換,語言自然也就跟著轉換。新加坡大眾優童集團教學總監譚雪屏,有次接受電台訪問時便提到,許多家長向他反映,孩子補完習後回到家,從沒聽過他們講英文,到底補習有沒有效果? 補習班的老師於是回頭問孩子,結果小朋友反駁,「可是我爸爸媽媽是『國語人』,我爺爺奶奶是『台語人』,跟他們講英文實在很奇怪!」   譚雪屏認為,這其中的癥結在於家裡沒有提供英文環境。她建議家長可以從自己開始做起,每天早上跟孩子說聲「Good morning!」或是告訴他們「I love you.」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在家開口說英文。   還有些孩子,純粹是因害羞不敢開口,家長就要想辦法為他建立信心。或者孩子受挫、自覺不如人時,也可能不願開口。如果是這種情形,張鑑如建議,家長除了幫忙提升能力,建立信心外,可以鼓勵孩子,現在學得比別人慢,不一定將來就是比別人慢。   最後要記得,英文是學來用的,不是要孩子拿來向外人「表演」用的。 問3. 自己的英文不好,能教小孩嗎? 答:即始不能「教」,還是可跟孩子一起「學」,甚至請他們教你,重點是願意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如果家長擔心自己發音不準,不敢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那可以改用有聲書,與孩子一起聽CD或錄音帶。   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與他們一起閱讀某本書或看某部影片,如果你覺得程度不及孩子,那可以請孩子教你或告訴你,他們都看些什麼。   《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作者汪培珽建議,若家長擔心發音不準,還可以事前準備,在唸故事前先查單字,或者用電子字典,聽裡面的發音,自己也預先朗讀幾次。   萬一你是因擔心台式或中式英文口音太重,台中明道中學加拿大籍英語教學顧問狄大衛說,只要溝通清楚,口音不重要,除非重到別人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問4.該不該讓小孩補英文? 答:如果補習讓孩子更喜歡英文、對自己英文能力更有信心、為親子關係加分,那答案自然就是「yes」。但有幾件事要特別注意。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學齡前階段,也就是人格發展,還有語言、認知、情緒、及社會性行為發展的重要階段,人格養成與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絕對遠遠勝過學英語。家長在選擇補習班或幼稚園時,要抓住這個原則,不要本末倒置。   台灣本土的研究也證實,提前在幼稚園階段學英文,與提前在國小階段校外學英文,後續國中的英文成就及能力並無差異。另外就是態度問題。你是讓孩子到學校吃正餐,到補習班吃維他命,還是倒過來,到補習班上正課,到學校複習英文?   台師大文學院院長張武昌便提醒家長要考慮,補習對孩子是真的有益處,還是讓孩子干擾學校的教學?   有些孩子因為英文程度超前,在學校上課時,態度便很高傲,有時還會冒出,「老師,你這個字唸錯了,我們補習班老師是唸這個樣子。」甚至有的小朋友還會出現英文歧視,對英文不好的同學冒出輕蔑的語言,「You Chinese」「You Taiwanese」。   徐薇提醒父母,不要把補習班當萬靈丹,以為送孩子去補習,自己的任務就完成,「就像學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光靠補習班也不可能將孩子調教成英語高手。」她認為,父母應該為孩子挑選適合的補習班,並善盡督促、把關的責任。 問5. 外籍老師真的比較好嗎? 答:希望孩子說的英語字正腔圓、希望他可以接觸來自不同國家、文化的人交流,都是合理的期待。不過,這些不一定非得透過「長相」西方的老外才能達成。   徐薇為兒子強納森請過不少外籍家教,她歸納出的經驗是,國籍、母語、學歷與人格,是家長為孩子挑選外籍老師不可忽略的因素。家長還要注意,會說英語的人,不一定就可教英語。   新竹市三民國中英語老師傅惠美提醒,英語教學本身是門專業,在大學得開課培訓師資。因此,選外師一定要看他過去教學的背景,還有是否有英語為第二語言(ESL)或英語為外國語言(EFL)的教師資格。   你的孩子若是學齡前的幼兒,那更要注意,會說英語的人,不一定就是適合教幼兒英文的老師。沒經驗的老師,無法按幼兒的發展程度,給予適當的教學,還可能做出不當的要求。更何況不懂中文的外籍老師,還可能與幼兒溝通困難。   至於要不要請外傭教英語?如果你在意孩子說英語的腔調,也無從判斷外傭英語的優劣,那還是不要吧。 問6. 學英文永遠不嫌晚嗎? 答:是的,無論十歲、三十歲、八十歲,誰都來得及學英文。   二○○八年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外交長才胡志強,都是從國中時期才開始學英文,但他們英語說得很滑溜。   英語教師徐澤佩的母親,更從四十五歲才開始學英文,現在六十二歲的她,即使腔調不準,但已能與外國友人單獨相處、暢談無阻。所以,千萬別以為自己或是孩子大了,英文就沒救了。如果你擔心的是孩子起步晚,那倒不如把心思放在提高孩子對英文的信心、喜好,或者減輕他的焦慮比較實際。   台師大張武昌院長,曾在入學面試時,發現有位學生滿口流利的英語。當他知道這個學生不曾到國外留學時,還很訝異說,「這怎麼可能?你沒有本地口音,語調也講得很漂亮。」   學生告訴他,因為喜歡看美國電視影集「六人行」,從高二暑假起,每天把字幕轉成英文,一邊看、一邊跟著劇中演員唸,持續兩年後,說起英語幾乎像個老外。   張武昌從這個學生的經驗得出一個心得,「要別人給你創造英文環境很難,但你自己創造很快。」資源隨手可得,就看你要不要用。 問7. 需不需要幫孩子買英文教材教具?怎麼選? 答:買英文教材,首要黃金鐵律是,不衝動;再來是,一定要陪著孩子一起讀、一起聽、一起使用,要不然只是白花錢,徒增家裡的佈景擺飾或者雜物。   按孩子的年齡、發展、興趣挑選,例如,不要在孩子三、四歲時,就買整套的英文百科全書;或者孩子已經大了,卻買一些內容過於簡單、讓孩子覺得無聊的英文書或教具,那這些東西肯定被打入冷宮。   若你問十個專家的意見,十個專家都會告訴你,故事書是最好的在家教材。孩子年紀小時,從字少圖多的故事挑起,隨著閱讀愈來愈豐富,再逐步加重文字內容。   至於學習遊戲軟體,台大外文系副教授楊乃冬和孩子的經驗是,不如把幾萬塊錢花在帶孩子出國旅行上。她認為,學第二語言,最重要的是運用,出國的話可以讓孩子知道英文的「用處」,但遊戲軟體只讓孩子「玩遊戲」,卻沒有「學習」。 問8. 什麼時候該開始叫孩子背單字? 答:真要問個明確的時間,那麼徐薇的建議是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就該讓孩子開始背單字。   不過,孩子的字彙銀行,也可以經由很自然的方式累積財富。   台師大英語系教授李櫻表示,孩子若能常聽故事、大量閱讀,便不用刻意記單字。因為重要的字彙、詞彙會反覆在故事出現,聽多了、讀多了自然就記得起來。   台中明道中學外籍英語教學顧問狄大衛也提到,無論是字彙或者文法,透過文章內容的上下文來學,而不是片片段段死記,孩子特別容易懂,也能聯想、活用。   台師大的張鑑如老師也說,若孩子從不閱讀也不寫英文,那背起單字會很困難。   讓孩子認識發音與拼字的關係(phonics),也是自然輸入字彙的重要方法。   張武昌表示,如果孩子懂得拼音,那只要熟悉某個字彙的發音,自然就可拼出字母來。例如,聽到「morning」,就知道「mor」有m、o、r,「ning」有n、i、n、g等字母,如此一來就容易拼出整個單字,不用費力死記。 問9. 孩子需不需要學K. K.音標? 答:目前小學英文教育,以自然發音拼音為主,至於孩子該不該學K. K.音標,英語教學專家可能各有不同看法。   比較折衷的意見是,初學英文的孩子,應避免讓他們學習K.K.音標。大一點、有一定閱讀能力或者國中以上的孩子,則可用K.K.音標做為輔助。   K. K.音標的符號,易與英文字母混淆,例如同樣長相是「e」,在英文字母裡,唸法如同國字「意」,但在K. K.音標裡發音卻如注音四聲「ㄟ」,增加初學英文孩子的困擾。不過,K. K.音標可以幫助英文達一定程度的學生,查字典學發音。   淡水竹圍國小分校主任王淑玲為文表示,即使到國中階段,為因應字彙擴充,有必要學K. K.音標,但「也應做補充之用,而不是納入考試範圍。」 問10. 怎麼持續孩子的英文學習? 答:語言沒有常用,忘性就會無情帶走它。   持續廣泛的閱讀,是所有英文專家的一致建議。   張武昌以自己的兒子為例,自從他小時迷上聽故事,繼而愛上閱讀故事後,只要是喜歡的,例如哈利波特或者向達倫的吸血鬼系列,等不及中文翻譯出版,只要買得到英文版,一定先睹為快。   如果是學齡的孩子,張鑑如建議,英文的聽與說之外,可以再加進讀與寫。例如,原本可能只是跟孩子一起聽歌,那可以改為邊聽邊對著英文歌詞。慢慢添上閱讀與書寫,孩子學習英文的管道就會愈來愈多。   寫作,也是個不斷精進英文的好方法。傅惠美說,在英語教學裡,最高層次就是寫作。因為寫作是孩子所有能力的整合,特別是英文寫作強調開門見山、段段聚焦,還有清晰的思考脈絡,且要前後呼應。   她也提醒,家長希望孩子英文不斷進步的同時,也要加強中文能力。語言最高的層次就是推理、分析與邏輯能力,這些都需要透過母語的支持。

我家有個告狀王

2007年04月03日
公開
45

我家有個告狀王 2007-03-13 Page:1/1 我家有個告狀王 文 / 潘捷  專家 / 樂善耀 家庭教育專家 孩子愛告狀,的確令一些父母不知所措:對他的告狀很關心,生怕孩子養成動不動就告狀的習慣;不去理會呢,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問題,受了欺負,真是兩難…… 其實,父母並不需要對孩子的告狀太過在意。專家告訴我們,孩子喜歡表現,這是兒童期的一個特點,也是正常現象。因為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獨立性尚未完全建立,依賴心理還很強,也沒有足夠能力去解決困難。因此,當他們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大人去解決。所以當孩子向你告狀時,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為什麼要告狀。 寶寶告狀六大動機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孩子的告狀動機主要有以下6種: 1.為排解緊張情緒而告狀。有些孩子與同伴發生了紛爭,或受了委屈,會向大人告狀,實際上這是孩子排解緊張情緒的一種方式,用以減少憂慮,以達到心理平衡的過程。 2.檢舉他人,希望大人對他的是非判斷作出肯定。告狀的出現表示孩子已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孩子總是先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忽略自己的缺點。 3.為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告狀。孩子遇到問題時常手足無措,他們便利用告狀來請求成人幫助解決問題。 4.追求自我表現,想從成年人那裏得到肯定的評價; 5.做錯了事想逃避責任,免受批評和懲罰; 6.嫉妒他人,企圖利用告狀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聰明父母即時解決step by step 當孩子興沖沖地跑到你面前又要告狀時,你是不是立刻就感到頭大呢?別著急,這樣的時候你需要冷靜一下,一步步來解決孩子的問題。 Step1認真傾聽 父母首先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態度認真傾聽。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告狀時,父母不能隨便敷衍,這樣對孩子是不禮貌、不尊重的,會使孩子更感委屈。父母應該耐心傾聽,並從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 Step2弄清事實 聽完了孩子的講述,接下來就是要弄清事實,幫助孩子尋求解決的辦法。父母可以適當地安慰孩子,但不應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話,更不應找別的孩子的家長爭吵,而是應該鼓勵孩子說出事情的過程。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父母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生的事情。 Step3對症處理 父母弄清楚了事實的真相和孩子告狀的原因之後,應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 1.若孩子是因被人欺負而告狀,父母應該要先安慰他,同時可以教育孩子們,欺負別的小朋友是不對的,小朋友應該和睦相處。如果對方的家長也在場,可試著與他們溝通,但不要過於激動。同時,父母還可以教孩子怎樣保護自己,免受欺負,而不需用告狀去解決問題。 2.若孩子告狀是出自對別人的真心關懷,你便無需太介意。比如,當孩子看見別人做危險的事,而希望大人去阻止時,如孩子說:「哥哥在玩刀」,若真是這樣,你不妨告訴孩子:「你可不可以去告訴哥哥這樣做很危險,請他不要再玩了。」除了可以讓孩子知道「玩刀是危險的,哥哥做錯了,你也不能這樣做。」同時也是在教他處理的方法。 3.若孩子告狀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父母便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因為工作忙碌或是別的原因而忽略了孩子。你可以先告訴他:「媽媽已經知道你說的事情了,等一下會來處理。」然後在他不告狀時多關心他。 教孩子學會處理矛盾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已經幫他們處理過很多問題了,不妨讓孩子試著自己處理小朋友間的矛盾。 當孩子告狀時,應儘量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千萬不要事事代辦,否則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助長孩子只看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優點,搬弄是非等壞習慣。孩子學會了自己處理的方法,以後就不會動不動就告狀了,而且對他將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也有幫助。 冷凍不停告狀的孩子 有的孩子告狀成了習慣,不管大事小事,動不動就告狀。對於這樣的孩子,當他再次向父母告狀時,你可以告訴他:「媽媽現在很忙,你先去玩,媽媽等一下再幫你解決,好嗎?」孩子一時興起,告狀的興趣大增,但如果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冷處理」一下,他很快就會忘記,和小朋友和好如初。如果確實有需要大人處理的問題,晚一點去處理也不遲。 兩個方式不可行 1.簡單訓斥 有這樣的父母,他們以為孩子告狀是件不好的事情,因此每當孩子來告狀的時候,他都會很不耐煩地說:「去,沒看媽媽正在忙嗎?不要一天到晚告狀!」 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孩子們發現了問題,想要解決,但他不知道怎樣解決,因此去找父母,然而他不但沒能從父母那裏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反而遭到責罵,這會使孩子因此失去解決問題的動機。當他以後在生活中再遇到問題時,就會變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的孩子逐漸就會養成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及退縮的性格。 2.鼓勵告狀 有的父母可能鼓勵孩子的告狀行為,如「你說得對」等等。如果鼓勵孩子的告狀行為,會使他們爭相模仿,以致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發展。更嚴重的是,會讓孩子養成窺視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態,影響日後人格發展。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2007年02月15日
公開
38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教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方法一】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他「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 【方法二】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建議他到客廳去玩,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 【方法三】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爸媽,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例如孩子欺負弟妹,可能只是因為害怕弟妹搶走爸媽的愛,所以想引起爸媽注意而已。 【方法四】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外,爸媽也要在實際情境中教孩子道理,孩子才會愈來愈懂事。例如,孩子搶弟妹的玩具,問他「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會不會不高興?」,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方法五】讓孩子嚐到自己行為造成的苦頭   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例如,孩子堅持繼續玩不吃飯,屢勸不聽後,就別勉強他;當他自己餓了要求吃飯,告訴他「你說不吃的,我們就全都吃完了啊!」先讓他餓一陣子,再拿東西給他吃。有了這樣的經驗,他就會知道準時用餐的必要。 【方法六】以有趣的方式轉換衝突情境   爸媽如能發揮幽默感,不但能讓自己不生氣,也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態度。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時,爸媽可以說:「我們來試試一種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齒,你刷我的牙齒好不好?」 【方法七】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有時和孩子談條件、彼此各退一步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天色已晚,孩子還不願意離開遊樂場,可以和孩子協議再玩三次溜滑梯就回家。 【方法八】稍作讓步   爸媽稍作讓步,通常可以立即解決問題,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偶爾為之。例如,孩子吵著想睡覺,不願意刷牙,爸媽可以說:「好吧!既然今天你這麼累,就不要刷牙好了,可是只有今天喔!」 【方法九】暫時離開,直到自己平靜為止   極度忿怒的爸媽,可能無法理智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聽音樂等,暫時不想孩子的事。等自己平靜以後,再來解決問題,和孩子好好談談。 【方法十】修正自己的期望   有時換個角度想,孩子年紀小,好動、固執、健忘、沒耐性、自我中心、異想天開,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要太苛求,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10個持續閱讀的好方法!

2006年08月03日
公開
41

編譯■成怡夏 1.和你的孩子一起閱讀,而非唸給他們聽。讓閱讀成為每天分享想法、探索新字、聊天、說笑和擁抱的固定儀式! 2.創造放下所有的事情,一起閱讀的時間(DropEverythingAndRead簡稱DEAR)。把DEAR這個字印下來,並貼起來。挑選家中每一名成員都能獲益的15分鐘,安靜下來,讓每個人都能閱讀自己最喜歡的讀物。 3.介紹各式各樣閱讀材料給孩子,除了書本和短篇故事外,鼓勵孩子探索雜誌、報紙、目錄、音樂書籍、食譜、工具書和漫畫等。 4.重新閱讀同一個故事。把閱讀時間變成創造性的冒險活動,讓你的孩子自己去修飾美化每個故事。你們可以一起增加新的人物、改變場景,甚至創造故事不同的結局。 5.讓你的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當你到書店或是圖書館時,允許孩子有很多的時間探索符合他年齡層的書籍。假如你願意也可以給孩子些建議,但是最終要讓孩子自由地選擇他們喜歡的讀物。 6.讀圖畫。嘗試做一個練習:遮住圖書中敘述的字句,看圖說故事!之後你去讀文字時可以去瞧瞧你的敘述和文字描述的故事有多靠近,這會很有樂趣的! 7.做復習。當你的孩子看完一個故事後,邀請他告訴你他喜歡故事中的什麼,又不喜歡什麼。你們之間的討論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反省書中的內容,並發展他們的品味和對書本的賞析能力。 8.要讓閱讀是件有趣的事!要讓閱讀和發現、樂趣和輕鬆連結在一起,假如閱讀是被強迫的,或是被當成工作一般,孩子會失去對閱讀的胃口。 9.要當一位聆聽者。不管你是在烹調晚餐或是在DEAR時間,要鼓勵你的孩子把書本的內容大聲唸給你聽。 10.作閱讀的模範。不要等到孩子要上床才拿你喜歡的小說出來看,平常就要讓他看到你在閱讀。當孩子看到他們的父母閱讀書本、報紙、或是其他東西,閱讀才會成為他們自然而然的活動。(資料來源:FamilyZoo)

50種方法打造聰明寶寶

2005年03月02日
公開
95

轉貼自【聰明寶寶電子報】2005.03.01 50種方法打造聰明寶寶 Richard 從小喜歡修補各類機械裝置,6歲大的時候他就把一個鬧鐘拆分成了一堆零件;9歲的時候他會幫助爸爸修理割草機。進入中學後,Richard經常會花費數小時用以拆卸和改造身歷聲系統。現在他已經是一名非常優秀的技術人員,爲一家專業的電影公司工作。Richard的父母親從小就鼓勵他發展自己的興趣,直到Richard成爲一名成功的“社會人”。 但是Richard從未被視爲是“天才”。事實上,他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一直對數學這門科目很困擾。“天才兒童”的定義傳統上來說是基於學校內所教授的技能以及限定在5%∼10%的考試分數高、寫作能力強和在學習中表現優秀的兒童。這些因素當然很重要,但是仍然有成百上千種方式讓孩子顯現他們的天賦。David G. Myers博士,美國Hope College的心理學教授表示“如今的智慧研究人員強調幾乎所有的兒童-並不僅僅那出名的5%-都擁有特殊才能。”通過哈佛大學的研究證實,兒童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顯示他們的智慧,例如語言、數位、音樂、圖畫、運動以及人際交往和情感的發展。有一位匿名的觀測者曾說:“所有的兒童都是有天賦的,只不過有一部分開發的比其他人晚一些而已。”你可以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激發家中潛在的“小天才”或是可以通過在家裏給予孩子的各類經驗以開發孩子已有的優點。以下爲您介紹50種方法幫助您發掘孩子的優點: 1.讓你的孩子探索他自己的興趣。要注意他所選擇的遊戲活動,這些活動能告訴你孩子擁有哪些的天分。 2.儘量讓你的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它們可能會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不要因爲孩子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樣子就認定他某一領域沒有天賦。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誤。假如他不得不把事情做得完美,他就永遠不會冒險去探索和開發他的天賦。 4.經常提問。你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開啓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如“爲什麽天空是藍色的?”然後和孩子一起找到答案。 5.計劃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新的才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每天被送去學習那些開發智慧的特殊課程,他們會感到有壓力或筋疲力盡的學習。父母親要做的是鼓勵而不是逼迫。 7.你可以有一個高的期待值,但是必須是現實的。 8.分享你的工作。帶著孩子去工作,向孩子展示一下成功的畫面。讓孩子瞭解你從事著有意義的工作。 9.爲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在家裏各個角落佈置各類能夠激發認知能力的器具:顔料畫筆、打擊樂器和木偶玩具。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情。你的孩子會被你的範例所影響 11.不要拿標簽限制你的孩子。這樣做會使並不符合他內在天賦的名譽圈住他。 12.全家人要經常在一起玩遊戲。 13.家裏安排有固定的時間一起閱讀、聽音樂和交談。 14.爲孩子準備各類資料使他能逐步瞭解世界。 15.允許孩子參加他感興趣的社區活動。 16.使用幽默、笑話和一些傻故事以鼓勵孩子的創造力。 17.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如果他感覺被評估有可能會放棄他的才能。 18.和孩子一起玩耍,展示你自己的頑皮。 19.和全家一起分享你的成功,講述當天發生的好事以增強孩子的自尊心。 20.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裏、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 21.聆聽孩子的話。他最關心的事情是你發現他天賦的線索。 22.在家裏爲孩子佈置一個特別的角落用以開發他的創造力。 23.當孩子完成了指派的家務活,你可以稱讚孩子的責任心。 24.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 25.給孩子辦家家遊戲的玩具,積木和木偶之類的玩具可以玩展開想象力的遊戲。 26.給孩子自由的時間讓他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 27.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 28.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 29.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夥伴團隊。 30.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 31.不要有性別偏見。應該給孩子提供各式男女兒童玩具和遊戲。 32.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幫助你孩子與他自己過去的行爲做比較。 33.做一對有權威的父母親。 34.利用社區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音樂會和看戲劇等。 35.給孩子買一些能增進他長處的禮物。 36.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你可以啓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指導他到特定的領域中。 37.給孩子介紹有趣和有能力的人。 38.把家裏變成學習的地方。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和科學的場所。 39.分享感受。孩子的天賦會被壓制的情感所扼殺。 40.鼓勵孩子多閱讀。 41.稱讚孩子的創造物。 42.和孩子一起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43.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 44.給孩子選擇的權力。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激發他的主動性。 45.教導孩子如何使用書籍來衍生他的興趣。例如,一本圖畫指南書指導孩子如何畫畫。 46.在家裏設置一個角落放置孩子的創造物和獎品。 47.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 48.將孩子的特殊才能和真實世界聯繫起來,爲他的才能找到出口。 49.給孩子介紹一些開發天賦的兒童讀物。 50.能夠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